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2006-4-10李敖系列之6李敖杂文集 >

第19章

2006-4-10李敖系列之6李敖杂文集-第19章

小说: 2006-4-10李敖系列之6李敖杂文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些不快乐的因素虽为人所不能控制,但在“讨价还价”方面,人却有很多的争取余地,这一争取,要依靠智慧和冷静,以及许多技术上的细节。不依靠这些途径,而横冲莽撞,心绪烦燥,所得只是更糟,更不快乐。把自己陷入这一局面,是蠢人,是所学无所用的人,是该惭愧的人。
  下面的一些细节,是我从学理和经验中参悟出来的,我把它们叫做“快乐律”:
  一、先平静十分钟。不管什么难题,你不是要解决它吗?先平静下来检讨,是第一步的方法。平静检讨应该是强制性的,是自己对自己呼唤。在这一点上,当然信神的人要占很大的便宜。他处在这一步,他可向他的上帝呼唤(祈祷),或向上帝的代理人呼唤(神父告解),可是不信这些的我们就苦一些,所以只好反求诸己,向自己说先平静十分钟,看看有什么法子?看看从那里着手?问题总要解决的,自苦不是办法,还是该苦中求生。如能因自己有限度的努力,多争取一点平静或快乐,岂不更好?事情并不那么糟,从本可更糟的观点看,至少也有令人满意的几个面,努力还是值得的,大丈夫不可轻易心灰意懒,一息尚存,也要“打完这盘撞球”,来豪迈一点,振作一点,神明清爽一点,想个法子。
  二、、做不相干的事。所谓解决难题的法子,最好的法子是让时间自然解决——“诉诸时间”。其实人生问题根本就是时间问题,时间自然可以解决一切。用时间解决难题颇有“无为”的味道,其实“无为”(不做什么,纯任自然发展,纯任在谜中发展)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起码的效果它可以避免“徒乱人意”。难题当前,不去想它,是一咱大本领,阿基米德、哥德、胡适等都曾在国难之时潜心学问,于国难似不干己一般,他们的目的就是避免“徒乱人意”,他们显示的是镇静、从容、方寸不乱,我行我素,他们的智慧,先已认清什么是他们力所不及的事,然后,绝不为这些事伤脑筋。他们的思考训练有素,对难题限定时间去想,该想的时候想,不该想的就不想,一如船舱的分割,纵使一舱进水,对他舱并无影响。没有思考训练的人最易犯撞成一团的毛病,结果除了搅垮自己的情绪外,于事无补。
  三、苦其心志。这是意志方面的鼓励、激励、鼓舞。人总该有些意志力,意志力可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意志力可促使自己有一种豪迈气概,一种殉道气魄,一种敢与从容,一种好汉硬汉的坚苦卓绝(坚忍)。苦其心志是一种男子汉的必要磨练,磨得过的人,愈坚强;磨不过的,愈狼狈。这是男子汉的升等考试,要硬碰硬才成。人不论如何软弱,也得有一些起码的信仰,要维护这些起码的,总得有一些牺牲精神,一些决绝精神。
  四、劳其筋骨。工作、劳动、运动、大量的工作,大量的劳动、运动,都是转移情绪钻牛角尖的特效药。(积极可健身,消极可以生理疲劳转移)何况这些事的本身,又可带来积极的收益。“工作是把苦闷变成快乐的炼丹仙人”“Abusybeehasnotimeforsorrow”这些都是智慧的结果,不可不采行。
