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三国谋将周瑜 >

第42章

三国谋将周瑜-第42章

小说: 三国谋将周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倒无妨。”

  就在刘备接管荆北之际,周瑜完成了伐蜀大计的关键一招。

  司马功秘密来见周瑜,一见他的脸色,吓了一跳。

  “都督,你脸色如何这么差?”

  “先别管这个。”周瑜挥了挥手:“荆北之地已经借给了刘备,逼得我们必须在近期之内,率军西进巴蜀。我们一定要趁他们还在荆州布署之际,抢先一步平定益州和汉中。你看,荆州左边是巴蜀,右边是我们江东地区;上头又与曹操领地接壤,倘若我们可以先一步占领巴蜀,届时便可左右夹击刘备,让他无处可逃。到最后,这荆州终究还是江东的。所以,目前暂且不与他们计较,把目光放远一点。”

  司马功由衷佩服周瑜的应变能力,连忙问。

  “有什么行动?”

  周瑜经过慎重筛选,交给司马功两张名单:“传令潜伏在蜀地的江东密探,重金收买他们,或是刺杀他们。”他们是:

  法正,字孝直,本是扶风眉县人。建安初年,天下饥荒,他和同郡人孟达来到蜀中,依附刘璋。他多谋善断,但刘璋暗弱,不能知人善任,他很不得志,郁郁寡欢,思得明主。

  秦宓,广汉绵竹人,少有才学,长于文辞,素有人望。但他深知刘璋无能,成不了大业,唯恐败亡之日会殃及自己。所以,刘璋数次聘他做官,他都称病不出。

  张松,任刘璋的别驾,此人身长不满五尺,言语却有若铜钟,而且过目不亡,雄辩滔滔。他对刘璋的懦弱十分不满,坚信蜀地迟早会或他人之物。

  张嶷,字伯岐,巴郡南国人,勇敢无畏,任刘璋的虎牙校尉,以忠勇闻名巴蜀,许多名人贤士都愿意和他交往。但他自知刘璋不能成大事,也顺应大势,想投靠明主。

  费诗,字德儒,成都人,少年时就显露出与众不同的才华,十六岁时就出任郡中小吏,曾被举为孝廉,没有应荐,现任刘璋的御史大夫,初时极有干劲,政绩卓著,但渐渐看清了刘璋的前途黯然,十分疏懒。

  王累,巴郡人,字孝先,出身世家大族,勤政爱民,明于事理,通晓军事,刚正不阿。此人对刘璋勇于直谏,忠心耿耿,曾不顾生死,痛击山野里的土匪。他属于誓死保卫刘璋的人,应该刺杀。

  张任,能征善战,在刘璋的部将中出类拔萃,死也不肯投降别人,应该刺杀。

  严颜,守卫巴郡的老将,善开硬弓,使大刀,有万夫不当之勇,性格刚烈。吴军兵临城下,他必然会死战到底,应该刺杀。

  忽有一日,孙权找到周瑜,不安地说:“刘备反复无常,诸葛亮深不可测,万一他们识破了我们的意图,将计就计,得了荆北之地,不肯罢休,甚至乘江东空虚,忽然发难,那可怎么办呢。而长久将刘备留在江东,又找不到理由。”

  周瑜觉得孙权说的有理,就心生一计。

  “仲谋,且看我用疑兵之计赚刘备和诸葛亮,而且还能把荆北之地赚回来。”

  孙权稍稍安心,发现周瑜脸色很难看:“公谨,你大病未愈,元气还未恢复,为了攻取巴蜀,你日以继夜地操劳,万一病倒了可怎么办?”

  “我顶得住。”

  “你要多休息,能交给别人的事,就别自己干。”

  周瑜叹了口气:“不行啊,这是关系到两分天下还是三分天下的大事,不可走漏半点风声。诸葛亮神机妙算,秋毫不过,若被他嗅到一点蛛丝马迹,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这一日,刘备接到周瑜邀请,去观看陆军大营。

  刘备觉得正值孙刘联盟的蜜月期,周瑜绝不敢加害他,尽管如此,他还是带上了孙夫人。

  那是京城外的一座小山脚下,数万骑兵和步兵正在演练阵法,往来冲锋,尘烟弊日,喊杀声震天。

  刘备惊问:“都督,你意欲为何?”

