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妙辩的力量 >

第1章

妙辩的力量-第1章

小说: 妙辩的力量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书从中外典籍和现代日常生活中归纳总结出论辩取胜的技巧、战术、计谋,
全书共分四类:
1、舌战制敌的逻辑技巧,总结了日常语言交往和各种论辩中的逻辑绝招;
2、唇枪舌剑的语言艺术,荟萃了古今中外成功辩论的语言技巧;
3、论辩取胜的奇谋妙计,从智谋学角度归纳了辩论取胜的谋略;
4、洞察诡辩的火眼金睛,揭露出各种各样的诡辩术
本书对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交往具有指导借鉴作用。
  晏子大智顶范昭
  一天,齐国的国都十分热闹,原来齐景公在宫中举行盛大国宴,欢迎强大的晋国派来的使者范昭。范昭来干什么,用晋平公的话说,就是抛出一颗探路石,试试齐国的软硬。软,就是缺少战争准备,立即派兵攻打;硬,就不能轻举妄动。
  酒过三巡,范昭忽然甩起袖子,傲慢地说:“来,把齐君的酒杯拿过来!”齐景公懵了,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儿,但由于害怕晋国,只好连忙把自己的酒杯递过去。范昭二话没说,一口就把齐景公的酒喝光了。齐国的宰相晏子一看,这不是在侮辱齐国国格吗?一个使者怎么能随便抢用别国国君的杯子呢?晏子立即命令侍从:“来,把齐君的酒杯取下,换上一只!”
  于是,范昭的面前又被换成了臣子使用的斛。范昭像挨了一剑,心头难受,索性装出喝醉的样子,疯疯颠颠地说:“乐师,来啊!给我奏支周朝的乐曲,我要跳舞!”
  晏子忙递过一个眼色。乐师会意,不卑不亢地说:“这一点,还请海涵!我从未奏过周乐!”
  范昭一下子蔫了,快快而退。
  范昭走后,齐景公担心地说:“相国这么做,惹恼了晋国,岂不要招来大祸?”
  晏子满有把握地说:“不!范昭绝非野蛮之辈,他是有意以野蛮的行为来试探我们,今天我顶了他,正是让他不敢轻视齐国。”果然,范昭这时正在路上嘀咕:“看来,要打齐国非碰钉子不可。看晏子这股劲头,齐国一定有依恃,肯定不好对付。”
  子贡纵横说列国
  田常要在齐国作乱,但惧怕鲍晏,因此要发兵征伐鲁国,以分散大臣们对内政的注意力。孔子听说后,对他的弟子说:“鲁国是我们祖宗坟墓的所在地,你们谁去制止齐国的攻伐呢?”子路请求出使齐国,被孔子制止了;子张、子石提出要求,孔子也不同意。子贡请求去说服田常,孔子同意了。子贡来见田常,说:“你进攻鲁国可是个大错呀!鲁国是个难伐之国,因为它的城墙又薄又矮,土地又少而且不丰饶,国君愚昧而且不仁,大臣们虚伪而无能,军卒百姓又特别不愿意打仗,因此,你可不要去进攻鲁国。你不如去攻打吴国。吴国的城墙又高又厚,土地广阔而且富饶,它的盔甲坚韧、戈矛锋利,军队很多,兵精粮足,将军勇武善战,特别易于攻打。”田常听了,愤然变色说:“容易攻打的你说难伐,难于攻打的你说好伐。你用这些是非颠倒的话来劝我,目的何在?”子贡说:“我听说,忧患在内的要攻强,忧患在外的要攻弱。如果你去攻鲁国,一战而胜,那么齐王就会更加骄横,恣意妄为,大臣也会纷纷争名夺利。齐王骄横,必然疏远你;大臣相争,必然攻讦你。这样,别说你在齐国想谋大事,就是处境也有些危险。而去征讨吴国就不同了,攻打吴国一时难于取胜,那么士卒死在国外,有能力的大臣都派到前线,百姓对齐王满怀怨恨。这样,在大臣中你没有劲敌,齐王又孤立无靠,能操纵齐国命运的,就只有你了,那时候,你想干什么都好办。”
  田常听了,连声称赞:“果然是好主意!可是我已经向鲁国发兵了,如果半途中转而攻吴,必然引起别人怀疑。这可怎么办呢?”子贡说:“你先下令按兵不动,我去吴国劝说吴王,让他派兵去救鲁,那时你就可以对吴国开战了。”田常非常高兴,便请子贡快去。