  五、智者的微笑(此点可含容三,苦其心志一项)智者深明人生及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生老病死、祸福相依等交综而成有浮有沉有荣有枯,得不足喜,失不足忧。故智者只是随遇而安,不徐不疾,不烦不燥,智者爱护朋友,尊重敌人,珍宝女人和小孩。智者是新约里对比文字下的人物。智者是甘地,是金格,是吕坤所描写的化身。智者修养功深,喜怒哀乐少激于外而深得于内,智者即是强者,是上通古今伟大人格的榜样。智者善于超以象外,静观万物和自己,智者坐井仍能观天,不出户仍能知天下。智者达观,智者是塞翁。智者能苦中作乐且不以俗苦为苦。智者知菜根香。智者理性不多愁善感,肠亦易断,泪不轻垂,于通人断肠垂泪之处,智者恬然苦无情者,若太上忘情者,(“我但见明月,更不想什么”)智者于忧患中不失其兴致,不失其本色,不失其趣味,不失其幽默,不失其eash,不失其微笑。
  智者看世事,一笑置之,智者有度量容人——甚至纵容人(包括朋友、敌人、女人、小孩)智者知足。智者喜看光明的一面(Lacy)智者知道“可能没那么糟”、“可能石块并不大”、“比下有余”、“设想更坏的遭遇”、“既来之,则安之”。智者不惑不忧不惧。智者有耐心,知道人间事急不得。知道多一份自在即少一分苦恼,知道过一天就少一天,多努力一小时即累积(储蓄)一小时收获,快乐一天就赚了一天。智者巧于排遣,工于进修。智者可随处得智增智。智者可师任何人(老农老圃),可交任何人。智者可神交。智者虽老,然仍学牧虎关高旺所唱“我一时起了少年的心”,而知老来少,而学少年狂。
  六、悟真识幻。(对未来的寄望,勇敢的梦想,也可归入此项。对未来的信念,可资鼓舞。可化去部分愁城。)人心无止境,坐这山望那山,身在福中不知福。故真者,多于未得前或已失后方悟知。美学上又有距离之说(只采最好一段,只走上坡之说),哲理上有余味之说,经济学上有边际效用之说,爱情理论上有聚则腻情必泛之说,故真者已寓幻,欢者潜生哀,得者实近失,有者翻成无。达者智者洞澈此理,故但求今日,惜余春,而不斤斤于得失去留。另一方面,达者智者多识幻即是真之说,且许多事真不如幻,非幻不可。神游也,神交也,希望也,私愿也,格于现实(时力、方便、综合趣味),非将幻作真无以得之,人生有涯,不以幻补真,何能尽享。故人不但要崇幻尚幻,还该增加一天中这方面的时间比例。(广义言之,作画、写作、看书、听唱片等皆属幻境,太太也宜千面夏娃以助幻兴。)
  七、开拓眼界(换环境),关心别人(看别人),他事(找嗜好)。关心别人可忘怀自己的不幸。表现出活力,把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达不到的暂时封存吧。自私是不会快乐的,不要老是想到自己,比你不幸的人就在眼前,看:他们怎么在活着?你不是要洞澈人生吗?那你就不能把自己局限在小天地里,你就该多变化环境(如司马迁,如赤尔曼·梅尔维尔HermanMelville,如海明威)。甚至“一年到三年内有所变其窠臼”,只有这样,才是文雄,否则只是蜗牛,不是勇士。并且日子久了,自己身心都会变得优柔,不复堪事。另外也属于换环境开拓眼界的一种,就是关心他事,——有兴味之事。尽量增扩兴味,大可torideahobby或toridemanyhobbies。(以上与第二项做不相干的事互有含容)。
  八、注意自我控制,快乐的情绪一如刁婆,需要常常提撕。一如饮食,并不是饱餐一顿就永远有效的。又一如车胎,还是要常常打气的。这种工夫很像祈祷或自省,不可忽视,要点总不外是控制烦燥在未发之前,使不成患。情绪一如河水,当导之入大海,不能塞之自苦,否则越烦越糟,最后弄出一脸蠢态。是完全成熟的年纪了,任何一项蠢态的酿成,都是一场失败,一个烙印。永远约束自己不要失败,不要烙印。要快乐起来,至少要平静的面对环境,任何环境都可用来磨炼自己,进益自己,都有它的意义和好玩的地方,不要泄气,向前看,向前走。
