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57三国资料 >

第6章

57三国资料-第6章

小说: 57三国资料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ㄒ澹郝砥ズ推锸拷耘差砖{,当时虽有少数重骑兵但不多,一直到南北朝时,才被普遍使用。            
三国时期的经济     
  魏国经济 
  曹操迎献帝于许昌后,以「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为方针,在许昌附近实行屯田。结果「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因此,曹操设置田官于各州郡内,招募流民屯田,把屯田制加以推广,以改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所做成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境况。正因屯田制之成功,地方变成「农官兵田,鸡犬之声,阡陌相属」正因采取屯田措施,使北方的社会转向稳定,终达至「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兼灭群贼,克平天下」。 
  蜀国经济 
  蜀自古以来已有天府之国的美名,汉高祖能得天下亦靠此地物质丰厚为根本。 
  但东汉末年,刘焉父子先后担任益州牧,用以宽制宽之政策以治蜀,逐引致豪强垄断土地及山泽资源,因而减低税收。 
  自刘备占领益州后,诸葛亮及法正一改以往弊政,打击豪强,并曾采用闭关息民,务农殖谷。又在都江堰设堰官,管理农田水利工程,并推行屯田,以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此外。孔明及法正对治铁、煮盐、织绵等重要手工业,实行公营,并设立专职官员加强管理。以上一连串措施,使国家税收大大增加,奠定了三足鼎立的条件。 
  后来关羽失荆州,刘备讨伐东吴败亡,使蜀国面临崩溃边沿,故孔明在经济方面扩大手工业官营范围,提高蜀绵生产量,以助加快恢复国力之步伐。 
  吴国经济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中原地方连年征战,地方残破,北方人民携家渡江以避难。 
  北方难民不乏富商大贾,他们由北方走难到江南同时,带备了生产技术与文化,为当时贫困的江南带来新血。 
  原本东吴农耕技术十分落后,尚未懂得牛耕。 
  及后生产技术注入,农业生产技术逐渐提高,人口亦因此渐渐增加,一改以往地广人稀的境况。 
  孙氏三代:孙坚、孙策、孙权之统治领地渐大,军队亦因此变得庞大,故此粮草军需耗费成为国家支出其中一大部份,为减轻负担,逐实行屯田制,并设置典农校尉和典农都尉。屯田制有分兵屯及民屯。兵屯下之耕者为佃兵,民屯下之耕者为屯田客。 
  东吴位于长江流域以下,故亦注意兴修水利,以利用水力资源和作军事防备。            
三国时期的州府简介     
  州 
  汉代监察区名。又称部。东汉全国设十三州,一州所辖郡、国多少不等。每州设刺史或州牧一人,巡察所属郡、国,督察郡、县官吏和地方豪强,纠举不法,弹劾污吏。东汉灵帝中平五年,选朝廷重臣出任州牧。从此,州逐渐变成行政区,州牧也成为常设的一方军政长官。东汉末年,各州或置牧,或置刺史,以资望轻重为转移。 
  司隶州 
  东汉州名。亦称司隶校尉部。东汉时辖郡七,县一百零六。治所,即州行政机构所在地,在洛阳县。洛阳故城址在今河南洛阳东北。司隶州的辖境相当于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山西南部及陕西渭河平原。 
  青州 