  “皇叔,这兵马与曹兵相比,如何?”

  “有过之而无不及。”

  “如果我要伐曹,不知刘皇叔能否助我一臂之力。”

  “江东要伐曹?”

  “不错。如今曹操正和关中的马超、韩遂等人激战,此时若不伐曹,还待何时?等到曹操彻底统一了北方,再过数年,必会卷土重来。下一个赤壁之战,我们败多胜少啊。”

  “仲谋,你不知中原的虚实。我在中原征战二十多年,中原的物力人力非江东和荆州可比。曹操即使分兵三路,我们也会无功而返。”

  “这么说,刘皇叔是不想出兵助我了。”

  刘备看了看孙夫人:“此事关系重大,还须从长计议。”

  周瑜脸色沉下来,十分不悦:“那就请皇叔从长计议吧。”

  接下来数日,周瑜天天派人请刘备出兵,共伐曹操。刘备攻打襄阳郡,周瑜则攻打南阳郡。刘备执意不肯,于是就被软禁起来。

  随行护驾的赵云人单力孤,身在江东腹地,也无计可施。孙权逼刘备写信给诸葛亮,要他发兵,助周瑜攻曹。刘备当然不会写。

  刘备说:“你们伐曹,是不是怕我趁虚而入。”

  孙权和周瑜默认。

  刘备说:“这怎么可能呢?你们败了,曹操顺江而下,我在荆州如何抵抗呢?”

  诸葛亮闻知刘备被软禁起来,原因是孙权和周瑜逼他伐曹,就怀疑起来。

  伐曹不是时机,以公谨的眼光,怎么会看不出来呢?孙权也曾亲率大军攻打过合肥,无功而返。难道他又想以攻为守?或是赤壁之战胜利后,他头脑发热,真要伐曹。若真如此,倒也罢了,只怕公谨另有所图。

  诸葛亮派到江东的密探回报:江东兵马日夜操练,孙权四处劳军,鼓舞士气,周瑜忙着调兵遣将,一派打大战的景象。

  江东真的要用兵了,会攻哪里呢?

  是巴蜀。

  一定是巴蜀。

  诸葛亮如梦方醒:打曹操?这不可能,公谨对天下大势见解精深,绝不会这么愚蠢,那只有益州了。公谨一定是要攻打益州。天下英雄的见识都差不多,我想到了益州,公谨怎么会想不到呢。

  他像被火烧了似的,飞快地铺开地图,看见荆南四郡和荆北之地在江东和巴蜀之间,就像一道狭长的木楔,被牢牢地夹住,不由得出了一身冷汗。

  啊呀,我中了公谨的计了。割让荆北之地,是为了把我们拖住,等到公谨取了巴蜀,东西两面夹击,我们就成了江东囊中之物了。两分天下后,再与曹操争天下。如今之计,该如何呢?

  巴蜀的刘璋和张鲁,哪里会是公谨的敌手。公谨素来心思慎密,滴水不漏,他攻取巴蜀的计划,应该早在几年前就准备了。连我都被他瞒过了,何况是刘璋和张鲁,而且二人素来不和,张鲁欺负刘璋懦弱,想蛇吞大象,灭亡刘璋。公谨很可能会利用这一矛盾,坐收渔人之利,先诱导张鲁夹击刘璋,最后再击破张鲁。

  公谨如果攻占了巴蜀和汉中,刘皇叔北有强曹,南有大海,连逃跑的路都没有了。不行,我一定要阻止公谨进攻巴蜀,否则,刘皇叔的理想和我的抱负,将统统付诸东流了。

  但是,诸葛亮苦思数日,都因为时间关系,无计可施。刘备还在江东,诸葛亮投鼠忌器,而伐蜀的准备工作远远落后于周瑜。

  半个月后,密探再报:周瑜率领十万大军伐曹,行到江陵时,果然急转向西,杀向蜀地。

  周瑜拖着重病之身,踏上了伐蜀之路。

  人生苦短,能搏几回。曹操平定了马超和韩遂等人,一定会攻打汉中和巴蜀。囚禁刘备,只是权宜之计,若真杀了他,江东和刘备就会两败俱伤。刘备和诸葛亮在荆州立稳脚跟之后,必然是图谋巴蜀。此时是江东壮大的最良时机,稍纵即逝啊!