  一九七一年四月十六日写完
  (此文是长编,剪裁上未加细修。因为是随手在狱里写的,为了存真与纪念,也不修饰了。)
  
  從生離到死別(上山上山愛廣告詞)
  從生離到死別
  上山上山愛是李敖繼北京法源寺後又一部長篇小說
  幾十年來一般以為李敖是思想家是歷史家其實李敖
  更是文學家有深刻思想深遠歷史做縱深的文學家
  洠в羞@種縱深一切所謂文學不管它賣了多少冊不管
  它得了什麼獎只是庸俗與湵P
  十七年前上山上山愛剛寫出第一部分連載時國民黨
  偽政。府就查禁了它罪名是蓄意為匪宣傳誣蔑政。府
  侮辱壯烈殉國先烈扭曲事實挑撥政。府與人民情感
  嚴重混淆視聽足以影響民心士氣
  這七項罪名四十五個字的文字獄部分顯示了這部小說的震
  憾性十七年後它終於全身裸露笑傲江湖為中國文學
  為世界文學智照千年雄開百代
  小說開始在白色恐怖的山上國民黨偽政。府的特務們
  環伺在異議者的山居準備逮捕他一個二十歲的大學女生
  小龋既贿M入山居與異議者有了一連六天的纏綿與畸戀
  書中以四百頁的篇幅寫出他們之間的交合與際遇
  有真身示現有妙相莊嚴有床上俯仰有筆下波瀾
  有布偶能語有雙頭佛尊有奇情高論有道大通神
  最後第六天的晚上特務們按了門鈴異議者開門一笑
  與情人小龋隽擞涝E
  二十年後也就是異議者出獄二十年後大學社團請他演講
  主辦單位負責人是二十歲的女生君君長得酷似小龋
  演講後異議者送她一支鋼筆兩人通過信就斷了
  七個月後一天清早君君出現在異議者的山居
  久別重逢相談甚歡到了中午君君告辭說她要去山上掃墓
  異議者說既然同在一座山上我陪妳一起去吧
  最後到了墓地墓碑上赫然出現的死者名字竟是小龋
  小龋涝诙昵吧嵋恍r由於羊水栓塞
  很快由休克而死亡母女之間的生命洠в兄丿B
  只有銜接洠в衅叫兄挥羞B續君君不知道母親這段情史
  異議者也不會道破在墳上一場傾盆大雨把兩人淋回了山居
  洠в星路纱┚谏骄舆^夜三十年前小龋墓适
  會重演嗎書中以一百四十頁的篇幅寫君君出現後的變局
  有山谷依然有夕陽空好有美人寄跡有造化入詩有臁鰳
  有蜻蜓邀盟有幽冥同路有墓裏前身
  最後墳上黑色大理石板下的不是孤單的小龋约
  還有一個死掉的異議者深情的永遠的相依在她身旁
  上山上山愛一個白色恐怖下的紅色故事你可用黃色的眼光去看它?
  李敖
  
  人生拾零
  李敖
  人生可被玄化成一大堆哲学体系,我无意于此,我所了解的人生,多从零星而来,来自实例者多,来自玄虚者少,多多少少,也累积了一些心得,我也把它们信笔写下,并不介意遗漏什么;相反的,这些东西可能全是捡拾被遗漏了的,这才正是名副其实的“拾零”。(一九七一年十月十九日)
  书呆子跟呆子
  书呆子不如呆子,呆子至少没有理论自欺欺人或讨人厌。知识如果使人变成了没有实效的空架子,那就好像纸上学开车,一临到实际,用处很小。书呆子的大病在以为有些知识与开车不同,其实不能见诸行事的,大都徒托空言,无异文字把式,在实际的“行以求知”的人眼中看来,是最无聊的业障。(一九七一年十月十九日)
  不学有术者
  我过去看不起不学有术者,但他们有他们的大长处,就是实际。他们的“术”,根基在许多人的人性弱点上,故也有许多立竿见影的实际效果,“先欺许多人于一时”,再设法从一时拖长时间,也不能否认不是自成一说。在外表上,他们虽然也有一些讨人厌的八股,但他们自己很少信,他们是实际到只相信nakedpower,对许多人来说,他们并没错。(一九七一年十月十九日)
  理论的迷惘
