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特工的故事(全) >

第44章

特工的故事(全)-第44章

小说: 特工的故事(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恐怖分子没有行动时我们要是得到了情报也一样要对他们进行主动的,先发制人的打击。英语里有两个词的区别曾经困惑了一些人,一个是counterterrorim,另一个是antiterrorism,字面上的粗略意思都是反恐怖,但为什么要用这个词来分别表示呢?问题就在这儿,按英语里的词根和前缀来解释的话,counterterrorism才被理解为“反恐怖”,而antiterrorism只能说是“防恐怖”,“防”和“反”是不一样的,一个是被动的,一个是主动的。举个例子,当过武警的人都应该知道武警内卫部队是分为执勤部队和机动部队两种的。如武警某市支队除若干执勤中队外,肯定要有一个机动中队,来执行“处突”任务。执勤部队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保卫要害目标,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他们是“防恐怖”部队,即通过对执勤目标的防御性的静态警卫达到恐怖分子无法实施破坏的目的,但他们不会主动出击去寻找并打击恐怖分子。恐怖分子不来,他们也不会去找。而武警机动中队就不同了,它平时进行训练以保持较高的战斗力和战备级别,在有关方面发现了恐怖分子的所在时,就会通知机动中队主动出击,去消灭恐怖分子,即以自己的主动的,干预性的行动去消灭恐怖分子,这才是真正的“反恐怖”,即不是单纯的保卫,而是通过打击而实现的保卫。
  反恐局也正是这样一种进攻型的单位,我们的任务当然不是每天给各政府机关和重要企事业单位打电话,督促他们做好治安防范,保卫要害部位,防止恐怖袭击之类的——这是公安内保部门的职责,顶多是防恐怖工作。我们的工作是通过情报手段去主动找寻恐怖分子并将其消灭或制服。这样一来,反恐局自然要有一个能全天候快速反应的部门了。而除战术大队和技术大队以外的六个常规行动大队平时是以综合性的反恐怖工作为任务的,包括情报工作和调查工作等,不可能每天都专门进行战术训练,因此无法保持战斗力和全天候应急待命,所以反恐局自然要设置一个不承担日常反恐怖任务而专门进行战术训练的快速反应大队了。
  介绍完了三局——反恐局,紧接着就是四局——反有组织犯罪局了。可能有的读者又要问了:“这反有组织犯罪应该是警察的事儿呀,T机关连这也管呀?”呵呵,要是这么问的话,你又老外了,因为你不知道今天的国际情报术语中的“counterintelligence”(反情报)一词所涵盖的意思已经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反间谍工作了,即不是指一个国家的安全机关对另一个国家或多个国家的情报活动进行对抗的工作了。因为在新形势下,国家这个个体所面临的威胁不一定是来自另一个作为国家的个体的,还包括非国家的组织,甚至个人。所以在今天的反情报工作至少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反间谍,即传统地对抗外国特工的情报活动的工作。二。反恐怖,即对抗威胁本国安全的恐怖组织和个人的恐怖主义活动的工作。三。反有组织犯罪工作,因为它也能直接威胁到国家的安全,特别是国际性的有组织犯罪活动。虽然各自工作对象差异很大,这三者的工作方式大体上却是相同的,即都是对一个组织进行长期的情报工作。比起公安侦破的那些普通刑事案件,特别是街头犯罪案件还是有很大不同的。像那种偶发性的,非有组织的罪案,公安在侦破时往往是进行从未知到已知的挖掘,如某地发生了抢劫案件,受害人报了警,受理案件的刑警当时肯定是不知道抢劫者是谁的,这样就要进行侦破。他可能会拿出管区内一些有抢劫前科的人的照片让受害者辨认,或到现场看是否能找到目击者和抢匪不慎留下的痕迹,再通知阵控部门注意对销赃渠道的检查,再不行的话就干脆找到一些线人,让他们帮忙在社会上打听,同时巡逻防暴部门也会对该地区密切注意,直至最终通过某种线索找到罪犯,或在他再次做案时被巡警抓现行。
  而对有组织犯罪的侦破就不同了,它需要的是对目标组织的渗透,即要有人力间谍的安插,又要有通过技术手段进行的侦察,看过《无间道》的人自然会明白这种渗透是怎么进行的了。所以说,在这一点上,反间谍,反恐怖和反有组织犯罪是共通的。
  那为什么公安那里已经有了反有组织犯罪部门(尚未完全形成香港的O记和FBI的THP那样的专业的、独立于普通刑侦部门的反黑机构,而在多数地方由刑侦支队的某专案大队负责),T机关这样的特工部门也要保持反有组织犯罪部门呢?这不是重叠了么?
