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四书集注 >

第51章

四书集注-第51章

小说: 四书集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言司也。耳司听,目司视,各有所职而不能思,是以蔽于外物。既不能思而蔽于外物,则亦一 

       物而已。又以外物交于此物,其引之而去不难矣。心则能思,而以思为职。凡事物之来,心得 

       其职,则得其理。而物不能蔽;失其职,则不得其理,而物来蔽之。此三者,皆天之所以与我 

       者,而心为大。若能有以立之;则事无不思,而耳目立欲不能夺之矣。此所以为大人也。然“此 

       天”之此,旧本多作比,而赵注亦以“比方”释之。今本既多作“此”,而注亦作“此”,乃 

       未详孰是。但作“比方”,于义为短,故且从今本云。 范浚《心箴》曰:“茫茫堪舆,俯仰 

       无垠。人于其间,眇然有身。是身之微,太仓稊米。参为三才,曰惟心耳。往古来今,孰无此 

       心?心为形役,乃兽乃禽。惟口耳目,手足动静。投闲抵隙,为厥心病。一心之微,众欲攻之。 

       其与存者,呜呼幾希!君子存诚,克念克敬。天君泰然,百体从今。” 

孟子曰:“有天爵〔1〕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2〕善不倦, 
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 〔3〕。今之 
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终亦必亡而 
已矣。〔4〕” 

        〔1〕天爵者,德义可尊,自然之贵也。〔2〕乐,音洛。 〔3〕修其天爵,以为吾分之所当然 

… 页面 203…

      者耳。人爵从之,盖不待求之而自至也。 〔4〕要,音邀,求也。修天爵以要人爵,其心固已 

       惑矣。得人爵而弃天爵,则其惑又甚焉,终必并其所得之人爵而亡之也。 

孟子曰:“欲贵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贵于己者〔1〕,弗思耳。人之所贵 
  〔2〕者,非良〔3〕贵也。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4〕。《诗》〔5〕云, 
  ‘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令闻 
广誉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也。 〔6〕” 

        〔1〕贵于己者,谓天爵也。〔2〕人之所贵,谓人以爵位加己而后贵也。 〔3〕良者,本然之 

      善也。 〔4〕赵孟,晋卿也。能以爵禄与人而使之贵。则亦能夺之而使之贱矣。若良贵,则人 

       安得而贱之哉? 〔5〕《诗》,《大雅·既醉》之篇。 〔6〕饱,充足也。愿,欲也。膏,肥 

       肉。粱,美穀。令,善也。闻,去声,亦誉也。仁义充足而闻誉彰著,皆所谓良贵也。文绣, 

      衣之美者也。尹氏曰:“言在我者重,则外物轻。” 

孟子曰:“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 
火也;不熄,侧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 〔1〕。亦终必亡而已 
矣! 〔2〕” 

        〔1〕与,犹助也。仁之能胜不仁,必然之理也。但为之不力,则无以胜不仁,而人遂以为真 

       不能胜,是我之所为,有以深助于不仁者也。     〔2〕言此人之心,亦且自怠于为仁,终必并 

       与其所为而亡之。 赵氏曰:“言为仁不至,而不反诸己也。” 

孟子曰:“五穀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 
而已矣。” 〔1〕 

        〔1〕荑,音蹄。稗,蒲卖反。夫,音扶。荑稗,草之似穀者,其实亦可食,然不能如五穀之 

      美也。但五穀不熟,则反不如荑稗之熟,犹为仁而不熟,则反不如为他道之有成。是以为仁必 

      贵乎熟,而不可徒恃其种之美,又不可以仁之难熟而甘为他道之有成也。尹民曰:“日新而不 

       已,则熟。” 

孟子曰:“羿〔1〕之教人射,必志〔2〕于彀〔3〕;学〔4〕者亦必志于彀。 
大匠 〔5〕诲人,必以规矩〔6〕;学者亦必以规矩。”〔7〕〔1〕羿,善射者也。 

        〔2〕志,犹期也。〔3〕彀,古侯反,弓满也。满而后发,射之法也。〔4〕学,谓学射。〔5〕 

      大匠,工师也。  〔6〕规矩,匠之法也。 〔7〕此章言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 

      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曲艺且然,况圣人之道乎? 