  许多理论根基在许多美丽的假定上面,给基本人性(如贪生怕死、如现实、如残忍)添枝添叶,但许多都是理想,可行性太少太少(所以文天祥只有一个),有的人自我要求得太高太多,实际上却超出了个人所能负荷的,结果只有崩溃(如托尔斯泰的晚年)。聪明的好人绝不使自己中理论之毒,他有安全瓣来泄自己的气。(一九七一年十月十九日)
  失败的英雄
  英雄是不能不以成败论的,因为成功是衡量一个人的重要标准。失败了,即使是英雄,也至多得一二知我者敬叹耳,于实际有何积极补助?所以哪怕是局面很小很小,有个局面总比局面荡然来得好,在“牌桌”上局促一隅,比一无所有赶下牌桌好多了。(一九七一年十月二十日)
  成功条件不是单元的
  “怀才不遇”被用作叹息的口实,是不对的。为什么光怀才就该“遇”?构成遇的条件很多很多,学识、才能、健康、出身、机缘、厚颜、忍耐、凶狠……等等或好或坏的品质与机会,都很重要,只有一个“才”的条件,是不够的;既不够却空叹息,岂不笨么?(一九七一年十月二十日)
  孤立。实力。小台面
  孤立无妨,但没有实力的孤立是堪虞的,实力主要包括强韧、健康与财富,否则就很狼狈。一个人最后一切都没有了,但很有实力,即表示仍有小台面,可以翻本。人生最难的是最初积聚出的一些小台面,如能积聚起来,千万要守住!(一九七一年十月二十日)
  学理路,一通百通
  麦纳玛拉不会中文,但他的理路不来自东方,可来自别处,一点都不缺,所以少会一国文字,不读一些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到理路,则牛溲马溺,都可作为来源,积累既多,分类既细,即可构成恢恢理路之网,为人处世,即可拈之即来、得心应手了。(一九七一年十月二十二日)
  虚名与实学
  世人重的是果实,不是结果的过程。例如“博士”,重在得其名,如何得来,乃至其中有否弊端,则非所问。“有钱”、“教授”、“伯里玺天德”等等,无非如此。故名器得之先手,最占便宜,自可无中生有,化邪为正、化专知为博学、化乱法为执法……故实学以外,虚名(外在之名器)亦未可忽视。
  实学所以震真知,
  虚名所以撼俗世。
  都不可废也。(一九七一年十一月一日)
  '附记'以上八条札记,是我十二年前在国民党的牢房里的作品,那时只有纸和笔,少量经过检查的书和一天二十四小时在我身边看住我一举一动(包括大小便)的老士官,所以谈不上什么文思,只是随手写的而已。
  
  灵肉可以分家吗?
  神仙只有灵的问题,因为神仙有灵无肉;动物只有肉的问题,因为动物有肉无灵。肉都有的问题,只在人类发生,灵肉问题,只是人类的问题。
  或许有人说:你李敖《独白下的传统》书里,不是提到“欢喜佛”吗,欢喜是神仙,是肉交中的神仙,准说神仙有灵无肉?我的答案是:欢喜佛只是神仙的塑像,并不是神仙本身,神仙本身-如果有的话-是虚无缥缈的、不成神形的,他的真面目,是没有肉身的,既然没有肉,结论有灵无肉,自然成立。哲学家莱布尼兹认为没肉就没灵,但上帝不在此限,其理就在这儿。
  或许又有人说:动物中也有灵得很的,像“灵龟”、“灵蛇”、“灵禽”、“灵雀”、“灵鹊”、“灵猫”、“灵犬”等等、可见动物也不一定有肉无灵。我的答案是:这篇文章谈的灵,是与肉相对的灵,不是其他的灵,有关动物的灵,是灵性的灵、智慧的灵、习性的灵,彼灵非此灵,动物没有灵与肉的意识与理论,所以灵肉问题,不是动物的问题。人类本是动物出身,他在原始竞争中,肉体的本钱并不足:游不过鳄鱼,缠不过巨蟒,跑不过豺狼,打不过狮熊虎豹。一场混战下来,结局常是“人为万物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