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745-孙悟空是个好员工 >

第2章

745-孙悟空是个好员工-第2章

小说: 745-孙悟空是个好员工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章一种神奇的力量

    孙悟空明白了,原来一个人可以通过精气神的修炼,来掌握自己的命运,从而可以突破客观条件的制约,超越任何困难。他感到自己获得了一种操之在我的力量,这种力量运用起来得心应手,无比神奇。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犹太裔心理学家法兰柯(Victor Frankl)再一次发现了这种力量,并因此引起心理学领域的极大关注。当时,法兰柯被关进了纳粹死亡营,遭遇极其悲惨。父母、妻子、兄弟都死于纳粹魔掌,只剩下一个妹妹。他本人则屡次受到严刑拷打,朝不保夕。    

    悲惨命运中的法兰柯,有一天赤身独处囚室,忽然顿悟,心灵之中有了一种全新的感受。这种感受在日后被人们命名为“人的终极自由”(The last of the human freedoms)。他明白了,这种自由是纳粹军人永远无法剥夺的。在客观环境上,他完全受制于人,但他可以自由决定如何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换句话说,自我意识是可以独立、可以自由地超脱于肉体之外的。    

    面对纳粹的折磨,法兰柯发现自己可以选择沉默,也可以选择伪装,也可以安慰自己:“一顿毒打算不了什么!”他为活着的每一天感到欣慰,也为腐烂皮肉之中的新生感到高兴。他甚至在设想,有一天获释后他将站在讲台上,把自己的发现和研究成果传授给年轻的学生们。当然,他并不知道,早在3000年前中国就有一个死囚发现过这种生命现象,这个名叫姬昌的死囚就是演绎八卦、创建周朝800年基业的周文王。    

    法兰柯不断地锻炼自己的意志,直到心灵的自由和操之在我的能力终于超越了纳粹的禁锢。他变得安详,脸上重新有了宁静的微笑。他协助狱友们在苦难中找到了人生的意义。他甚至赢得了狱卒的尊敬和爱戴。    

    法兰柯是极少数从死亡集中营活下来的囚犯之一,后来成了卓有成就的心理学大师。从精神的层面上讲,他就是古代中国人所说的神仙。


第一章成功的三要素

    话说孙悟空师从菩提祖师,已知成功之要诀,在于蓄精养锐。精之所蓄,则锐之所出。锐之所出,则势不可挡。势不可挡,则功必成矣。    

    菩提祖师说:“你已经深得聚精会神之妙用。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很好,很好。可是,你知不知道,凡事若只凭一腔气势,不过只是莽汉作风。因为,有些问题光凭一腔气势是解决不了的。气势汹汹之后,必然气急败坏,顶多落个事倍功半的结果。从成本上讲,是很不划算的。”    

    孙悟空问:“老师,那我应该怎么做呢?”    

    菩提祖师告诉他:“凡成功者,目标、方法、行动三大要素缺一不可。”    

    孙悟空一愣,问:“原来这成功学里面,还有许多奥妙!请问老师,这三要素之中,哪一种要素更重要呢?”    

    菩提祖师笑了笑说:“都重要。在目标面前,方法比目标更重要。在方法面前,行动比方法更重要。在行动面前,目标比行动更重要。”    

    想那孙悟空何等灵光,一经点拨,便恍然大悟。当下自修自练,功力自是大有长进。这些功力包括:    

    1。 应变力:七十二般变化。    

    2。 行动力: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    

    孙悟空究竟有哪七十二般变化,《西游记》没有一一枚举。所谓七十二之数,大约是形容他面对困难时灵活善变的解决方法。人们羡慕孙悟空的七十二般变化,却很少有人去探讨七十二般变化的由来。    

    在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中,培训师常常使用这样一道测试题:“假设成功是由意愿和方法组成的,你认为两者各占多少比例?”答案有十一种之多。有意思的是,在现实的工作中,强调方法的学员往往比较消极,总是因为缺少有效的方法而裹足不前。与之相反,强调意愿的学员则通常会表现出百折不挠的斗志,因而也总是能够神奇地突破难关。    

