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离金矿只有三英尺 >

第4章

离金矿只有三英尺-第4章

小说: 离金矿只有三英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格洛瑟说:“你自己想一想吧。人们的重大决定好像都是在人生的低谷作出的,比如丢了工作、失恋、陷入经济困境等等。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但是人在低谷时都容易情绪波动,在害怕、悲伤、失落的情况下,谁也不可能作出明智的决定。”

    “人生是有周期性的,有低谷也有高峰,一定要等到上行的时候再采取大动作。这样,它的基础就是进步而不是失败,是潜力而不是损失。老实说,你站在消极的立场上作出的决定有几次是正面的、积极的呢?”

    “下次你作重大决定时,要先走出低谷,然后等再次进入高峰时再作考虑,这样就是在在较为稳固的基础上起步。”

    格雷格取出笔记本,写道:

    千万不要在低谷时作出重大决定。

    “谢谢你,罗恩。这话很有道理。”巴克兰说,“谢谢你做的一切。你先忙吧,我们就不打扰了。”

    “好的,谢谢您。”格雷格说。

    “祝你们愉快,有空再聊。”格洛瑟挂断了电话。

    电话刚一挂断,格雷格就开口说道:“您的朋友们真了不起。他说得太好了。我都记不清多少次在低谷时作出决定,差不多每次都是。也许您还记得,我们见面的那天,我差点又要作决定。顺便问一句,格洛瑟是干什么的?”

    “罗恩·格洛瑟担任过古德耶银行的CEO,后来管理过拥有几十亿美元的米尔顿–赫尔希信托。另外,他也是我认识的最体谅别人的人。罗恩的人生哲理还有一条我很喜欢,那就是,‘表现出志在必得的样子’。”

    “什么意思?”格雷格问道,又掏出了笔记本。

    “他是这样解释的,我得承认他说得很对:‘你要装做目标好像已经实现了,这一点很重要。在人生的挑战面前,你要不断地挖啊挖啊,因为金子马上就要出现。’”

    “巴克兰先生,我得告诉您,我还是不大明白您为什么要告诉我这些。我知道,您和唐·格林都说,一旦我找到了人生目标,那么有些事情就必须去做,其中就有一条:把我明白的道理告诉别人。你为我所做的一切,我将来都会用帮助别人来回报。我保证。”

    “很好。”巴克兰笑了,“所以我认为,你该去和我在拉斯维加斯的朋友杰克·梅茨见个面。他也许能帮你再往前走一步。”

    “好的,我相信您的话。”格雷格说,“我太激动了。”

    “这几天我会寄个包裹给你,你需要知道的都在里面。”巴克兰站了起来,“顺便说一句,我注意到你也开始记笔记了。”

    “是的。笔记的用处很大,我还开始把自己的目标写下来。”

    “这是个好消息,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自己的目标。”

    格雷格笑了,巴克兰说话时,他在笔记本上写道:

    梦想只是梦想,除非你把它写下来。只有写下来,梦想才变成目标。

    “目标是你和自己签订的合同,它的基础不该是你想干什么,而是你决心要干成什么。”

    “我喜欢这句话。”格雷格说。

    “有位作家叫比尔·巴特曼,他是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也是我的一个朋友。他的做法很奇特,他做了3张卡片,走到哪里带到哪里。他把那些卡片叫做‘袖珍诺言’。卡片的一面写着‘我承诺’,另一面是空白的,你可以写下对自己发自内心的深刻的承诺。他的意思是,你要把这张卡片随时带在身上。这样你每次掏钱包或车钥匙时都能看到它,而它也就能不断地提醒你不要忘记对自己的承诺。”

    格雷格听着这条劝告,在笔记本上记下:

    给自己做一张袖珍承诺卡,随时带在身上。

    “比尔是个绝不让逆境成为拦路虎的绝好榜样,他曾经是排在第25位的美国富豪。他的公司最早源自他在厨房里想到的一个创意,后来发展壮大成了美国发展最快的一家企业。他的创业理念不但得到史密森研究院的认可,而且全国各地的电视和杂志都对他的领导原则做过专题报道。”

    “听起来是火热的事业。”格雷格低声说。

    “你太性急了,注意听,我还没说完呢。事情到这儿还没有结束。有人指控比尔企图破坏该人一手创办的企业,他遭到了57项重罪指控。”

    “天哪!”

