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译注-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称霸诸侯。
[原文]
9.28 立身则从佣俗(1),事行则遵佣故,进退贵贱则举佣士,之所以接下之人百姓者则庸宽惠(2),如是者则安存。
[注释]
(1)佣:通“庸”,平庸,平常。(2)第一个“之”相当于“其”。上一句说的是对待臣子,这一句说的是对待百姓。
[译文]
做人则依从一般的风俗习惯,做事则遵循平常的成规旧例,在任用、罢免、提升、贬抑方面则提拔普通的人,他用来对待下面的老百姓的态度则是用宽容和仁爱,像这样的君主只能安全生存。
[原文]
9.29 立身则轻楛(1),事行则蠲疑(2),进退贵贱则举佞侻(3),之所以接下之人百姓者则好取侵夺,如是者危殆。
[注释]
(1)楛:见 1.13 注(1)。(2)蠲(ju1 n 娟):除去。蠲疑:毫不迟疑,指急躁鲁莽、毫无顾忌。这种人立身轻率,所以做事鲁莽。(3)侻:通“锐”。佞侻:口齿伶俐。参见 2.6 注(5)。
[译文]
做人则轻佻恶劣,做事则肆无忌惮,在任用、罢免、提升、贬抑方面则提拔巧言令色的人,他用来对待下面的老百姓的态度则是热衷于索取侵占掠夺,像这样的君主就危险了。
[原文]
9.30 立身则■暴(1),事行则倾覆,进退贵贱则举幽险诈故(2),之所以接下之人百姓者,则好用其死力矣而慢其功劳,好用其籍敛矣而忘其本务(3),如是者灭亡。
[注释]
(1)■:见 4.1 注(1)。(2)故:巧诈。(3)籍:税。敛:征收。
[译文]
做人则骄傲暴虐,做事则搞倾轧破坏,在任用、罢免、提升、贬抑方面则提拔阴险巧诈的人,他用来对待下面的老百姓的态度,则是喜欢利用他们
为自己卖命出力而不把他们的功劳放在心上,喜欢利用他们上交税收而不管他们的本业,像这样的君主就会灭亡。
[原文]
9.31 此五等者(1),不可不善择也,王、霸、安存、危殆、灭亡之具也。善择者制人,不善择者人制之;善择之者王,不善择之者亡。夫王者之与亡者、制人之与人制之也,是其为相县也亦远矣(2)。
[注释]
(1)五等者:指 9.26 至 9.30 所说的五种做法。(2)县(xu2n 悬):“悬”之古字,悬殊,差别。
[译文]
以上这五种不同的做法,是不能不好好地加以选择的,它们是称王、称霸、安存、危险、灭亡的条件。善于选择的,就能制服别人;不善于选择的,别人就要制服他;善于选择的,就能称王天下;不善于选择的,就会灭亡。那称王和灭亡、制服别人和被人制服,它们之间相差也太远了。
卷六 富国第十
[题解]
本篇论述了使国家富足之道,提出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政治原则和方针策略。如“明分使群”、“裕民以政”,用政治手段使社会安定,促使经济发展;“尚贤使能”、“严明赏罚”,用来刺激劳动积极性;“强本抑末”、“开源节流”、“节用裕民”,用来调整生产、消费结构,以保证经济的良性发展。文章最后还论述了保住自己国家的办法。
[原文]
