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颜氏家训 >

第2章

颜氏家训-第2章

小说: 颜氏家训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夫诉屈。此乃恒、代之遗风乎?南间贫素,皆事外饰,车乘衣 
服,必贵整齐;家人妻子,不免饥寒。河北人事,多由内政, 
绮罗金翠,不可废阙,羸马悴奴,仅充而已;倡和之礼,或尔 
汝之。 

      河北妇人,织纴组紃之事,黼黻锦绣罗绮之工,大优于江 
东也。 

      太公曰 :“养女太多,一费也。”陈蕃曰:“盗不过五女 
之门 。”女之为累,亦以深矣。然天生蒸民,先人传体,其如 
之何?世人多不举女,贼行骨肉,岂当如此,而望福于天乎? 
吾有疏亲,家饶妓媵,诞育将及,便遣阍竖守之。体有不安, 
窥窗倚户,若生女者,辄持将去;母随号泣,使人不忍闻也。 

      妇人之性,率宠子婿而虐儿妇。宠婿,则兄弟之怨生焉; 
虐妇,则姊妹之谗行焉。然则女之行留,皆得罪于其家者,母 
实为之。至有谚云 :“落索阿姑餐。”此其相报也。家之常弊, 
可不诫哉! 

      婚姻素对,靖侯成规。近世嫁娶,遂有卖女纳财,买妇输 
绢,比量父祖,计较锱铢,责多还少,市井无异。或猥婿在门, 
或傲妇擅室,贪荣求利,反招羞耻,可不慎欤! 

      借人典籍,皆须爱护,先有缺坏,就为补治,此亦士大夫 
百行之一也。济阳江禄,读书未竟,虽有急速,必待卷束整齐, 
然后得起,故无损败,人不厌其求假焉。或有狼籍几案,分散 
部帙,多为童幼婢妾之所点污,风雨虫鼠之所毁伤,实为累德。 

…  5…

颜氏家训                                                              ·13· 

吾每读圣人之书,未尝不肃敬对之;其故纸有五经词义,及贤 
达姓名,不敢秽用也。 

      吾家巫觋祷请,绝于言议;符书章醮亦无祈焉,并汝曹所 
见也。勿为妖妄之费。 

…  6…

颜氏家训                                                             ·14· 

                     卷第二 风操 慕贤 

                               风操第六 

      吾观礼经,圣人之教:箕帚匕箸,咳唾唯诺,执烛沃盥, 
皆有节文,亦为至矣。但既残缺,非复全书;其有所不载,及 
世事变改者,学达君子,自为节度,相承行之,故世号士大夫 
风操。而家门颇有不同,所见互称长短;然其阡陌,亦自可知。 
昔在江南,目能视而见之,耳能听而闻之;蓬生麻中,不劳翰 
墨。汝曹生于戎马之闲,视听之所不晓,故聊记录,以传示子 
孙。 

      礼曰 :“见似目瞿,闻名心瞿。”有所感触,恻怆心眼; 
若在从容平常之地,幸须申其情耳。必不可避,亦当忍之;犹 
如伯叔兄弟,酷类先人,可得终身肠断,与之绝耶?又 :“临 
文不讳,庙中不讳,君所无私讳 。”益知闻名,须有消息,不 
必期于颠沛而走也。梁世谢举,甚有声誉,闻讳必哭,为世所 
讥。又有臧逢世,臧严之子也,笃学修行,不坠门风;孝元经 
牧江州,遣往建昌督事,郡县民庶,竞修笺书,朝夕辐辏,几 

…  7…

颜氏家训                                                             ·15· 

案盈积,书有称“严寒”者,必对之流涕,不省取记,多废公 
事,物情怨骇,竟以不办而还。此并过事也。 

      近在扬都,有一士人讳审,而与沈氏交结周厚,沈与其书, 
名而不姓,此非人情也。 

      凡避讳者,皆须得其同训以代换之:桓公名白,博有五皓 
之称;厉王名长,琴有修短之目。不闻谓布帛为布皓,呼肾肠 
为肾修也。梁武小名阿练,子孙皆呼练为绢;乃谓销炼物为销 
绢物,恐乖其义。或有讳云者,呼纷纭为纷烟;有讳桐者,呼 
梧桐树为白铁树,便似戏笑耳。 