    “这件事对他就像晴天霹雳。比尔说,他用13年缔造了一个帝国,别人只用13分钟就夺走了。他知道,除了家人,所有人都背叛了他。以前过圣诞节,他会收到1000多张贺卡,而那年他只收到1张贺卡,他的朋友只剩下了一个。”

    “后来怎么样了?给他定罪了吗?”

    “你大概想,既然指控那么多,肯定会给他定罪。没有,他的犯罪指控都被逐条开释。政府向他道了歉,可是这场官司却把他的钱都花光了。”

    “他现在怎么样?”格雷格的声音流露着好奇。

    “这才是精华部分。出了这样的事,他完全可能会变得玩世不恭、怨天尤人,但他没有。他重新振作了起来,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对他不离不弃的人,也就是爱他、支持他的家人身上。

    “他开始写作,还成了有鼓动力的演说家。现在他常到世界各地去讲述他的故事,让别人从他的经历中汲取教训。他随身带着唯一的那张圣诞贺卡,并用它来提醒自己,哪怕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可能对别人的人生产生深远影响。”

    巴克兰结束了谈话。“记住:我们离自己的目标要么越来越近,要么越来越远。是越来越近还是越来越远,要看我们自己每天的选择。”

    半途而废者绝对赢不了,赢家绝不半途而废。

    ——拿破仑·希尔

离金矿只有三英尺 第五章 脱颖而出(1)

    戴维给格雷格的电话留了9条信息,一条比一条绝望。格雷格听了很难受,是的,他听了很不舒服。他这个收养的弟弟脸皮真厚,他把自己的问题压在格雷格身上,徒增了格雷格的负担。

    我自己的麻烦事够多的了,格雷格心想。可是他爱戴维,不希望戴维的情况恶化。戴维的生活似乎被酒精控制了。我可以做些什么呢?格雷格想。他拨通了戴维的电话。

    “你好。”有人接起电话。

    “戴维?”

    “还能是谁?”

    “噢,打扰你了。”

    “什么?打扰我了?是我打扰了你吧?让你动用宝贵的时间给我回电话。我正想着不再指望你了。”

    格雷格本来想说,他早就对戴维失去了希望,但是忍住没有说。然后他大声说:“我也是差点对你没指望了。”

    “太感谢了。我对你做了什么坏事?”

    “是你对自己做了坏事——酗酒。你知道,我能听出你是不是喝了酒,现在你没喝醉。”

    “我昨天可喝了不少,现在还头疼呢。”对方说。

    “我相信你的话。听着,你该去寻求帮助。你可以去一些专门帮人戒酒的地方,治一下酒瘾。”

    “我没钱。我给你留过一条信息,我的工作丢了。”

    “是的,我很难过。”

    “我没有保险,也没钱交这个月的房租。”戴维没有顺着这个话头向格雷格借钱,虽然他显然准备把话题往这个方向扯。

    格雷格打断他的话:“我也没钱,至少在我拿到下一笔合同前也没有钱。我的问题多得很。”

    “是啊,问题多得很。再见。”对方挂断了电话。

    几天以后,格雷格降落在拉斯维加斯的机场。他的心思不在戴维和米娅身上,他也压根儿没有多想这次眼花缭乱的旅程。拉斯维加斯一如既往地在举办活动,机场门口的出租车排了一长溜,看不到头。格雷格不耐烦地排队等候出租车,无意中听到身后有人在闲聊。

