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游戏电子书 > 帝国远征 >

第146章

帝国远征-第146章

小说: 帝国远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起草完之后,秦小白拿过去看了一下。

    政治:

    土地政策——目前游戏内大部分的耕地都已经在玩家的手中,少量在NPC地主的手中。鼓励玩家开垦,扶持小农、中农,保护富农,抑制大地主玩家。以免因为农田过度兼并和集中,导致部分玩家缺粮,而引发燕国玩家之间的激烈战争。

    财政政策——完善国库、地方财库体系,统一调度燕国的钱财物资,钱财用在刀刃上。

    税赋政策——全燕国城寨制定统一税赋,禁止各个城寨自行出现杂税赋。

    郡县制政策——目前是酋长制。改为全燕国设立郡县,设立地方长官。

    官员政策——目前各地的城寨几乎都是NPC在管理,改为玩家也能够成为高级地方官员。依靠政绩来晋升职务。

    教育政策——全国各个城寨普及低级私塾、中级私塾、高级私塾,供普通的NPC学习知识。并从国税中拿出一部分资金,重点扶持少数高等学府,发展基础知识、高科技。

    刑律政策——减轻对玩家的刑罚。

    经济:

    重工业——成立燕钢集团、燕煤集团,统一生产全燕国所需要的钢铁和煤矿。

    轻工业——重点扶持和发展药、陶瓷、丝绸、纸、盐等主要行业。

    农牧业——以农田灌溉为重点的水利工程,开挖大运河,发展牛马畜牧业,推广牛耕,增加陂塘蓄水、渠系灌溉等水利设施。

    交通交通——全国大规模的修建道路,发展运输工具,打通全国的马路、水路、海路,让燕国的道路能够打通到所有的险隘地方。从最西的太行山,直接到最东的黑龙江。

    军事:

    征兵——游戏内几乎所有的士卒都在玩家的手中,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征兵制度、征兵补偿制度,让全燕国的玩家兵力都能够得到统一的调配,并且得到有效的训练。

    军工厂——在燕国重要的军事基地兴建大量的钢铁军工厂、器械厂、船坞,确保一旦开战,燕国的军队有足够的军工器械可以使用。

    军事工程——在燕国各个重要地区,兴建军事城堡,加强对异族的防御,加强对其它国家的边疆防御和监视。加强国内各个城市的防御部署。

    以上是主要方面,更细节暂时先不多说。

    秦小白看完之后感到满意,大部分主要的改革方面已经囊括进去。要推行这些政策,阻力非常大。但是要振兴燕国,必须拿这些方面一一开刀,破除阻力和障碍。

第二卷 铜器时代 254 燕国大革命

    254燕国大革命

    秦小白和周水联盟的首领密议了一夜,策划出一份较为完善的燕国治国纲略。

    次日凌晨四点半,秦小白进入王宫参加宫廷朝议,见到一众正在偏殿等候的NPC文武大臣。国王还没有来上殿,大臣们先在偏殿处候着。

    大司徒郭隗见到秦小白来了,连忙拉秦小白到一旁无人处,道:“小白大人,纲略制定的怎么样?”

    秦小白拿出一卷宗卷来,交给郭隗,笑道:“郭大人,我所策划的燕国政治改革全部包括在里面,还有各种建议。但是里面哪一些方面适合,那一些方面不适合,其中的轻重缓急,还要您自己斟酌才行。”

    郭隗连忙接过去,快速阅览,一看之下惊了一大跳。郡县制政策、土地政策、财政政策好是很好,但是随便哪一条政策改革,都会触动各地城寨NPC贵族、酋长的利益,引发地方动乱,不是闹着玩的。