  于是,周瑜就不分昼夜地操劳忙碌,听任病魔缠身。他还要装出一副不断病愈的姿态,以欺骗小乔和孙权。

  只要能攻下巴蜀,挫败诸葛亮,我就是死也会含笑。大丈夫轰轰烈烈,威震天下,留名于后世,何等快哉,何必在乎多苟活几年。

  这次出征,两员副将一个是甘宁,一个是奋威将军孙瑜。他是孙坚的侄子,身经百战,深得军心。孙权和周瑜决定,攻占巴蜀之后,他就是益州太守。

  一路行军,周瑜都在马上和病魔搏斗,饭一天比一天吃得少,好在孙权请了一个名医做随军郎中,时刻不离他的左右。

  众将劝他乘车,他觉得乘车会影响士气,坚决不肯。

  每当晚上,随军郎中就会替周瑜诊病,孙瑜都会守在帐外。

  “先生,都督的病到底怎样了?”

  随军郎中的头一次比一次摇得厉害:“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都督的病根是二十多年前种下的,无法根除,只是靠小心调养来维持。可是,这么多年,都督一直是操劳过度,生活经常没有规律……”

  “都督还能活多久呢?”

  “都督血热气盛,意志坚强,非常人可比,这是都督还能支撑到现在的主要原因。下官会稳定住都督的病情。”

  “我们打败刘璋和张鲁,要三个月。”

  “将军放心,只要都督不再绞尽脑汁地操劳,注意休息和调养,下官保证让他攻下巴蜀,完成大业。”

  大军将至巴丘县时宿营。

  这晚的夜色很浓,就像一团化不开的墨,只是一点星光闪耀,那是北极星。

  周瑜不顾孙瑜的反对,将众将召集起来,鼓舞士气,作战斗总动员。

  刘璋懦弱无能,巴蜀的贤能之士和士族豪强无不思念明主。江东这几年迅速崛起,各地豪强无不侧目,尤其是赤壁一战,更是威震天下。吴兵所到之处,必然会有摧枯拉朽之势。只要打好头两仗,巴蜀兵马就会望风而逃,彻底失去抵抗的信心。众多的江东密探潜伏到巴蜀各地,各就各位,他们所策动的巴蜀的有识之士,正准备接应江东的大军。

  种种迹象都表明,伐蜀之战将十分顺利。

  其实,伐蜀之战早就开始了。孙权稳定了江东之后,江东的密探就一批批地潜入蜀地,刺探情报,策反有识之士,伐蜀计划不断地在周瑜的脑海里酝酿、修改、再修改,直到天衣无缝为止。

  众将退出后,周瑜正在喝随军郎中亲手煎的药,一个亲兵进来禀告。

  “都督,荆州诸葛亮的使者求见。”

  “快请。”

  来人是松儿。

  信一共有两封。

  周瑜屏退随军郎中,打开了第一封信。这是一封公信,开头就劝周瑜退兵,然后告诉了他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他成功地说服了孙安,帮助刘备逃离了吴郡。

  第二件事,诸葛亮给张鲁和刘璋各写了一封信,说明巴蜀和汉中齿唇相依,他们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和周瑜一拼。赤壁一战,周瑜一跃而成天下名将,令张鲁和刘璋十分惧怕,他们马上放弃前嫌,共谋抗周之计。

  第三件事,诸葛亮将亲自入蜀,帮助刘璋,指挥蜀军,与吴军决战。

  周瑜看到这里,大惊失色。

  刘璋身边多了一个诸葛贤弟,伐蜀计划的很多环节都将要重新考虑了。

  如果我身体强健,能日夜思考,指挥作战,当然可以和诸葛贤弟大战一场,一较高下,可如今体弱少食,一半性命已经被老天爷握住了,还能经得住旷日持久的大战和竭心殚虑吗?也许能,也许不能!万一我在大战中因病倒下,岂不误了江东大业?又损了一世英名。不明真相的人,会以为我是诸葛贤弟的手下败将呢。

  即刻退兵,更不行,不战而退,岂不让天下英雄笑话。我若在激战中出了意外,甘宁和孙瑜绝不是诸葛贤弟的对手。难道江东的大业,就因为一个诸葛贤弟而成了水中花镜中月?

