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宋词鉴赏大辞典 (下) >

第42章

宋词鉴赏大辞典 (下)-第42章

小说: 宋词鉴赏大辞典 (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观。余述此调,盖白石《念奴娇》鬲指声也。
 
  行行且止,把乾坤收入,逢窗深里。
 
  星散白鸥三四点,数笔横塘秋意。
 
  岸觜冲波,篱根受叶,野径通村市。
 
  疏风迎面,湿衣原是空翠。
 
  堪叹敲雪门荒,争棋墅冷,苦竹鸣山鬼。
 
  纵使如今犹有晋,无复清游如此。
 
  落日沙黄,远天云淡,弄影芦花外。
 
  几时归去,剪取一半烟水。
 
               张炎词作鉴赏
 
  在小序中,作者交待写词的背景。作者与友二人:词人王中仙(王沂孙)、画家徐平野泛舟江,饱览山阴道中影色。山川美景、自相映照使人应接不暇,使人大发雅兴。于是王沂孙赋词一首,徐平野挥毫画成《晋雪图》,作者写就本词。在本词中作者句句写景,亦句句写画,描述中迷人的山阴景色,并抒发了爱国情怀。
 
  上片句句写景:一叶小舟,在萧瑟的溪上划行。船行缓慢,行行止止,像是要把这天地乾坤的美景尽收于篷窗之内。船中三人都陶醉在这天空水寒的冬风光之中。星星点点几只白鸡,在水面上徘徊,像是一位丹青妙笔疏工几笔画出的水乡苇塘秋意图。远处的江岸上,江涛拍岸激起几波水纹,篱笆树下堆积着枯落的树叶,一条荒僻的小路正好通向集市。此时微风拂面,卷起的水气沾湿了三人的衣服。上片写景了了几笔,如同作画高手,活画一幅冬际图。
 
  下片,首先引用两处典故:“敲雪门荒”指晋人王子猷雪夜访戴安道的故事。据载:“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徬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今浙江嵊县),即便夜乘小船扰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见《世说新语。任诞》。小序所提徐平野作《晋雪图》即源于此。”争棋墅冷“,指谢安与其侄谢玄弃棋争胜的典故。据《晋书。谢安传》载:公元383年,北方的前秦80万军进攻南方的晋国,双方会战于淝水。淝水之战前夕,谢安与其侄谢玄在建康)今南京(山墅中下围棋,以别墅作赌注。棋艺中谢玄为高,今时局未定,谢玄心神不定,终至落败。
 
  另外其典故还暗含谢安隐居会稽东山的故事。谢安隐居山中亦有别墅。在此,“敲雪门荒”指谢安会稽之别墅故居,今已门前冷落。“门荒”,“墅冷”廖廖几字显现出世态炎凉,不禁令人大发慨叹。作者联想到时局,“风景不殊,举目有山河之异,”因此发出“纵使如今犹有晋,无复清游如此”的哀叹。
 
  最后“落日”几句,以景写情,表达思归之意。落日的余晖把沙滩染成金黄,晴朗的天空飘着几朵微云。透过芦花丛中的空隙,看到这一切景色都倒映水中随着波浪荡漾。作者不禁又发出赞叹,何时能用剪刀把一江烟水美景,剪取一半回去呢!“剪取一半烟水”句用晋索靖的故事:传说索靖在观赏顾恺之的画时,为画倾倒赞叹道:“恨不带并州快剪刀来,剪松江半幅纹练归去。”作者用此典,即赞眼前之景,又叹发人徐平野的《晋雪图》,情景交融,使人叹服。
 
  张炎是忧国忧民的词人,湖光山色,山川美景都不会自我麻醉,仍发出忧国之词。因而《四库全书提要》赞道:“炎生于淳病戊申,当宋邦沦覆,年已三十有三,犹及见临安全盛之日。故所作往苍凉激楚,即景抒情,备写其身世盛衰之感,非徒以剪红刻翠为工。
 