    他惊异的望了望秦小白,沉吟道:“小白大人,这些可不是轻易能碰的啊!大王新近登基,急切想要有一番作为,以稳固政权,平息国人对他的争议。但是这些政策要是推出,恐怕非但不能带来稳固政权的效果,反而会带来祸患。不要说地方,就算是朝廷文武大臣,恐怕也不会同意这样全面的变革。”秦小白拱手道:“大人所说正是,所以我才建议郭大人认真斟酌这些建议,权衡各方面的利益,不急于推行这些政策。但是要令燕国富强起来,我以为这些政策都是必须推行,只是推行的先后次序,时机非常重要。我以为,您的这份政治改革纲略先不急于让众大臣们知道,让大王过目即可。我们可以先推行一份经济改革纲略。尽量避免出动各地大贵族、酋长的利益。”

    郭隗道:“哦,让老夫看一看你的经济纲略。”

    秦小白将另外一卷宗卷交给郭隗看。

    郭隗看了这份经济宗卷,显然满意多了。经济纲略涉及了对交通运输业、农牧业、手工业、重工业,这四大方面的改革。大力发展燕国的四大产业。这四个产业对整个燕国以及燕国各地的城寨都是非常有利,推动力大,阻力很小。

    秦小白见郭隗对这份经济纲略满意,立刻解释道:“我们首先需要将全燕国地主干道路都打通,这样我们的车军和骑兵可以轻易的抵达境内任何一个地方,以防地方割据,减少路途上的消耗。促进贸易商业的繁荣。同时增加国库和地库的税收。这一步,不论是国家还是地方,都能够得到巨大的好处。

    其次是农牧业,推动普及农田灌溉和牛耕,大幅度增加粮食产量,增加粮食库存,确保燕国境内不出现饥荒和动乱。这一步。也能够同时令国家和地方获得巨大的受益。

    然后是手工业,促进全国各地的农具、木器、陶瓷、丝绸、盐、纸、草药等作坊繁荣,富民富国。这一步,主要是增加国家、地方、全民的财力,令所有人能够受益。

    最后是重工业。建立燕钢集团。统一生产全燕国地钢铁。这一步主要是加强国家地权力,削弱地方的权力。大王和宫廷大臣们应该会赞同这一点,但是地方酋长们未必会赞同。这份经济方案,阻力最大的地方,应该就是重工业。郭大人以为呢?”

    郭隗点头赞道:“这四个方面的政策,前面三样老夫知道,是振兴燕国的重中之重不过,小白你说的钢铁是什么东西?”

    “呃”

    秦小白差点当机。暗道一声糊涂。郭老头虽然说是最顶级的智能NPC。但是游戏内还没有大量出现钢铁,郭老头也从来没有见过钢铁。自然无法知道钢铁是什么东西。

    “钢铁呃,它是一种比青铜更坚硬、更耐用、更好用地东西。如果还是不理解的话,郭大人你就把它当成是一种更好的青铜就行了。”

    郭隗恍然大悟,拂须点头道:“原来如此,钢铁便是青铜!青铜乃是国之利器,自然应该掌握着国家的手里,老夫必定支持这份经济纲略!”

    秦小白立刻笑道:“多谢郭大人的支持!”

    成功说服郭隗,此时秦小白已经胸有成竹。大司徒和大司空联手推行全方位地经济政策,国王明白其中地好处之后,也会大力支持,燕国宫廷之上无人可阻挡。

    郭隗和秦小白回到众NPC大臣们中间,谈笑风声。

    凌晨五点整,大司徒郭隗、大司马乐毅、大司空秦小白为首的众大臣们依次进入主殿,坐在各自的席上,燕国王乘坐銮驾抵达主殿,升王座。上百名燕国大臣觐见燕国国王。

    宫廷议事正式开始。

    上百名燕国大臣们绝大部分是NPC,一大部分是老燕王时期的老臣。这一大部分NPC主张维持以前老燕王留下的旧制,不进行任何变动,他们支持的是燕国的体制,保燕派,而不是保现任的国王。这部分人占了整个宫廷大臣地七八十地人数。

