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闲书话精选-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我看来;《书屋》的道德文章;以思想的冲击力和震撼性见长;一如那浑朴粗砾却揪人魂魄的〃思想的河谷〃。谓予不信;请为君言——
一 黎鸣:《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走向死亡的最后历程》
宣判一个学科的〃死亡〃;在学术界可是了不得的大事;其意义绝不压于公布一门学问的诞生;而作者胆敢向含宏万汇光焰夺目的〃西方哲学〃下死亡判决书;这风险可就冒得实在太大了;以至于我看到这文章标题的第一感就是:又从哪儿跑来一个二愣子?只是出于对《书屋》编辑水平的信任;我才没让这种反感导致遗珠之恨;并在始而惊奇、继则深思的研读中;收获了许多顿悟、许多赞叹……
文章首先诉诸于稍涉哲学者都熟知的常识;概述了儒学、神学、古希腊哲学和经院哲学的兴衰;并总括为〃学问的生、死、原、伪与交配〃;让你不敢小觑那人的知识储备和理论功力;其中一段极具统摄力的话激起了我的阅读兴奋——〃神学反思人性精神的神秘的意志力量;哲学反思人性精神的实践的理性力量;人学反思人性精神的道德的情感力量。〃接着;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传统的中国人几乎完全把智慧理解成了人与人斗心眼、斗权术、斗谋略、斗机变的充满了非理性的工具;这与西方人所理解的哲学完全不是一回事。〃这又令人服膺其见识。在用货真价实的洞见打消了我们对作者是否清醒、是否够资格来发此宏论的怀疑之后;洋洋洒洒的文字开始对林林总总的西方哲学流派一一叫板;还举重若轻地把马克思恩格斯的〃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维特根斯坦的〃让哲学安息吧〃、卡尔纳普的〃一切形而上学的命题都是不可由经验证实的伪问题〃、福柯的〃知识考古学〃这些绝对重量级的援军信手拈来;以不由分说的强力向壁垒森严的〃西方哲学〃压过去;恰似惊风穿林、狂涛拍岸;许多豁然贯通的警语、睿眼撩人的智慧;则如清心涤魂的林涛、赏心悦目的浪花;组成一幅有声有色的思想图画;令人目不暇接!
不过;要说这〃死刑宣判〃就可立即执行;我可没这胆——在那华美强悍的行文之间;立论的偏失也十分刺眼。例如作者情有独钟、使之在全文首尾呼应的〃人学〃;竟然不加阐释;被作者定为替西方哲学自掘坟墓的两大罪魁之一的〃还原论〃;也是语焉不详;宣称逻辑实证主义是自然科学对哲学的〃弑父杀戮〃;却不剖析马赫、罗素们的自然科学背景——这都使作者那力求庄严的宣判;显出些趔趔趄趄的慌张。把马克思归于〃社会科学家〃、说什么〃还尚未出生的胎儿〃;也似乎该算作学术和语言的硬伤?即以行文风格而论;读起来也有些不尴不尬:当成学术论文去读;略嫌其粗疏;作为思想随笔来看;又似乎略感艰涩;真好比是一个谈天论道说理抒情的〃四不像〃。不过;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四不像〃可是珍稀动物;是不该轻易猎杀的。
古往今来;哲学与宗教双峰对峙;在人类的精神归宿、价值选择、思想方法乃至道德规范中;都俨然是神圣的主宰;在尼采、弗洛伊德、霭理士、金西、福柯前赴后继长达一百多年的冲击之下;两位大佬好不容易才给人的欲望挪出一角容身之地;连〃三权分立〃的份儿还没到呢;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中国人竟敢在太岁头上动土;而且一出手就要灭人家;恐怕不那么容易。也许;这倒有点符合我们眼下〃正向法治过渡〃的国情——且不管被告上诉、二审判决会说些什么;一审法官已经尽力;这就不错了!
