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美军生存手册 >

第3章

美军生存手册-第3章

小说: 美军生存手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患者呼吸困难,大口大口地喘气。    
      ● 患者颈部前面的肌肉明显凸出,但是却听不到呼吸的声音,感觉不到有气体从口腔或鼻腔进出。    
      ● 皮肤青紫。患者嘴唇、耳朵、手指周围的皮肤明显变青或者变得苍白,有时甚至是全身的皮肤都会变色。    
      不管什么原因,窒息都是非常严重的。如果肺部空气供给不足,随之而来的就是脑部受损,最终导致死亡,这个过程可能仅仅发生在几分钟内。在此,时间是最重要的。    
      使呼吸道畅通。要恢复并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应采取以下步骤——    
      注意:任何一个步骤使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并自然呼吸之后,都应立即停止救治,不要再继续。    
      步骤1 清理患者的口腔,用手指抠出患者嘴里面的任何异物:断齿、假牙、沙石等等。    
      步骤2 抬起患者的头部,使之向后仰。    
      调整患者的姿势,扩大呼吸道容量:立即让患者面朝上平躺着,并抬起他的下巴(见图3…2)。    
      将患者的头部尽量往后抬,使得他颈部紧紧绷直。这样做时,一手放在患者脖子后面用力抬,一手放在患者额头往后推,这个动作通常会使患者的嘴自然张开。    
      如果有捆成卷的毯子、雨披,或者其他类似的东西,可以垫在患者肩部以保持他的姿势,不过不要为了获取这些东西而浪费时间。    
      如果抬起头部使得呼吸道通畅了,患者开始呼吸,就不要再继续以下步骤,否则继续进行第三个步骤。在剩下的所有步骤中都要让患者保持头部向后仰。    
      步骤3 强迫空气进入肺中。    
      捏住患者的鼻子,通过他的嘴迅速强制吹两三口气入他的肺中,观察患者胸部的动作,看空气是不是进入了他的肺。    
      这种强迫呼吸可能足够使他恢复自然呼吸,或者清除出呼吸道中微小的阻塞物。    
      观察患者胸部,看空气是否流入了肺中,如果胸部随着强迫吹气而一上一下,表明呼吸道已经通畅了,如果还没有起作用,继续步骤4。    
      步骤4 抬升下巴。    
      加强颈部的紧绷程度,使舌头不再阻塞呼吸道,可以用下面任何一种抬升下巴的方法:    
      ● 拇指法。把拇指放在患者的嘴里,其他四指紧紧抓住患者的下巴向上抬(图3…3)。不要试图压下舌头。    
      ● 双手齐下法。如果患者嘴闭得很紧,无法把拇指伸入他的口中,那么就用这种方法。双手沿着耳垂握住患者的下巴用力往上抬,使患者的下排牙齿向前超出上排牙齿,用双手拇指强推患者下嘴唇,使之双唇张开。    
      ● 一旦患者的舌头伸到足够靠前的位置,要迅速朝他口中吹气,看他的呼吸道是不是通畅了,如果随着强制呼吸,患者胸部上下起伏,表明呼吸道通畅了,如果没有,继续步骤5。    
      步骤5 清理呼吸道。当抬高患者头部、强迫呼吸、最大程度伸展下巴等努力都失败之后,那么很可能异物已经进入患者喉咙深处,而步骤1的快速清理没有起效。这时你需要采取以下方法来取出异物。    
      ● 手指深挖。用食指沿着患者上颊伸入舌根部位,把食指当作一个钩子,尽力把异物一点一点往上钩,钩到手够得着的位置,然后取出。    
      ● 背部敲打。让患者侧身躺着,在他肩胛骨之间用力敲打几下,然后再把食指伸到患者嘴里去检查一下异物是不是已经出来了。    