    有一部分是燕王从周水带过去的大臣,以郭隗为首,坚定地保王派。这一派系数量不多,大约有十多人,是燕王的亲信大臣,和燕王的利益紧密的捆绑在一起。明确支持燕王的新政。

    有一部分是新招揽的杰出能臣,以乐毅为首,坚定的保王派。这一派系人数很少,只有寥寥数人,但都是能力极高的NPC大臣。燕国都的五万整个军队,现在由乐毅负责统帅,负责国都的安全。无条件支持现任的燕王。

    只有秦小白一人是玩家,从某种意义上将,秦小白也是坚定的保王派。

    别看玩家大臣的人数最少,但也是宫廷上最强势的派系。目前保护这燕国国都,以及王宫的十万周水士卒,全部都是周水联盟,也就是秦小白的兵力。军队在谁的手里,谁的嗓门大。只要有秦小白、乐毅的支持,姬职至少暂时不用担心自己会被其它燕国王位继承人赶下台。

    今天的宫廷议事,主要是讨论燕王的新政。

    新官上任三把火,国王都换人了,燕国各方面的国策当然也要变一变,以现实新任国王的雄心和大志。新国策的制定由三司大臣主管,也就是宫廷上的三个少数派系,涉及政治、经济、军事三个方面。

    郭隗老头掌政治,但是他对政治改革一言不发,推脱道:政治方面的改革,老夫还需要慎重考虑,不必急于一时。郭老头不急,其余的众老臣们当然乐了,他们更不急,能不改最好不过了。只有燕王姬职,略有些不满。政治改革是重要的一环,郭隗却避而不谈,自然让姬职有些失望。

    乐毅掌军务改革,但是他提议先讨论经济、政治,最后再讨论军务改革。再次让燕国的众大臣们十分满意,只要继续拖延下去,新政变成旧政,改革变成维持原样不动,最符合他们的利益。

    还剩下最后一环,那就是经济新政。

    燕王抱有极大的期待。

    秦小白并没有让他失望,提出一套全新的燕国经济政策纲略,包括“交通运输、农牧业、手工业、重工业”四大方面为中心,振兴燕国。整个宫廷议事,直接变成了辩论秦小白的经济政策改革的专题研讨会。

    说是秦小白的经济方案是新政,其实并不准确。

    拿交通运输来说,全燕国各个城寨都有这样的一条任务——“修同XX城寨,到XX城寨之间的马路。”。也就是修路,改善交通状况的任务很早就有了。但是真正完成这个任务,却只是一部分城寨,还有一大半的城寨没有去修路。而且各个城寨修的路的标准不一样,有的是十五米宽度土路,有的是十米宽度铺石路,还有的仅仅是数米宽的小路。

    而秦小白的方案,则是统一对全燕国的交通任务进行制定,然后由各个城寨在限定的时间内单独完成其中的一部分。也就是对旧的修路方案,进行了一次改良,大大提高效率和用途。

    修通一条宽度为20米,“从燕国最西南黄河一带的牧野、朝歌,连通燕国腹地主要城寨,濮阳、邯郸、平原、信度、塘沽口,抵达燕国国都蓟城,途径周水、令支、卢龙城寨,穿过狭窄走廊秦皇岛、葫芦岛、锦州,进入东北辽宁沈阳、吉林长春、黑龙江哈尔滨,到黑龙江最东端的抚远和最北端的漠河。”

    这个主干道线路,再加上副干道线路,将整个燕国的四五十座大中小型城寨的道路线全部连在一起,节约大量的运输时间。

    秦小白的交通方案,获得了国王、宫廷新老大臣们一致的赞同。

    就算是那些坚持己见的老臣,对这样气魄的燕国主干道建设,也无比激动,表示同意。反正各地都是要修路,修一条高标准的主干道路,当然比混乱造出的道路要好很多。

第二卷 铜器时代 255 兴修水利,鼓励农牧业

    255兴修水利,鼓励农牧业

    发布他继位之后的第一个国家级任务,全面调整全燕国四五十座城寨的修路任务。

    要求各个城寨在限定的7天4天时间之内,必须修完一条从XX到XX处的高标准主干道路,并且把这个任务列入对各个城寨酋长的政绩之中——当然了,政绩对各地NPC酋长的作用其实不大。因为燕国的NPC酋长是宗族世袭制,而不是郡县官员任命制度。从血统上讲,他们也是现任NPC国王姬职的叔叔舅舅伯伯堂兄堂弟等。就算政绩一塌糊涂,他们也依旧还是各个城寨的酋长,管理着他们自己的领地。

