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百将传,猛将传,叛将传 作者:more-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钗Юг诠盟盏纳缴稀7虿钋牒停醇恍恚虿钪沼谧陨薄W陨鼻埃孕溲诿妫担骸拔颐幻婺考樵保 惫醇蛭畤郝艄彼溃夤鹜觥
伍员为报父兄之仇,毅然背叛自己的祖国,为向当时的头号强国复仇而奋斗,历经无数苦难而不放弃,最后终于成功,千载之下,闻者无不为之感叹。他的故事,就是对所有暴君暴官的一个警告:不管你们的权势多大,多么高高在上,即使你们躲到坟墓里,你们也要为你们的行为付出代价。他在谋略、治国、用兵方面都有极高的成就。《汉书·艺文志》著录兵书《伍子胥》十篇、图一卷,已经失传。
第二篇、凤毛鸡胆:王敦
280年,晋帝国灭吴,三国时代终告结束,中国史上的又一个大一统时代出现了。本篇的主角王敦(266~324)就是在这个背景下登场的。王敦字处仲,琅邪临沂(今山东费县东)人,出身于当时的名门王家,是后来成为东晋丞相的王导的从兄。他生性简慢轻脱,善于察言观色,精通《左氏春秋》。王敦秉承魏晋士人风气,喜欢清谈,口不言财色,年轻时没有什么名声,不知为什么被晋武帝司马炎看上了,还把女儿襄城公主嫁给了他,他也就堂而皇之成了驸马都尉。
不管你原来名气怎么样,可是只要娶了皇帝的女儿,你肯定会成为社交界的名人。王敦从此就成了当时的名臣王恺和石崇等人的座上客。说王恺和石崇是名臣,不是因为他们才能过人,而是因为他们财富惊人,他们两个的斗富故事是我们大家都耳熟能详而又为之垂涎三尺的。王敦也经历过多次这样的场合。一次他参加王恺的宴会,王恺命令女乐手们吹笛助兴,其中有个女乐手吹走了调,王恺竟然当场将她打死。满座宾客都大惊失色,只有王敦无动于衷。过了几天,王敦和王导哥俩又去王恺府上蹭饭。王恺命令美女斟酒,如果客人不把酒喝完就立刻杀死美女。轮到王敦、王导时,王敦故意不肯喝,吓得斟酒女脸色大变。还是王导怜香惜玉,虽然不大会喝酒还是把酒喝完,这才救了斟酒女。回去后王导感叹说:“处仲过于残忍,如果当权,不会有好结果。”洗马潘滔看着王敦作出了半仙式的预言:“处仲蜂目(什么意思?长着复眼还是眼睛大?不明白)已露,豺声却未振(讲话声音不够凄厉?呵呵),如果不吃人就会被人吃掉。”石崇为了与王恺斗富,家里也经常大摆酒席招待客人。他的厕所里总有十几位美女,伺候客人在如厕后换了新衣服再出来。很多客人都羞于当着女子面换衣服,只有王敦若无其事地当着众多美女换衣服,以至于这些女子都说:“这个客人以后必能做贼!”以上的记载无疑证明了王敦从年轻时就不是个好东西,不过如果王敦一不小心混成“太祖高皇帝”什么的,这些可能就是他从年轻时就冷静过人、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铁证啦。
300年,皇后贾南风陷害太子,将其驱逐到许昌幽禁,并下令太子离京时东宫的官属不许相送。可是当时担任太子舍人的王敦和太子洗马的江统、潘滔等人却犯险前往相送,于是大获舆论赞扬。301年,八王之乱起,王敦劝说自己的叔父王彦起兵响应齐王司马冏,讨伐篡位的赵王司马伦,由此立下功劳。著名的白痴皇帝、晋惠帝司马衷重新登位后,封王敦受封散骑常侍、左卫将军、侍中,不久又被提拔为青州刺史。307年,王敦被征召为中书监。他把自己妻子襄城公主的一百多个侍婢和自己的金银财宝全都分发给手下,自己千里走单车回到了洛阳。时天下大乱,王敦眼见晋的衰亡难以避免,于是在309年东海王司马越征召他为扬州刺史时,他毫不犹豫就离开洛阳去了。
