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布什--克里传-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喜欢美国卷入世界的纷乱中,动用美国力量而又不想对其他国家尽义务等;在经济方面, 克里提出经济的增长靠的是所有的人而不仅仅是富有的精英,累进税收制度是按支付能力来 支付税收的,但也不能让企业或富人失望。克里还许诺说,如果自己当选总统,他将给美国 人创造1000万个工作机会;在医疗照顾方面,克里提出要让所有美国人都能享受只有国会议 员才有的同样的医疗照顾,要让每一个美国人都买得起医疗保险,要节约医疗照顾系统每年 近3500亿美元的官僚机构成本。
同里根一样,布什也会继续挥舞美国国旗,突出爱国主义和他在反恐方面的强有力的领导能 力。与里根不同的是,他面对的国际国内安全形势都有一些不确定性。
也许2004年的大选更像1996年的多尔对克林顿的选举?除开政党认同和个人品质以外,作为 “竞选运动员”来说,布什与克林顿有一些重要的相似之点:都是筹款能手,都显示出强有 力的亲和力;对于竞选连任之事都极为重视,未雨绸缪早做准备;而克里与多尔也有一些 相似之处,两人都在参议院服务多年,都服役过、参加过战争,在党内的意识形态色彩都不 浓;两人都有点冷漠,不容易与人勾通。与克林顿不同的是,布什面临的危机较多,而国内 的经济势头也不如克林顿那时那么好。
在未来的几个月中,2004年的大选究竟是20年前大选的再现还是8年前的再现,或者是1980 年大选(里根与卡特)的重演,抑或“四不像”,还需要我们继续观察。
谁主沉浮?第四节 竞选组织的比较
在选举大环境不变的情况下,一个有效的竞选组织常常会“塑造出”一位总统;反过来说也 一样,每一位当选的总统背后都有一个强力有效的竞选组织。一个有效的竞选组织一般都有 以下一些特点:竞选人员之间齐心协力、不“争风吃醋”;“知彼知己”,对自己的候选人 及对手的候选人了若指掌,能设计出有效的政治广告,抬高自己的候选人,贬低对手;统一 管理信息,对于来自对手负面的攻击性的言论能在第一时间及时反驳,不让“流言”满天飞 ;最重要的是对于总统候选人的竞选主题、竞选日程、竞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使总统候选 人的精力、金钱能够实现“效益”最大化:让更多的选民了解候选人的正面主张,使候选人 在民意调查中的支持率不断增加或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
从近些年的历史来看,民主党的竞选组织虽然在手段的创新上可能比共和党的竞选组织要多 ,但在竞选组织内部管理上常常不如共和党的竞选组织,出现这种现象也可能与两党的风格 有关:民主党过于强调民主化管理,而共和党倾向于等级化管理,强调权威。在2000年的大 选中,这一特点反映得极为明显:戈尔的竞选组织不时爆出内部管理紊乱、竞选人员“来来 往往、出出进进”的新闻,而小布什的竞选组织里则都是忠诚的朋友,其中尤以竞选组织主 席唐纳德?埃文斯(现为布什的商务部长)、竞选战略家卡尔?罗夫(现为布什的高级顾问 )、公关主任卡伦?休斯(曾任布什内阁的媒体顾问)组成的奥斯汀“铁三角”有名。估计 布什连任的竞选组织还会是原班人马(卡伦?休斯已表示要在夏天回去帮助布什,身为商务 部长的埃文斯可能走不开)。
从现在的情况看,克里的竞选组织似乎有点儿像戈尔的那种架式。4月份传出的消息说,克 里班子的媒体顾问发生争执,预选中的得力顾问、原竞选经理吉姆?乔丹雇用的吉姆?马戈 里斯(来自GMMB咨询公司)走人,而亲近克里现任竞选经理卡希尔的鲍勃?施拉姆(来自施 拉姆?迪万?多尼龙咨询公司)成了最大的获益者。我个人觉得这是克里竞选班子的一大失 误!竞选班子不团结,临时“换将”会使主人受伤害!
克里竞选策略的另一个失误是将爱德华?肯尼迪当作一个宝贝,却不知道肯尼迪是双刃剑, 既可以增加民主党基础选民的投票率,又可能使游离选民害怕!克里的班子希望爱德华?肯 尼迪能帮助克里得到俄亥俄州、密苏里州和佛罗里达州,他们以为肯尼迪在就业和医疗照顾 问题上的观点很受欢迎!