… 页面 204…

                                      告子章句下 

      凡十六章。 

任 〔1〕人有问屋庐子〔2〕曰:“礼与食孰重?”曰:“礼重。”“色与礼 
孰重? 〔3〕”曰:“礼重。”曰:“以礼食,则饥而死;不以礼食,则得食, 
——必以礼乎?亲迎 〔4〕,则不得妻;不亲迎,则得妻,——必亲迎乎?” 
屋庐子不能对,明日之邹,以告孟子。孟子曰:“於〔5〕答是也何有〔6〕? 
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7〕。金重于羽者,岂谓一钩金 
与一舆羽之谓哉〔8〕?取食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奚翅食重?取色之重 
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奚翅色重 〔9〕?”往应之曰:“紾兄之臂而夺之食, 
则得食;不紾则不得食,——则将紾之乎?逾东家墙而搂其处子,则得妻; 
不搂则不得妻,——则将搂之乎? 〔10〕” 

        〔1〕任,平声,国名。 〔2〕屋庐子,名连,孟子弟子也。〔3〕任人复问也。 〔4〕迎,去 

       声。 〔5〕於,如字。 〔6〕何有,不难也。  〔7〕揣,初委反。本,谓下。末,谓上。方 

       寸之木,至卑,喻食、色。岑楼,楼之高锐似山者,至高,喻礼。若不取其下之平,而升寸木 

       于岑楼之上,则寸木反高,岑楼反卑多。 〔8〕钩,带钩也。金本重而带钧小,故轻,喻礼有 

       轻于食、色者。羽本轻而一舆多,故重,喻食、色有重于礼者。 〔9〕翅,与啻同,古字通用, 

       施智反。奚翅,犹言何但。礼食、亲迎,礼之轻者也。饥而死以灭其性,不得妻而废人伦,食、 

       色之重者也。言其相去悬绝,不但有轻重之差而已。〔10〕紾,音轸,戾也。搂,音娄,牵也。 

       处子,处女也。此二者,礼与食、色皆其重者,而以之紾较,则礼为尤重也。此章言义理事物, 

       其轻重固有大分。然于其中,又各自有轻重之别。圣贤于此错综斟酌,毫髮不差,固不肯枉尺 

       而直寻,亦未尝胶柱而调瑟,所以断之一视于理之当然而已矣。 

曹交 〔1〕问曰:“‘人皆可以为尧,舜’〔2〕,有诸?”孟子曰:“然。” 
 “交闻文王十尺,汤九尺,今交九尺四寸以长〔3〕,食粟而已〔4〕,如何 
则可? 〔5〕”曰:“奚有于是?亦为之而已矣。有人于此,力不能胜〔6〕 
一匹 〔7〕雏,则为无力人矣。今曰举百钧,则为有力人矣。然则举乌获〔8〕 
之任,是亦为乌获而已矣。夫人岂以不胜为患哉?弗为耳。徐行后长者谓之 
弟,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夫徐行者,岂人所不能哉?所不为也。尧、舜之 
道,孝弟而已矣 〔9〕。子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是尧而已矣。子 
服尧之服,诵桀之言,行桀之行,是桀而已矣。〔10〕”曰:“交得见 〔11〕 
于邹君,可以假馆,愿留而受业于门。 〔12〕”曰:“夫〔13〕道,若大路 
然,岂难知哉?人病不求耳。子归而求之,有馀师。” 〔14〕 