    两个女人刚刚去了趟圣迭戈,正在表达她们的激动心情。

    “对不起打扰了,”他说,“我听到你们在议论我的故乡,我就是在圣迭戈出生和长大的。”

    两位女士说:“你真有福气!那儿真是个好地方。”她们争先恐后地说,她们非常喜欢那座“美国最美的城市”。

    排队等候出租车原本是件沉闷无聊的事,不料却成了结识两位姑娘的绝好机会。格雷格得知她们俩是载誉归来,两人都荣获了“美国十大杰出青年”的桂冠。这个奖项旨在表彰年龄介于18~40岁之间、具有特殊优秀品质的美国青年。

    自1940年以来,有600多位美国青年荣获该奖,许多人在日后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比如约翰·F·肯尼迪、杰拉尔德·R·福特、安妮·班克罗夫特、盖尔·塞耶斯、埃尔维斯·普雷斯利、丹·奎尔、凯瑟琳·沙利文博士、拉里·霍姆斯和比尔·克林顿,这只是其中的几位。

    几天前在西海岸举办了颁奖晚会。现在,这两位获奖者要在拉斯维加斯稍作停留。一位名叫劳伦·纳尔逊,她说到自己被列入获奖名单上感到十分荣幸时,眼睛里亮晶晶的。她接着提到了获得提名的其他候选人,这时候,旁边那位也获得嘉奖的同伴埃林·格鲁韦尔打断她的话夸奖起她来。

    “格雷格,其实你可能在电视上见过劳伦。”

    “真的吗?”

    “这张笑脸你怎么可能不认识呢?她是2007年度美国小姐。”

    “真了不起!”格雷格不好意思地说,“选美比赛很有意思吧?”

离金矿只有三英尺 第五章 脱颖而出(2)

    劳伦脸上的笑容比太阳都要灿烂,她回答说:“那只是个荣誉。”

    埃林接着介绍劳伦:“她不仅是选美冠军,她还参加了一项非常特殊的活动。她在参与保护儿童不受网上侵害的活动。”

    “我知道你在干什么了,”格雷格说,“你装扮成诱饵,抓捕网络世界的坏蛋。”

    “一点儿不错,”劳伦说,“我们必须让那些人离得远远的。我小时候就有人试图接近我,我当时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出一份力,制止这种行为。”

    “你做得到。”格雷格转身问埃林,“你呢?”

    埃林还没开口,劳伦就迫不及待地讲起她这位朋友的故事来。“你看过电影《自由作家》吗?”不等格雷格答话她就说:“希拉里·斯旺克饰演一名学校老师,在*发生以后,她仍在教着150多个加利福尼亚市的学生。”

    “噢,我想起来了,那部片子很精彩,原著就是畅销书,对吧?”

    队伍在缓慢前进,劳伦依旧抓着格雷格的胳膊,热烈地说:“就是那部电影!它的原著卖了100多万册。那些孩子成了社会弃儿,他们不爱读书写字,彼此也不友好。他们似乎只知道暴力。这时候来了一位热情活泼的老师,并想把大家团结起来。”

    “我记得很清楚,”格雷格说,“她教孩子们写字,让他们把自己的生活写出来,抒发心声。”

    “是的,”劳伦·纳尔逊向他道贺,“你记得一点不错。她就是那位老师!”她指着埃林·格鲁韦尔说。

    “我不过是充当了孩子们的催化剂,仅此而已。他们讲的故事是自己的,是他们的亲身经历。”埃林的谦虚似乎是由衷的。

    “困难总是有的,从第一天起就有,现在也有。我们接到过死亡威胁,接到过3K党的威胁信,他们想阻止我们。你能相信吗,原著甚至曾被送给FBI接受调查。可是感谢上帝,他们阻止不了我们,我们还在坚持,孩子们的故事打动了千百万人。后来,几所常春藤学校甚至用这个项目来教育未来的教师。”