如果说,克里在预选中选情告急时他还能找人“救场”;在正式选举中如果选情出现危急时 他能找谁?克林顿似乎应该是一个合适的人选(克林顿是公认的“最佳竞选运动员”),可 以充当克里的撒手锏!然而,考虑到克林顿名气和张扬的风格,克里的竞选班子可能不敢 用他!更何 况,原定于6月份出版的克林顿自传已经让克里的竞选班子深受困扰,担心克林顿的签名售 书会吸引媒体眼球,从而分散了选民的注意力,抢了不久后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正式胜 出的克里的镜头。克里的竞选组织真应该好好想想如何有效而又可控地利用“克林顿”这一 竞选的有效武器(想想看,在2000年希拉里竞选纽约州参议员时,克林顿的站台起到了很好 的作用)。
克里的竞选组织还犯了一个错误,他们允许他在佛州筹款时说,外国领导人支持他,希望他 当选。他不知道这也许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第一,愿望不等于现实;第二,投票的不是 外国领导人,而是美国人;第三 ,美国人有强烈的民族主义,他们不大可能受外国人的看法的影响。这充分表明克里太不了 解当代美国社会,太脱离人民群众,太高高在上。外国人越支持他,越使他看起来像代表外 国的领导人,越容易引起美国人的反感。
3月2日,当克里刚刚赢得“超级星期二”的预选、锁定胜局时,英国的《金融时报》就在3 月3日的一篇评论中表示:欧洲人希望克里打败布什。在欧洲人眼里,布什经常被描绘成“ 魔鬼”,“失去理性的好战分子”,“对盟友不屑一顾”,而且“非常愚蠢,经常受一些特 殊利益集团的驱使和奴役”。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出身于外交官家庭、在瑞士上过学、会讲 法语的克里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他在参议院外交委员会18年的任职经历使他在国际事务方 面有经验,会更加理性地看问题,认识到国际事务的复杂性。他们认为,如果克里当选,对 修复大西洋联盟关系有益无害。如果布什获得连任,他们对于美欧关系不抱幻想。他们把美 欧关系的改善放在2005年:希拉克私下表示,除非美国发生政权更替,否则法美关系不会有 什么变化;被美国视为“拉拢对象”的施罗德也对布什不抱好感,支持伊拉克战争的西班牙 首相阿斯纳尔在1月公开表示:欧洲人不喜欢布什,并在3月份西班牙的大选中失败。连与布 什“并肩战斗”的英国首相布莱 尔也婉转地表示他更希望克里上台。领导人如此,老百姓如何呢?2003年《国际先驱论坛报 》对法国、德国、英国和意大利人作的调查表明:70%以上的欧洲人认为布什的外交政策只 考虑美国的利益而不考虑欧洲的利益。然而,欧洲人的倾向与美国的倾向并不重合。因此, 欧洲的“反布之声”对美国大选不会起到很大影响。2000年大选时,欧洲也是一边倒 地支持戈尔,结果布什还是入主白宫了。
然而,即使是一个良好的竞选组织也不能违抗现实。有时形势的发展超过了候选人可以掌控 的地步,如1968年反战运动的高涨使在职总统约翰逊不得不宣布放弃竞选连任;1980年的 伊朗人质危机使卡特的竞选连任组织徒叹奈何,他们也知道要“将狼挡在门外”,然而“狼 ”还是进来了。在飞速发展的形势面前,无论政治广告如何把卡特塑造成一位强有力的领导 人,选民还是不相信卡特是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人,因为新闻里全是人质危机!
谁主沉浮?第五节 耶鲁永操胜券
从当选性看,布什虽然不再是“坚不可摧”,显示了一定的脆弱性,但他仍然具有以下一些 优势:(1)根据统计,布什在90%的民意测验中的支持率都高于55%,而克里只在14%的民意 测验中支持率高于55%;(2)布什庞大的选战资金令人生畏,迄今为止他所筹款项已过1。8 亿美元,据说他的目标是2亿美元,并且要全部花完这笔钱;(3)凭借在职者的优势——广 泛的知名度、免费的媒体报道、塑造事态的能力等等,布什可以在10月份制造“10月惊奇” ,为竞选最后冲刺而制造势头;(4)选举人票的优势:由于人口结构的变化,布什
的“红 州”净增7张选举人票,而戈尔的“蓝州”净减7张选举人票。
克里绝不是小青豆,他也“身经百战”,经过多次“历练”,他在落后时能够沉得住气,在 他的政治生涯中已有两次反败为胜的记录。他更像是“外国人”或世界主义者,而布什则更 像美国人或民族主义者。在美国当下的政治环境中,身为世界主义者,既是优点,也可能变 成缺点。克里的竞选运动需要避免以下几点:第一,防止被布什的竞选组织“定义”为新英 格兰的极端自由派,要把自己定为温和派;第二,保持竞选组织的团结;第三,在正式选举 中不要再把自己包装成平民主义者了,也不要再夸大美国社会中的阶级斗争。现在美国绝大 多数人都是华尔街的投资者,而蓝领已成少数。
从政治方略看,布什与克里在竞选中尽量显示出两人在所有重要问题上的差异,以使选民有 一个清楚的判断,到底谁的主张更契合自己的心意和符合自己的利益。这种“口水战”或“ 政治言辞大战”在美国总统竞选中早已司空见惯。但两人的主张真的有那么大吗?