            ●声声慢·别四明诸友归杭
 
                 张炎
 
  山风古道,海国轻车,相逢只在东瀛。
 
  淡泊秋光,恰似此日游情。
 
  休嗟鬓丝断雪,喜闲身、重渡西冷。
 
  又溯远,趁回潮拍岸,断浦扬艶。莫向长亭折柳,正纷纷落叶,同是飘零。
 
  旧隐新招,知住第几层云。
 
  疏篱尚存晋菊,想依然、认得渊明。
 
  待去也,最愁人、犹恋故人。
 
               张炎词作鉴赏
 
  张炎本南宋词人,宋亡后其立志不作元民,不仕新朝,以遗民自居,并以东晋明士陶渊明自比。这首《声声慢》即是“说渊明”的词。四明指现浙江四明山附近的鄞县,作者曾居此一段时间,结交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现在为生活所迫,被迫离鄞返杭。本词即是一首描写离情的词。
 
  上片,起着五句交待了来四明的源流。“相逢只在东瀛,”“淡泊秋光”道出作者游四明实出于无奈,虽山风古道别有韵味,但羁旅之人何敢言游。固而游情淡泊如深秋的阳光。“休嗟”几句透露在离鄞返杭之际复杂难言的心情。高兴的是重返久别的故乡,悲的是“鬓丝断雪”年已近迟暮之时。“休嗟”表明作者此时的心情欲言又止,难已言尽。“又溯远”几句写作者终于可以乘舟归杭的过程。
 
  词的上片描述离别之情,先回忆了以往的四明之游,其后又悬揣他即将开始的返杭之行。词的下片写返乡之情也与此同法。先描写了眼前的别离,接着又描写了返杭后的情景。章法整饰,结构匀称。
 
  下片“莫向”几句写离别之情。折柳送别本是古时习俗,然而作者却劝朋友不要折柳,为什么呢?原来作者推已知柳,由柳又反给自己,同病相怜,看那深秋的杨柳落叶纷披,怎堪再折,让我们怎能忍心去折与我辈有相同飘零身世的杨柳呢?“旧隐”二句语言中软中带刺,指斥那些原先隐迹山林,而后又不甘寂寞为元所聘飞黄腾达的人物。“旧隐”士实际是“假隐士”。“疏篱”三句抒发自己的志向,想来只有西子湖畔的疏篱残菊,还能记得我这个未曾变节的陶渊明吧。陶渊明由东晋入刘宋誓不出山,而张炎由南宋入元也不忘故国,一个“晋菊”表达自己甘为“大宋遗民”的志向。“待去也”最后三句,由“旧隐”们和陶渊明联想到自己,“最愁人,犹恋故乡人”与归说归家是喜,不如说归家面临故国沦亡的旧址是别味的愁呢?这种反说写法,使词更蕴含深挚的余味。
 
  本词写离情不仅仅是写依依离别之情,而是在离情又蕴含对离后归乡的断想。离别是感伤的,但返乡的状况又令人牵挂,作者表达自己的志向,不做“旧隐”宁做“晋菊”。而且作者全篇离情,而情在景中,情景交炼,言外之意别具一格。
 
                ●朝中措
 
                 张炎
 
  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
 
  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
 
  燕帘莺户,云窗雾阁,酒醒啼鸦。
 
  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
 
               张炎词作鉴赏
 
  提起清明时的雨,大家都会联想起那句“清明时节雨纷纷”的诗句,而本词作者张炎笔下,清明时节的雨,清明时节的情又别具一格。
 
  上片“清明时节”二句,描写的清明时的雨,不是毛毛细雨,而成了哗哗大雨。恰在此时作者冒雨寻春,却被大雨所困,见到江边水急,浪潮翻涌。“翻被梨花冷看”,二句,作者此时心口难言,无心看花,但作者却使梨花有感,冷眼旁观作者雨中的狼狈,责怪作者不思故土暖被,却对他乡山水花木如此病情苦恋。作者的此番“遭遇”有口难言,而其中源由,无限辛酸无限悲恨,尽在不言之中。
 
