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里缓缓而吟-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鼎选择了自尽,秦桧的迫害也到了一个尽头。但赵鼎从来没向任何人屈服过,他的铮铮铁骨,让人由衷地叹息。临死前,他在为自己准备的灵幡上写了两句话:〃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状本朝〃,呼出了他这个末路英雄最后的临空一啸,顿时是流光溢地,气贯长虹。
【小传】赵鼎(1085-1147)
字元镇,号得全居士,解州闻喜(今属山西)人。徽宗崇宁五年(1106)进士。绍兴初,累官签书枢密院事,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曾荐用岳飞收复重镇襄阳。绍兴八年(1138)宋金和议时,因争地界,与秦桧意见不合,被罢为奉国军节度使。旋谪居潮州,再移吉阳军,仍被秦桧胁迫,忧愤国事,不食而死。能诗文,善词,多思念故国河山之作,凄楚劲峭。有《忠正德文集》,词集有《得全居士词》一卷。
'楼主' '35楼' 作者:一步两搭桥 发表时间: 2008/03/14 19:07 '加为好友''发送消息''个人空间'回复 修改 来源 删除 【卷三三】韩元吉
【派别】豪放派
【文集】《南涧词》
使节的悲哀
在仕途上顺风顺水的韩元吉,心中却总有一个解不开的结。故国的残影始终萦绕在他的心中。他的眉头紧锁,为的是那沦陷的半壁河山。悲凉凄苦,成了他们这一群南渡士人共同的心声。
韩元吉的生平资料很少,宋史里找不到他的传记,所以很多关于他的记载都不可考。这是一个长期被人忽视的才子,人们只能在浩如烟海的史料笔记中找到一些关于他的事情。韩元吉身为南渡遗老,主张收复中原。他常常有流露触出神州陆沉的感慨。韩元吉平生交由广阔,与陆游、朱熹、辛弃疾、范成大等一些爱国名士交好,多有诗词唱和。
宋朝理学盛行,韩元吉是尹焞的学生,尹焞师从于理学大儒程颐。韩元吉曾随从老师尹焞在洛中聚众讲学,朝廷见他们的名声远扬,有意召入京师,但被尹焞拒绝。后尹焞被朝廷封为〃和靖处士〃。韩元吉继承了他老师的学风,弘实笃行,最终也成为了大儒者。
绍兴二十六年,建宁县设封国监,铸造供朝廷使用的钱币。铸钱需要大量用水,朝廷派人引一条名为倍岗涧的河流入监内,供铸钱用。后来水道渐渐淤塞起来。因为水池干涸,铸钱的事务也被迫中断。绍兴二十八年,韩元吉担任建宁县知府,兴修水利,重新引涧水入水池,并在河道的两侧大量植树,池边建了一个很大的亭子,供路过的行人歇息。又在亭边造了一座五仙堂。铸钱之事的恢复,韩元吉受到了朝廷的嘉奖。
建宁位于福建沿海地区,地势偏僻。民生凋敝,县府能够收到的赋税很少。这个地方唯一的优势就是产海盐。古代煮海盐民的生活非常清苦。土地盐碱化,种植粮食几乎是颗粒无收,他们只能靠煮盐为生,常常是过着青黄不接的日子。柳永在他的诗《煮海歌》中描写过盐民生活的惨况。韩元吉针对建宁的实际,联系到闽北地区行销食盐的情况,办起了运售食盐的买卖,他将所获的利润补贴县府的支出,拿出部分盐资救助当地穷苦的盐民,并大力兴办学校,使建宁县在短短的时间内繁华起来。
韩元吉在建宁做的另外一件大事就是编写了《建宁府志》。自汉代设置了会稽南部都尉以来,时逾千年,竟然从来没有一本史书对建宁的历史做过详细的记载。韩元吉组织一批幕僚官员,亲自考察建宁山川形势,户口繁耗以及政教得失,并综合史书上零星的记载,撰成一书,共四十八卷。后来人们做建宁史志时,都以此书作为底稿。