      周公名子曰禽,孔子名儿曰鲤,止在其身,自可无禁。至 
若卫侯、魏公子、楚太子,皆名虮虱;长卿名犬子,王修名狗 
子,上有连及,理未为通,古之所行,今之所笑也。北土多有 
名儿为驴驹、豚子者,使其自称及兄弟所名,亦何忍哉?前汉 
有尹翁归,后汉有郑翁归,梁家亦有孔翁归,又有顾翁宠;晋 
代有许思妣、孟少孤:如此名字,幸当避之。 

      今人避讳,更急于古。凡名子者,当为孙地。吾亲识中有 
讳襄、讳友、讳同、讳清、讳和、讳禹,交疏造次,一座百犯, 
闻者辛苦,无憀赖焉。 

      昔司马长卿慕蔺相如,故名相如,顾元叹慕蔡邕,故名雍, 
而后汉有朱伥字孙卿,许暹字颜回,梁世有庾晏婴、祖孙登, 
连古人姓为名字,亦鄙事也。 

…  8…

颜氏家训                                                             ·16· 

      昔刘文饶不忍骂奴为畜产,今世愚人遂以相戏,或有指名 
为豚犊者:有识傍观,犹欲掩耳,况当之者乎? 

      近在议曹,共平章百官秩禄,有一显贵,当世名臣,意嫌 
所议过厚。齐朝有一两士族文学之人,谓此贵曰 :“今日天下 
大同,须为百代典式,岂得尚作关中旧意?明公定是陶朱公大 
儿耳!”彼此欢笑,不以为嫌。 

      昔侯霸之子孙,称其祖父曰家公;陈思王称其父为家父, 
母为家母;潘尼称其祖曰家祖:古人之所行,今人之所笑也。 
今南北风俗,言其祖及二亲,无云家者;田里猥人,方有此言 
耳。凡与人言,言己世父,以次第称之,不云家者,以尊于父, 
不敢家也。凡言姑姊妹女子子:已嫁,则以夫氏称之;在室, 
则以次第称之。言礼成他族,不得云家也。子孙不得称家者, 
轻略之也。蔡邕书集,呼其姑姊为家姑家姊;班固书集,亦云 
家孙:今并不行也。 

      凡与人言,称彼祖父母、世父母、父母及长姑,皆加尊字, 
 自叔父母已下,则加贤字,尊卑之差也。王羲之书,称彼之母 
与自称己母同,不云尊字,今所非也。 

      南人冬至岁首,不诣丧家;若不修书,则过节束带以申慰。 
北人至岁之日,重行吊礼;礼无明文,则吾不取。南人宾至不 
迎,相见捧手而不揖,送客下席而已;北人迎送并至门,相见 
则揖,皆古之道也,吾善其迎揖。 

      昔者,王侯自称孤、寡、不谷,自兹以降,虽孔子圣师, 

…  9…

颜氏家训                                                             ·17· 

与门人言皆称名也。后虽有臣仆之称,行者盖亦寡焉。江南轻 
重,各有谓号,具诸书仪;北人多称名者,乃古之遗风,吾善 
其称名焉。 

      言及先人,理当感慕,古者之所易,今人之所难。江南人 
事不获已,须言阀阅,必以文翰,罕有面论者。北人无何便尔 
话说,及相访问。如此之事,不可加于人也。人加诸己,则当 
避之。名位未高,如为勋贵所逼,隐忍方便,速报取了;勿使 
烦重,感辱祖父。若没,言须及者,则敛容肃坐,称大门中, 
世父、叔父则称从兄弟门中,兄弟则称亡者子某门中,各以其 
尊卑轻重为容色之节,皆变于常。若与君言,虽变于色,犹云 
亡祖亡伯亡叔也。吾见名士,亦有呼其亡兄弟为兄子弟子门中 
者,亦未为安贴也。北土风俗,都不行此。太山羊侃,梁初入 
南;吾近至邺,其兄子肃访侃委曲,吾答之云 :“卿从门中在 
梁,如此如此 。”肃曰:“是我亲第七亡叔,非从也。”祖孝 
征在坐 ,先知江南风俗,乃谓之云 :“贤从弟门中,何故不 
解?” 

