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译注于长春-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男于而授之职,则何惧之有!富而使人分之,则何事之有!夫圣人,鹤居而
毅食(8),鸟行而无彰(9);天下有道,则与物皆昌(10);天下无道,则修德就
闲(11);千岁厌世,去而上仙(12);乘彼白云,至于帝乡;三患莫至(13),常无
殃,则何辱之有?”封人去之,尧随之曰:“请问(14)。”封人曰:“退已(15)。”
'注释'
(1)华:即华州,在今陕西省华县。华封人,华地守卫封疆之官吏。
(2)祝:祝愿,祝福,寿:长寿。
(3)辞:推辞,不肯接受。
(4)多惧:男孩子多了,害怕无力扶养,使遭冻馁,是以多惧。
(5)富则多事:财富多了,要劳神费力去经营管理。守护,所以多事。寿则多辱:长寿则经历多,
必多受困辱。
(6)养德:培养无为之德,多子、富盲。长寿,会带来无穷的牵累和困辱,防碍修养无为之德。
(7)庄子认为:圣人指与无为道体合一之人,能透过千差万别的事物,看到其本性的齐一,所以
下受外物有无。得失、大小、长短等影响,保持自性的虚静。尧尚处在分辨有无、多少之境界,故不
够圣人。因而,封人说了:以为尧是圣人,现在才知道他只是“君子”的话,君子指不为功名利禄所
诱,能舍有趋无,追求大道之人,但卡达到有无混一物我两忘之境界。
(8)鹑(chún)居,象鹤钨那样没有固定居处。。。(kòu),刚出蛋壳的幼鸟,。。食:幼鸟不能
独立觅食,靠父母喂养而生存。鸦居。。食:比喻得道之圣人,象鸟一样居无定所,靠大而食,一切顺
乎自然,不用心沓,无所追求。
(9)彰:形迹,鸟飞行不留形迹,故称无彰。
(10)昌:昌盛。
(11)就闭:隐居遁世,独善其身。
(12)活了一千年,对世俗生活厌倦了,就升仙而去。
(13)三患:所指未明,有以为指前文所说多子、富有、长寿,有说指病、老、死,有说指水、
火、风等,与下句“身常无泱”合起来分析,“三患”当与身体健康盲直接联系。钟泰《庄子发微》
以为指“寒暑、饥谒、疾病”,较为合理。
(14)请问,尧听了封人高论,深受启示,想进一步请教。
(15)退已:回去吧。封人已将道理讲明,不须繁说,用心体会就是了,故令退而下再言。
'译文'
尧到华地巡视,华地守封疆之官说:“啊,圣人来了!请让我们为圣人
祝福,祝愿圣人长寿。”尧说:“不需要。”“祝愿圣人富有。”尧说:“不
需要。”“祝愿圣人多主儿子。”尧说:“不需要。”守封疆之官说:“长
寿、富有、多生儿子,是人们都愿意得到的,唯独您不愿得到,这是为什么?”
尧说:“多生儿子就会使人有更多畏惧,富有就会多事,长寿就会增加困辱。
这三项无助于培养无为之德行,所以不需要。”守封疆之官说:“开始我以
为您是位圣人,现在看不过是位君子而已。上天生出万民,必定要授给职事。
多生儿子而授给他们职事,那样作还有什么可以畏惧呢!富有而使大家分享,
那样还有什么事呢!作为圣人,象鸟一样居无定所,靠天而食,行动不留下
形迹;天下有道之世,就与万物一起昌盛;天下昏乱无道之世,就遁世隐居
修养德行;活上千岁,对世俗生活厌倦了,就升仙而去;乘上白云,到达天
帝之处;三种祸患不来,身体常久无灾殃;那样还有什么困辱呢!”
尧治天下,伯成于高立为诸侯(1)。尧授舜,舜授禹,伯成子高辞为诸侯
而耕。禹往见之,则耕在野。禹趋就下风(2);立而问焉,曰:“昔尧治天下,
吾子立为诸侯。尧授舜,舜授予,而吾于辞为诸侯而耕,敢问其故何也?”