我最喜欢美国政治中的一句名言:两党候选人的主张分歧有一英里宽,但只有一英寸深。有 些分歧是为了迎合选民而故意制造的。一旦选举政治结束,治理政治开始,人们常常发现, 无论是谁入主白宫,他实施的政策与此前竞选中所宣示的有很大出入,这一点尤其表现在外 交政策上。我们看到,自竞选以来,克里不断抨击布什对外政策中的单边主义、先发制人、 穷兵黩武、蔑视外交、追求单边利益和安全,声称如果他当总统,他要实行多边主义,建立 永久联盟,重视传统盟国、联合国,在主要的问题上首先用通过接触、外交手段来解决,实 在不行,最后才选择使用武力;他要派中东和平进程的总统特使、伊斯兰世界的总统特使促 进对话、增进理解,多管齐下,为美国解决反恐问题、反扩散问题、阿以问题赢得阿拉伯和 伊斯兰世界的民心;他要利用美国的优势地位建立一个全球的集体安全体系,而不是利用美 国的优势建立一个全球帝国。假设克里当选,他真的会是一个多边主义者吗?他真的会是一 个“和平主义者”吗?他真的会是一个不单独寻求美国的利益、优势和安全,使美国与其他 国家利益均沾,安全共享的“国际主义者”吗?对此我表示表示怀疑。
毫无疑问,克里与布什的执政风格、具体主张、解决问题的办法会有不同,但这种不同不会 大到影响政策实质的地步。克里不太会是一个“完美的多边主义者”(perfect multilater alist)。其实,只要仔细阅读他的有关外交政策的演说及观察他在各种热点问题上的表态 就会看到:克里是一个思想复杂的人,他在坚持与布什划界时偶尔也会流露出真实心迹,如 在伊拉克问题上,他就反对民主党内一部分要求尽快撤军的主张,他其实赞同布什政府的做 法——美国军队只有在伊拉克的任务或工作完成时才能撤除(当然对于如何定义“任务或工 作完成”双方可能心怀不同)。在表示建立联盟、重视盟国时,他也毫不含糊地指出,他不 希望美国会被联盟束缚。在强调外交、接触的重要性时,他表示:如有必要,他会果断地使 用武力,不会拖延保护美国的安全,问题是如何定义“必要”?布什打伊拉克战争时也曾说 :动武是迫不得已的,是出于解除萨达姆武装的必要。
因此,人们不应该一厢情愿地认为,克里与布什在外交安全方面的实际政策真的会有天壤之 别。即便是一个完美的多边主义者或国际主义者或世界主义者,残酷的现实也会使他丢掉幻 想,回到前任现实政策的轨道上来,尤其是在至关重要的外交和安全战略问题上。别忘了, 正是口口声声要通过国际机制来治理国际社会的克林顿总统,在“必要时”也曾绕开联合国 ,发动了科索沃战争。也应记住,“非克林顿”最厉害的布什总统,在处理大国关系方面, 在经过半年时间的摸索和调整后,也基本上“继承”了克林顿的衣钵。同样,“二战”以来 的历史表明,还没有一位美国总统在上任后真的放弃了对美国霸权和优势的追求。
更何况,克里和布什都是耶鲁人,都是“骷髅”,代表的都是权势集团、精英阶层和美国主 流社会。难道政党认同、个性风格、解题思路的不同就能使两人走向不同方向?国内政策姑 且不论,单就外交政策而言,他们两人应该是“殊途同归,百虑一致”。
最后要说的是,在这场势均力敌的总统选举中,变量太多,离正式投票日还有6个多月,在 这期间,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因此,现在预测谁主沉浮,还为时尚早。但我们对这场选 举肯定知道的是:无论谁当选,都是“骷髅”和耶鲁人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