二 邵建:《事出刘文典》
眼见着心中偶像般的鲁迅授人以柄;而且人家的指责合情合理、中规中矩;总有些怅然若失。虽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应该是常识;但总还是希望深刻睿智如先生;是应该能把那些杂色和缺点掩得紧一点、压得深一些的。邵建的分析无情地把它们指了出来;而且坐实了〃别人大敌当前;先生背后一刀〃的行状;不禁为先生难过。我曾在刘军宁编的《自由 主义与北大传统》一书中读到过罗隆基一些掷地有声、隔代回响的政论;对这位〃大右派〃是颇为心仪的;胡适更是名震华夏;在笃行民主、苦心营建方面为中国知识界树一典范。先生偏偏在这一方面与他们过不去;而且把战略原则的分歧;当成了势同水火的决绝;甚至以〃动机不纯〃责人;有点诛心而论的嫌疑。在邵建举证翔实、持论稳当的批评面前;我无力为先生辩;谨将我对当时情势和鲁迅风格的理解;婉陈如下;以期邵君谅察。
旧中国是一个弥天的暗夜;民族的命运是苦海中的航船。在历史命定的这一时刻;鲁迅以自己的激越、深沉、犀利和冷峻;成为了苦海中的灯塔;而胡适以自己的笃实、殷切、厚重和诚朴;扮演了航船上的水手。水手之职;当然志在引航;而灯塔之用;或许也能告示陆岸;但更多的时候;却是在警示礁滩。倘那守望者焦灼于航船触礁的危险;偏又看出那舵手刚愎自用甚至志在营私;则其对所有帮忖者一概怒斥喝骂;有点慌不择言;大概是可以原谅的偏失吧?国民党的〃党国〃、〃训政〃;刚好就是这样一个〃舵手〃;而胡罗丁(文江)翁(文灏)一班〃自由主义人士〃;不免有点像懵里懵懂的水手;虽志在助人渡海;却忽略了那船早已偏离航向!他们的拳拳苦心究竟效用如何;历史早已作了结论;那么;鲁迅的斥骂或有过激;但那瞩远见深的睿智;不是更值得我们学习吗?责以方式的不当;我心悦诚服;但用什么〃文人文字常有的怪戾的刀笔气和攻诘味〃来编排鲁迅;并将其与〃我以为胡罗文章才是真正的知识分子文字〃对照;邵君是否心怀偏爱而稍失公允了呢?
不错;对于在30年代的旧中国;向权贵们建言什么〃人权〃、〃宪政〃、〃法治〃;鲁迅确实是〃不想弄明白〃也〃缺乏兴趣〃的;但这其实是洞明世事、看破把戏之后的了悟。邵建说先生是〃缺乏这方面的知识资源〃;林毓生却认为那是因为〃鲁迅具备了思想和道德上的气度和胸怀……有意识地选择了以思想文化作为解决社会问题的途径〃(参见林著《中国意识的危机》);两相比较;我更服膺林说。邵文立论是很扎实的;将鲁迅的〃批判〃和胡罗的〃建构〃并列对比;也很发人深省;若再参以林说而慎贬先贤;回望历史而不放任好恶;是否会理解和佩服鲁迅的深刻;从而也不那么伤害我们对鲁迅先生的感情呢?
先贤已矣;我辈惟有悬想。但这悬想中或多或少带着我们自己的偏好和时代的局限;也是常情。有此一虑;在指正前人过失的同时;报以必要的体察;也该是我们应有的情怀吧?对先贤如此;对时人亦然。即如眼下的〃新左派〃和〃新自由主义〃;两造常打笔仗;有时形同水火;在韩毓海、何清涟等人这一边;更好将火药调墨;弄得朱学勤、徐友渔们常显出忙于支绌的窘态;我看在眼里;心中也有些朦朦胧胧的想法。但平心而论;我认为〃新左〃的赤诚和热烈;恰如燃烧的朝霞;〃新自〃的沉潜和笃诚;则如明澄的天光——二者相映生辉;共同展示着中国新一轮民主历程的黎明。〃新左〃们如果不是忘情于圣洁火热的呼唤;便不是侠肝义胆的左派;〃新自〃们如果也在思考中只顾痛心疾首;那就必然远离了自由主义的要旨。如果这边能体察那边补苴罅漏的苦心;那边能支持这边吊民伐罪的义愤;则中国幸甚;我辈幸甚!以此遥测80年前的胡鲁之争;邵君能与我有同感么?