  子贡见了吴王,说:“我听说齐国已出兵攻打鲁国,我为大王担忧啊!吴、齐现在国力差不多,可一旦齐国吞并了鲁国,那吴国就处于劣势了。那时吴国要想称霸就难了。现在,你应该趁机出兵进攻齐国,宣称是为了主持正义,救援弱小的鲁国。这样在诸侯中得了好名声,又趁齐国军队对鲁作战,国内空虚,夺取它大片的土地城池。真是再没有比这更好的机会了。做到这一步,另一个强国晋国也会向吴国屈服,吴国称霸天下的局势就形成了。”吴王听了,连称:“好计!”但是他说:“不过,我曾经打败过越国。越国现在表面上服从我,但我听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暗中训练士兵,对我有报复之心。等我把越国消灭了再按你的计策行事吧!”子贡说:“如果你先对越国作战,等打完仗,鲁国就已经被齐国吞并了,机会就已丧失。再说越国是比鲁国更弱的国家,你已经与人家订立盟约,允许越国存在。假如你现在不攻齐而伐越,会被认为你一是欺弱怕强,二是不讲信义背弃盟约,三是见难不救。有这三条,霸业就有落空的危险。如果你实在对越国不放心的话,我可以到越国去,让越王派兵随从你一起对齐作战。这样,不但使越国空虚了,又能让你得到勇于相助的好名声。您看好不好?”吴王听了,赶紧说:“如果越国出兵跟随我,解除了我的后顾之忧,我一定立即攻打齐国。”子贡于是动身又到越国去。
  越王勾践听说孔子的高徒要来,立即修整道路,亲自到郊外迎接。子贡到了,勾践又亲自驾车,把子贡送到馆舍。勾践向子贡说:“越国是南方偏僻的小国,大夫为什么肯屈尊前来呀?”子贡说:“我刚见过吴王,他准备出兵攻打齐国,但听说越国要对他进行报复,而让人生疑心,有报复别人的打算,让人家知道,那就危险了呀!”越王说:“我被吴国打败,备受屈辱,对吴王确实恨之入骨。即使我和吴王同时死去,也心甘情愿!”并且问子贡有没有什么办法。子贡说:“吴王这个人十分骄横。你现在要用最谦恭的态度去打消他的疑心,而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你主动表示要出兵跟随他去诈战。这样,他就会暂时放弃对你越国的征讨,先去攻齐。如果他攻齐失败了,这是你的福气,可趁机报复地。如果他攻齐胜利了,为了霸业必然要乘胜再去攻打晋国。我打算到晋国去,请晋国做好迎击吴国的准备。那时,吴国的精锐军队已在齐国损失不少,欲攻晋必然再从国内调兵。当吴国大军远离国土和晋国激战的时候,你再趁虚攻打吴国,灭吴就必定能成功!”越王大喜过望,要用重礼酬谢子贡,子贡谢绝了,并请越王先去向吴王报告,说越国对吴国绝无二心,欣然同意派兵跟随吴王作战。吴王遂发九郡之兵向齐宣战。子贡又赶到晋国,对晋国国君说:“我听说,不事先考虑好方案,就不能应付突然的事变。如今吴国就要和齐国打仗了,双方不论哪一方获胜,都必然乘胜攻晋,建立霸业。”晋国国君听了很恐惧,赶紧问:“这该怎么办呢?”子贡说:“吴国取胜的可能性很大。从现在起,晋国赶紧训练军队,准备同吴国作战。”晋国君点头同意。子贡这才回到了鲁国。果然,吴军与齐军在艾陵交战,吴军获胜,移兵攻晋。晋国已有准备,在黄池打垮了吴军。越国得到消息,出兵袭击吴国。吴王带领败兵赶回国内,与越军战于五湖,没能打退越军,都城失守。越军杀死了吴王夫差。越国灭亡了吴国,在东南一带称霸。子贡这一趟出使的结果,保存了鲁国,搞乱了齐国,使吴国灭亡,晋国强盛,越国称霸,五个国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有人评价说,子贡实在是后来纵横家的鼻祖。
  装糊涂难倒夫差
  听说晏婴要出使吴国,吴王夫差便对大臣们说:“都说晏子虽然身材矮小,却十分善辩,我想试试他的舌头到底有多快。”
  晏子到了吴国,要拜见夫差,等了好久才有吴王的侍卫过来不冷不热地喊道:“天子接见——”
  晏子心里一震,怎么,吴国和齐国都是周朝的诸侯国,只有周君才能称天子,吴王怎敢冒称天子,他是天子,我齐国岂不成了他的属国?这是对周朝的不尊和对齐国的侮辱。想定了,晏子像没听见一样,坐着动也没动。侍卫瞪了他一眼,又扯开嗓门高喊:“天子接见!”