王敦和王导一样看好建康的琅邪王司马睿,司马睿征召他时,他马上欣然前往。310年,王敦和王导一起在建康拥戴司马睿,成了他的主要谋臣。311年,他出任扬州刺史,与历阳内史甘卓等合兵,击斩不受司马睿节度的江州刺史华轶。王敦也颇有识人才的眼光,他很赏识陶侃的才能,向司马睿大力举荐他。于是陶侃奉命镇压杜彛斓嫉募木佑诰!⑾娴陌褪窳髅衿鹨寰醵匾惨蚬τ315年被封为镇东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都督江扬荆湘交广六州诸军事、江州刺史、汉安侯。317年,王敦和王导共同奉司马睿为主,又于318年拥立司马睿为帝(晋元帝)。王敦因功官拜大将军,旋加荆州刺史,控制长江中游军政大权。王敦此时声望、权力和地位达到顶峰。他与王导从兄弟二人,一个拥兵在外,一个执政在朝,王氏子弟也多居要职,因此当时人都说:“王与马,共天下。”他从此日益骄横,欲专制朝政。司马睿感到恐惧和担心,即以御史中丞刘隗、尚书左仆射刁协为心腹,疏远王导,抑制王氏势力,暗作军事部署。王敦对此当然不能容忍,他每次酒后都愤愤不平,手持玉如意,边击痰盂边吟诵曹操的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于320年上书为王导鸣冤,指责司马睿。奏疏送到建康,被王导退了回来。王敦不甘心,又再次上书。
司马睿收到奏疏后,担心王敦会乘机发难,于是命令自己的心腹将领出镇各地以防范:戴渊任征西将军、都督六州诸军事、司州刺史,镇守合肥;刘隗为镇北将军、都督四州诸军事、青州刺史,镇守泗口。王敦被大大激怒,于322年正月自武昌举兵东下,上疏列举刘隗罪状,说司马睿宠信奸臣,百姓怨声载道,国家即将败亡,自己起兵是为了清君侧云云。沈充于吴兴起兵响应。王敦军不久就到达芜湖,又上疏声讨刁协的罪状。司马睿大怒,一面亲率军队迎战,一面急招戴渊、刘隗前来救援。三月,王敦率军攻建康石头城,守将周札开城门请降,王敦兵不血刃入城,来征讨的政府军先后战败,政府官员四散逃命,司马睿狼狈不堪,身边只剩下两个侍中。他表演了一个小动作,说:“想要夺我的位置,早点说明即可,我自会回琅邪。何必如此困扰百姓?”(战败才说,晚了。)
王敦入石头城后,拥兵不朝,放纵士卒劫掠,肆意杀死了周顗、戴渊、刁协等朝臣,并在朝廷及地方安插党羽。起初王敦起兵时,刘隗和刁协都劝司马睿诛杀王导和王氏家族全部成员。王导带着兄弟子侄二十余人,每天都在宫门外候罪,仆射周顗进宫,王导向他大呼:“伯仁(周顗的字),一家大小百余口性命都交到你手上了!”周顗看都不看,一直进宫。进了宫中见到司马睿后,却竭力向他保证王导忠诚,极为恳切。司马睿听信。周顗喜欢喝酒,在宫中喝得大醉才拜辞出去。王导这时还在宫外,又向他呼救,他不但不理,反而对自己的侍从说:“我要诛杀那些乱臣贼子,换取金印,挂在手肘后!”回到家后,又上书竭力证明王导无罪,这才救下了王家的性命。但王导并不知情,因此怀恨在心。王敦攻入石头城后,对王导说:“周顗声望很高,请他任三司应该可以胜任。”王导不说话。王敦又问:“难道只能当令或者仆?”王导还是不回答。王敦说:“那就只有杀掉了。”王导仍不回答,于是王敦下令斩周顗。后来王导得知真相,大哭说:“我虽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