    譬如我们欣赏杂技,常常情不自禁地为那些奇妙惊险的高难度动作而喝彩。可是,当掌声响起来的时候,只有艺人自己才深深地知道个中的奥妙与艰辛。台上一场红,台下十年功,因为有了一颗百折不挠的真心,这才能够训练出如此娴熟的技巧。    

古人云:“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万变不穷之妙用。”意思是说,只要你真心热爱你的事业,只要你专注于你的目标,那么,你也可以像孙悟空一样,练就一手得心应手的技艺,生出各种高妙绝伦的办法,来解决你所遇到的一系列困难,成为一个能办事、会办事的实干型人才。


第一章能办事与能懂事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如此聪明伶俐的孙悟空居然被菩提祖师开除了学籍。    

    那天大伙儿在一起闲聊,有人对孙悟空说:“悟空,你和老师怎么这样投缘呢?前些日子,老师教给你的七十二般变化,可都会么?”孙悟空洋洋得意地笑道:“不瞒各位师哥师弟、师姐师妹,一则是老师传授,二来也是我刻苦练习,那几招功夫呀,我都会了。”大伙儿说:“你表演表演,让我们看看吧!”孙悟空也是有意卖弄,兴致勃勃地说:“请各位师哥师弟、师姐师妹出个题目,要我变化甚么?”大伙儿说:“就变棵松树罢。”孙悟空抖擞精神,摇身一变,就变做一棵松树。大伙儿见了,鼓掌大笑,都道:“好猴儿,好猴儿!”喧闹声把室内静修的菩提祖师都给惊动了。    

    菩提祖师拽着拐杖出来了,对孙悟空说:“悟空,你也太浅薄了!所谓技艺,所谓方法,是用来解决困难的,你怎么好在人前卖弄呢?卖弄必然招惹是非,引出一些祸患。”孙悟空一下子跪在地上,低头认错说:“老师,我错了!”    

    菩提祖师仰天长叹道:“我也不怪罪你。只是,你就到此为止,回家去吧!”就把孙悟空逐出了校门。临走之前,祖师又叮嘱说:“你这一去,必然惹祸。所以,随你怎么闹事,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免得牵连到我!”    

    后来发生的许多风波,证明菩提祖师所言不虚。    

    去年我和一位作家朋友谈起孙悟空学艺的这一段公案,作家朋友甚是为孙悟空叫屈。他说:“人嘛,难免有一点虚荣心。孙悟空就那么显摆了一下,菩提祖师也是太较真了,非要把他逐出师门。再者说了,既然菩提祖师料定孙悟空会惹事生非,为什么不让他继续接受教育,反而要把这个问题学生推向社会呢?”    

    我笑了笑说:“你有一个儿子,今年九岁了吧?他现在状况如何?”作家朋友摇了摇头,感叹说:“就跟这个孙悟空似的,聪明归聪明,可就是调皮得很,很难管教。”我问他:“难道你就准备把他关在家里,等管教好了再让他出门吗?”作家一愣,说:“那怎么行呢?他需要接触这个社会,然后才能学会适应社会,进而才能与社会积极互动。”我说:“你说得没错。孙悟空也是这样。”    

    南宋时期,宋孝宗常常感叹手下缺少能办事的臣子。右文殿修撰张南轩对他说:“你应该去寻找能懂事的臣子,而不仅仅是能办事的臣子。”什么叫懂事呢?就是懂得人情世故。一个关在象牙塔中的狂人,纵使有天大的学问,也不可能懂事。    

    菩提祖师与孙悟空相处那么久,自然熟知他的性情。孙悟空虽然天资聪颖,如果不懂事,自然只会胡闹。然而,要学会懂事却颇不简单,不经历一番磨难,是无法知道个中滋味的。    

    有本事,就要大闹天宫吗    

    被逐出师门的孙悟空,不久之后就成了一个新闻人物。天上的神仙,地下的鬼怪,水底的精灵,几乎没有谁不知道孙悟空的大名。为什么?因为他竟然敢大闹天宫,纵使十万天兵天将也奈何不了他。    