  这并不重叠,因为两者对付的有组织犯罪是不同的,公安的对付的只是普通的刑事犯罪性质的黑社会组织,T机关对付的则是直接危害国家安全的,特别是有着国际背景的有组织犯罪。而事实上,历来有组织犯罪就是与情报工作密切相关的,只是没有人对此进行过专门研究而已。
  就以中国为例,回想一下你在历史课本里学过的知识,里面把中国情报工作与黑社会活动联系在一起的事情还少么?特别是在近代史上,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就以中国国民党为例,这个诞生于清朝末年那个乱世里的政党(从中国同盟会时期算起),在那种复杂的社会形势下,从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会党色彩。知道为什么孙中山他们创立的同盟会,兴中会,华兴会等各种反清组织都要用个“会”字么?知道当时在中国什么样的组织最常用“会”来称呼自己么?——正是黑社会组织,特别是当时的天地会(对内自称称洪门),这个组织的宗旨就是反清复明,这与孙中山等革命党人“驱除靼虏”的志向不谋而合,所以国民党人早期的地下工作人员,也就是情报人员就是通过和黑社会的联合才开展反清武装斗争的。凡是同盟会组织的武装起义几乎没有一次是少得了黑社会成员的参与的,包括有名的广州黄花岗起义。而天地会也在与政治势力的联合中得以壮大,今天香港警方的重要部门O记(有组织犯罪及三合会调查科)就是主要针对它的,因为它就是今天的三合会的前身。而今天要是在国外提起中国黑社会的话,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就是theTriad,也就是三合会,就如同一提起意大利黑社会,人们就会首先想到theMafia(黑手党)一样。
  至于后来,例子就更多了吧,蒋介石在“四。一二”中借助的也是青红帮的力量,国民党的特务机关中也有大量出身于黑社会组织的特工人员。国民党的军事情报机关还掌握过一支叫做“忠义救国军”的武装,仅从“忠义”这两个字你就应该能够猜出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人了吧?在抗日战争它与日本人作过战,在国共战争中又反过共,京剧《沙家浜》里面的那个胡传魁就是“忠义救国军”的司令。
  在国民党到了台湾后,其政治中仍可见黑社会势力的影响。当年震惊世界的江南遇刺案里具体执行暗杀任务的人并非台湾当局的行动特工,而是受雇于台湾情报部门的台湾黑社会组织“竹联帮”的成员。所以当你在电视上看到台湾政客们像黑道人物一样在“立法院”里大打出手的话,你不应该觉得奇怪,这种风气是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的。
  那么具体说来到底什么是T机关的反有组织犯罪局负责的有组织犯罪案件呢?举个例子,直接威胁国家经济安全的洗钱案里不少都是和国内和国际黑社会组织有关联的,普通的警察机关很难将自己的触角扩展到国外去打击危害中国安全的国外黑社会组织,这时就需要T机关的第四局了。又如,在一些黑社会组织的偷渡案中,敌对国家情报组织的人员完全可以策反偷渡到该国的中国公民,对其进行训练,然后再设法使其潜回中国为其从事特务活动。它也完全可以与中国的个别黑社会组织合作,先骗人偷渡,再对偷渡客进行筛选甄别,最后找出合适的特务人选。像这样与外国情报机关密切相关的有组织犯罪恐怕也不是普通警察机关力所能及的工作,这时自然要由专业的特工机关出马了。
  但总的来说,反有组织犯罪方面的工作并不是很多,所以这个局的人数相对较少,地位也不算太高,由于其特殊性质,人员多数来自于公安机关。而在T机关内部最重要的三个业务局就是情报局,反间谍局和反恐怖局。
  四局之后是第五局——研究局。这个局实际上就是公开情报局,现在也属于战术情报部门,但与一局的不同是它通过公开、合法的手段搜集情报,或者说是信息更合适,比如阅读公开出版物,综合网络新闻信息,撰写调研报告等。
  六局是情报分析局,这个局的任务是综合一局和五局获得的情报,对其进行判断和分析。情报只有在分析和判断后才可以使用。如果一局的特工从自己的情报员那里得到了某个情报,五局的特工从外国媒体上得到了一个与之相关的情报,那汇报到六局时,六局的分析人员就要对两个情报进行对比和验证,如果两种情报有冲突,那就可能有一个是不对的,甚至两个情报都是不对的,信息反馈给一局和五局后,这两个局再各自分别以秘密的和公开的手段继续进行相关的搜集活动。
  七局是装备局,负责为T机关的特工们提供各种装备,包括武器,侦听装置,密录设备等,和《007》里面的那个Q差不多。
  不过《007》里面的Q所在的那个部门可不仅仅是向MI6的特工们提供现成的间谍装备,它还主管对高科技装备的研发等。但T机关的装备部只负责装备的保管,配发和采购等,装备的研发可不在它的业务范围之内,在T机关内负责这一业务的是第八局——科技局。
  科技局主要由一些科技专家组成,对外也进行一些学术交流,但在这种场合下总是挂着XXXX研究所之类的牌子。
  T机关第九局是外事局。这个局可不是从事普通外事工作的单位,这里的“外事”实际上指的是情报交流,即通过与国外特工机关建立和发展关系而从他们那里得到相关情报,同时也向对方提供我们所掌握的对对方很重要的情报。这个局里的不少工作人员以前都在国家安全部工作,在工作中可以利用自己在以前的工作中建立的不少关系。