王敦企图进一步篡权,但是被王导的坚决反对,只得于四月还师武昌,遥控朝政。闰十一月,司马睿忧愤而死,太子司马绍继位(晋明帝)。323年三月,王敦谋篡帝位,于四月移镇姑孰,自领扬州牧,大肆任命自己的亲党为朝官和地方官吏。324年六月,司马绍乘王敦病重,下诏讨伐。王敦以兄王含为元帅,领水陆军5万攻建康,立足尚未稳就于七月,遭到政府军的袭击,大败。王敦得知,气急败坏地说:“我的兄长真是个没用的老婢,大势已去了。”但他仍然不甘心,想带病亲自出征,但是没多就病死。他的党羽沈充等人继续攻击建康,但不久就被一一讨平。王敦被掘墓戮尸,首级被割下挂在朱雀桥上示众。
王敦虽然是所谓的叛将,但他早期还是为晋室做出了不少贡献,他的反叛也是由于屡受晋室猜疑而起的。自古以来掌握兵权的大将总是处于危险的边缘,永远是朝廷猜忌的对象,不是遭猜忌被杀,就是遭猜忌被迫反叛,反叛成功,就成了“太祖高皇帝”,失败自然就像王敦一样变成乱臣贼子了。
第三篇、鼠目寸光:桓玄
桓玄(369~404),字敬道,小名灵宝,东晋大司马桓温少子。自幼深受桓温钟爱,以至桓温临终时一反长子继承的常规,命当时年仅五岁的桓玄为继承人,袭南郡公的爵位。桓玄七岁时,守丧三年期满,原桓温属下的文武佐吏都来向桓玄叔父,荆州刺史桓冲告别。桓冲抚摸着桓玄的头告诉他:“这些人都是你家的故吏!”桓玄应声痛哭,哀动左右,众人无不惊异。数年之后,桓玄长得容貌不凡,仪表堂堂,风度翩翩,学识广博,又能写一手好文章。他自恃门第高贵,才华出众,常常以英雄豪杰自居,令人望而生畏,朝廷也有所疑虑而不加擢用。直到23岁,才被拜为太子洗马。时人纷纷议论桓温晚年有不臣之迹,桓玄兄弟因此遭到排挤,朝廷只让他们作些无权的闲散官。一次,桓玄去拜见琅邪王司马道子,正值饮宴,宾客满座。司马道子喝得醉醺醺地,突然问众人道:“桓温晚年是不是想造反?”桓玄吓得拜伏在地,不敢起身。琅邪王骠骑长史谢重举起手板回答说:“已故宣武公(桓温)废昏立明,功过伊尹、霍光,人们的种种议论,应当有所识别。”道子点头,桓玄这才爬了起来。从此,桓玄的心中更加惴惴不安,对司马道子怀恨在心。
桓玄出任义兴太守,郁郁不得志,曾登高眺望太湖,叹息说:“父为九州伯,儿为五湖长!”便弃官回到了自己的封国。曾经上书朝廷宣扬父亲的功劳,向朝廷请求任用。奏书送到朝廷,犹如石沉大海,于是他不久就回到了自己的地盘江陵,开始在那里闲居。荆州是桓氏发迹之地,桓温、桓豁、桓冲等兄弟子侄先后任荆州刺史数十年,故吏宾客遍布荆楚各地,根深叶茂,人多势众。桓玄甚为骄横,江陵士民怕他比怕荆州刺史殷仲堪还厉害。而殷仲堪是一个玄学名士,只会没事拉着人闲扯,对桓玄也甚为敬畏。有一回,桓玄到刺史厅前跑马,手持马矟在殷仲堪面前比比划划。殷仲堪的中兵参军刘迈看不下去,讥刺说:“你的马矟之技有余,只是精通义理则不足。”桓玄满脸不高兴,扬长而去。殷仲堪大惊失色,指责刘迈说:“卿是狂人!桓玄晚上派人刺杀你,我岂能相救?”让刘迈回建康躲避。桓玄果然派人来追杀,刘迈勉强逃脱。征虏将军胡藩路经江陵,对殷仲堪说:“桓玄志趣不同于常人,一副怏怏不得志之态,将军过份优崇他,恐怕将来不利。”殷仲堪不听。
396年九月,张贵人因怕色衰被废,乘晋孝武帝司马曜醉卧内殿,用被子蒙住他的头使他窒息而死。太子司马德宗即位(晋安帝)。司马德宗即使在晋这样一个废物皇帝层出不穷的朝代中都算是出类拔萃,他连冷热饥饱都不知道,白痴程度把晋惠帝司马衷都远远抛离。不过话说回来,司马氏的老祖宗司马懿是何等的聪明,司马师和司马昭也是一代奸雄,不知道为什么后代的智能如此低下?难道传说中的司马氏是牛家的后代是真的?