  下片“燕帘莺户,云窗雾阔,酒醒啼鸦。”“燕帘莺户,云窗雾阔”是指歌妓舞女之所。雨中寻景不成,因而只能到莺啼燕舞的珠帘玉户消磨时光,一醉解千愁。然而醉乡虽好,难以久留,醉醒客散,只见归鸦啼鸣,人去楼空。“折得一枝杨柳”二句,杨柳,古时清明节中家家户户门上插柳以祛邪。归去的途中,作者也随手折了一枝杨柳,但走至住所才恍然醒悟——浪流之人羁驻之旅,哪会有自己的家门呢?作者不禁感叹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一种天涯游子欲归无处,欲住无家的悲哀,猛然袭向心头。一枝无处可插的杨柳,满腹悲怨溢于词中,幽默中见无奈。词人用笔举重若轻,不见着力,是那么自然,用笔之巧,用意之妙,叫人拍案叫绝。
 
  本词写情愁,选景独出新裁,写情愁言愁之精妙,表达之条理。这使在词中平素并不显眼的词语,在词人笔下却显得那么幽默,那么有韵味。俞陛云评价作者说:“司马周南留滞,贻笑梨花,幼安辽海无家,空攀杨柳,是善于怨徘者。”(《宋词选释》。刘熙载说:“张玉田词,清远蕴籍,凄怆缠绵。”)《艺概。词曲概》(
 
              ●阮郎归·有怀北游
 
                 张炎
 
  钿车骄马锦相连,香尘逐管弦。
 
  瞥然飞过水秋千。
 
  清明寒食天。
 
  花贴贴,柳悬悬。
 
  莺房几醉眠。
 
  醉中不信有啼鹃。
 
  江南二十年。
 
               张炎词作鉴赏
 
  张炎经历国亡家破的惨变后,誓做大宋遗民,不为元朝作事。他一生都在追求那种隐居山中隐士生活。一生中为躲避元朝廷的征召到处流浪。仅有一次,约在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九月,张炎为元朝廷逼召,与好友曾心传(遇)、沈尧道(钦)一起由杭州到大都,为元宫延缮写金字藏经,次年春天完成即返杭,此次入京约有半年的光景。这就是词题中所说的“北游”。此次北游,给词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以致在他离开京都后很长时间,还是念念不忘。
 
  这首《阮郎归》就是他在离京二十年之后写的追怀他那次京都生活的小词。
 
  词的上片写大都的盛况。“钿车骄马锦相连,香尘逐管弦。”写大都街上,车马豪华,多不胜数,前后相连,络绎不绝。“钿车”指妇女乘坐的金饰的轻便小车,“骄马”指士子所乘骏马。起首一句就表明士女欢游,场面豪华热烈。次句用“香尘”、“管弦”进一步描绘游乐活动之盛,同时又渲染了气氛,使之更表现出盛况空前。“瞥然,飞过水秋千,清明寒食天。”“水秋千”原指南方在秋千架上翻筋斗跳水的一种游戏,在这实指与此相仿的北方的荡秋千。突然间,见秋千荡起,才醒悟到原来是清明寒食节。《天金遗事》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竟筑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玄宗)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相与仿之。流传民间,使寒食节以秋千为戏。以此作者可知是寒食节。短短几句,钿车、骄马、香尘、管弦和飞动的水秋千,组成了一幅“清明寒食天”的宏观景象图。
 
  词的下片写词人追怀京都生活中与一位女郎的一段缠绵往事。“花贴贴,柳悬悬。莺房几醉眼。”“莺房”指女子的卧房,“莺房几醉眠”,可见词人与“莺房”的女主人关系非同一般。“花贴贴,柳悬悬”正表现了两人缠绵的生活。“醉中不信有啼鹃”,“啼鹃”是悲苦的象征,杜鹃啼血既是悲苦,又是离别的象征。作者不相信与那位女郎会有离别悲苦之事,不相信会离开她。但事与愿违,终又劳燕分飞,天隔一方,只能将深深的思念留在京都,直至二十年后还时常想起,江南二十年“即是写此。词中女郎是谁呢?有人考证可能是张炎的老相识,杭州歌妓沈梅娇,在此并不再考证,有兴趣的可参阅其他有关资料。
 