  江东兵强马壮,且有内应,但远道而来,将士疲惫,巴蜀山川险要,以逸待劳,又有诸葛贤弟挂帅,将是一场恶战。

  三日后,大军就到了巴郡,和蜀军短兵相接。一定要在三日之内,制定出新的攻蜀计划。我和诸葛贤弟是当世双雄,迟早要比个高下。

  主意打定,周瑜振作精神,铺开地图,思考起来。不知不觉中,迎来了新的一天。

  一夜未睡,新的伐蜀计划在他的脑海里初具雏形了,他的精神很兴奋,但身体却极不舒服,腹内饥饿,肠胃似乎粘到了一起,但什么东西也吃不下去,连一点温水下肚,都想呕吐出来。被清凉的晨风一吹,就觉得冰冷彻骨,寒不可挡。

  忽然一阵旋风吹过,卷着沙尘向马上的周瑜扑来。他急忙伏在马上,等到沙尘过后,再挺身时,觉得眼前一黑,就失去了知觉,再醒来时,已经躺在车上了。

  奋威将军孙瑜和随军郎中守在身边。

  “公谨,你怎么样了?”

  周瑜不答反问:“车怎么停下来了?”

  “公谨,你晕倒了,郎中说你不宜颠簸……”

  “怎能因为我一人的安危,就误了伐蜀大计呢!”周瑜一发怒,头就一晕,一阵剧烈的咳嗽,过了好一会儿,才接着说:“你好糊涂!快令大军继续前进,严密封锁我病重的消息。”

  于是,大军继续前行,直到夜色低垂时,才安营扎寨。

  周瑜喝了三碗不同的药才上床。

  难道苍天不愿意看我成大业?偏偏在这关键时候让我病倒,十几年的策划付诸东流。有人说,一个人太伟大了,苍天都会嫉妒你,难道真是如此?

  刘璋宽厚仁慈,没有威信,其下的能人志士纷纷出走,另投明主;汉中的张鲁迷信鬼神,用天师道的宗教形式来治理属下的百姓,狂妄自大,一心想称王称霸,在二百多名密探和一大批内应的配合下,诸葛贤弟最终也无法力挽狂澜,难道上天是想让我数年的心血,毁于一旦吗?

  周瑜觉得很闷,忽地想起了诸葛亮的另一封信,急忙打开看。

  这是一封私信,口称贤兄,说伐蜀的事宜,千头万绪,周瑜能瞒天过海,必然是费尽心机,日夜操劳。如此一来,本来就身患重病的他,病情必将恶化,这令诸葛亮十分担心。请周瑜少思多食,清心静养,好好保重身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字字情真意挚,确是发自肺腑。

  诸葛亮向周瑜推荐了一位名医,姓华名佗,字元化,沛国谯人,通晓养生之道,精于处方用药,治疗疾病,医术绝妙,堪称神医,许多被公认无法医治的顽症,都被华佗治愈了。

  听说华佗就在蜀中行医。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和华佗有点交情,诸葛亮就请黄承彦亲自入蜀,寻到华佗之后,即刻来替周瑜诊治。

  贤兄若得华佗,大病无忧。今其在蜀地行医,贤兄可觅其踪,用密探亦不为过。若亮得此人,必将送至兄处,与兄诊治。亮之心,与贤兄之心通矣,祈盼贤兄长久。望垂暮之年,吾与贤兄比邻而居,共享太平。

                        弟:诸葛孔明叩拜。

  周瑜看了,既感动,又感慨。

  “诸葛贤弟无愧于刘备,也无愧于我,难啊!只是我怕是等不到华佗来的那一天了。”

  当晚,周瑜的病情突然恶化,大口吐血,呼吸困难。随军郎中急忙赶来,经过一番抢救,仍无起色。

  周瑜觉得浑身无力,就连那股精神气都慢慢地消散了,自知死期将至。

  回到帐中,种种往事如潮水般地涌上心头。

  非战之罪,天亡我也!我又能怎么样呢!我一生勤奋苦搏,没有虚度光阴,击败强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