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卡耐基成功全集之三为人处世哲学 >

第27章

卡耐基成功全集之三为人处世哲学-第27章

小说: 卡耐基成功全集之三为人处世哲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彼德的情况却完全不同,他除了和客户接触之外,大半的时间都独处一 室,身边没有任何一个与他工作有关联的人,和同事勾肩搭背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只好在心里自言自语,以弥补这种需要。

  不过,他自己并不了解这种情形,他会好好工作,但一边也会假想,有 许多和他一样对他的工作有兴趣的人在旁边。每天与伯特和彼德交谈的人,差不多一样多,只是和彼德谈话的人,多半是假想的,或是遥不可及的。

  对假想或相隔遥远的人物说话,也许能解一时之急,但却不能解除彼德 与真人沟通的需要,尤其当彼德有好主意时,这种感觉更为急切。伯特和彼德工作形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他们找到一个合适听众的时间长短。伯特有 什么新主意,只要站起来,走一、二分钟,就可找到听众;而彼德却要花上几小时,甚至几天才行。“我打电话给客户,想让他们听听我的妙计,不过 他们不是在开会,就是不在,我只好留话请他们回电,但这么做,总觉得迟了一点,何况他们当天也未必会回电话。”

  而且,想与人分享主意的欲望,并不会就此消失,他会一直持续地寻找 发泄的对象。当找不到发泄对象时,彼德就会成为得意(想到好主意)与沮丧(没人可分享)两种情绪的奇特综合体。而由于这种情形不断发生,他也 就常在这两种极端的情绪间摇摆。

  彼德自己说:“我心情不好的时候,不能工作。”因此效率就差;当他 有什么好主意时,他就会变得很兴奋,且在他找到人聆听之前,会一直处于这种兴奋状态中,会想对他所遇到的每一个人,表达他的创见。

  当人们第一次见到彼德,并感觉到他内在的兴奋和关切,就会认为这是 他自己创业的缘故。“他这样活力充沛,又这么多意见,恐怕很难在什么公司待下去,小庙容不了大佛嘛!”

  而同样的人遇见伯特,并注意到他比较稳定的情绪,也会妄下断语,认 为他就是合作的好对象。他们以为伯特和彼德的个性恰巧完全不同,使得他们选择了不同的途径,而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下工作。

  但这完全错误。这些人看到的不是伯特和彼德从事不同事业的原因,而 是结果。一开始时,这种差异并不存在,然而由于两个人所面临的压力不同,终于形成了这种差异。换言之,假使我们改变这两个人的工作性质,那么他 们的“个性”也会随之改变。

  一般来说,企管硕士的出路很好,不论是自己创业,或受雇于大公司, 都很吃香。我们发现不少毕业后即自行创业的,后来加入了大公司工作;而也有许多一毕业即入公司的,后来却自己创业,所以,我们想研究一下同一 人在这两个不同环境下的反应。

  调查的结果,简单来说,就是如果把伯特放在彼德的位置,不出几年, 他就会和彼德一样,要靠自言自语来回馈自己;而若把彼德放在伯特的职位,他不久也会像伯特一样,走几步路,就可去别人那儿聊聊天。

  这种情况也同样发生在其他行业当中:工程业、销售业,和设计业都有类似的、对环境的依赖关系。当然,这并不是说外向的人会变成内向,基本 的个性是不会因为工作环境而改变的,但工作环境对人的思想和行为,确有 很大的影响。

  反应须有度

  以上的研究报告究竟说明了什么呢?如果自己创业,又怎么从上例看出 会成会败呢?

  如果我们不经常与人交换一下工作经验或感想的话,情绪就没有宣泄之 处,如果工作只是为了混碗饭吃,这当然没什么关系,但如果我们很看重工作的话,这种情绪就很难挥之即去。一旦有电话或信件回馈时,我们常会有 太过剧烈的反应。因此我们应该时时留心,不要为了一两句别人的无心之言, 而意气消沉。

  更重要的是自己做老板的人所听到的赞美之词,很可能会搅得他们晕头 转向。而这关键就在;由于他们工作环境太孤独,所以一旦听到渴盼已久的人声,往往会反应过度,这些外来的力量对他们的影响很大。自己做老板的 人为了想得到更多的温暖与注意,常会过分重视褒贬之词。

  举例来说,彼德在家工作了一早上,为一家公司作财务分析,这时候电 话铃响了,另一个客户打电话来问运输的问题。本来彼德忙了一早上,研究各种资料、现金流量计划、各种数字之后,很想找人谈谈有关工作的事情, 有这通电话,他该很高兴,并借此休息一下,和人聊聊。但彼德却恰好相反,他一点也不了解有关运输的问题,但却十分热心地试图提供所有可能的意 见。他的理由是他“天生就是个喜欢替人解决问题的人”。

  我们分析他的毛病,发现他有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关在家里太久了, 所以一有与人接触的机会,就紧紧抓住不放,而由于他工作态度严谨又卖力,不愿留下自私、不负责任的印象给客户,所以纵使不知道的事情,也抱住话 筒猛讲。