      古人皆呼伯父叔父,而今世多单呼伯叔。从父兄弟姊妹已 
孤,而对其前,呼其母为伯叔母,此不可避者也。兄弟之子已 
孤,与他人言,对孤者前,呼为兄子弟子,颇为不忍;北土人 
多呼为侄。案:尔雅、丧服经、左传,侄虽名通男女,并是对 
姑之称。晋世已来,始呼叔侄;今呼为侄,于理为胜也。 

      别易会难,古人所重;江南饯送,下泣言离。有王子侯, 
梁武帝弟,出为东郡,与武帝别,帝曰 :“我年已老,与汝分 
张,甚以恻怆 。”数行泪下。侯遂密云,赧然而出。坐此被责, 

… 页面 20…

颜氏家训                                                             ·18· 

飘飖舟渚,一百许日,卒不得去。北间风俗,不屑此事,歧路 
言离,欢笑分首。然人性自有少涕泪者,肠虽欲绝,目犹烂然; 
如此之人,不可强责。 

      凡亲属名称,皆须粉墨,不可滥也。无风教者,其父已孤, 
呼外祖父母与祖父母同,使人为其不喜闻也。虽质于面,皆当 
加外以别之;父母之世叔父,皆当加其次第以别之;父母之世 
叔母,皆当加其姓以别之;父母之群从世叔父母及从祖父母, 
皆当加其爵位若姓以别之。河北士人,皆呼外祖父母为家公家 
母;江南田里间亦言之。以家代外,非吾所识。 

      凡宗亲世数,有从父,有从祖,有族祖。江南风俗,自兹 
已往,高秩者,通呼为尊,同昭穆者,虽百世犹称兄弟;若对 
他人称之,皆云族人。河北士人,虽三二十世,犹呼为从伯从 
叔。梁武帝尝问一中土人曰 :“卿北人,何故不知有族?”答 
云 :“骨肉易疏,不忍言族耳 。”当时虽为敏对,于礼未通。 

      吾尝问周弘让曰 :“父母中外姊妹,何以称之?”周曰: 
 “亦呼为丈人。”自古未见丈人之称施于妇人也。吾亲表所行, 
若父属者,为某姓姑;母属者,为某姓姨。中外丈人之妇,猥 
俗呼为丈母,士大夫谓之王母、谢母云。而陆机集有与长沙顾 
母书,乃其从叔母也,今所不行。 

      齐朝士子,皆呼祖仆射为祖公,全不嫌有所涉也,乃有对 
面以相戏者。 

      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名终则讳之,字乃可以为孙 

… 页面 21…

颜氏家训                                                             ·19· 

氏。孔子弟子记事者,皆称仲尼;吕后微时,尝字高祖为季; 
至汉爰种,字其叔父曰丝;王丹与侯霸子语,字霸为君房;江 
南至今不讳字也。河北士人全不辨之,名亦呼为字,字固呼为 
字。尚书王元景兄弟,皆号名人,其父名云,字罗汉,一皆讳 
之,其余不足怪也。 

      礼闲传云 :“斩缞之哭,若往而不反;齐缞之哭,若往而 
反;大功之哭,三曲而偯;小功缌麻,哀容可也,此哀之发于 
声音也 。”孝经云:“哭不偯。”皆论哭有轻重质文之声也。 
礼以哭有言者为号;然则哭亦有辞也。江南丧哭,时有哀诉之 
言耳;山东重丧,则唯呼苍天,期功以下,则唯呼痛深,便是 
号而不哭。 

      江南凡遭重丧,若相知者,同在城邑,三日不吊则绝之; 
除丧,虽相遇则避之,怨其不己悯也。有故及道遥者,致书可 
也;无书亦如之。北俗则不尔。江南凡吊者,主人之外,不识 
者不执手;识轻服而不识主人,则不于会所而吊,他日修名诣 
其家。 

      阴阳说云 :“辰为水墓,又为土墓,故不得哭。”王充论 
衡云 :“辰日不哭,哭则重丧。”今无教者,辰日有丧,不问 
轻重,举家清谧,不敢发声,以辞吊客。道书又曰 :“晦歌朔 
哭,皆当有罪,天夺其算 。”丧家朔望,哀感弥深,宁当惜寿, 
又不哭也?亦不谕。 