子高曰:“昔尧治天下,不赏而民劝(3),不罚而民畏。今子赏罚而民且不仁
(4)德自此衰,刑自此立,后世之乱自此始矣。夫子阅行邪(5)?无落吾事(6)!” 耕而不顾(7)。倡倡乎(,)
'注释'
(1)伯成子高:人名,或力虚拟之得道者。
(2)趋就下风:从下风口快步走近,表恭敬。
(3)劝:勉励。
(4)且:却也。不仁:不能相爱。
(5)阖:通盖,何不之台音。
(6)落:废也。有防碍、耽搁之意。
(7)俋(yì)俋:专心致志的样子。
'译文'
尧治理天下时,伯成子高被立为诸侯。尧传帝位给舜,舜传帝位给禹,
伯成子高辞去诸侯职位而去耕作。禹前去看他,他正在野外耕地。禹从下风
口快步走近他,恭敬站立问道:“昔日尧治理天下,您先生被立为诸侯。尧
传位给舜,舜传位给我,而您先生辞去诸侯职位去耕地,请间这是什么缘故
呢?”子高回答说:“昔日尧治理天下,不用奖赏而民勉励向善,不用惩罚
而民畏惧犯罪。而今你奖赏惩罚并用而民却不能相爱,社会道德从此衰落,
刑罚从此建立,后世之祸乱从这里开始了。先生你何不走开呢?不要防碍我
作事。”专心致志于耕地而不再看禹。
泰初有无,无有无名(1);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2)。物得以生,谓之德
(3);未形者有分(4),且然无间(5),谓之命;留动而生物(6),物成生理,谓之
形(7);形体保神(8),各有仪则(9),谓之性。性修反德(10),德至同于初(11)。
同乃虚,虚乃大(12)。合喙鸣(13)。喙鸣合,与天地为合。其合缗缗(14),若愚
若昏,是谓玄德,同乎大顺(15)。
'注释'
(1)泰初有无:泰初即宇宙的最初状态。泰同太。有无,只有虚无,也就是说宇宙源于虚无,虚
无即是道。无有无名:有指没有任何规定性的纯存在。在宇宙源头连这种纯存在也没有,当然也不可
能有任何名称。
(2)一:指混饨未分的有。未形:这种混饨未分的一,还未呈现出任何形状。一是由无形无名潜
在世界向有形有名现实世界过渡的中间环节,它既无形无名又包藏万有,万物都由它发生出来。
(3)物得以生:万物得一而生,并由它获得自性,构成德性。
(4)未形者有分,没有呈现任何形状的混饨的一,包藏着矛盾对立的属性,并不是绝对地同一。
这种矛盾对立性质是推动一之分化,并在运动变化中生成万物的总根源。
(5)且然无间:而且没有间隙,浑然一体,周流无滞。且,而且,然为语辞。
(6)留动而生物,动力运动变化,留动即运动变化暂时的静止,由此而生出物。与《易传》所讲
“阳动阴静”,“乾知太始,坤作成物”的道理相通。
(7)物成生理:理之本义为树木之纹理。纹理标志不同树木之特殊性。物生成后,也以各自不同
的形态、功能、属性等相区别,这些即为物之生理。
(8)形体保神:形体保持、固守着精神。亦即形体与精神合一之意。
(9)仪则:条理准则。形神虽合一,但各有其条理准则,如形有美丑之分,神有愚智之别,形神
又备有不同的功能作用。
(10)性修反德:自性经过修养,达于完美,则返于德。德为自性的完美表现,与道同一。
(11)同于初:也就是尽性,返归于泰初状态。
(12)同乃虚:与泰初同一就是虚无,虚乃大:虚无包容一切,皮肩局限,所以是大。
(13)合喙(huì)鸣:鸟兽用嘴鸣叫,出于无心,故与自然相合。人如无心,其言说亦如鸟鲁之
鸣叫,便是与自然之天籁合鸣。
(14)缗(tín)缗,无心的样子。
(15)玄德,幽深玄远之德,即天德电。大顺,无所不通。
'译文'
在宇宙最初只有虚无,没有存在物,没有名称;混饨未分的一出现,只
有这个整体的一而没有呈现任何形状。万物得一而生,称之为德;没有形状
的混饨中包含有矛盾对立之区分,而且又浑然一体,没有间隙,称之为命,
混一之体运动变化的暂时静止,就生成物,物生成而具有条理属性,称之为
形;形体与精神合一,又各有条理准则,称之为性。自性经过修养而返于德,