  彼德在家工作,并非一直是孤单的一个人,他可以听听收音机,太太和 小孩也会偶尔进来打个招呼,但太太和孩子虽关心他,却不很了解他的工作,因此,他只能求诸客户;而除非他对客户的事情热心,否则他没法与他们讨 论工作上的问题和想法。

  实际上,彼德已被客户牵着鼻子走而不自知。客户需要彼德的帮助,所 以打电话请教他,他因渴盼与人接触,所以尽心尽力想帮忙解决他一点也不懂的问题;反而因此掉入了自己的陷阱之中。当电话挂上之后,他往往会决 心下一番努力,对刚才客户所提出的事有更深刻的了解,以便下次他们打电话来时,他可以应答如流。结果,当然可以预测:这位辛勤劳力的顾问什么 都学,但博而不精。而他只要深入钻研其中的任一部分,成功就在眼前了。

  实际上,彼德却害怕成为所谓的“专家”,因为他以为如果专于某一范围,委托他的客户就会骤减,他怕的不是成功,而是成为“专家”。 自律对自己创业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但所谓的自律,并不是要自己忙个半死。不管是自己创业,或受雇于人,督促自己好好工作都很重要, 而自己做老板时,事业成败的关键就在于,自己是否能避免漫无目的地在事业之路上游荡;如果不能紧抓住一个特定的方向,我们就无法踏上成功之路。 就彼德的情况而言,他接到那通运输问题的电话时,大可以较轻松的态度来处理它,然而由于彼德处处想讨好顾客,所以他不但没有这么做,反而 花费了相当多的时间去研究一个他原本并不了解的问题,致使自己离正途愈 来愈远。

  如果彼德接到这电话时,能说:“真高兴你打电话来,不过很抱歉,我 对这问题所知不多。”或者:“我所知的仅是??。”这些问题就不会发生了。但彼德却急切地想帮助客户,并继续这段谈话,他的心情简直像溺水的 人抓住救生圈一样,怎么肯让客户挂上电话呢?

  但他这样做,反而让双方都感到困扰,他拼命想装出很懂这个问题的样 子,但客户后来发现他所提供的建议一无是处,害得他白费时间。彼德所犯的错误,就是一般自己创业、又博而不精的人最常犯的错误,他们最容易对 任何事都表现出很内行的姿态。

  创业的“致命伤”

  总而言之,尽量不要对任何人都摆出万事通的样子,在私生活上,“万 事通”也许行得通,但在工作上,这可能就是致命伤。

  有趣的是,这种万事通先生,常是因为换了多次工作后,自觉得什么都 会了而自行创业,完全不像教科书上所教的,说什么典型的企业家是由于想以自己的方式和速度,来完成某个特别的灵感,所以才离开公司的。

  我们的调查显示:自己创业的人,往往有一大堆主意,不知如何着手才 好,而一旦自己做了老板后,将会比从前更“多才多艺”,由于未来的前景太多,他们任由客户牵引他们,甚至离开了自己专精的领域而不自知。

  这种情况正像 20 多岁的青年所发生的情况一样;正如我们在前面所见到 的,许多年轻人在进入社会时,都极端自信能以自己的性格处理一切的问题,他们往往认为这是他们最有价值的资产。

  也许,当时看不出他们这种想法有什么不妥,在 20 岁到 30 岁这个阶段 中,他们的“弹性”可以帮助自己应付从四面八方而来的各种问题,没有人会告诉他们说,他们已走入了歧途。但是如果他们是在大公司工作的话,最 后总会有人提醒他们的。在大公司里,他们的职务已定,公司只期望他对这方面更专精而已,亦即对越来越小的一定范围,有越来越多的认识。然而, 如果自己创业的话,这种专精的过程,就倏然而止,而且往往会倒转过来。

  就我们所研究的几个自己创业的例子来说,他们就像那些 20 多岁的年轻人一 样,很有弹性却不专精。若没人提醒的话,往往就会离正途越来越远,绩效也差,而且永不知自己错在哪里,也无法改进。

  更奇怪的是,正像彼德的情况一样,他们自以为所做的,是人家期望他 们做的,是人家指引他们的路,但这只会引他们走上失败之途,因为他们承受到对自己伤害最大的内推外拉的压力:内推之力源于自己不同的兴趣;外 拉之力则来自与他们来往的不同客户与公司的要求。

  为什么这些压力对自己创业的人来说,这么严重呢?因为纵使只是在中 型的公司中,大多数员工的兴趣都会被忽视,员工只是被雇来做某种特定工作的,最好不要有其他的牵扯,以免侵犯到他人的职权。在这种情况下,人 往往会不自知的自我约束,留在自己的领域内。

  另一方面,公司里的人,也不会问他们专业知识外的问题,公司的人了 解,问他们职权外的问题,他们也不见得懂,纵使给了答案,也仅是帮忙而已;不管怎样,从他们那里得来的答案并不是绝对的,除非由主事者或外来 的专家下断语。举例来说:在伯特的公司里,没有人会问他有关运输的路线或时间的问题,他和彼德读企管硕士时,都是专攻财务方面的,但由于不同 的工作型态,现在客户只会问彼德这方面的问题了。