10.1 万物同宇而异体,无宜而有用为人(1),数也。人伦并处(2),同求而异道(3),同欲而异知(4),生也(5)。皆有可也,知愚同;所可异也,知愚分。势同而知异(6),行私而无祸,纵欲而不穷,则民心奋而不可说也。如是,则知者未得治也;知者未得治,则功名未成也;功名未成,则群众未县也(7);群众未县,则君臣未立也。无君以制臣,无上以制下,天下害生纵欲。欲恶同物,欲多而物寡,寡则必争矣。故百技所成(8),所以养一人也。而能不能兼技,人不能兼官(9),离居不相待则穷,群而无分则争(10)。穷者,患也;争者,祸也。救患除祸,则莫若明分使群矣。强胁弱也,知惧愚也,民下违上,少陵长,不以德为政,如是,则老弱有失养之忧,而壮者有分争之祸矣。事业所恶也,功利所好也,职业无分,如是,则人有树事之患(11),而有争功之祸矣。男女之合、夫妇之分、婚姻、娉内、送逆无礼(12),如是,则人有失合之忧,而有争色之祸矣。故知者为之分也(13)。
[注释]
(1)宜:适合,指主动地迎合人们需要的应变能力。为:犹“于”。(2)伦:类。人伦:指各种类别的人。(3)道:思想原则,主张。同求而异道:指有人追求行善,有人追求作恶(杨倞说)。(4)知:通“智”。(5)生:通“性”。(6)知异:认识不同,指所认可的事物不同,即生活追求不同。(7)县:见 9.31 注(2)。(8)故:犹“夫”,发语词。技:有技艺的人。(9)官:职事,职业。(10)分:见5.10 注(1)。(11)事业:指劳役之事。有树事之患:意谓事业难以建立,事情办不起来。(12)娉(p@n聘):同“聘”,送礼物订婚。一说指古婚礼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之一的问名,即询问女方之名。内(n4 纳):同“纳”,指纳币,又称纳徵,古婚礼六礼之一,派人送聘书、聘礼于女家,女家接受聘书、聘礼后复书,婚姻关系就确定了。逆:迎。(13)为之分:双宾语结构,“之”指代人们。
[译文]
万物并存于宇宙之中而形体各不相同,它们不能主动地迎合人们的需要却对人都有用,这是一条客观规律。人类群居在一起,同样有追求而思想原则却不同,同样有欲望而智慧却不同,这是人的本性。人们都有所认可,这是智者和蠢人相同的;但各人所认可的事物是不同的,这是智者和蠢人的区别。如果人们地位相同而智慧不同,谋取私利而不受惩罚,随心所欲而不会碰壁,那么人们将奋起争竞,求取私欲,而不可说服了。像这样,那么有智慧的人就不能进行治理;有智慧的人不能治理,那么他们的功业和名望就不能成就;他们的功业名望不能成就,那么人群就不会有等级差别;人群没有等级差别,那么君主与臣下的关系就不能确立。没有君主来统制臣子,没有上级来控制下级,那么天下的祸害就会因为各人的为所欲为而不断发生。人
们需要和厌弃同样的东西,可是需要的多而东西少,东西少就一定会发生争夺了。用来供养一个人的,是各行各业的人所制成的产品。一个人的能力不可能同时精通所有的技艺,一个人不可能同时从事所有的职业,所以人如果离群索居而不互相依靠就会陷入困境,如果群居而没有名分规定就会发生争夺。陷于困境,是一种祸患;争夺,是一种灾难。要消除祸患免除灾难,就没有比明确各人的名分、使人们结合成社会群体更好的了。如果强暴的威胁弱小的,聪明的害怕愚昧的,下民违抗君上,年轻的欺凌年长的,不根据礼义道理来治理政事,像这样,那么年老体弱的人就会有无人扶养的忧虑,而身强力壮的人也会有分裂相争的祸患了。做事干活是人们所厌恶的,功名利益是人们所喜欢的,如果各人的职事没有名分规定,像这样,那么人们就会有事情难以兴办而互相争夺功劳的祸患了。男女的结合、夫妇的区别、娶妻出嫁、定亲送礼、送女迎亲等如果没有礼制规定,那么人们就会有失去配偶的忧虑,而有争夺女色的祸患了。所以智者给人们制定了名分。
[原文]