韩元吉作词往往从他个人志趣出发,与辛弃疾、陆游词相近。陆游称赞他词说:〃落笔天成,不事雕镌。如先秦书,气充力全。〃在南宋诸多名家中,韩元吉长期被遗忘在角落里。但是他那些清峻不俗的词作,让人读后记忆尤深。试看他的一首《霜天晓角》:
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
怒潮风正急,酒醒闻塞笛。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
历史上把安徽采石矶、南京采石矶与岳阳城陵矶合称为〃三矶〃。三个地方都是固守长江的险要之地。当时金兵渡过淮河继续南侵,韩元吉赴镇江途中路过采石矶,登上蛾眉亭,见到前线形势的紧张引发感慨而写下这首词。
仰望那一堵倚天的绝壁,直耸云霄。登上峰顶,俯视不觉又是悬崖万丈,宛若一双凝恨的翠眉不展。见到风吹草动,他心中生出的愁,一直横亘到了天际。夜色降临的时候,怒涛暗涨,江风吹急。他在帐营里独自饮酒,却是意兴阑珊。听着塞外的笛声幽幽,如江水般一点点浸漫在他的心里。想到以前的那个水中揽月的谪仙人,采石矶里再也找不到他那飘逸的身影。一抹远烟隐隐若碧,绵延在青山之外,无迹无踪。后有吴师道说题咏词,这首《霜天晓角》独占魁首,后世无有能继之者。虽然有些夸张,但也足以证明有人赏识韩元吉的词。
孝宗九年,南宋朝廷任命礼部尚书韩元吉为使节大臣,赴金国祝贺万寿节,为金主完颜壅庆生。作为一名爱国词人,韩元吉见到自己的故国沦落在金人之手,内心强忍着巨大的悲痛,而表面上又不得又作屈辱性的强颜欢笑。在金人的宴席中,韩元吉百感交集,写下一词《好事近》:
凝碧旧池头,一听管弦凄切。多少梨园声在,总不堪华发。
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惟有御沟声断,似知人呜咽。
韩元吉心中幽微的心事只能用典故来寄托。此时他的心声王维是懂的。当年安禄山攻陷东都洛阳,在长安城禁苑内的凝碧池边大宴群臣。昔时唐宫廷的梨园子弟在宴会上一边弹奏,一边黯然落泪。乐工雷海青不忍心中的幽愤,怒起将乐器扔在地上,并朝着唐玄宗逃亡的西蜀方向大哭。安禄山见后怒不可遏,当场便将乐海青拖下去肢解。被拘禁在菩提寺的王维听说此事感动不已,作下《凝碧池》诗,正是这首诗,唐太宗后来并没有将接受安禄山伪职的王维定为死罪。韩元吉在此借凝碧池的宴会来说他的身不由己。
宴前官弦之声让人生出无端的凄凉之意,昔日的梨园旧曲让两鬓花发的他不堪忍受。春愁漫漫,柔美的杏花又怎么躲得过国破的惊怯,在烟尘弥漫的暗野初开,凄艳照人。御沟里的流水干涸,再也漂不出红叶,流水已断,如幽人一般,静静地发出幽咽之声。国破的愁云始终笼罩在这群南渡词人的眉上。
曾经看《天龙八部》,一直都不太认同慕容复这个悲情人物,他可以为了得到西下一品堂的赏识作异国的走卒;他可以杀死自己的姑母讨得四大恶人之首段延庆的欢心;他可以决绝地舍弃如花似玉的表妹王语嫣去竞选西夏的驸马,太多的太多,让人觉得慕容复这个人脑子是否进水,看他长得也是玉树临风一表人才呐。可当我读到韩元吉的词时,对慕容复充满更多的则是同情。是复国大计让他抛弃了儿女情长,放开了个人荣辱。从小到大,国破的哀愁一直笼罩着他,让他没有一刻的欢愉,他和庄聚贤是武侠里面两个最可怜的人,但庄聚贤的心中至少还有对阿紫的爱,他的痴情真的是任天也动。陆游读到韩元吉词时,写了一首诗说:〃书来寄我宴时词,归鬓知添几缕丝。有志未须深感慨,筑城会据拂云祠。〃对于亡国,陆游何曾不是每日要作断肠之想。