  简言之,由于伯特受雇于人,所以可能危害到他工作的内推外拉之压力 就消除了;而彼德却完全感受到此种压力,虽然他并不了解问题出在哪里。

  我们追踪调查的结果显示,自己当老板的人若不能“自律”于特定的工作范 围,则容易受到外力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工作方向,变得博而不精,成功的机率也相对的减小了。

  自己做老板的人,想要不重蹈覆辙,并不容易,但作这种努力却十分值 得。首先,这些老板得记下自己与人沟通的时间长短,当然,在这个拥挤的社会,真正要独自一人并不容易,但街上碰到的朋友寒喧、电梯里遇到的熟 人搭讪,或楼上的同事和你说话,都不能算,因为你根本没有任何机会和他们谈工作上的想法,影响你行动的目标和重要的问题仍藏在你心里。家人、 朋友也许能帮得上一点忙,不过也很难说,因为工作者希望的是能与同行或相关行业的人,谈论工作上的问题,我们所要的资料,就是这种与工作有关 的谈话时间的长短,不管是面对面、通电话,甚至以信件来沟通都可以。

  结果我们发现自己创业的人,与人做工作问题上沟通的时间,都非常短。

  40%以上的老板平均每天花在这种沟通上的时间,还不到 35 分钟;当然,有 些人需时多,有些人需时少,但 35 分钟对一般人来说,实在是太少了。对工作努力的人来说,花点时间与人分享自己工作的想法,并不是奢侈或仅为了 方便而已,而是一种需要,这些人至少该找一个同事倾谈,并且要防范自己对这位同事会反应过度。长期缺乏社交的生活不仅会使我们觉得孤独,更容 易使我们失去方向感。当我们情感上很渴盼与人沟通时,任何与工作有关的接触,都可能会影响我们,使我们走向新、却未必是对的方向。

  从上面所举的例子,我们可以了解到决定自己的方向,并持续地努力下 去是必要的,但这并不表示以后不能改变它,这个世界非常需要有新发明、新想法的人尝试各种新方法,然而,每个方法都该在放弃之前多试几次,等 到最后这些有新想法的人真正发展出某种专门兴趣时,他们就不会被心理上孤独、想与人沟通的欲望误导了。实际上,这些自己创业的人,应该在与客 户谈话,而感到自己太过兴奋、焦躁时,停下来想想:“我这么尽心的和他谈这个问题,只是为了解除自己一时的寂寞,还是真的对这问题有兴趣,以 后也想走这条路呢?”这个问题和答案就可以让一个人了解自己真正的工作兴趣所在,因为不管工作范畴是什么,一个人很难持续做自己不感兴趣的工 作,但实际上,锲而不舍却是成功最主要的关键。

  肇因于时间、精力和脑力的失败

  一旦上述的谈话结束,自己做老板的人又独处之后,可以做个小小测验, 看看刚才的谈话究竟对自己的事业有没有帮助。方法很简单,只要看看刚才谈话结束后,自己有多疲累就可以了。如果所谈的事是自己所了解或有兴趣 的话,应该感到自己很平静,而不紧张。如果所谈的并非自己专精的范围,或甚至一点兴趣也没有的话,就会觉得自己疲累不堪了。

  这种道理很简单:当人必须对所知不多的题材发表长篇大论时,就很容易疲劳;相反地,如果他们对所谈的事物越了解,就越不会觉得疲累。因为 使人疲惫的并非谈话本身,而是对谈话内容一无所知所带来的紧张。如果与人接触的欲望常迫使创业的人进入所知不多的范围的话,他们的事业就岌岌 可危,每次的谈话不但不能振作他们的精神,反而使他们更疲惫,几次下来,他们就会受不了,觉得自己筋疲力竭,甚至还没开始工作,就已经焦虑不安 了。

  在我们的报告中,自行创业者发生上述情况的,是受雇于人的职员发生 的 4 倍,而其中,又以像彼德这样多才多艺的“万事通”,最容易发生此种问题。当然,只要努力工作,自然会觉得疲劳,但这只要休息、娱乐就会好, 和那种“精疲力竭”的疲惫是不同的。

  虽然许多老板抱怨员工偷懒、不卖力工作,但实际上,据我们调查,每 一行每一业都有许多热爱工作的人。而自行创业的人,工作量不见得就比受雇于公司的职员多,虽然他们自称工作得更辛苦,但事实证明,双方每周平 均的工作量却大同小异。

  如此说来,这两种人所感受到的疲倦应该是相等的了,但事实不然,自 行创业的人常会更觉得辛劳,原因显然不在于工作,而在工作方向太多太杂,以致浪费精力,尤其碰到自己不太了解的事物,而想摆出专家的姿态时,就 会更紧张,也更没有安全感,日日如履薄水,最后终于承受不了这种压力而 崩溃。

  对于自行创业的人而言,“精力”是最重要的资产,因此一旦发生上述“精疲力竭”的状况,就该立即探究原因,找出答案。许多创业失败的人, 都用各种借口来为自己开脱,例如,许多人爱说:“我是因为资金不足才失败的。”不错,有一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