  一提到驻在使馆里的情报人员,在普通人的印象里这些人都是被派来搜集驻在国的情报的。但这只能说是一种极其片面的认识,因为一般来讲,一个国家驻在其驻外使馆中的情报人员是分成两种的,一种是保密的,即其身份不能向驻在国当局透露,因为这一种情报人员的任务是通过秘密手段搜集驻在国的情报。而另一种驻馆情报人员的身份则是向驻在国当局公开的,因为他的任务是代表本国情报机关与驻在国情报机关进行合作,包括情报信息的交流等,特别是在对付恐怖主义这样一个许多国家共同的敌人的问题上,国际情报交流与合作显得极其重要,而T机关的外事局就是T机关中对国际情报交流与合作的主管部门。
  第十局就不属于业务部门了,因为它是干部局,平时负责特工人员的考录,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考核奖惩,晋升调动等,并负责保管特工人员的个人档案,所以这个局的档案室几乎是整个T机关总部大楼里警戒最严的地方了。
  第十一局是行政局。这个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哪个政府机关里的行政局干的都是同样的事儿。
  第十二局是训练局。也就是训练中心,前面已经提到过了。它是负责对特工人员进行训练的部门,以前T机关新录用的特工人员都是送到某军方特种部队培训的,现在则改为送到训练中心进行封闭式的全面特工技能培训。由于现在特工装备的不断更新,每出一个新装备训练中心都要对全体行动特工进行相关培训,所以这个部门的工作并不轻松。
  第十三局是机关党委。严格地讲,这样的单位不应该和这些局并列,但T机关保密较严,各部门均要有代号来代替,所以机关党委也就落得了个第十三局的编号。它的职能就更不用我介绍了吧?
  第十四局是海外行动局。这个名字颇有点欺骗性,容易让人觉得它是一个行动部门,专门负责在海外执行行动特工任务。但事实并非如此,它只是一个管理机构,具体说来就是与干部局合作在T机关内负责选派到国外工作的特工人员,当然,这种特工人员不是指临时出差的那些,而是常驻国外的行动特工。此外,还要负责解除驻外人员的后顾之忧,如设法安排配偶随任等,完全是一种行政工作,说白了它主要是一个为T机关驻外人员提供保障的后勤部门。驻外特工人员在国外执行的具体任务与它无关,而是由该特工所在的T机关情报站负责的,因为在驻外期间,T机关特工人员在组织关系上是直接隶属于其所在的情报站的。而T机关在海外的情报站在严格意义上来讲应该叫行动站,但似乎没有必要来改变这一已经约定俗成的叫法了。
  T机关的特殊性质使得它的驻外人员一般都是NOC(noOfficialcover),即没有公开合法的身份掩护的秘密特工人员,可以被所在国反间谍机关和警察逮捕,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与之相对的是OC(officialcover),即有公开合法的身份掩护,特别是以外交人员身份为掩护的特工人员,一般情况下不受驻在国反间谍机关和警察的逮捕,人身安全基本上可以得到保障,但可能被驱逐出境。
  T机关是一个行动特工机构,这一点就决定了它的驻外特工不适合以外交人员身份为掩护,所以只有少数T机关人员驻在一些使馆里负责协调和指挥T机关在该国的行动业务(一般都是T机关驻该国情报站的站长,以保护他的安全)。这个道理应该不难理解,行动特工和情报特工不同,你能想像到一个国家的外交官被发现在他国开枪杀人将对这个国家的国际形象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么?敢在国际上如此敞开脸干的恐怕只有利比亚。1984年,利比亚驻伦敦人民办事处的外交人员(实为利比亚特工)便公然站在使馆楼上用冲锋枪对着楼下的反卡扎菲的示威者开枪扫射,还打死了一名在现场维持秩序的英国女警察,结果导致利比亚驻英国的全体外交人员被限期离境,两国外交关系也因此中断。美国总说利比亚是“无赖国家”,这件事也无疑成了一个佐证。
  而秘密特工就不同了,就算被敌人抓住了也可以说他和中国政府无关,至于他杀人的问题也只能作为普通刑事案件处理,和中国政府的行为扯不上半点关系,所以说T机关的行动特工在国外一般都是NOC——秘密特工。
  十五局严格来讲也不应该和其他局并列,因为它是办公厅。但也是出于统一编号的缘故而被列了进来。办公厅的业务自然是围绕着文件的运转而进行的,包括文印工作、领导秘书工作和机要通信工作等等。但办公厅里还是有着一个在T机关内部非常重要的部门的,它就是T机关指挥中心,对外叫做办公厅总值班室。
  经过长期的筹备,中国政府已经建立了一个对外完全保密的危机处理中心,一起组成这个跨部门联席机构的部门包括T机关,国家安全部,公安部,总参,外交部,中联部和中南海里的某些部门。而这个危机处理中心的中枢就是在T机关,更具体地说,它的常务代表机构就是T机关指挥中心。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个设在T机关办公厅里的T机关指挥中心实际上也就是整个国家在危机状态时的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