村办厂-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意思是要抓他去坐牢,后来是吴干部去疏通,村办厂都让人抢光了,还抓人去坐
牢,太讲不过去。这样,县林业派出所也就歇手了。最后,吴干部拍着老甘的肩膀
说:“你老甘是因祸得福罗。”老甘不服气,说:“你当乡长才是福。”
体味生活
韦晓光
《清明》文学杂志今年第三期刊出我写的中篇小说《乡长老田》之后,又在第
六期刊出我的另一个中篇《村办厂》,对于我这样一个新作者来说,真有点受宠若
惊。
《村办厂》是源于自己较长生活积累的“小结”。我就出生在《村办厂》所写
的“天头岗”那样的穷山僻壤,不过,那时不叫村,叫大队。我在十四岁前都在
“大队”里长大。参加工作后,我又下派到一个镇当一年的“头头脑脑”,对于
《村办厂》中的吴干部、老甘支书、会计先明、村长德贵等人物,可以说是耳闻目
染。正是长时间体味了这些生活,才结出了《村办厂》这个“果”。我总认为,文
学作品是作者对生活体味后,再付诸文字表达出来(表达的方式因人不同)。没有
体味生活而写出的“文学作品”,难称其为文学作品。即使有,也是一时的媚俗,
短命的。
创作《村办厂》的念头,却萌发于我对企业的系列调查。近几年来,我先是对
国有、集体企业进行调查,在调查中我发现,一些国有、集体企业不知什么原因,
处于“面黄饥瘦”,“步履维艰”,“不死不活”的窘态。我通过请教行家和对照
有关企业转制的政策,得到的答案是:产权关系没有理顺。接着,我又到了些乡、
村集体办的企业调查,发现原先一些办得红红火火的企业,由于人们的“瞎折腾”,
最后倒闭破产。一位工商所所长还告诉我:“即是个体私营企业,是合伙办的,十
有九家也是倒闭的。”听了这句话,我心头沉沉的。入夜,久久不能成眠,想了许
多许多。我感到,企业搞不上去,既有体制问题,更有人的问题。于是,我就把这
些思考,用村办厂这个“躯壳”来体现出来。在写作时,我只是实实在在地按生活
写来,写得十分顺畅。其实,《村办厂》中所写的事,作者是有所隐喻的。在行文
中,我故意用了貌似轻松的笔调,却隐藏着我一种焦灼一现实生活中“些带根
本性的问题不解决,《村办厂》所写的事,还会不断地发生。一些衣村的农民奔小
康,将会落空。对此,文学应有所关注和警示。文学再不能只讲“我爷爷我奶奶”
的故事了。
在我这个初涉文学的作者看来,当今文坛,各种文体、流派,令人眼花缘乱,
也令人困惑,不知所措。但我始终这样认为,写小说没有定律,一百个人就有一百
种的写法。但要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这却是一个“定律”,我们不妨对一些名家的
作品进行比较,同是现代派的卡夫卡和福克纳;为何两人的作品在主题、选材、语
言等,都天差地别,关键是各自的生活不同。正是他们写透了自己“吃透”的生活,
才写出了精品。
最后,我要写一下与《清明》的“缘份”。因为自己爱好写点文章,经常关注
全国各类文学期刊和选刊,发现《清明》经常有佳作入选全国各类权威选刊。即使
我工作的丽水地区(属浙江经济欠发达地区),《清明》在读者中都很有声望,都
认为《清明》是全国期刊中的“大哥大”。正缘于此,去年8月我写完中篇《乡长老
田》,我冒昧一试,寄给了《清明》,素不相识的编辑张宁诚老师从众多的自然来
稿中,却看中了《乡长老田》。此后,张守诚老师又多次来信给我创作上鼓励和指
导,更使我受益非浅。在当前一些期刊“市侩气”十足的情况下,《清明》的编辑
和领导这种办刊作风和精神,着实令人钦佩。
我愿为《清明》这样的杂志,当一名忠实的作者、读者和宣传者。
1995.9.8于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