    “真了不起。”格雷格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钦佩。

    “我明白了一个重要道理,”埃林接着说,“提要求时一定要慎重。”

    格雷格感觉到她就要说出一番深奥的哲理,于是把手伸进口袋,摸出笔记本。她说:“记住……”

    目标只是愿望,除非它成为现实。成为现实以后,它就转化成了责任。

    劳伦补充道:“也许你想要一个家、一辆新车,想要职务升高一级,但这个目标一达到,它就成了你新的责任。这时候你就有了一家人要养活,有了一辆车要养护、要买保险。你在角落里有了一间专门的办公室,身上的担子也就相应更重了。”

    埃林说:“确实是这样。现在,我们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孩子们要依靠我们,我们的任务更艰巨了。我们必须把这项活动在全世界推广开来,让大家都明白,每个人都很重要,都可以贡献力量。我们不能停下脚步,即使我们想这么做也不行。好在我们热爱这份工作,不打算放慢脚步!”

    似乎格雷格不管走到哪里,不管跟谁交谈,寻找目标都是个反复提及的话题。

    “你呢,劳伦”格雷格问,“你勇往直前又是为了什么?”

    “我嘛,我的故事不像埃林那么有戏剧性。其实,我的生活跟她扶助的那些孩子们的视角恰恰相反。我不断努力,是为了我所谓的信念。”

    格雷格和埃林好奇地凝视着劳伦。

    “我来解释一下。”她说,“今天的世界上,衡量一个人好像是看他能同时处理几件事。我们管它叫‘多重任务处理’:就是我们同时能把几只球抛在空中再接住。然后我们又觉得奇怪,为什么自己一事无成。

    “我要说的是,就我个人来说,集中精力、一次只针对一个明确的目标和使命,然后坚信它能成功,这是极好的战略。这个战略帮助我做成很多大事。它还帮我成功地当上了美国小姐,现在,我又能用美国小姐这个头衔来帮助那些困境中的孩子们。我觉得这就像滑雪。”

    “滑雪?”埃林问。格雷格也听得很专心。

    “打个比方,假设你在山顶上滑雪,你的目的是滑到山脚下。也许这件事难度很大,但是你有信心,相信自己能滑到暖和的俱乐部,并喝上一杯热乎乎的咖啡。”

    “可是,很多人一行动起来,就把最后的目标抛在脑后。他们看不到终点,更糟糕的是失去了信心,转而注意到自己最害怕的结果,于是只看见一路上的障碍物——黑乎乎的冰块啦,滑雪板啦,讨厌的树杈啦,好像都是凭空冒出来的。”

    格雷格笑了。

    “这些人遇到一次挫折,摔上一跤,就可能脱下滑雪服中途退出,并请安全小组把他们送下山。他们没有达到目标就半途而废,因为他们的眼睛不是盯着奖品,他们对自己的才能没有信心。”

    “也就到不了终点。”埃林说。

    “一点不错!设想一下,还是这些人,如果他们信念坚定,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而困难只是过程的有机成分而已。那么,他撞到了障碍物,摔了一跤后,就会立刻爬起来,因为他知道路上少了一个障碍,自己离目标越来越近,离山脚也越来越近。”

    这时候,轮到他们上出租车了,三个人道了别。格雷格请两位姑娘先走,自己等下一辆出租车。他站在那儿思考刚才学到的哲理,惊讶地发现他似乎有点迫不及待了。

    他一钻进出租车,就给米娅打了手机。米娅没有接电话,他有点生气,只好留了口信——最近几天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这时他才意识到,戴维打来电话时,他自己也常常不接。

    贫穷和富有是心态造成的结果。

    ——拿破仑·希尔

离金矿只有三英尺 第三部分 第六章 缔造成功(1)

    格雷格付了车费,顺便给了司机一笔慷慨的小费,感谢司机热情地把他从机场送到酒店。司机帮助格雷格把行李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