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闺秀与农夫+番外 作者:假面的盛宴(晋江金牌推荐vip2015-4-13正文完结)-第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铁根当时就傻了,姚氏也傻了。她只是想也许可能,没想到真有了。
呆傻了半天两人,在老大夫的提醒下才注意大夫还在这里呢。杨铁根恭恭敬敬把老大夫送回去,顺便还给老大夫包了一个红包。他实在是太高兴了,简直没办法形容。
回去后,两口子坐在一起对着流了半天眼泪。
没人能理解他们的心情,尤其是杨铁根,虽说当初他当着杨老爷子的面说绝户头就绝户头吧,他认了。可是,怎么可能就那么容易的认了?
他也清楚这事不怪媳妇儿,毕竟他媳妇儿是能生,不是不能生。他也没有问题,两口子都没有问题,要不然怎么会生了两个妞妞。姚氏一直不怀,杨铁根觉得是时机没到。
可是等着等着,一直没信,再加上家里娘天天说,大嫂也说,连他自己都不确定还是不是真有这个‘时机’了。
这下天上掉一雷,直接把三房两口子高兴坏了。
两人高兴了一天,也决定把这件高兴事告诉大家。刚好晚上杨氏要请大家伙吃饭,就借着时机把事儿说了。
大家都为这两口子高兴,毕竟他们都是清楚这两口子身上的事儿的。
杨氏说让姚氏好好养,多吃些好东西,到时候和林青婉一样,一举得个大胖小子。
林青婉也这样说,说姚氏身体虚,从现在开始就在屋里好好养着,生个大胖小子出来,气死那群成日里说她不下蛋的人。
气死谁,这话不言而喻。
三房两口子虽然自己心里都没底,这次能不能生个儿子出来。但毕竟是有希望了不是?姚氏还能怀,这个不行,下面接着生。
☆、第95章、96章
从那天开始,杨铁根就真把姚氏供了起来,啥活都不让她干。连饭都不让她做了,自己也开始和杨铁柱那样学着做饭起来。
乡下人家虽然没有所谓的君子远庖厨,但是男人都是不进灶房做饭的,杨铁柱两兄弟这样,也说明两人的媳妇改造的好,而且男人也知道心疼媳妇。
姚氏不干活了,小作坊那里就紧张了起来。杨铁柱每日也不在屋里帮忙带孩子了,也去小作坊那里帮忙。
可是他毕竟是个男人,平日里自己身上事儿也多。例如晒辣椒、胡椒、花椒之类的,还要忙着调制十三香,做送到酒楼的凉菜。现在天气不热了,冰倒是不用做了,但是事也不少。
小作坊那边成日里指着杨氏、周氏还有姚氏三个主力灌制腊味鲜,本来就有些捉襟见肘,这么一来,更是忙得厉害,直接供货都成问题了。
杨氏还有周氏为了不影响供货,晚上都不带歇的,非要把腊味鲜灌制好了再回家休息。杨铁根和夏大成送完货,也都去帮忙打下手。
林青婉也是清楚那边的情况的,老这样也不是个事儿,现在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请人。
可是到哪儿去请人呢?
他们这点生意一直瞒着村子里其他的人,一来是想藏富,二来也是不想让一些无聊的人成天惦记着。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就是不想把手艺外漏,毕竟腊味鲜这东西制作也就图个稀奇,别人仿制不出来。
你以为没有人琢磨这个吗?