      ● 腹部推挤(图3…4)。如果患者坐着或者站着,你站到他的身后,用双臂环抱住他的腰部,双手抱拳,把拳头拇指所在的一边放在患者胸骨最底端和肚脐之间,压住患者胸部,然后快速向上推挤。如果需要,重复进行这个动作。    
      ● 如果患者躺着,要让他面朝下,背朝上,然后靠近他臀部跪下,用一只手的手掌底部抵住他的胸部——还是在胸骨底端和肚脐之间,另一只手压在这只手上面,然后快速做向上推的动作。如果需要,重复这个动作。    
      ● 把背部敲打和手部推挤结合起来,尤其当呼吸道上部被阻塞时,结合使用这两个动作比较有效。    
      环状甲状软骨切开术。如果患者呼吸道阻塞非常严重,那么需要立刻进行环状甲状软骨切开手术(制造一个人工呼吸道),否则患者很可能会没命。这个手术是在甲状软骨和环状软骨之间开一个小口,让空气直接进入气管,而不再通过气管以上的通道。手术按下面的步骤进行操作:    
      警告:这个手术需要专门的知识和训练,非职业医护人员除非是在战斗求生中,并且已经别无它法时才可以尝试这个方法。    
      ● 把患者放置于一个平整的表面,头部后仰,使颈部绷直。    
      ● 如果时间允许,用水和肥皂清洗患者皮肤,如果有消毒药,抹一点在皮肤上。    
      ● 用手指确认环状甲状软骨的膜的位置(图3…5)。    
      男人的甲状软骨——即喉结——比较大。    
      环状软骨——顾名思义为环形——就在甲状软骨下面,它没有甲状软骨大,但是差不多有甲状软骨的两倍厚,它构成气管的剩余部分。    
      膜位于甲状软骨和环状软骨之间,称之为环甲膜。在这个地方,呼吸道就靠这层环甲膜及皮肤和外界隔开。    
      ● 拎起环甲膜上的皮肤,用解剖刀、刀片、小刀,或者其他任何锋利的工具,在皮肤中间垂直切开一个约半英寸深的小口。    
      ● 用手指翻开切口,露出环甲膜,横向切开一个口子,露出气管内壁。    
      环甲膜上的切口打开之后必须保持开口状态,保证空气能够进出气管,可以在切口中小心地插入一根干净的管子,例如圆珠笔芯,不过在危急时刻,任何可以使切口敞开的东西都可以用。管子插好之后,马上就能够听到空气进出切口的声音。    
      ● 保护切口。管子插入之后,用绷带或者布条小心绑在脖子上,管子必须固定好,防止脱落,或者抵住气管内壁。    
      开口必须保持到医生接管患者为止,或者患者恢复知觉不再需要这个切口为止(肿胀消除,患者可以正常呼吸)。管子移开以后,伤口会自行愈合,不需要消毒以及不透气的包扎。    
      失血。身体任何部位的主动脉大出血都是极其危险的。失血1夸脱(1。1升)会导致轻度休克,失血2夸脱(2。3升)就会严重休克,这时就相当危险了,失血3夸脱(3。4升)通常就会死亡。在求生困境中,一旦出现严重出血,必须马上加以控制,因为输血通常是不可能的,患者随时都会死亡。    
      外部出血可以根据出血源分成以下几个类型。    
      动脉出血。把血液从心脏输往身体各个部位的血管称之为动脉。动脉破裂之后,鲜红色的血液会从伤口处很明显地喷涌出来,或者随着心脏跳动的节奏往外冒。因为动脉里的血液受到较大压力,所以动脉破裂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失去大量鲜血,因此动脉出血是最严重的出血类型,如果得不到迅速的控制,就会导致死亡。    
      静脉出血。血液从全身回流至心脏经过的血管称之为静脉。静脉失血的特征是血液呈现暗红色、褐红色,或者紫色,血流持续稳定。静脉血液受到的压力远低于动脉血液,但是也会造成大量失血,通常来说,静脉止血比动脉止血要容易一些。    