10.2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1)。节用以礼,裕民以政。彼裕民(2),故多余;裕民,则民富。民富,则田肥以易(3);田肥以易,则出实百倍。上以法取焉,而下以礼节用之。余若丘山,不时焚烧,无所臧之。夫君子奚患乎无余(4)?故知节用裕民,则必有仁义圣良之名,而且有富厚丘山之积矣。此无它故焉,生于节用裕民也。不知节用裕民,则民贫;民贫,则田瘠以秽;田瘠以秽,则出实不半。上虽好取侵夺,犹将寡获也;而或以无礼节用之(5),则必有贪利纠■之名(6),而且有空虚穷乏之实矣。此无它故焉,不知节用裕民也。《康诰》曰(7):“弘覆乎天,若德裕乃身(8)。”此之谓也。
[注释]
(1)臧:通“藏(c2ng)”。(2)彼:犹“夫”,发语词。“裕民”当作“节用”。(3)肥:使肥沃,施肥。这里用作被动词。易:治理。(4)君子:指墨子,见 6.4 注(4)。《墨子·七患》:“畜种菽粟不足以食之……七患也。”参见 10.10。(5)以无:当作“无以”(久保爱说)。(6)利:贪。纠:收。■(ji3o 脚):通“挢”,取。(7)《康诰》:《尚书》篇名。(8)若:顺。裕:在《尚书》中是宽裕的意思,这里断章取义,表示富裕。乃:你。荀子引此语的旨意是上文所说的:君主裕民,则自己也会有富厚之积。
[译文]
使国家富足的途径:节约费用,使民众富裕,并妥善贮藏那多余的粮食财物。节约费用依靠礼制,使民众富裕依靠政策。推行节约费用的制度,所以粮食财物会有盈余;实行使民众富裕的政策,所以民众会富裕起来。民众富裕了,那么农田就会被多施肥并且得到精心的耕作;农田被多施肥并且得到精心耕作,那么生产出来的谷物就会增长上百倍。国君按照法律规定向他们收税,而臣民按照礼制规定节约地使用它们。这样,余粮就会堆积如山,即使时常被烧掉,也还是多得没有地方贮藏它们。那君子哪里还用担心没有余粮呢?所以,懂得节约费用、使民众富裕,就一定会享有仁爱、正义、圣明、善良的名声,而且还会拥有丰富得像山陵一样的积蓄。这没有其他的缘故,而是由于贯彻了节约费用、使民众富裕的方针。不懂得节约费用、使民众富裕,那么民众就会贫困;民众贫困了,那么农田就会贫瘠而且荒芜;农田贫瘠而且荒芜,那么生产出来的谷物就还达不到正常收成的一半。这样,国君即使热衷于索取侵占掠夺,仍将得到很少;如果有时还没有按照礼制规定节约地使用它们,那就一定会有贪婪搜刮的名声,而且还会有粮仓空空穷
困贫乏的实际后果。这没有其他的缘故,而是因为不懂得节约费用、使民众富裕的办法。《康诰》说:“广大地庇护民众啊就像上天覆盖大地,遵行礼义道德就能使你本人也得到富裕。”说的就是这个啊。
[原文]
10.3 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1)。故天子袾裷、衣冕(2),诸侯玄裷、衣冕,大夫裨、冕(3),士皮弁、服(4)。德必称位,位必称禄,禄必称用。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量地而立国,计利而畜民(5),度人力而授事;使民必胜事,事必出利,利足以生民,皆使衣食百用出入相掩(6),必时臧余,谓之称数。故自天子通于庶人,事无大小多少,由是推之。故曰(7):“朝无幸位,民无幸生。”此之谓也。
[注释]
(1)轻重:指尊卑(参见 10.5 注(9))。称(ch8n 趁):相称,合适。(2)袾(zh&朱):同“朱”,大红色。裷:即“衮”(g(n 滚),卷龙衣,即画有卷曲的龙形图案的礼服。衣(y@义):着,穿戴。冕(mi3n 免):大夫以上的贵族所戴的礼帽。(3)裨(p0 皮):一种显示地位低卑的礼服,诸侯卿大夫觐见天子时所穿。(4)士:官名,其位次于大夫。皮弁(bi4n 卞):一种用白鹿皮做的帽子。服:据《仪礼·士冠礼》及本书杨倞注,”服”字下当有“素积”二字。素积:是用白色生绢制成的腰部有褶子的裙。(5)畜:畜养,指安排工作、役使。参见 9.1 注(7)。(6)掩:同,合。出入相掩:指收支平衡。(7)以下两句又见于 9.15,所以这里用“故曰”。一说“故”指古书,也通。