林青婉相信他们供货的这几家酒楼都琢磨过,这东西虽然不昂贵,但是每天能卖出多少,酒楼可是心中有数的。一天需要的不多,但是什么东西都禁不起长年累月。没人嫌钱扎手,谁都不例外。
只是他们找不到可以把猪肉弄进去,又可以直接吃的‘容器’。
杨铁根买猪小肠虽然不是什么隐蔽事儿,但是林青婉相信他们一时半会儿琢磨不出来怎么剥制肠衣。当然,就算肠衣可以弄出来,她手里还捏着最关键的十三香的配料。
林青婉想了又想,总觉得不放心。最后干脆不想了,直接拍板不请人买人。这里可是封建社会,人口是可以经过买卖的。林青婉是怎么来到落峡村的,她可是一直都没有忘记。
林青婉把想法一说,夏大成也是挺赞同的。
买人比请人好,身契往自己手里一捏,挑人的时候注意一下要挑老实的,其他的就不用操太多心。
这件事林青婉就交给夏大成还有杨铁柱去办,至于谁出钱,肯定是林青婉这个‘大户’了。
林青婉家的钱都是她在管,这并不是一个秘密。随着生意做大,钱赚多了,每次杨氏他们开玩笑都会说林青婉现在是个‘大户’。林青婉喜欢留他们吃饭,也是因为大家都忙想图省事,直接她做多些,大家一起吃完了事,也可以回去都好好歇歇。
刚开始留他们吃饭的时候,大家都是推,推不过才吃。后来吃习惯了,杨氏都会开玩笑说,行,咱们今天吃‘大户’。
当然,这都只是玩笑话。
事情一定,夏大成就和杨铁柱去了镇上找牙侩买人,可是去了两趟都没有碰到合适的人选。
虽说把身契一捏就不怕人蹦跶,但是大家的一致意见都是要挑好的,至少人要干净实在最好老实点的。毕竟他们现在也称不上什么家大业大,只能说是开了一个小作坊,以后大家吃住都会在一起,选老实些的还是放心一点,最好是庄稼人,这样干活不墨迹。
林青婉也觉得这种想法很对,家里还有个小奶娃儿,买个心眼不正不能干活的回来可不行。
连着去了两趟都没碰到合适的,林青婉不免有些气馁。正准备想说算了,这人不买了还是想想法子请人吧。
杨铁柱又去了一趟,回来的时候领了一家子三口回来。
这一家三口是一对中年夫妇,还有一个14、5岁的男娃。三个人都是面黄肌瘦,神情畏缩,衣着打扮行为举止一看就是庄户人家,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沦落到卖身的地步。
林青婉知道一般像这种不好的‘苗子’,在人牙子手里都是会被磋磨的,经常吃不饱饭,更不用说经常被人牙子非打即骂了。
她当初在钱牙婆手里呆的那些日子,钱牙婆手里也带过类似这样的人,在车队的最后几辆车。她们还能有马车呆,风吹不到雨打不到,这些苦力就只能呆在用木条钉的木笼子里了。一个笼子能关好多个,别说躺了,能让你坐着就不错了。
当初她也是自身难保,看到这一幕除了触目惊心,也没能有别的其他情绪了。
杨铁柱把人带回来后,林青婉就把他拉到一旁问了经过。
她这才知道这一家三口为啥会卖身为奴,原来这家人都是靠南方一个村子的庄户人家,平时日子虽然过得贫穷,但也还过得去。谁知道今年南方那边发大水,一夕之间,什么都淹了。村里哀鸿遍野,死了不少人。
更加祸不单行的是这一家三口中的小的,患了重病。没吃没喝儿子又患病,没办法,这一家三口只好把自己卖给牙侩,想混口吃的顺便还能拿到卖身银子给儿子治病。最后儿子的病是好了,一家人也失去自由了。不过当时签身契的时候,说好是一家三口不能分开,倒也一家人没有分离。
林青婉后来从他们口中才得知,牙侩为什么会和他们签这样的契,因为他们卖身的价格非常低,低到那些钱也仅够治病。
怪不得有这么一句话,车船店脚牙,无罪也该杀。趁人之危,着实可恨!
