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村 作者:聂茂 厉雷-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爱笑,也不爱学习,当我们问他想不想去北京,他居然问我们“北京是什么地方?有没有我们的镇子大?”当我们告诉他“北京是首都,是很大很大的地方。”并问他“想不想去北京?”他痴痴地说“想!去北京放羊!”
心理和社会学上一直认为:婴儿、幼儿、少年期是一个人一生最重要的过程,是人格或者人形成的阶段,可是失去了父母所造成的真空,引发了太多问题。由情感孤独衍生出来的心理问题、道德问题、行为问题、学习问题屡见不鲜。
在湖南我们遇见很多类似“哑巴”的孩子,他们的目光里装满胆怯,谁与他们说话都不搭理,在学校也不和老师说话,更有甚者,为了见到外出的父母他们经常伤害自己,以为这样父母就会回来,自己就能见父母一面。我们遇到很多孩子,为了逃避现实里的孤独和情感的匮乏,天天沉迷于网络里的虚拟世界,或者游戏,或者和陌生人聊天,学习完全被抛弃。我们也遇到一些孩子,因为没有父母的管教和正确引导,很小就开始抽烟酗酒。在湖南,我们就遇见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天天拣爷爷丢下的烟头,收集起来偷偷地抽。更让我们震动的是一些很小的孩子已经成了罪犯,每天到处偷东西、结成团伙打架斗殴、拦路抢劫,只是因为他们年龄还小,甚至不懂得犯罪本身,鉴于他们的年龄有些不能以法律制裁,可是等到要用法律制裁时恐怕都已经晚了。在湖南少管所,我们就遇见一位十五岁的孩子,爸爸常年在深圳广州打工,母亲后又过世,他则迷恋上网,奶奶和姑姑都管束不了,最后,为了弄钱上网,他入室盗窃,被发现后,残忍地杀死了户主老太太,杀人之后他居然大摇大摆地拿着钱进了网吧。
除了这些留守儿童主观上的成长危机外,让我们触目惊心和担忧的就是留守儿童自身的安全问题。2005年,湖南涟源发生百年一遇的山洪,洪水中死了12个孩子,其中竟然有11个是农村留守儿童,这是值得思考的,父母不在身边,谁来保护他们呢?
天灾如此,人祸亦如此。在四川,我们就遇到一个女童被邻居老汉多次强暴,甚至怀孕了自己都不知道。而很多留守儿童本身正处于青春期,青春期的躁动同样令人担忧。在湖南我们遇到一对同住外婆家的表兄妹,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和道德理念,他们无度地进行身体接触,最后导致表妹怀孕。
诸如此类的问题太多了,已经不是简单的个案,而是现象!种种现象在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群体中形成共同的问题。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
我们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进行了调查、思考、分析。我们把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环境以社会学的方法分解为家庭环境、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这些环境里发生的事情让我们触目惊心。
从家庭环境来看,作为父母的农民工在外出打工时并没有考虑到孩子的问题。以湖南湘西遇到的一位村妇为例:她在孩子刚出生时就外出打工了,几年后才回来,结果孩子到三岁还不会说话。我们认为这与农民工整体的受教育程度有关,当他们外出后,不会顾及到孩子的思想道德和成长上可能出现的问题,仅仅考虑了钱,尽管他们弄钱也是为了孩子,父母与子女的这种疏远也可能造成悲剧。在四川,我们就见到一位留守儿童因为恨父母先是不关心自己,后又管束自己,怒而杀死母亲,伤害父亲。
而从家庭环境来看,我们重点关注的是“隔代抚养”问题。在目前农村留守儿童体系中,以祖辈为监护人的“隔代抚养”占绝大部分,然而,作为老人,他们本身就是弱势群体,加上文化素质低下、传统观念羁绊太深、体力和精力上不够,他们不可能完全负责起留守儿童的生活,更不用说先进的思想、开阔的视野和高尚的道德。像上面提到的湖南“入室杀人”事件,清楚地表现出“隔代抚养”的乏力。而在“表兄妹乱伦”事件中,两个人甚至半夜在外婆身边亲密接触,外婆都没有发现。“隔代抚养”除了表现为“乏力”,也酝酿很多悲剧:在湖南我们遇见一位爷爷残忍地强暴了自己的孙女;在湖北我们遇见一位老太太因为口角勒死了自己的孙女;在四川我们见到一位少年因为不满祖母的管束而杀死了外婆。
与此同时,我们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上。经过调查可以看出农村的很多问题,“三农问题”,包括致富问题、农民工问题和留守儿童问题都和农村人受教育程度不高,农村社会整体文化匮乏有关。比方,农村教育资金能够到位?农村教师是否合格?农村教育理念是否正确?农村硬件设施是否完善?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农村的学校存在着严重的“马太效应”,即:农村教师对优秀的学生给予更多关注,于是优秀的学生更优秀,而对于顽劣的孩子基本上嗤之以鼻,不闻不问,在很多教师眼里农村留守儿童不加分别地被视为“顽劣的一类”。