三 沈兴漾:《现代性与〃游戏〃》
清晰的疏理;严谨的剖析;着眼于〃游戏〃与感性愉悦的联系;从人生意义沿着〃神—理性人—感性人〃的回归;挖掘出〃游戏〃一词狎戏庄严、入侵神圣这一后现代现象的深刻内涵。然后指出它的潜在危险;挑出它的〃感性的取乐〃和〃虚浮不实〃这〃两种特质〃;提醒人们对这日渐普及、几乎要无孔不入的〃游戏〃保持警惕;并尖锐地指出:这是〃虚浮笼罩大地〃的〃另一种困顿〃。
我却不这么看。
这涉及对〃感性愉悦〃的价值评判;涉及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作者很谨慎;他只是反对用〃游戏〃来〃规定我们的生活〃;至于该用什么来规定;他缄口不言。但从他关于〃重与轻的权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的陈述中;从他关于〃生活就应……若即若离〃的主张中;我们分明看到了与〃感性愉悦〃对峙的理性主义的影子。他强调〃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强调〃缺少约束与责任的‘轻’的生活也是相当煎熬人的〃;更表明了他的价值取向。
不错;理性也是人生价值之一种;而且可以肯定;与感性相比;它通向着一种更有益于人类进步从而也更高尚、更厚重的境界;我们理应保持对它的虔敬和向往。但这样的虔敬和向往;正是植根于一种更深刻的期待:那些高尚和厚重;最后会落脚在〃幸福的生活〃上。而哲人们已经令人信服地证明:幸福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幸福感——还是那卑之无甚高论的〃感性愉悦〃——也就是说;在终极意义上;理性是第二位的。事实上;在经过了尼采的挑战和弗洛伊德的解剖之后;在经过了皮尔士、詹姆斯和杜威的工具化确认之后;在经过了皮亚杰和马斯洛对认识发生和行为动机的探索之后;尤其是在经过了后现代思想家们对人类理性的无情解构以后;〃感性愉悦〃对人类生活的深刻影响;理性价值对于感性评判的依赖性;早已成为或明或暗的社会共识;成为不可阻遏的社会思潮了。
如果说这样的讨论太抽象;还可以容忍和开展百家争鸣的话;当我们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讨论具体的生命历程时;那结论应该是更加明确无误的。为〃不饮盗泉〃而忍渴;为〃留取丹心照汗青〃而献身;甚至为〃受伤的爱〃而终身不性;在今天都被认定是一种不智;当必须在苟勉的活和茫然的死之间作选择时;现代人更是不会有丝毫的犹豫;就是在盲目的快活和清醒的痛苦之间;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在逃避后者。你可以批评这些选择的平庸和短视;但你无权漠视在作这种选择前所遭受的无法逃避的折磨、难以摆脱的逼促、违心 而奉的扭曲;无权指责他们因此要在不可复制的人生中追逐快乐。当我们指责有太多的人在貌似潇洒地装酷玩世、嬉戏光阴;有太多的人在麻木不仁地勾心斗角、跟风流俗时;谁给他们指出了实实在在的庄严和物有所值的严肃;谁为他们提供了更高尚的选择和更可行的奋斗呢?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只是用〃游戏〃而不是糟践和破坏;来对待许多不敢认真甚至无法进入的领域;踏踏实实地退向自己的感觉;我觉得就已经相当可爱了!生命的意义不在生命之外;而理性刚好是站在生命之外对生命的审视;用理性检索出来的〃意义〃;也就并非生命的倚托。拿生命来否定意义;固然容易导致犬儒主义;衍生〃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但一味拿意义来勒索生命;却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沈兴漾放过了这种〃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使他专注地解剖了〃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做出了一篇发人深省的好文章;并不无道理地表达了〃个人主义的胜利将缔造‘轻’的生活〃的担忧。而我读到的却是人们终于摆脱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在用〃游戏〃的自由挣脱命定的艰难。从这个意义上说;〃游戏〃一词的〃普及〃;是人性被历史特批的挑战;是生命在当前仅有的选择;是虚妄破产后大地新生的前奏……
四 傅国涌:《秋瑾被杀害之后》