因为一买就要买三口人,还老的少的女的都有。所以这一家人极其不好出手,最后兜兜转转跟着人牙子就来到了北方,然后落到了杨铁柱手上。
杨铁柱去牙侩那里看人,牙侩就给他推荐了这三口。
杨铁柱和夏大成看了人后觉得可以,反正他们是买人回来做活的,倒也不拘男女老少,只要人本分就行。这一家三口一看就是本分老实人,又是庄户人家,正合他们心意。
问过价格,说三个人一共只要18两。后来夏大成还了下价,给了16两。
林青婉听完以后觉得很是同情这一家三口,一场大水就让人失去了家失去了自由。
果断还是兜里没钱不行呀。
又问了这三人的姓氏。中年男人姓马,中年妇人姓陈,那个男娃叫马小亮。
林青婉很干脆的就给人定了称呼,这对中年男女看起来年纪不小,实际上也就不到四十的样子,小的十五。男的就叫马叔,女的就叫马婶儿,男娃还是叫小亮。
又和他们说,家里活计不多,也没有地,就是自家开了一个小作坊,所以他们平时只用到在家里和小作坊那里帮帮忙就好了。他们也不是什么大户人家,在家里不用太过拘束了。
把事情说完,林青婉看他们都是一脸疲累的样子,知道在人牙子手里肯定是受了苦的。也没有急着就让他们干活,而是把他们安排到前面院子里住下,刚好那边左侧有几间空屋,住这一家三口还是能住下的。
又看这一家子也啥东西也没有,一身衣服还是破破烂烂的,又把杨铁柱以前不穿的衣裳拿了几身出来。姚氏一直在旁边,早就听的泪眼朦胧了,知道林青婉这里没有那妇人穿的衣服,就去杨氏那里找她要些不穿衣裳。马婶儿的体格高大,也就杨氏和她相似一些。
铺盖则是林青婉拿的以前他们在杨家住的时候的旧被褥,反正他们搬家后已经做了新的了,这些也用不上。
弄完这些后,林青婉又跟他们说了灶房可以烧热水,洗澡的话就在灶房旁边那个屋子里,里面澡盆子都是齐全的。
说完以后,她就和姚氏走了,留了这一家三口自己独处。
别人卖身为奴,又初来乍到,肯定是要给别人留点适应的空地的。
马婶儿感动的眼圈都红了,马叔也是激动的嘴唇直抖。
卖身以后,他们已经做好未来会很苦的打算了。毕竟,卖身的奴隶,还不是主人说让你生你就生,说让你死你就死。虽说已经认命,但还是希望一家人不要碰到一个不好主家。
没想到,他们肯定是上辈子烧高香了,居然被卖到这么一户厚道人家的家里。主人不但没有什么架子,人也细心体贴,衣服被褥都给准备了不说,连他们很久没洗澡都考虑到了。
林青婉是细心不错,但是她以前也被卖过,肯定清楚跟着人牙子到处跑,怎么可能有地方给你洗澡。
她也好心,是人都有同情心,但她也是为了自己的鼻子,因为这一家三口身上已经馊了。她终于明白那时候她刚到落峡村的时候,杨氏为什么会那么急切的就给她烧水洗澡了。
好吧,这只是林青婉一点小小恶趣味想法。
那马叔马婶儿看得出来也是个勤快人,把自己一家三口收拾干净后,就急急忙忙出来干活。
林青婉让他们先休息两天再说,别人非不干。看林青婉不给他们安排活儿干,那马叔就自己就找把扫帚去扫院子,还带着自己儿子一起干。扫完院子又去后院菜园子,马婶儿则是到了后院灶房帮林青婉做饭,林青婉推却不过,只能把灶台交给她。
不过她在旁边看了一会儿,看得出来这马婶儿也是一个干练的人,灶上活计非常熟练。碰到中间有些啥不懂的了,南方和北方食材有些不一样,林青婉点两句,她就知道怎么做了。
这一家三口经过了一番收拾,看起来清爽不少。马叔据说三十好几了,但是看面相比年纪要大上不少,瘦小个头,长条脸,一看外表就是个老实巴交的人。他的个头虽然说不上矮,但是跟落峡村这边的汉子比就娇小了不少。