        〔1〕赵氏曰:“曹交,曹君之弟也。”〔2〕“人皆可以为尧、舜”,疑古语,或孟子所尝言 

       也。 〔3〕句。〔4〕食粟而已,言无他材能也。〔5〕曹交问也。〔6〕胜,平声。〔7〕匹, 

       字本作鸥,鸭也。从省作匹。 《礼记》说匹为鹜,是也。〔8〕乌获,古之有力人也,能举移 

       于钧。 〔9〕后,去声。长,上声。先,去声。夫,音扶。陈氏曰:“孝弟者,人之良知良能, 

       自然之性也。尧、舜人伦之至,亦率是性而已,岂能加毫未于是哉?”杨氏曰:“尧、舜之道 

       大矣,而所以为之,乃在夫行止疾徐之间,非有甚高难行之事也。百姓盖日用而不知耳。”〔10〕 

        “之行”二“行”,并去声。言为善为恶,皆在我而已。详曹交之问,浅陋粗率,必其进见之 

       时,礼貌、衣冠、言动之间多不循礼,故孟子告之如此两节云。〔11〕见,音现。〔12〕假馆 

       而后受业,又可见其求道之不笃。 〔13〕夫,音扶。〔14〕言道不难知,若归而求之事亲敬长 

       之间,则性分之内万理皆备,随处发见,无不可师,不必留此而受业也。曹交事长之礼既不至, 

… 页面 205…

      求道之心又不笃,故孟子教之以孝弟而不容其受业,盖孔子“馀力学文”之意,亦不屑之教诲 

      也。 

公孙丑问曰:“高子〔1〕曰:‘《小弁》〔2〕,小人之诗也。’”孟子曰: 
 “何以言之?”曰:“怨。”曰:“固〔3〕哉,高臾之为〔4〕《诗》也! 
有人于此,越 〔5〕人关〔6〕弓而射〔7〕之,则已谈笑而道〔8〕之;无他, 
疏之也。其兄关弓而射之,则己垂涕泣而道之;无他,戚之也。《小弁》之 
怨,亲亲也。亲亲,仁也 〔9〕。固矣夫〔10〕,高叟之为《诗》也!”曰: 
 “《凯风》〔11〕何以不怨?”曰:“《凯风》,亲之过小者也。《小弁》, 
亲之过大者也。亲之过大而不怨,是愈疏也。亲之过小而怨,是不可矶〔12〕 
也。愈疏,不孝也。不可矶,亦不孝也。孔子曰:‘舜其至孝矣!五十而慕。’ 
  〔13〕” 

        〔1〕高子,齐人也。〔2〕弁,音盘。《小弁》,《小雅》篇名。周幽王娶申后,生太子宜臼。 

      又得褒姒,生伯服,而黜申后,废宜臼。于是宜臼主傅为作此诗,以叙其哀痛迫切之情也。 〔3〕 

       固,谓执滞不通也。 〔4〕为,犹治也。〔5〕越,蛮夷国名。〔6〕关,与弯同。〔7〕射,食 

      亦反。 〔8〕道,语也。〔9〕亲亲之心,仁之发也。 〔10〕夫,音扶。〔11〕《凯风》,《邶 

      风》篇名。卫有七子之母,不能安其室,七子作此以自责也。 〔12〕矶,音机,水激石也。不 

      可矶,言微激之而遽怒也。 〔13〕言舜犹怨慕,《小弁》之怨不为不孝也。赵氏曰:“生之膝 

      下,一体而分。喘息呼吸,气通于亲。当亲而疏,怨慕号天。是以《小弁》之怨,未足为愆也。” 

宋硁 〔1〕将之楚。孟子遇于石丘〔2〕,曰:”先生〔3〕将何之?”曰:“吾 
闻秦、楚构兵,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楚王不悦,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4〕。 
二王我将有所遇〔5〕焉。”曰:“轲也请无问其详,愿闻其指。说之将何如?” 
曰:“我将言其不利也。”曰:“先生之志则大矣,先生之号则不可 〔6〕。 
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利,以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 
  〔7〕罢而悦于利也。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于者,怀利以事其父; 
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 
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先生以仁义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仁义而罢 
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仁义也。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 
人于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 
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 〔8〕者,未之有也。何必曰利?”〔9〕 