以安徽一农村学校为例:我们关注最初关注它是因为一位南老师诱*
了一位留守女童,留守女童怀孕堕胎,男教师却因为亲戚在镇里当官而逍遥法外。后来,我们在这个学校发现,因为教育质量不好全校学生大量外流。全校只有七八名教师,全部是大专以下文凭,基本为老教师,且都是本村人,每人至少带三门课,有的还同时兼任多重职务,而且还要兼顾家里农活。于是教师们常常旷课,对学生不闻不问;他们的补助长期发不下来,每年要比邻近县市教师少拿接近5000元工资;学校的教室还是八十年代修建的,大多成了危房。
而农村教育理念也存在偏颇:长期以来,农村传统的教育理念是“育才”,可现在,我们觉得“育人”更为重要。我们不止要培养大量可以成“才”的人,更重要的是培养有文化、有思想、有道德、有素质的“人”!这才是解决农村问题的根本。可惜的是,调查中很大一部分学校和老师根本就没有这个概念,毫不关系学生的思想道德。
值得一提的是,农村社会对留守儿童的态度,特别是农村基层对留守儿童的态度同样令人担忧。调查中所见到的农村基层基本都是残缺的。首先,基层领导的观念意识就跟不上,他们很多都说:我们只负责为农民弄票子,而不是管孩子。其次,农村基层建筑不能保持完整性,同样是农民的村干部很多都出去打工了,农村出现很多“每年只留一到两个村委”的“轮流值班制”。
作为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我们深深热爱农村厚重淳朴的土地。我们的根在那里,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飞得多高,故乡的山、故乡的水和故乡的人总是那么魂缠梦绕,总希望那里的人能够富足美丽和安居乐业。
当然,通过调查,我们也遇到一些令人欣慰的情景:我们看到很多农村留守儿童在自力更生,用幼嫩的臂膀撑起一片天空;见到很多善良的、有责任感的监护人、父母、老师、基层领导和社会组织再给予农村留守儿童无微不至的关注,比如湖南的“山田教育模式”——教师和留守儿童“结对抚养”;比如长沙芙蓉王实业的“农村志愿者协会”;比如大学生组织的“志愿者下乡”,等等。
同时,结合调查,我们也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的解决思路:例如:各职能部门把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形成像计划生育一样“一票否决”的制度;加大关于青少年问题的相关立法工作;提高农民工生活和农民工工资待遇;加大农村教育投资,提高、整改、完善农村教育体系;规范农村基层建设;全社会范围内宣传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使人们给予农村留守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更多的关注;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提高认识、分清责任、制订目标、齐心协力为农村留守儿童多办事、办实事,等等。
两年多的实地调察,酸甜苦辣尽在其中。有幸的是,我们得到了各级政府、共青团、妇联、学校和学生家长等一大批好心人的鼎力支持,让我们感到了心灵的温暖和关爱的力量。而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参考和引用了大量的图书报刊资料、各类文件、新闻报道、统计数字和调查报告等,在此,让我们向这些资料的编写者和出版者致以最诚挚的谢意。作为我们多年的好朋友,人民日报出版社社长董伟先生对农村留守儿童十分敏感和重视,他的远见卓识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让我们深深感佩并且铭记在心。该书责任编辑文静小姐为本书的顺利出版作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其负责敬业的精神令人感动。
总之,一本书写完了,一颗悬着的心却再也没能放下来。就在此时,全国遭遇到五十年不遇的暴雪冰冻天气,红色预警已经响起。广州火车站所有售票窗口到2月6日春节前不再卖票,已经卖票的要办理退票手续,目前滞留旅客达二十余万人次,滞留人数还在潮水般地急增,其中绝大多数是背着大包小包打工返乡的农民工朋友。而湖南、湖北、安徽、四川等地滞留的农民工朋友也在百万人次以上。他们不仅仅要回去过年,更要急切地回去看看自己的孩子。可是,恶劣的天气让他们身不由己,泪流满面。他们回不去了,他们许给孩子的诺言将会再次落空……他们伤了,农村也伤了;而农村伤了,城市也伤了,我们自己也就伤了――因为我们的心原本就是连在一起的。
让我们每个人都伸出热情的手来,为着那些已经受伤的村子和老人,为着那些孤独的草垛和孩子不再受伤,我们立即行动,责无旁贷,任重而道远!
2007年7月初稿于长沙岳麓山下抱虚斋
2008年1月于定稿于长沙远大路润心屋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