  东汉州名。辖郡、国十一,县六十五。治所临淄县,故城址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北。辖境相当于今山东临南以东的北部地区。 
  幽州 
  东汉州名。辖郡、国十一,县九十。治所蓟县,在今北京大兴县西南。辖境相当于今北京市、河北北部、辽宁南部及朝鲜西北部。 
  徐州 
  东汉州名。辖郡、国五,县六十二。治所郯县,在今山东都城县。汉末移治下邳,在今江苏邳县东。三国曹魏移治彭城,即今江苏徐州。辖境相当于今江苏长江以北及山东南部地区。 
  冀州 
  东汉州名。辖郡、国九,县一百。治所邺县,在今河北临漳西南。三国曹魏移治信都县,在今河北冀县。辖地相当于今河北中部和南部、山东西部、河南北部。 
  荆州 
  东汉州名。辖郡七,县一百一十七。治所汉寿县,在今湖南汉寿县北。汉末移治襄阳县,在今湖北襄樊市。辖境相当于今湖北、湖南大部,及河南、贵州、广东、广西等省的一小部分。 
  扬州 
  东汉州名。辖郡、国六,县九十二。治所历阳,在今安徽和县。汉末移治寿春,在今安徽寿县。辖境相当于今安徽淮河和江苏长江以南及江西、浙江、福建三省,湖北东部、河南东南部。 
  兖州 
  东汉州名。辖郡、国八,县八十。治所昌邑县,在今山东金乡西北。辖境相当于今山东西南及河南东部。 
  豫州 
  东汉州名。辖郡、国六,县九十七。治所谯县,在今安徽亳州。辖境相当于今淮河以北伏牛山以东的河南东部,安徽北部。 
  凉州 
  东汉州名。辖郡、国十二,县九十八。治所陇县,在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三国营魏移治姑臧县,在今甘肃武威县。辖境相当于今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和青海湟水流域,及陕西西部。 
  益州 
  东汉州名。辖郡、国十二,县一百一十八。治所雒县,在今四川广汉。汉末移治成都,在今四川成都。辖境相当于今四川、云南、贵州大部,及陕西、甘肃、湖北的一小部分。 
  并州 
  东汉州名。辖郡九,县九十八。治所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辖境相当于今山西、内蒙古自治区、河北、陕西的部分地区。 
  交州 
  东汉州名。辖郡七,苍太十六。治所龙编,在今越南河内以北。三国孙吴移治番禺,在今广东广州。辖境相当于今广东、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大部分,及越南的一部分地区。 
  雍州 
  东汉州名。东汉兴平元年分凉州和三辅地区置。辖郡九。治所长安,在今陕西西安西北。辖境相当于今陕西中部、甘肃东南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及青海黄河以南的一部分。 
  西州 
  即凉州。因地处中原之西部而称西州。 
  荆襄九郡 
  即荆州。荆州曾以襄阳为治所,故以此相称。东汉初,荆州置七郡,后增置襄阳和章陵二郡。 
  九郡四十二州 
  指荆州。按:当为九郡四十二县。东汉荆州共辖县实为一百一十七。四十二实为南阳、江夏、襄阳三郡所辖县数目。 
  江东八十一州 
  江东六郡实为九十二县。 
  广州 
  州名。东吴所置。辖十郡、国。治所番禺,在今广东广州南。辖境相当于今广东、广西。 
  蔡颇 
  即蔡州、颖川。按:蔡州,本汉代汝南郡地,隋代置蔡州,治所在今河南汝县。二地:处颖水、汝水上游,顺二水可达淮河,抵寿春。 
  陇右 
  指陇山以西地区,即凉州。相当于今陕西陇县西部甘肃一带。            
三国时期齐名人物一览     
  一龙:(龙头)华歆、(龙腹)邴原、(龙尾)管宁二张:张昭、张纮 