至于德的境界,就与泰初同一了。同泰初同一就是虚无,虚无而无所不包就
是大。乌鲁众口相合而鸣。这种无心之鸣叫与自然相合,这种相合是无心的,
如同愚笨胡涂的样子,这就是幽深玄远之天德,与大道同一而无所不通。
夫子问于老聘曰(1);“有人治道若相放(2),可不可,然不然(3)。辩者有
言曰(4):‘离坚白,若县寓(5)。”若是则可谓圣人乎?”老聃曰:“是胥易
技系(6),劳形怵心者也(7)。执留之狗成思(8),猿狙之便自山林来(9)。丘,予
告若(10),而所不能闻与而所不能言(11)。凡有首有趾无心无耳者众(12),有形
者与无形无状而皆存者尽无(13)。其动,止也;其死,生也(14);其废,起也,
此又非其所以也(15)。有治在人(16),忘乎物,忘乎天,其名为忘己。忘己之
人,是之谓人于天(17)。
'注释'
(1)夫子:指孔丘。
(2)放:放任,放达。指思想认识不执滞,不是僵化静止地看待是非然否,而是将其看成是因时
间条件变化而转化的。
(3)可不可,可以会转化为不可,然不然:对的会转化为不对。
(4)辩者:专门在名言概念上辨析的人,即战国时的名家学派。
(5)寓:即宇字,离坚白:战国时公孙龙提出的著名命题,认为一块坚硬白色石头,其坚与白两
种属性不是共存于石,而是分离的。在《坚白论》中作了系统辨析。若县字:如同悬物于屋檐下。县
同悬,字,屋檐。比喻坚白分离是明摆着的道理。
(6)胥易:胥为官府小吏,易为卜缸之官。技系:为技艺拘系牵累。(7)劳形怵心,疲劳形体,
困扰心神。
(8)执留之狗成思,意为狗因有技能,为人所拘留作守夜、狩猎之用,使不得任性于旷野,而成
愁思。
(9)便:动作灵便轻捷。猴子因动作灵巧轻捷,彼人从山里捉来供玩赏。
(10)若:你。
(11)而:你。不能闻、不能言:指超乎名言概念之外,不能感觉、思虑的道。
(12)有首有趾:从头到脚,指人的全身,无心无耳:大道超越名言概念,没有形质,人不能用
感觉、思虑得到它,所以,有心有耳如同无心无耳一样不能认知大道。世上有形体心知而不能认知大
道者众多。
(13)有形者:有形体心知之人。无形无状:指大道。尽无:有形体心知而又能认知大道的人,
完全没有。
(14)这句意思为:动转化为止,死转化为生。
(15)非其所以:并非有意而为,都是顺乎自然的结果。有心为之,反而不得。
(16)有治在人:有心之治理,在于人为。
(17)入于天:与干道台一。
'译文'
孔子问老聃说:“有人从事于道好象很放达,认为可能转化成不可,对
能转化成不对。名家学派有人说:‘坚白相离,是明摆着的道理。’象这样
的人可以称作圣人吗?”老聃说:“这样的人如同官府小吏卜缸之官被他们
的技艺牵累,疲劳形体困扰心神一样。狗因有技能为人所拘系,而成愁思,
猴子因为动作灵便轻捷,被从山里捉来供人玩赏。孔丘,我来讲给你,这些
都是你所不能听到,你所不能言说的,凡有完全形体的人,无知无闻的为多,
有形体心知而又能认知无形无状大道的人,完全没有,运动转化为静止,死
亡转化为新生,废弃转化为兴起,这些都不是有意所为。有心之治理在于人
为,忘掉了物,忘掉了天,称之为忘掉自己。忘掉自己的人,称之为与天道
同一。
将闾葂见季彻曰(1):“鲁君谓葂也曰:‘请受教(2)。’辞不获命(3),既
已告矣,未知中否(4),请尝荐之(5)。吾谓鲁君曰:‘必服恭俭(6),拔出公忠
之属而无阿私(7),民孰敢不辑(8)!’”季彻局局然笑曰(9):“若夫子之言,
于帝王之德,犹螳螂之怒臂以当车轶(10),则必不胜任矣!且若是,则其自为
处危(11)。其观台多物(12),将往投迹者众(13)。”将闾葂覤覤然惊曰(14):“葂
也忙若干夫子之所言矣(15)。虽然,愿先生之言其风也(16)。”季彻曰:“大
圣之治天下也,摇荡民心(17),使之成教易俗,举灭其贼心而皆进其独志(18),
若性之自为,而民不知其所由然。若然者,岂兄尧舜之教民,溟涬然弟之哉
(19)?同乎德而心居矣(20)!”