    许多人觉得孙悟空艺高人胆大,提着一根金箍棒上天入地,打得天兵天将落花流水,打得玉皇大帝屁滚尿流,真是过瘾!真是痛快!甚至有许多政治界、学术界、文艺界的重量级人物也来为孙悟空喝彩,高度赞扬孙悟空的反抗精神。他们非常不喜欢如来佛,因为他镇压了孙悟空。他们认为,孙悟空作为一个气吞山河的英雄,追求的是无拘无束、民主自由的人生境界,而《西游记》正是在控诉一种压抑自由个性的社会文化。    

    曾经有一位大四的男孩找我寻求职业帮助。从大三开始,他找了整整一年的工作,可是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录用他。言谈之中,他流露出对这个社会的愤恨,他认为这个社会非常不公平。“如果我能够像孙悟空那样有本事就好了!”他感慨地说。我笑了笑说:“你也想大闹天宫吗?”他回答说“是”。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我非常羡慕孙悟空拥有自己的花果山。”他认为花果山是孙悟空的公司,因此他很不明白孙悟空为什么放下自己的公司不管,而要去跟随唐僧取什么经。    

    可能每个人对事物的理解都会有差异,也可能有些人没有看懂《西游记》。既然没看懂,难免会产生误会。我只是想说,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自由,但不一定要大闹天宫。因为,在历史上的每一个时代,无论社会文化是否清明,都有人在田间地头、荒野深山,甚至牢狱之中自得其乐。他们属于心灵自由的一群,他们懂得如何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快乐成长。    

    孙悟空大闹天宫究竟是不是一种英雄壮举呢?做过家长的人应该深有感触。和我的那位作家朋友一样,许多人都曾经被自己的孩子闹得哭笑不得。这些小调皮们,在家里任性胡来,动不动就大闹天宫,可不就活脱是个孙悟空吗?


第二章神仙与妖怪的区别

    毫无疑问,孙悟空现在已经具备了那种所向无敌的超能力。他又从东海龙王的海藏中,强行取走了一根天河定底的神珍铁,名唤“如意金箍棒”。这件兵器要大便大,要小便小,平日藏在耳朵里,随时掣出随时使用,力敌千钧,势不可挡。不久,他又到阴曹地府,在死亡名册中勾掉了自己和许多猴类的名字。    

    尽管如此,他却不是神仙,而只是一个妖怪。    

    神仙与妖怪有多大区别呢?据说不过一念之差。可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因为神仙与妖怪都是具有超能力的,所以,做善事的能够起到很好的建设作用,做坏事的也会产生相当强烈的破坏作用。虽然孙悟空并非歹徒,只是任性胡来,可仍然是一个妖猴。    

    最初请求玉皇大帝派兵收降妖猴的,是东海龙王和幽冥界的阎王。龙王告他逞强施威、强要兵器,阎王告他大闹阴曹地府、扰乱生死轮回。玉皇大帝也不是很了解孙悟空的情况,就问仙班中的各位神将。    

    太白金星启奏道:“那孙悟空虽是妖猴,只要他能够走上正道,也是可以修炼成神仙的。更何况他也有降龙伏虎的超能力,不如把他招到天上来,给他一个职位,让他受点约束,同时也可以让他多少作一点贡献。如果他实在不受约束,也可就地擒拿。这样,一方面避免劳师动众,另一方面也给了孙悟空一个成仙的机会。”    