      毛细血管出血。毛细血管是连接在动脉和静脉之间的微细血管。毛细血管出血通常是由于轻微割伤或者擦伤造成的,出血比较慢,通常是渗血,而且失血量不会很大。毛细血管出血很容易得到控制,通常血液会自动凝结,流血也就自动停止了。    
      控制外部出血的方法有:直接按压、抬高肢体,或者用止血带。    
      直接按压。控制外部出血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直接按住伤口,按压不但要有力以止住流血,而且要保持足够长的时间来使伤口表面闭合。    
      实施按压措施时,首先要用手指或者手掌直接按住流血处,如果有消过毒或者干净的敷布,按压时可以盖在伤口上,不过不要浪费时间去找这些东西。    
      一定要用力按住,尽管是直接按在伤口上,也要用力按到止住流血为止。在这个过程中,最好不要松开手去检查血是不是已经止住了。用力压三十分钟,然后再松开手检查。通常情况下,三十分钟已经足够血流止住了。    
      如果三十分钟的按压还不能止血的话,那就需要用敷布来压迫伤口(图3…6)。敷布由厚厚的纱布或者其他相配的材料组成,直接包敷在伤口上,然后用绷带牢牢绑住。绷带对伤口周围造成压力从而止住流血。敷布应该绑得比平常的绷带紧,但是不能紧到危害肢体其余部分的血液流通。如果发现以下情形,就说明绷带绑得太紧了:摸不到脉搏,指甲和皮肤变成紫色,绷带附近的肢体有刺痛或者疼痛感。    
      敷布一旦绑上就不要拿下来,即使出血还在继续。如果绷带被血浸透了,说明已经不能产生足够的压力止住流血,那就需要增加压力,可以再绑一块敷布覆盖在原来的敷布上面。在绑另外一块敷布时需要抬高受伤的肢体,同时用手指压住伤口。    
      敷布需要保留1到2天,之后拆掉重新换一块小一点的敷布。在这两天期间,需要经常检查敷布和伤口,看看出血是不是已经止住了,血液流通是否顺畅,有没有感染。如果不这么做,很可能会发生血液流通不畅,导致生坏疽或者冻伤,最后导致肢体坏死。    
      抬高肢体。尽量抬高受伤肢体,使之高过心脏,这样可以帮助血液回流至心脏,并且降低伤口的血压,从而减少流血。但是单纯地抬高肢体并不能完全止住流血,还必须同时压住伤口。    
      止血带。只有当直接施压和抬高肢体都未能成功止血时,才需要用到止血带。直接施压是非常有效的措施,所以止血带通常很少用到,而且因为下列原因,一般不建议使用止血带:    
      ● 止血带如果绑缚正确的话,会阻止止血带内肢体的血液流动,损伤肢体的组织。如果止血带绑缚的时间太长,损害会逐渐严重,导致坏疽产生,最后使整个肢体坏死。    
      ● 止血带可能会阻止静脉血液流通,却不能阻止动脉血流通,从而造成比用止血带前更厉害的动脉出血。    
      ● 止血带如果绑得不正确,会导致绑扎部位的神经以及其他组织永久性受损。    
      如果必须使用止血带,你可以用牢固、柔软的材料,诸如纱布、大块手帕、三角绷带、毛巾等材料临时做一个止血带。为了把对神经、血管以及其他皮下组织的损害减少到最小程度,止血带在包扎前最好是3到4英寸(8~10厘米)宽,包扎后至少1英寸(2。5厘米)宽。按照以下步骤来包扎止血带:    
      ● 在肢体的伤口和身体之间,位于伤口上方2到4英寸(5~10厘米)的地方绕好止血带(图3…7)。切记不要把止血带直接置于伤口或骨折之处。    
      ● 将止血带绕肢体两圈,打一个半结,然后放一根短棍或者类似东西在结上(图3…7),再打一个双结使之固定。    
      ● 把短棍当作把手用,拧紧止血带(图3…7),紧到能止血就行了。绑止血带前,如果能摸到肢体上的脉搏,那么绑完之后检查一下,如果摸不到脉搏,说明止血带已经绑得足够紧了。    