韩元吉作词多豪放雄浑,但也有婉丽之作。他有一首咏桃花词,写得妩媚动人。见其《六州歌头》:
东风著意,先上小桃枝。红粉腻,娇如醉,倚朱扉。记年时,隐映新生妆面,临水岸,春将半,云日暖,斜桥转,夹城西。草软莎平,跋马垂杨渡,玉勒争嘶。
认蛾眉,凝笑脸,薄拂燕脂,绣户曾窥,恨依依。
共携手处,香如雾,红随步,怨春迟。消瘦损,凭谁问?只花知,泪空垂。旧日堂前燕,和烟雨又双飞。人自老,春长暮霭,目断武陵溪,往事难追。
一提到《六州歌头》,就会想起贺铸的〃少年侠气,剑吼西风〃,但韩元吉的这篇却是深婉低徊,记述了他那段香艳又凄迷的情事。桃花自古以来便有美人之喻,崔护的那首《题都城南庄》作得尤其是好,〃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让人读后生出无限的遐想。
东风得意地拂过初绽的花蕊,记得去年,斜倚在朱门,娇憨如醉的她,以风为裳,以水为佩。他转过斜卧的溪桥,勒马,见到一双含情的黛眉浅笑,淡淡胭脂的脸颊,泛起一抹秀美的羞红。他携着她,在幽微的花香中,信马而游。身后的落蕊纷纷,红尘滚滚。又是春来,他是为谁度得如此消瘦。旧日堂前的燕子还在双飞,今日微雨的花下,人在独立。春,依旧是春花正好;人,人在岁月中渐渐老去。昔年的风流潇洒被细雨慢慢地淋湿。暮霭沉沉中,看不见陶渊眀笔下的武林桃溪,叹得一声,往事难再寻。
在韩元吉的词中,那颗壮心中也藏着有儿女情长,真的如白居易所说的〃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晚年的时候,韩元吉隐居江西上饶,与其婿吕祖谦讲学于竹林精舍。他终可以暂时消掉那番愁情,做他不问世事的隐者。
【小传】韩元吉(1118-1187)
字元咎,号南涧,许昌(今属河南)人,寓居信州(今江西上饶)。绍兴间,历官南剑州主簿,建康令,迁知剑州。兴办学校有政绩。孝宗朝,累官吏部尚书,龙图阁学士。主张恢复失地,统一国家。与陆游、辛弃疾等人交往甚密,有酬赠之作。词作多悲怀家国,风格略近辛弃疾。有词集《南涧诗余》。
'楼主' '36楼' 作者:一步两搭桥 发表时间: 2008/03/17 19:29 '加为好友''发送消息''个人空间'回复 修改 来源 删除 【卷三四】岳飞
【派别】豪放派
【文集】《岳武穆集》
尽忠报国,还我山河
每次在西湖畔经过岳王庙时,总会让我想起那段沉睡千年的往事,岳飞用他的鲜血和利剑为南宋的江山燃起了一线希望,转夕间却又被如飞蛾般的乱臣贼子生生地扑灭。历史在这一段纠缠得太久,然而惨烈地让人不堪回忆,只因为恨太匆匆。
岳飞出生的的时候,刚好有一只鹊鸟从屋顶经过。根据古书上说,这是一种吉兆。岳飞的爹爹给儿子取名为飞,字鹏举,希望他以后能出人头地,一展宏图。岳飞的家很穷,是韩魏公韩琦家的佃户,靠租种一点田地度日。虽然在生活上过得非常清苦,但是从小也磨练了岳飞坚韧的意志。金兵大举南侵,岳飞毅然从军。临走前夕,岳母拿出银针和墨汁在岳飞背上刺下了〃尽忠报国〃四字。她希望儿子能够在沙场上建功立业,为国家的危亡献上岳家的一片绵薄之力。
岳飞处事有铁一样的风格,对他儿子岳云的要求更是严厉到不合情理的地步。
岳飞被任命为泰州镇抚使,接到朝廷命令,说要屯军于江阴。岳飞于是将一家老小安置在徽州。在此期间,有百姓向他告发他的舅舅以权谋私。岳飞让母亲诘问并警告舅舅。一日,岳飞与舅舅共同出行,突然舅舅纵马向前援弓回射岳飞,但只射中岳飞座骑上的鞍桥。岳飞怒起拍马追舅,擒住后,不顾他舅舅的苦苦哀求,取佩刀破其心。后来岳母问岳飞为何要把事情弄成这样,岳飞答说:〃今日不杀舅,他日必为舅杀。〃这段记载出自于《三朝北盟会编》,虽然一直以来是一个疑案,也有人说是奸臣秦桧为相期间,拼命修改史书,抹黑岳飞形象。暂不去管这番言论,总之可以看出岳飞行事有自己的一套原则,从不含糊。他以治军严明著称于世,岳家军威震敌胆,一直都是他抗金作战的中坚力量。