    玉皇大帝觉得太白金星的建议很好,于是立即修诏,命他下凡招安。    

    太白金星奉诏来到花果山,美猴王高兴得很,说:“我这两日正想上天走走,天上就派使者请我来了。”于是美猴王与太白金星,同出了水帘洞天,一齐驾云而去。


第二章阎王爷与孙悟空的较量

    孙悟空在上天之前,最令他得意的是,他终于让自己超脱了死亡的威胁。想当初,他是那么害怕死亡,以至于忧伤悲啼。而现在呢,掉了个个儿,阎王爷反倒怕起他来了。    

    阎王,又称阎罗王,是梵文ya ma…raja的音译。相传古印度沙国国王,在一次战争中不幸战败,以致亡国。沙国王气急了,发誓愿做地狱王,要将作恶多端的敌人投入地狱,以为惩治。于是,阳间的沙国王变成阴间的阎罗王,十八个忠于他的大臣变成了十八层地狱的主管,那些士兵们也就成了阴兵鬼卒了。    

    人们对于阎王爷是又怕又恨,把他当成一个面目狰狞、手段残忍的恐怖分子。其实呢,阎王爷虽然面目狰狞,内心却相当善良、正直,就像人们喜欢的包公。地狱里的刑罚虽然残酷,却能够有效地止恶扬善,就像我们现在通过严厉的法制手段打击违法犯罪一样。    

    据说,人死后会被带到阎王殿进行一场审讯。有趣的是,审讯每个人的内容都大同小异,因为任何众生来到地狱,大都不服气,自认生前并没有作恶。或者虽然劣迹斑斑,却有种种理由为自己辩护。很少有人知道,只要心存忏悔,命运就会立即发生转变。    

    每个人都拒绝承认自己的过错。这时,阎王就会呵斥说:“我早已派了‘老、病、死’三位化身使者到人间,让人们体验老病死的苦痛,借此反思人生的价值,从而能够行善去恶、积功累德、精进修行—可是,你还是不思悔改,最后还是堕入了地狱。”    

    可是,阎王遇到的这个孙悟空却是例外。《白虎通》云:“死之言澌,精气穷也。” 如今,孙悟空精气神旺盛着呢,所以阎王也拿他没有办法。


第二章孙悟空的第一份工作

    孙悟空在龙宫水域、阴曹地府自由来去,龙王、阎王对他也只是敢怒不敢言。于是越发任性,这回到了天庭,照样放浪不羁。他一个筋斗云来到南天门外,被守门的保安队长增长天王拦住了。按说,你初来乍到,也应该尊重人家的规矩。可孙悟空不能理解,于是就在那里大喊大叫:“太白金星这老头,是个奸诈之徒,既然请我老孙来,怎么又拦着不让我进去呢?”正嚷嚷着,太白金星从后面赶了上来,向他解释说,你是一个生面孔,守门的保安当然不让你进去啦。孙悟空不耐烦地说:“既然如此,我就不进去了。”太白金星无可奈何,只得一边好言相劝,一边向增长天王办理入门手续,拉着孙悟空进了天庭。    

    这是孙悟空第一次见到玉皇大帝,就像许多初进职场的新人第一次见到领导一样。领导接见部属的态度,通常是寓慈祥于威严之中,既要部属心生畏惧,又要他们感到温暖,”畏惧+温暖”就产生了尊敬和爱戴。而事实上,部属见到总经理,除了敬畏或敬爱之外,还有一种心态,那就是不以为然。孙悟空面对高高在上的玉皇大帝,恰好抱着后一种心态。    

    太白金星上前奏道:“臣领圣旨,已宣妖仙到了。”玉帝垂帘问曰:“哪个是妖仙?”悟空挺身在旁,也不朝礼,大大咧咧地应道:“老孙便是!”那些仙官都大惊失色,斥道:“你这个野猴!怎么这样无礼!”    

    玉帝传旨道:“那孙悟空乃下界妖仙,初得人身,不知朝礼,姑且恕罪。”问问众仙官,原来御马监缺个正堂管事,便封孙悟空做了个弼马温。    

    就像许多学生毕业之后第一次进入职场,孙悟空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让自己的个体人格去适应组织的文化。个体人格追求平等自由,而一个组织却有着它既定的文化以及它对成员在行为规范上的要求。孙悟空任性而为,与天庭之间的冲突自然是不可避免。


第二章职场新人遭遇现实冲击

    虽然孙悟空对玉皇大帝有些不礼貌,但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