  这首词充满作者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为更好地表现那段生活,作者择选了《阮郎归》的词牌调,使语句韵味十足,使词调形成一种优美的“节奏流”,语言、情感如流水般自然倾泻,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和谐统一。
 
               ●绮罗香·红叶
 
                 张炎
 
  万里飞霜,千林落木,寒艳不招春妒。
 
  枫冷吴江,独客又吟愁句。
 
  正船舣、流水孤村,似花绕、斜阳归路。
 
  甚荒沟、一片凄凉,载情不去载愁去。
 
  长安谁问倦旅?
 
  羞见衰颜借酒,飘零如许。
 
  谩倚新妆,不入洛阳花谱。
 
  为回风、起舞尊前,尽化作、断霞千缕。
 
  记阴阴、绿遍江南,夜窗听暗雨。
 
               张炎词作鉴赏
 
  本词大约作于1290年冬。其时,张炎年四十三岁,为应元政府写经之召而被迫北行。行之大都(今北京),感伤亡国之情顿上心头,遂借眼前之“红叶”抒发其亡国遗民的飘零身世和忠贞爱国的高尚情操。
 
  起首两句:“万里飞霜,千林落木”,以对仗句开头,写气候的寒冷和万木之凋零。第三句:寒艳“,然而是此时春花早谢,已不可能为它们所妒。三句表面写景,实则句句抒情,以严寒比之元统治的残暴,以红叶象征宁之遗民,而以春卉指斥此篇之主旨也。”枫落吴江,独客又吟愁句。“以”枫冷吴江,既写出停船泊岸的过程,又描写了目睹红叶飞舞似花而令人魂系“归路”的心情,形神兼备,相得益彰。“甚荒沟、一片凄凉,载情不去载悉去”,茺沟。“红叶载表”原出自唐孟棨《本事诗》所记“聊聊一片叶,寄与有情人”之情诗。在此作者以反话,红叶本是载情而去,而此时自己心情凄苦愁闷,流写的红叶仅能载愁了。以片为止,主要写沿途及初入京城之景。
 
  下片写身在京都而感生的家国身世之感,以人与红叶相映,显得自然浑化。“长安认问倦旅”,“长安”在这实指元大都,“倦旅”指自身感伤无心做事。羞见衰颜借酒,飘零如许“,用自己烘托红叶。前白化用前人”衰鬓霜供百,悉颜酒红“(郑谷)之句表现人生曲折,直现遗民身世。后句更表现出人之飘零、憔悴身现如同落叶也。”谩依新妆,不入洛阳花谱“。”洛阳“”新妆“皆暗牡丹,倚新妆”一语出自李的诗句“借问汉宫谁相似?可怜飞燕作新妆。”本句表面上说“红叶”非花不能载入《洛阳牡丹记》、《群花谱》这类的花谱,实则勉励红叶们不要艳羡春花,隐含着作者的清高的志向和对新贵的讽刺。“为回风、起舞尊前,尽化作、断霞千缕。”写红叶随风飞舞落于夕照晚霞之中的飘零遭遇。红霞虽为断霞,无力回天,但红叶这一光彩表明了遗民们的丹心碧血,坚贞的气节。“记阴阴、绿遍江南,夜窗听暗雨”,表达了红叶虽有过绿荫如新加坡之盛况,而如今也只能“夜窗听暗雨”,回忆昔时的美好时光了。今昔盛衰、故国兴亡之感,一语道破。
 
  全词围绕红叶,扣紧题目。似写红叶而实非写红叶,其妙处在不即不离。故此词为一咏物之佳作。陈廷焯评之“情词兼之”即景抒情,备写其身世盛衰之感,非徒以剪红刻悴为工“也。
 
           ●思佳客·题周草窗《武林旧事》
 
                 张炎
 
  梦里瞢腾说梦华,莺莺燕燕已天涯。
 
  蕉中覆处应无鹿,汉上从来不见花。
 
  今古事,古今嗟,西湖流水响琵琶。
 
  铜驼烟雨栖芳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