  还是“天子”,晏子坐得更稳了。
  侍卫见晏子旁若无人,只好走到跟前,施个礼说:“天子接见您。”晏子仰脸四处看看,自言自语地说:“哎呀,我晏子怎么糊涂得这样,你看,今天我受齐国国君派遣,到吴国去商量大事,怎么连方向都弄混了,竟然走到周天子的大殿里来了,抱歉,抱歉!”
  这是一种以“自杀”杀人的辞令,侍卫当然对付不了,他正在思考怎么办,晏子又主动问起来了:
  “卫士,我要找吴王,请问该怎么走啊?”
  侍卫好像有了下台的台阶,赶紧说:“您等等,我去去就来。”吴王听了侍卫的报告,知道晏子不好惹,只好传话:“夫差请见。”晏子这才气宇轩昂地进宫去见吴王。
  张松无畏对曹操
  三国时,占据西川的刘璋软弱无能,张松便乘刘璋派他出使曹营的机会,想帮助曹操收取西川。不想到了曹营,曹操因刚破了马超,志得意满,非常傲慢,张松改变主意,针锋相对地把曹操顶了个倒憋气。曹操一见张松,便来了个下马威,劈头问道:“你们刘璋为什么几年来都不来进贡?”张松答:“贼寇太多,道路艰难。”曹操一听就生了气:“我已经扫清中原,还有什么盗贼?”张松说:“南有孙权,北有张鲁,西有刘备,他们之中最少的也有十几万兵,这能说天下太平吗?”张松本来长得身不满五尺,样子不漂亮,开始曹操就没有把他放在眼里,不想一交谈,张松出言锋利,气得曹操转身进了后堂。
  过了几天,曹操在教场里点起五万雄兵,又召来张松,想把他吓住。曹操先把兵马演习一番,金鼓震天,戈矛耀日。然后才问张松:“你川中有此英雄人物吗?”张松冷冷地说:“我蜀中确实没见这样的兵军,只是以仁义治国罢了。”曹操脸色陡变,张松却毫不畏惧。曹操喝道:“我看天下鼠辈不过草芥。我的大军所到之处,战无不胜,攻无不取;顺我者生,逆我者死。你知道吗?”张松说:“是啊,曹丞相战必胜,攻必取,我早就听说了。比如濮阳攻吕布之时,宛城战张绣之日;赤壁遇周郎,华容逢关羽;割须弃袍于潼关,夺船避箭于渭水。这都是无敌于天下的事啊!”曹操一生打过很多胜仗,但也有几次惨败,差点儿连命也丢了。张松列举的,恰恰是曹操一生处境最狼狈的几次败仗,戳穿了他战无不胜的吹嘘。这一下,可把曹操气坏了,吼道:“你怎么敢揭我的短处!”幸亏别人劝说,他才没有杀掉张松。张松见曹操待人这样无礼,便投奔到刘备处,献上了西川地图,使刘备轻易取得了西川,延迟了曹操统一天下的进程。
  晏子巧言谏齐王
  战国时的齐国,齐景公执政,晏子为相国。有一天,一个人因为得罪了景公。景公大发雷霆,把这个人捆到殿下,命令左右把他肢解了。并且下令:“谁敢替这个人说话、求情,一齐杀掉!”大臣们感到景公这完全是意气用事,但看这阵势,谁也不敢开口。
  忽然晏子走了出来,他从武士手中要过刀来,左手按住这个人的头,右手持刀做出要下手的样子,然后问景公,
  “陛下,古代贤明的帝王在肢解人的时侯,是从哪里下手的呢?”齐景公听了,马上离开了座位,对晏子说:“把他放了,罪在寡人。”晏子进谏的艺术,可谓高明,他做出了忠实执行景公命令的样子,然后发问,启发景公想到肢解人这种残酷的刑罚贤明的帝王从来未用过,况且这个人并不当死,难道景公会因为一时愤怒,而做一个遭后世唾骂的暴君吗?从而扭转了形势。