绍兴三年,岳飞剿灭李成、张用等军贼游寇,受到高宗的嘉奖。后又受到丞相赵鼎的举荐,收复襄阳、信阳六郡。岳家军的百战百捷让金兵闻风丧胆,岳飞被高宗任命为清远军节度使,驻守鄂州,从此岳家军有了自己的根据地。
岳飞赏罚分明,处事上不带有个人的色彩。手下有一将领杨再兴,曾经与他恶战一场,并杀死了岳飞的弟弟岳翻,后来杨再兴归城投奔,岳飞不计前嫌,给予重用。
绍兴十年,金将兀术领兵侵犯河南,岳飞领命出击,收复了郑州洛阳等几座城池。郾城大战中,岳家军打破金兀术的精锐骑兵〃铁浮图〃与〃拐子马〃,金兀术见精兵已破,大势已去,遂曳兵弃甲而逃,岳飞乘胜追击至朱仙镇。他命部分稍作整息,准备渡过黄河,一鼓作气收复汴京。而朝廷这边,高宗和秦桧却在紧锣密奏地同金人议和。赵构害怕岳飞收复汴京,将徽宗、钦宗迎接回来,他的皇位不保,于是连发十二道金牌催岳飞班师回朝。万事具备只欠东风的岳飞,只能是遥望汴京,挥泪而别。回到临安的岳飞,见到朝中上下都在为与金国盟约的订立一片欢欣,深感忧虑。他知道金人的狼子野心,和约只不过是暂时的一个美丽的借口,等到他们缓过劲来,定会再度挥师南下。岳飞向赵构谏言说:〃莫守金石之约,难填沟壑之求,今日之事,可忧不可贺〃。高宗听了很不高兴,对岳飞所说的良言置若罔闻。
风波亭之变,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害得岳飞惨死。本来在原判中,其子岳云并没有纳入到死刑之中,宋高宗害怕岳家会起来寻思报复,黑手一挥。岳云、张宪俱遭杀害。千古奇冤,秦桧为此留下了千年的骂名。
岳飞文武双全,作词虽然只有三首,但就像是三座大山,漂浮在涛涛瀚海中,供往来者凭吊。岳飞的豪情壮志,义薄云天,读其词如见其人。试看他的《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的这一首《满江红》被人说为〃胆量,意见,文章悉无千古。〃字字读来都觉如一个忠心赤胆的臣子仗剑而啸的狂澜怒挽。壮志未酬,他心中存的是悲恨。但又不如杜甫所说的〃出师为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那般凄凉,他对收复失地的壮举还是充满着无限的希望。
怒发冲冠,凭栏登高远眺,潇潇风雨渐渐停歇下来。放眼望去,山河一片残缺,傲对着苍天愤然长啸,激绕在胸前的是荡气回肠。三十已过,论功名却是微如尘土。八千里的征途星夜起程,人生就是这样忙碌匆匆。不要闲误了青春,等到两鬓斑白空自回首,那时将要悔恨终生。靖康之乱的奇耻大辱还未雪耻,心中的仇恨何时才能灭消。待领着千军万马,踏破贺兰山缺,到那时吞灭你们的将是大宋王朝,他也可以重回京城,向天子告捷。忠将良臣,尽在岳飞,他的一颗赤心如唐才子李贺诗说〃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绍兴四年,岳飞击破金国傀儡政权伪齐的军队,收复襄阳等地,再欲北进之时,朝廷却让岳飞急速回朝。岳飞无奈,退回鄂州,但在他心中一直念念不忘北伐一事。心情怅廖时,登上黄鹤楼,慨气中生,写下一词《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