  三诸葛:(龙)诸葛亮、(虎)诸葛瑾、(狗)诸葛诞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三祖:曹操、曹丕、曹睿 
  三哲:曹操、孙权、刘备 
  三马: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 
  三英:刘备、关羽、张飞 
  三狗:何晏、邓飏、丁谧 
  三豫:刘熙、孙密、卫烈 
  曹魏三征:王、胡遵、母丘俭 
  曹魏三公:王朗、锺繇、华歆 
  蜀汉三杰:诸葛亮、关羽、张飞 
  蜀汉四相:诸葛亮、蒋琬、董允、费袆 
  东吴四友:诸葛恪、张休、顾谭、陈表 
  曹魏四友:司马懿、陈群、吴质、朱铄 
  魏国四聪:夏侯玄、诸葛诞、邓飏、X畴 
  四大棋家:冯翎、山子道、王九真、郭凯 
  曹魏五君:阮籍、嵇康、刘伶、阮咸、向秀 
  东吴五君:顾邵、诸葛瑾、步骘、严畯、张承魏五子:乐进、张辽、于禁、徐晃、张郃 
  五荀:荀爽、荀淑、荀靖、荀彧、荀顗 
  蜀汉五虎大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旸、刘桢江夏八俊:陈翔、范滂、孔昱、范康、檀敷、张俭、刘表、岑咥八及:陈翔、翟超、孔昱、苑康、檀敷、张俭、刘表、岑咥司马八达:司马朗、司马懿、司马孚、司马旭、司马恂、司马进、司马通、司马敏西园八校尉:(上军校尉)蹇硕、(典军校尉)曹操、(中军校尉)袁绍、(下军校尉)鲍鸿、(助军左校尉)赵融、(助军右校尉)冯芳、(左校尉)夏牟、(右校尉)淳于琼十常侍: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段摇、高望、张恭、韩悝、宋典、粟嵩            
三国时期外族资料     
  【乌丸】—曹操亲自平定的异族 
  北方的牧民族之一。 属于中国北部(现河北、辽宁一带)的异族,以骑兵为主力。东汉时经常作乱侵略,后来被曹操平定,纳入自己军团下。 东汉末年以幽州辽西、辽东属国、右北平等三郡的乌丸族最为强大,他们甚至曾经 一度各自称王。 公元一八七年,辽西乌丸首领丘力居与张纯起兵叛乱,丘力居死后,由外甥的蹋顿率三郡的乌丸族,进而与袁绍结盟联手,并获得了单于的封号。 
  及至二五○年,袁尚与袁熙兄弟逃至蹋顿的领地寻求庇护。为了消灭袁氏余孽,曹操便以张辽为先锋远赴乌丸展开征讨,并且于白狼山大破乌丸,斩杀了蹋顿。 
  此后曹操将降服的乌丸移至内地定居,并做为曹氏军团中骑兵精锐部队运用。 
  【山越】—拥有强大山越兵的山地民族 
  扬州山岳地带的异族。 主要居住于中国南(现湖南、江西、浙江、福建一带)山岳地带的异族。他们平日耕植于谷地,并懂得以铜铁制作武器与农具。 尤其大多分布于丹阳、会稽、预章、鄱阳等郡。山越十分勇猛且善于山地作战,他们也会利用由居住的山中出产的铜铁,加以铸造自给自足,并曾经屡屡袭击汉人居 住的聚落。 因此陆逊便向孙权表示若不平定山越,东吴将难以经营北方,于是他亲自率军讨平了山越,他并以强健者为兵士,以老弱者为农,如此共得数万精兵。此后吴国仍然时时征讨山越,以便不断地开发江南。 
  【匈奴】—北方游牧民族之一 
  中国北方(现内蒙古、山西、陕西一带)的异族。其强大势力曾凌驾大汉帝国,分裂为南北二支后就势微了。 
  公元前两世纪,匈奴曾经以压倒西汉国力的武力而自豪,但后来却因为内部纷争而 相继衰微。 公元四十八年,匈奴曾经以南北两大分支,南匈奴后来降服于东汉,并被移居至并州、凉州等地,负责防御北方。及至一八八年,趁着东汉末年战乱之际,南奴于扶罗单于与白波贼等寇扰河东与河内,并从此定居于司隶部河东郡的平阳,日后消灭 西晋的就是其后代。 不过在魏国时期,南匈奴还是被剥夺了自治权,隶属于汉人的管辖下。 
  【羌】—隶属于藏系游牧民族之一 
  主要分布于中国西部(现甘肃、青海、四川一带)的异族,或是以游牧为主的藏系民族,曾经多次于东汉末年造反作乱。 