  当时,景公用刑既滥且严,不少人因为一点儿小错,便遭受刖刑,被砍掉双足。晏子早想对此提出批评,这一天机会终于来了。景公问晏子:“你住的地方离市场很近,一定知道现在什么东西最贵,什么东西最贱吧?”晏子说:“知道。受刑后的人用的假肢最贵,而正常人穿的鞋子最便宜。”景公醒悟到这是自己用刑太滥了,便下令减刑。
  还有一次,景公一匹心爱的马死了,景公大怒,亲自操起戈来要击杀养马的人。晏子看了,对景公说:“你这样刺死他,他还糊里糊涂,不知道因为什么而死,我替你给他宣布一下罪状,让他死而无怨吧!”景公说:“好!”晏子从景公手里接过戈来,逼到养马人的心窝上,大声说:“你的罪恶太大了,一死都不足于当罪。第一条,你为我君养马而竟然让马死了,该死;第二条,你使君王为了一匹马,要杀养马的人,又该死;第三条,你使君王为了一匹马,杀掉养马者,丑名闻于诸侯,更该死!”说完就要去刺。齐景公赶忙说:“你快把他放了吧,别害了我仁义的名声。”
  诸葛亮智激周瑜
  曹操即将进兵东吴。在鄱阳湖训练水师的东吴大都督周瑜,闻讯星夜赶回柴桑郡商议军机。
  周瑜一到,文武官员一拨一拨来探,有说应降的,有说该战的,周瑜都表示赞同。晚上,鲁肃带刘备的特使诸葛亮来见。见礼毕,鲁肃先问周瑜:“今曹操南侵,是战是降,主公孙权就听将军的了,你的意思怎么办?”周瑜说:“曹操借天子之名,且又势大,不可轻敌。战则必败,降则易安。我已拿定主意,明日见了主公,便请派人纳降。”鲁肃大吃一惊说:“这话错了。江东基业已经历三世,怎么能轻易弃给他人。孙策将军临终遗言,外事托付将军。今正要靠将军保全国家。而今,将军怎能听从那些懦夫的语言?”周瑜说:“江东六郡,生灵无限,如果因战争而遭兵戎之祸,必然归怨于我,所以决计请降。”鲁肃说:“不对!以将军之英雄,东吴之险固,曹操未必能够得志。”二人互相争辩,诸葛亮只是袖手冷笑,根本不介入。周瑜看到诸葛亮这个态度,便问:“先生何故哂笑不止?”诸葛亮说:“我不笑别人,只笑鲁子敬不识时务。”鲁肃急了:“先生怎么反倒笑我不识时务?”诸葛亮说:“周公谨主张投降曹操,甚是合理。”周瑜说:“孔明是识时务的人,必定和我有同心。”鲁肃说:“孔明,你怎么也这么说?”诸葛亮说:“曹操极善于用兵,天下无人能当。过去只有吕布、袁绍、袁术、刘表敢与他为敌,现在这几人都已被曹操消灭,天下已经无人啦!只有个刘豫州不识时务,强与曹操争衡,弄得现在孤身在江夏,存亡未保。周将军决计投降,可以保住妻子,可以保全富贵。至于江山易主,国家安危,由它去吧,有什么可惜的!”鲁肃从刘备处把诸葛亮请到江东,正是要他协助定下东吴对曹操迎战的大计,现在听诸葛亮这么一说,不觉勃然大怒说:“你要教我主屈膝受辱于国贼吗?”
  诸葛亮倒十分平静,而且显得胸有成竹,又露出几分神秘地说:“其实我有个好计,既不用牵羊担酒,把土地和大印都交出去;也不用亲自渡江。只要派个使者,用一叶扁舟把两个人送到江北就行。曹操一得这两个人,百万大军便会卸甲卷旗,退回中原。”周瑜感到很惊奇,连忙问:“用两个什么人,能够使曹兵退走?”诸葛亮并不直接回答,还是强调说:“江东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