    为了让各个城寨有足够的积极性去修筑马路,国王特别作出规定:凡是按期内完成修路任务的城寨,可以免除一部分地方上缴国库的税赋。凡是未能按期完成修路任务的城寨,则加追加征收一部分惩罚性税赋。

    这个规定大大激励了各地大酋长修筑马路的积极性。虽然有一些酋长对这个规定有所不满,但是国王的命令不能不听。

    燕国的经济改革的序幕,第一次开始在燕国境内铺展开来。交通运输业只是燕国经济改革中的第一个骨头,而且是最容易啃的那块骨头。不论是国王、新大臣、老大臣,还是玩家,对改善燕国交通道路的呼声非常高,几乎没有遇到多少阻力。稍微有些麻烦的是修筑马路的经费、人力等问题,这个要靠各地的酋长和玩家们自己去凑集,并不是太难。

    燕国最近一段时间较为平静,既没有天灾也没有爆发大型战争,并没有多少消耗。各地城寨多少还是有一些钱粮来办大事。

    燕国经济改革经过第一步试探之后,各方面的反应较为良好,赞成者远远多过反对者。

    国王的声誉因为修路任务,而稳步提升。

    这令国王姬职充满了信心,开始推行由周水联盟策划地第二步经济改革——刺激农牧业的发展。

    燕国的地理位置处于北方,以平原、山地、草原为主,同时适合发展农业和畜牧业。但是因为缺乏有效的政策,燕国的农牧业水平不高,比起其它八个诸侯国来,农业水平一般。畜牧业也水平也一般。

    所以需要在燕国各个河道兴修一批水利工程。改善农田灌溉,可以避免因为旱涝而出现粮食大幅度的减产。过去的几个月中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天灾,但是并不代表以后不会。一旦出现持续性干旱、洪涝,那么对农田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将会非常巨大,进而影响到整个燕国的安全。

    而且兴修水利在平时也有好处,可以大幅度增加粮食亩产,只要提高燕国5%0%左右地粮食产量。便是一个巨大地粮食数字,数亿斤单位。

    不过这样的水利工程很耗钱、耗人力,而且还是公益性。光是靠国库或者是地库,要修这样大的水利工程,都很吃力。必须动员各地的玩家参与进来才行。

    秦小白的策划。是在燕国国家级、地方级任务体系。增加一批水利工程任务,给与玩家各种好处,吸引玩家组织参与水利工程的建设。有的玩家组织甚至比各地城寨还厉害,完全有实力承担这样大型地任务。

    除了水利之外,还有畜牧业,重点是牛和马。用青铜或者钢铁制造犁具,再用牛来耕地的效率,比人耕要高出50%以上。而且因为犁的深。亩产量要比人耕高10%以上,产量非常可观。而马匹。是冷兵器时代长途运输和远征战争的重要工具。至少在铁器时代,它们是至关重要的战略物资。直到进入蒸汽时代,它们地才会被逐渐淘汰。

    燕王在全燕国强制颁布推行一系列关于保护农牧业地法案牧场主,免除一切税赋,国家和地方不得征收任何税赋。鼓励从外地进口耕牛和战马,免除一切进口税赋。禁止杀耕牛、战马,违者重罚金,坐牢。禁止耕牛、战马出境,违者重罚金,坐牢。

    这条法令对NPC和玩家有同等效力。如果是玩家犯了以上罪行,也同样要在坐牢以示惩罚,视情节严重,关上1天0天。以免有一些利益熏心的商人玩家把燕国的耕牛、战马卖到其它地方去。

    第二步的经济改革,涉及到的范围非常大,也复杂了许多。

    但是这第二步的改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