人间总有悲剧;悲剧的意义不同。有的冤沉大海;有的变成了〃人血馒头〃;有的却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甚至直接成为历史的新起点、危机的导火索……
要预测历史趋势;可以看一场悲剧过后的社会反应——如果看客如云、人心似冰;则那些习以为常的悲剧;很可能只是一场浩劫的先兆;如果世论如刀;密如雨点般扎向那悲剧的制造者;则那些猝不及防的悲剧;或许也就是悲剧的谢幕。
1907年;〃鉴湖女侠〃秋瑾被害于绍兴;舆论鼎沸;声讨如潮;竟将奉办此案的官吏们追成丧家之犬;有的仕途中辍;有的称病辞职;有的成了过街老鼠抑郁而死;有的不堪良知煎熬自缢身亡……四年之后;清王朝覆灭。难怪本文作者将秋瑾死后这种舆论的反应;称为〃那个黑暗岁月所看到的一线亮色〃。
70年后;诉求真理的张志新惨死于沈阳;舆论静如覆盆;3年后沉冤布世;社会轻漾微澜;旋即哑默如初。时致今日;尚未听说有任何一位〃办案人员〃公开忏悔;甚至没听说有任何一位官员对此〃承担责任〃……
五 何新华:《西方的复仇》
说的是满清王朝;对当下却足资警醒。
多年以来;我们的近代史都是这样写的:是殖民主义者的狼子野心;制造了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是鸦片贩子的鬼蜮伎俩;把我们害成了〃东亚病夫〃;是帝国主义的凶残掠夺;使清朝政府丧权辱国——〃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完全是诗书礼义的中华遭遇了西方〃强盗文明〃的结果;否则;〃中国在明朝末年就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完全可能按照历史发展规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无论如何也不至于沦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这些耳熟能详的〃教科书历史〃;流布之广;影响之深;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甚至已经成了当代中国社会〃集体无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年轻时读这样的〃历史〃;就曾经闪过一丝怀疑:那〃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辩证唯物主义;不是论断了〃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吗;对中国近代史怎么就不管用呢?后来读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读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大纲》;读萧功秦的《儒家文化的困境》和朱学勤的《从马戛尔尼访华谈起》;渐渐强化了这种怀疑。在这样的基础上;何新华的这篇文章;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但这根〃稻草〃又是何其沉重啊!何文用丰富的史料;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三百多年前;中国对西方以朝贡体系中‘天朝’对‘蛮夷’的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开始;三百多年后;西方对中国又以条约体系中强国对弱国的另一种不平等关系来代替〃——我们苦大仇深的〃血泪账〃;竟然是〃西方的复仇〃;是腐朽政府长期为非作歹的咎由自取!这以后的血光泪海;其实都只是因果报应的预约;只不过是由无罪的人民在为作孽的政府还债罢了。
这样的说法;恐怕要伤某些人的〃民族感情〃。为稳妥起见;我再做一次文抄公——〃在近一百年的时间里;清政府先后制定过……规范西方人行为的各种章程;从西方人的饮食起居;直到性生活;事无巨细;悉数包括……中国人可以把私自入华的西洋商人作为匪徒全部剿灭;可以把西方派往中国的使节关进中国监狱;甚至去北京申冤的外国商人都会遭到被拘禁的命运。1787年曾在中国作过短暂停留的法国人拉佩鲁斯后来写到:‘人们在欧洲喝到的每一杯茶;无不渗透着在广东购茶的商人蒙受的耻辱……’康有为在评价这一阶段的中西关系时;也认为‘当时之中国;何其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