      偏傍之书,死有归杀。子孙逃窜,莫肯在家;画瓦书符, 
作诸厌胜;丧出之日,门前然火,户外列灰,祓送家鬼,章断 

… 页面 22…

颜氏家训                                                             ·20· 

注连:凡如此比,不近有情,乃儒雅之罪人,弹议所当加也。 

      己孤,而履岁及长至之节,无父,拜母、祖父母、世叔父 
母、姑、兄、姊,则皆泣;无母,拜父、外祖父母、舅、姨、 
兄、姊,亦如之:此人情也。 

      江左朝臣,子孙初释服,朝见二宫,皆当泣涕;二宫为之 
改容。颇有肤色充泽,无哀感者,梁武薄其为人,多被抑退。 
裴政出服,问讯武帝,贬瘦枯槁,涕泗滂沱,武帝目送之曰: 
 “裴之礼不死也。” 

      二亲既没,所居斋寝,子与妇弗忍入焉。北朝顿丘李构, 
母刘氏,夫人亡后,所住之堂,终身锁闭,弗忍开入也。夫人, 
宋广州刺史纂之孙女,故构犹染江南风教。其父奖,为扬州刺 
史,镇寿春,遇害。构尝与王松年、祖孝征数人同集谈燕。孝 
征善画,遇有纸笔,图写为人。顷之,因割鹿尾,戏截画人以 
示构,而无他意。构怆然动色,便起就马而去。举坐惊骇,莫 
测其情。祖君寻悟,方深反侧,当时罕有能感此者。吴郡陆襄, 
父闲被刑,襄终身布衣蔬饭,虽姜菜有切割,皆不忍食;居家 
惟以掐摘供厨。江宁姚子笃,母以烧死,终身不忍噉炙。豫章 
熊康父以醉而为奴所杀,终身不复尝酒。然礼缘人情,恩由义 
断,亲以噎死,亦当不可绝食也。 

      礼经:父之遗书,母之杯圈,感其手口之泽,不忍读用。 
政为常所讲习,雠校缮写,及偏加服用,有迹可思者耳。若寻 
常坟典,为生什物,安可悉废之乎?既不读用,无容散逸,惟 
当缄保,以留后世耳。 

… 页面 23…

颜氏家训                                                             ·21· 

      思鲁等第四舅母,亲吴郡张建女也,有第五妹,三岁丧母。 
灵床上屏风,平生旧物,屋漏沾湿,出曝晒之,女子一见,伏 
床流涕。家人怪其不起,乃往抱持;荐席淹渍,精神伤怛,不 
能饮食。将以问医,医诊脉云 :“肠断矣!”因尔便吐血,数 
 日而亡。中外怜之,莫不悲叹。 

      礼云 :“忌日不乐。”正以感慕罔极,恻怆无聊,故不接 
外宾,不理众务耳。必能悲惨自居,何限于深藏也?世人或端 
坐奥室,不妨言笑,盛营甘美,厚供斋食;迫有急卒,密戚至 
交,尽无相见之理:盖不知礼意乎! 

      魏世王修母以社日亡;来岁社日,修感念哀甚,邻里闻之, 
为之罢社。今二亲丧亡,偶值伏腊分至之节,及月小晦后,忌 
之外,所经此日,犹应感慕,异于余辰,不预饮燕、闻声乐及 
行游也。 

      刘绦、缓、绥,兄弟并为名器,其父名昭,一生不为照字, 
惟依尔雅火旁作召耳。然凡文与正讳相犯,当自可避;其有同 
音异字,不可悉然。刘字之下,即有昭音。吕尚之儿,如不为 
上;赵壹之子,傥不作一:便是下笔即妨,是书皆触也。 

      尝有甲设燕席;请乙为宾;而旦于公庭见乙之子;问之曰: 
 “尊侯早晚顾宅?”乙子称其父已往。时以为笑。如此比例, 
触类慎之,不可陷于轻脱。 

      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 
纸笔,女则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 

… 页面 24…

颜氏家训                                                             ·22· 

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为试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