马婶儿看起来则就被马叔有气势多了,林青婉估摸了一下,比马叔的个头还高那么一点,在妇人中来说,算得上是高个了。人高马大的,体格壮实,就是可能被磋磨狠了,有些瘦。骨头架子大,人又瘦,看起来就有些难看了,显得瘦骨嶙峋的。不过林青婉想,养养的话也就好了。
那马小亮则是随了他爹,也是个小个头,精精瘦瘦的,话不多,但是看的出来也是个老实孩子。
中午的饭是马婶儿做的,林青婉在旁边指点的。中午吃饭的时候她叫他们一起来吃,三人不来,怎么喊都不去。
林青婉无法,只好任他们一家三口在灶房里吃了。心里想了有点过意不去,就跟杨铁柱说让木匠做个小桌子再做几个小凳子放在灶房里算了,也不能总让别人蹲在灶房里吃饭。
又想着杨氏的衣服穿在马婶儿身上有些小,马叔父子俩身上的衣裳也不怎么合身,又找了些以前买的布,拿给马婶儿让她给自己一家做衣裳。
期间马叔一家的感激涕零,在这里就不一一叙述了。
第96章
对买回来的这一家三口,不光林青婉两口子觉得满意,连杨氏和三房两口子也觉得非常满意。
人有眼色,也知道好歹,最重要的就是人勤快。
平日里前院的卫生,还有后院的菜园子都是马叔和马小亮管的。马婶儿则是帮着林青婉做饭,后来熟悉了还帮她带孩子。
林青婉一下子就觉得自己解放了。
又过了几日,大家考察这三个人确实不错,才把他们带到后院右边的小作坊里。
马叔三人早就观察到靠右边的后院老有人进进出出,但是主人家没说让他们去,他们也紧守本分没有好奇去看。被带过去之后才知道,原来这里就是主人家的小作坊。
杨氏是个热情人,就带着他们三个熟悉情况。一天不到,他们就能上手了。
上手后,林青婉就给他们分派了一下任务。马叔和马小亮主要负责小作坊里灌制腊味鲜,还有杨铁柱手里卤菜的事儿也交给了他们,平日里有空闲时间扫扫前面院子,还有照顾后面菜园子就好了。马婶儿则是还在家里,平日里帮她带带孩子做做饭什么的,免得把杨铁柱天天绑在家里不能出去。
虽说杨铁柱不觉得忙,觉得自己空闲的时候还是能带小诺诺的。但是林青婉不忍心,既然现在有钱了,又买了人,干嘛不把自己解放出来。一个大男人天天手里抱个小奶娃,像什么样子。
先不提林青婉这里,杨家那边最近的日子可真不好过。
赶上了秋收,全家都出动还不行,村里人粮食都快收完了,他们还有一大半在地里,着实落了不少的笑话。
村里人个个都说,看吧,离了杨铁柱和杨铁根两兄弟,这家子连粮食都收不完。
这话传到杨老爷子耳朵了,把他气了一个仰倒跌。本来傍晚就可以不收了,等明天再来,反正这几天天气好,也没有雨。他非不干,拽着全家人忙到天擦黑才回家。第二天,天刚亮就又拖着全家下地了。
他这次下了狠心,一定要把杨铁栓还有杨学章两人磨出来。
杨铁栓累成了狗不说,杨学章也被磨的厉害。本就是个文弱体格,下地干活已经够吃力了,这几天严重体力超支,一个不慎累出了病。
好吧,这次直接卧床了,也不用下地了。
何氏心疼的眼泪都出来了,一个劲儿的埋怨老头子心太狠,就算让儿子下地也要慢慢来。
杨老爷子看到卧病的杨学章,也是有点后悔。这孩子十几年没下过地了,他确实是逼太狠了。秋收本来就是磨人,一场秋收下来像杨铁柱那样的壮实汉子都要磨层皮下来,更不用说杨学章了。
杨学章是中暑了,头晕目眩下不了床。按理说,中暑缓过那股劲儿就没事了。但是杨学章就是腿软下不了床,何氏又护着他,杨老爷子只好带着家里其他人继续收割。
大房两口子成天累得像狗,连十一岁的杨大郎都被拖到地里帮忙去了。回来看到杨学章在炕上躺着不说,连他媳妇儿冯氏都借着由头回去侍候他了,更是不满。
期间磕磕巴巴打了几场不痛不痒的嘴官司,杨家拖拖拉拉的终于把地里庄稼收割完。
刚歇下没两天,杨家又出事了。
起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