  东汉以后,羌族趁着局势大乱之际大举侵入了凉州领域并定居下来,开始与汉人杂居。当时羌族与当地的豪族联手,或是独力举兵发动叛乱,让东汉政权头痛不已。 
  到了公元一八四年,异族中有位叫做北宫伯玉的人联合了汉人的边章与韩遂,伙同先零羌发起了叛乱。叛乱的领导分子不断更替,最后以马腾父子两人为首。此后羌族更是经常与其联手,共同叛乱。 
  【氐】—隶属藏族,压迫蜀国成都的异族 
  主要分布于中国西部(现甘肃、青海、四川一带)的异族,属于藏系,以勇猛善战 闻名。 东汉时代的异族,氐族居住于凉州与益州,风俗虽然与羌族相似,不过较善于农耕。 
  公元二二一年,马超举兵叛乱对抗曹操之际,氐族中的兴国氐与百顷氐等部族, 也加入了马超的行列。 三国时代后,由于氐族居住地介于魏蜀两国边界,因此时常被卷入两国之间的战火。到了公元三○四年时,氐族的酋长李雄便趁着西晋内乱之际,发兵攻打成都进而称帝,建立了所谓成汉。李雄并以刘禅的曾孙刘玄为安乐公,继任刘禅的爵位。 
  【南蛮】—武侯亲自平定的云南民族 
  分布于中国西南方(现云南、贵州一带)的异族统称,又叫西南夷。刘备死后,曾对蜀发动叛乱,后被诸葛亮平定。 所谓南蛮也就是指南方的异族,东汉时代则专指荆州南部的异族。 其中最大一支的称为武陵蛮,此外尚有长沙蛮与零陵蛮等异族。三国中提到的南蛮则是位于益州,也就是历史所称的西南夷。 
  公元二二三年,刘备死后,益州南部诸郡相继举兵造反,当时越隽的夷王高定也参 加了叛乱的行动。 不过诸葛亮远征云南后,西南夷的叛乱事件共非就此平息,公元二三三年,南夷的首领刘隽就曾经再次叛乱。            
三国时期宗教资料     
  《太平经》与太平道 
  《太平青领书》又称《太平经》,在汉順帝时期出现。原书共有一百七十卷,现今存世的只有五十七卷,见明《正统道藏书。太平部》。另有《太平经鈔》十卷,《太平经文序》两卷,《太平经拢刂肌菲呔怼!
  东汉时期黃老道在民间流行,《太平经》是他们在这一时期创造的经书。可能脱胎于西汉成帝时出现的《天官歷包元太平经》。它是道教最早的经典。《太平经》是由多位不同时期的作者的文章所汇聚而成的,內容庞杂,「其言以阴阳五行为家,而多巫覡杂语」。它的社会思想,既有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部分,也有呼吁公平、反对巧取豪夺、同情贫苦人民的部分。在道术方面较重「守一」。 
  东汉末灵帝时,张角创太平道,奉《太平经》为主要经典,发动黃巾起义,起义失败,太平道受打击。 
  张道陵与五斗米道 
  汉順帝时,张道陵入四川鶴鸣山,造作符书,创五斗米道。 
  五斗米道经张道陵子孙张衡、张魯的传播,流行於四川与汉中。 
  张魯雄据汉中二十八年,推行五斗米道,政教合一,以祭酒为理。五斗米道与太平道同一源流,教理教义基本相同。《太平洞极经》与《太平青领书》实为一经二名。 
  张魯归顺曹操,五斗米道由巴、汉流傳到江南一帶。 事奉黃、老,是方仙道、黃老道的传统。 
  汉桓帝祭老子,又在宮中立黃老,浮屠之祠。张道陵创五斗米道,已正式奉老子为教祖。张魯使教內「祭酒」诵习《老子五千文》,《道德经》便成为道教的主要经典。《老子想而注》反映了早期道教对《老子五千文》的解释。            
三国著名人物籍贯一览列表     
  曹氏家族(包括夏侯一门)沛国谯县(安徽亳县) 
  华佗同上 
  刘晔淮南(安徽寿县) 
  许楮谯国谯人(安徽亳州) 
  周瑜庐江舒县(安徽舒城) 
  鲁肃临淮东城(安徽定远) 
  吕蒙汝南富陂县(安徽阜南) 
  黄盖零陵泉陵(湖南零陵) 
  蒋钦九江寿春(安徽寿县) 
  周泰九江下蔡(安徽) 
  丁奉庐江安丰(安徽舒城) 
  朱桓吴郡吴人(江苏苏州) 
  陆逊+顾雍(同上) 
  张昭彭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