'注释'
(1)将闾葂,人名,姓将闾,名葂。季彻,亦人名。二人事迹皆无考。
(2)请受教:礼貌用语,情给予指教之意。
(3)辞:推辞。不获命:未得到鲁公的允准。
(4)中否:正确与否。
(5)荐:进也,此为陈述之意。
(6)必服恭俭:一定要执持恭敬、节俭之道,服力执持、恭行之意。
(7)拔出:选拔录用。公忠之属:公正尽心尽力之类人才,阿私:偏袒、庇护私情。
(8)辑:和也,睦也。
(9)局局然:笑声之状词,如格格之类。
(10)怒:奋起,举起。当:与挡通,阻挡。轶(yì):同辙,车轶即车辙,车轮辗过的痕迹。
(11)自为处危:自己使自己身处危境。
(12)观台:陈列物品供人观赏之看台。
(13)投迹:留下足迹,即前来观看之意。
(14)覤(xī)覤然:十分震惊的样子。
(15)位,同茫,茫然无知。
(16)风:作萌解,引申为端倪、缘由之意。
(17)摇荡民心:使民心振荡鼓舞。
(18)举:尽也,贼心:对外物分辨追求,拢害自性之心,独志:无己无待,绝对逍遥之心志,
也就是与大道合一的自性、真我。
(19)溟涬:混沌迷蒙之状。兄,尊敬崇尚义;弟,谦让追随义。此句意为,岂能尊崇尧舜之教
民,而迷过乎乎追随其后啊。
(20)居:安定。
'译文'
将闾葂见季彻说:“鲁君对我说:‘请您给予指教。’我推辞未得准许,
就已经告知他了,不知道讲得正确与否,请试着说给你听听。我对鲁君说:
‘一定要执持恭敬节俭之道,选拔录用公正尽心尽力之类人才,而不要偏袒
私情,这样做民谁敢不和睦呢!’”季彻格格笑道:“如先生这样的话,用
于达到帝王之德业,如同螳螂举臂阻挡车轮前进一样,必定是不能胜任的。
而且这样作,就是自己使自己身处危境。看台上陈列的物品多,将要前往观
看的人就多。”将闾葂十分震惊他说:“我对先生所说的话茫然无知。虽然
如此,愿先生讲说其端倪,”季彻说:“大圣人的治理天下,使民心振荡鼓
舞,使其完成教化,改变习怅尽灭其贼害自性之心,而使他们都进入无己无
待绝对逍遥之心态,作到这些如循性自为,而民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如
果能这样,岂能尊崇尧舜之教民,而迷迷乎乎追随于其后呢?愿天下人有共
同之德而心神安定啊!”
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1),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2),凿隧而入
井(3),抱瓮而出灌(4),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5)。子贡曰:“有械于此,
一日浸百畦(5),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夫子不欲乎?”为圃者仰而视之曰(7):
“奈何?”口:“凿木为机(8),后重前轻,挛水若抽(9),数如秩汤(10),其
名为槔(11)。”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12):“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
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13)。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14)。纯白不备则神生
不定(15)。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16)。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子贡
瞒然惭(17),俯而不对。有间,为圃者曰:“子奚为者邪?”曰:“孔丘之徒
也。”为圃者曰:“子非夫博学以拟圣(18),淤于以盖众(19),独弦哀歌以卖
名声于天下者乎?汝方将忘汝神气,堕汝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