此时,太傅、琅邪王司马道子乘机专制朝政。他嗜酒如命,一天到晚喝得昏天黑地,不问政事,尚书左仆射王国宝与从弟王绪专权用事,威震内外。当时,青、兖二州刺史王恭,荆州刺史殷仲堪士马强盛,王国宝、王绪劝司马道子削弱方镇兵权,加强中央实力。消息传出,内外骚动。桓玄备受朝廷排抑,早已心怀不满,见有机可乘,乃游说殷仲堪说:“王国宝一向与诸君作对,唯恐不能早点对你们动手。现今既掌大权,与王绪互为表里,他们想撤谁换谁,无不如意。孝伯(王恭的字)贵为皇上太舅,为朝野所重,他们一时不敢轻动,唯有先拿你开刀。先帝提拔你的居方面重任,但人们未必心服。倘若朝廷下诏征你作中书令,用殷顗为荆州刺史,你该怎么办?”殷仲堪回答说:“这件事我担心很久了,不知足下有何高见?”桓玄又说:“王国宝奸诈凶狠,天下所知;王孝伯疾恶如仇,有过人之处。你赶紧秘密派人游说王恭起兵,以匡正朝廷,对他说你将率全荆士众顺流而下,推举他为盟主。我等亦当奋起追随,如此天下莫不响应。此事若能实现,乃是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勋业啊!”殷仲堪仍犹豫不决。不几天,王恭派使者送信到江陵,邀殷仲堪与桓玄共同匡正朝廷,殷仲堪表示应允。
397年四月,王恭以诛王国宝为名起兵。司马道子惊慌失措,把王国宝、王绪当作替罪羊,拖出去一刀砍了,以释众怒,王恭遂罢兵回到京口。殷仲堪得知朝廷诛王国宝后亦退兵。事后,桓玄趁机提出要作广州刺史。司马道子惧怕桓玄,又不愿让他久居荆楚,便任命他为假节、建威将军、平越中郎将、督交广二州诸军事,兼广州刺史。桓玄受命,但并不赴任,仍然留居江陵,以等待时机。
398年,王恭联合豫州刺史庾楷,以讨伐江州刺史王愉及谯王司马尚之兄弟为名,再次起兵。桓玄、殷仲堪一齐响应,共推王恭为盟主。司马道子不知所措,慌忙把军权交给十六岁的儿子司马元显,自己只顾酗酒(鸵鸟战术)。殷仲堪命南郡相杨佺期与桓玄率5000兵马同为先锋,自己率兵二万,沿江东下,直达湓口。王愉毫无戒备,仓惶逃奔临川,为桓玄偏将所擒。桓、杨乘胜直驱建康。司马道子的的败亡看来指日可待了。
这时,王恭军中突然发生变乱。王恭军的主力是北府兵,受淝水之战的战斗英雄、著名勇将刘牢之指挥。刘牢之并不信任王恭,而且又是个轻于去就的人,他被司马元显所收买,决定率兵倒戈。有人向王恭告发,他却不信,还摆酒宴请刘牢之,并当众拜他为兄,又把精兵全都交给他指挥,刘牢之回去后却立刻命令儿子刘敬宣回兵袭击王恭,王恭兵败被杀;庾楷也兵败,投奔桓玄。刘牢之率北府兵抵御荆州军,桓玄、杨佺期只得回军蔡洲。
为了分化荆州军,司马道子又采纳桓冲之子桓脩的建议,任命桓玄为江州刺史,杨佺期为雍州刺史,桓脩为荆州刺史,而贬黜殷仲堪为广州刺史。殷仲堪一听诏命,大为恼怒,催促桓玄、杨佺期进兵。桓玄、杨佺期得到好处,不想出兵。殷仲堪一气之下回军荆州,遣使告谕蔡洲兵众说:“你们如不各自散归,我到江陵便杀尽你们的家人。”于是,杨佺期部将刘系立即带领二千人西上,桓玄等很害怕,都赶快撤退,至寻阳才赶上殷仲堪。桓玄由于兵力有限,羽毛未丰,需要殷仲堪相助;殷仲堪丢掉了荆州刺史,也需依仗桓玄的声望。三人便在寻阳重新结盟,桓玄被推为盟主,大家共同约定,不接受朝廷诏命;又联名上书朝廷,为王恭伸冤,要求处死司马尚之,刘牢之等人。司马道子被迫让步,宣布恢复殷仲堪的荆州刺史。这次起兵,桓玄取得江州,得到最大的实惠。他被推为盟主后,更加骄矜,每以寒士裁抑杨佺期。而杨佺期为人骄悍,出自北方高门弘农杨氏,最恨被别人瞧不起,在盟誓坛上就想发难袭击桓玄,但被殷仲堪制止了。桓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