[译文]
所谓礼,就是高贵的和卑贱的有不同的等级,年长的和年幼的有一定的差别,贫穷的和富裕的、权轻势微的和权重势大的都各有相宜的规定。所以天子穿大红色的龙袍、戴礼帽,诸侯穿黑色的龙袍、戴礼帽,大夫穿裨衣、戴礼帽,士戴白鹿皮做的帽子,穿白色褶子裙。德行必须和职位相称,职位必须与俸禄相称,俸禄必须与费用相称。从士以上就必须用礼乐制度去节制他们,对群众百姓就必须用法度去统制他们。丈量土地多少来建立分封诸侯国,计算收益多少来使用民众,评估人的能力大小来授予工作;使人民一定能胜任自己的工作,工作一定能产生经济效益,而这种收益又足够用来养活民众,普遍地使他们穿的、吃的以及各种费用等支出能和收入相抵,一定及时地把他们多余的粮食财物储藏起来,这叫做合乎法度。从天子直到老百姓,事情无论大小多少,都以此类推。所以说:“朝廷上没有无德无功而侥幸获得官位的,百姓中没有游手好闲而侥幸获得生存的。”说的就是这个。
[原文]
10.4 轻田野之税,平关市之征(1),省商贾之数,罕兴力役,无夺农时,如是,则国富矣。夫是之谓以政裕民。
[注释]
(1)平:整治,这里指免除,即 9.16 所说的“几而不征”。
[译文]
减轻农田的税收,整治关卡集市的赋税,减少商人的数量,少搞劳役,不耽误农时,像这样,那么国家就会富裕了。这叫做用政策使民众富裕。
[原文]
10.5 人之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穷矣。故无分者,人之大害也;有分者,天下之本利也;而人君者,所以管分之枢要也。故美之者,是美天下之本也;安之者,是安天下之本也;贵之者,是贵天下之本也。古者先王分割而等异之也(1),故使或美、或恶,或厚、或薄,或逸乐、
或劬劳(2),非特以为淫泰、夸丽之声(3),将以明仁之文(4),通仁之顺也。故为之雕琢、刻镂、黼黻、文章(5),使足以辨贵贱而已,不求其观;为之钟鼓、管磬、琴瑟、竽笙(6),使足以辨吉凶、合欢定和而已(7),不求其余;为之宫室台榭(8),使足以避燥湿、养德、辨轻重而已(9),不求其外。《诗》曰(10):“雕琢其章,金玉其相(11),亹亹我王(12),纲纪四方。”此之谓也。
[注释]
(1)割:制,裁断(杨倞说)。(2)或逸乐或劬劳:《集解》作“或佚或乐或劬或劳”,据《群书治要》卷三十八引文改。劬(q*渠):劳苦,劳累。(3)淫:过分,放荡。泰:过分,奢侈。夸:美好。丽:美好。(4)文:见 1.8 注(8)。(5)雕琢:雕刻玉器,刻:雕刻木器。镂:雕刻金器。黼黻文章:见 5.13 注(2)。(6)管:一种竹制的管状乐器。磬(q@ng 庆):一种石制的弯形敲击乐器。瑟:一种弦乐器,有二十五根弦。竽:一种像笙而大的乐器。(7)吉:吉事,指祭祀、冠、婚娶等。凶:凶事,指丧事。定:成。(8)台:土筑的高台,供观察瞭望用。榭:建在高土台上的房子。(9)轻重:指尊卑(杨倞说)。(10)引诗见《诗·大雅·棫朴》。(11)相:质料。(12)亹亹(w7i 尾):勤勉不倦的样子。
[译文]
人生活着,不能没有社会群体,但结合成了社会群体而没有等级名分的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