      ● 绑紧止血带后,把短棍的另一端固定在肢体上,防止松开(图3…7)。    
      ● 固定好短棍之后,清洁、包扎伤口。    
      如果你是孤身一人,绑好止血带之后就不要再松开它。    
    


用意志克服困难生存医学(2)

      休克。休克本身并不是疾病,它只是一个症状,或者一系列症状的综合。导致这些症状产生的原因是体内血液流通不足,身体想努力补偿这个不足。    
      症状。休克的早期症状表现为——    
      ● 皮肤苍白。    
      ● 脉搏快速跳动。    
      ● 四肢发冷。    
      ● 干渴。    
      ● 嘴唇干裂。    
      休克的常见症状为——    
      ● 头晕、不辨方向,或者莫名躁动。    
      ● 虚弱、无力、发抖。    
      ● 出冷汗。    
      ● 小便减少。    
      如果休克越来越严重,会产生以下症状——    
      ● 快速而微弱的脉搏,或者没有脉搏。    
      ● 不规则的喘气。    
      ● 瞳孔放大,对光线反应迟钝。    
      ● 神智不清,最终昏迷并死亡。    
      并发症。如果休克得不到正确医治可能会导致死亡,尽管导致休克的创伤可能并不严重致死。事实上,人即使没有受到任何伤害也会进入休克状态。    
      医治。受了伤的人都有可能会休克。受了伤的人不管有没有出现休克症状,都应该接受以下治疗以防止或者控制休克。    
      ● 如果患者是清醒的,将他放在一个平整的表面上,下肢抬高15到20厘米(6到8英寸)。    
      ● 如果患者已经失去了知觉,让他侧躺或者面朝下,头部歪向一边,以防止他被呕吐物、血,或者其他液体呛着。    
      ● 如果拿不准采用什么姿势,就把患者放平。如果患者进入了休克状态,不要移动他。    
      ● 保持患者体温,有些时候,需要从外部给患者提供热量。    
      ● 如果患者浑身湿透了,尽快脱下他的湿衣服,换上干的衣服。    
      ● 用衣服、降落伞、树枝,或者其他可能的东西垫在患者身下,使之和地面隔开。临时搭建一个避身场所使患者与外界隔开。    
      ● 从外部给患者提供热量可以用以下方式:热的饮料或食物;预热过的睡袋;他人体温;壶装热水;用衣服包住的热石块;或者在患者两边生火。    
      不过,只有在患者清醒的时候才可以喂他热的饮料或者食物。    
      ● 如果患者清醒,小口地给他喂热的盐水。肉汤、茶,或者其他热饮会更好。    
      ● 如果患者失去了知觉,或者腹部受了伤,不要给他喝任何东西。    
      ● 患者必须休息至少24小时。    
      如果你是孤身一人,应找一个地方躺下,洼地里、树下或者其他可以避开风雨的地方,要使头部比脚部低。尽量保持体温,并且休息至少24小时(见图3…8)。    
      其他健康危险    
      昆虫叮咬、动物咬伤、暴露的伤口、皮肤感染、肠内寄生虫只是你在求生环境中遇到的一些健康危害而已。要学会如何预防这些危害(见第十三章、第十六章)以及在遇到这些问题时如何医治自己。    
      昆虫叮咬。在求生时,昆虫及相关害虫危害健康,不仅仅因为它们的叮咬本身带来的不舒服,还因为有些昆虫会携带病菌,有些会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在世界其他地方,你可能会遇到在美国从来没有遇到过的严重甚至致命的疾病。比如——    
      ● 蚊子可能携带疟疾、登革热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