        〔1〕宋,姓。 ,名,口茎反。 〔2〕石丘,地名。〔3〕赵氏曰:“学士年长者,故谓之先 

      生。”〔4〕说,音税。时宋 方欲见楚王,恐其不悦,则将见秦王也。按《庄子》书有宋 

      者,禁攻寝兵,救世之战,上说下教,强聒不舍。《疏》云:“齐宣王时人。”以事考之,疑 

       即此人边。 〔5〕遇,合也。 〔6〕徐氏曰:“能于战国扰攘之中,而以罢兵息民为说,其志 

      可谓大矣。然以利为名,则不可也。” 〔7〕乐,音洛,下同。 〔8〕王,去声。〔9〕此章言 

      休兵息民,为事则一,然其心有义利之殊,而其效有兴亡之异,学者所当深察而明辨之也。 

孟子居邹。季任为任处守,以币交,受之而不报。处于平陆,储子为相,以 
币交,受之而不报 〔1〕。他日由邹之任,见季子;由平陆之齐,不见储子。 
屋庐子喜曰:“连得间矣〔2〕。”问曰:“夫子之任见季子,之齐不见储子, 
为其为相与? 〔3〕”曰:“非也。《书》〔4〕曰: ‘享多仪,仪不及物, 
曰不享,惟不役志于享。〔5〕’为其不成享也。〔6〕”屋庐子悦。或问之, 
屋庐子曰:“季子不得之邹,储子得之平陆。” 〔7〕 

… 页面 206…

        〔1〕任,平声。相,去声,下同,赵氏曰:“季任,任君之弟。任君朝会于邻国,季任为之 

      居守其国也。储子,齐相也。”不报者,来见则当报之,但以币交,则不必报也。 〔2〕屋庐 

      子知孟子之处此必有义理,故喜得其间隙而问之。 〔3〕“为其”之为,去声,下同。与,平 

      声。言储子但为齐相,不若季子摄守君位,故轻之邪? 〔4〕《书》,《周书·洛诰》之篇。 

        〔5〕享,奉上也。仪,礼也。物,币也。役,用也。言虽享而礼意不及其币,则是不享矣, 

       以其不用志于享故也。 〔6〕孟子释《书》意如此。〔7〕徐氏曰:“季子为君居守,不得往他 

       国以见孟子,则以币交而礼意已备。储子为齐相,可以至齐之境内,而不来见,则虽以币交, 

      而礼意不及其物也。” 

淳于髡曰:“先名实者,为人也。后名实者,自为也〔1〕。夫子在三卿之中, 
名实未加于上下 〔2〕而去之,仁者固如此乎?”孟子曰:“居下位,不以贤 
事不肖者,伯夷也。五就汤,五就桀者,伊尹也 〔3〕。不恶污君,不辞小官 
者,柳下惠也。三子者不同道,其趋 〔4〕一也。一者何也?曰:仁〔5〕也。 
君子亦仁而已矣,何必同?”曰:“鲁缪公之时,公仪子〔6〕为政,子柳〔7〕、 
子思为臣,鲁之削〔8〕也滋甚。若是乎贤者之无益于国也!〔9〕”曰:“虞 
不用百里奚〔10〕而亡,秦穆公用之而霸。不用贤则亡,削何可得与〔11〕?” 
曰“昔者王豹〔12〕处于淇〔13〕,而河西善讴。绵驹〔14〕处于高唐〔15〕, 
而齐右善歌。华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 〔16〕。有诸内必形诸外。 
为其事而无其功者,髡未尝睹之也。是故无贤者也,有则髡必识之。〔17〕” 
曰:“孔子为鲁司寇,不用;从而祭,燔肉不至。不税冕而行。不知者以为 
为肉也,其知者以为为无礼也。乃孔子则欲以微罪行,不欲为苟去。君子之 
所为,众人固不识也。” 〔18〕 

        〔1〕先、后、为,皆去声。名,声誉也。实,事功也。言以名实为先而为之者,是有志于救 

       民者也。以名实为后而不为者,是欲独善其身者也。〔2〕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