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中国骑兵 >

第28章

中国骑兵-第28章

小说: 中国骑兵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晚饭喝面汤啃窝头,一般没有什么大的改变。 
  一个星期吃一顿“高头饭”,也就是小米干饭加上点菜浇头,如果能再配上碗蒸菜,有盐有醋有猪油,大伙简直就高兴坏了。像电影里演的炊事员担着肉包子喊开饭,八路军那时没见过。 
  不过行军打仗的时候,伙食确实好一点。好在哪里呢?早上加几个菜馍,晚上面汤改面条,中午没变化。不过窝头做得比平时多,可以管饱,有时还有菜窝头,于是不饿的人也揣两个,留着慢慢吃。 
  刘春雷毕竟是在正规饭馆学过的,懂得配菜,试着做了一顿,战士们反应不错。于是免去了其他苦力活,专做菜馍菜窝头。这菜窝头之类的东西,就是在面粉、高粱、玉米面里头加上些红薯、萝卜、南瓜、葫芦、豆角之类,使它变得很大,吃起来有味;看上去也挺好,其实不顶饿。 
  做菜馍必须有菜,刘大厨子拎着两个大筐出门了,正琢磨着先上哪家去访一访,迎面跑来几个小孩。于是就问:“小孩,你们家有新鲜菜吗?”   
  “有啊,要多少?”   
  “把这两个筐装满。”   
  小孩各自跑回家了,大刘就坐在旁边等。不一会儿,娃娃们来了,搬个南瓜放进去,看看不够又去抱葫芦,再瞧瞧还是不满又去拿别的,一直到把两个大筐填得严严实实才住手。 
  刘春雷问:“多少钱?”   
  “不知道。”   
  刘厨子也不知道,只好去问炊事班长。班长看了看,说给一块大洋吧,孩子们拿了钱高高兴兴地跑了。为什么要给大洋呢?因为这里是游击区,给边币等于是欺负小孩,人家没法用嘛。 
  第二天一早,小孩们又哭哭啼啼跑来了,说是钱不见了。原来一块大洋没法分,他们就把它埋到河边滩地里,还做了记号。没想到,晚饭后骑兵去刷马,把那一片踩得乱七八糟,于是钱就找不到了。刘春雷陪他们到河滩去转了一圈,还真是难找。眼看部队就要开拔了,只好偷偷摸出一块大洋,说:“在这里了,拿去吧。” 
  其实那是他自己的补助费。在当时,伤员归队后可以享受一段时间的营养伙食,如果不吃小灶,就可以换成钱。   
  小孩欣喜地接过大洋,看一眼,嘴又撅起来:“不是这个,我们那个比这个大。”原来这光洋有大小之分,袁大头、孙小头,虽然价值一样,但外表个头不同。   
  “都是一样的,没关系。”   
  “不一样,就要大的那种。”接着孩子就哭起来。   
  哎呀,没办法。只好回去找遍全连,好不容易才换了个大个头的。   
  白天行军过单县的时候,刘春雷知道这里的羊肉好,就和副连长王元力(1945年牺牲)商量,两人凑钱买了几斤。晚上大家都歇着了,刘大厨子就支起锅开始炖肉,王元力搬个板凳坐在边上眼巴巴地等着。过了没多久,也不知道连长周开树是真查夜还是鼻子好,反正就摸到厨房里来了。他进来就说“好香”,要掀锅盖。两人赶紧拦住他说:“连长别掀别掀,再等半小时,现在掀了就不灵了。”周开树说:“好嘛,我过半小时再来。”不一会儿,听见连部通信员快马加鞭出村去了,王元力直喊“完蛋完蛋”,大刘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 
  半小时过后,连长来了、指导员来了,住在邻村的营长、教导员、副营长……都来了,统统自带碗筷。进来他们就揭开锅盖猛整,连说“好吃、好吃”。刘春雷这个正主忙活了半天却没捞到两筷子。 
  大家都说:“大刘啊,你这手艺不当炊事员真是太可惜了。”         
第76节:第二十三章 兵强马壮(4)         
  “那好啊,我就留在炊事班算了。”   
  “想逃避打仗?没门!赶紧再弄两顿好吃的,等到了集结地,马上就回二排打冲锋去!”   
  7月28日,骑兵团到达沛县,8月1日,其他各部队也都到达了集结地点。刘春雷一看,嗬!冀鲁豫军区的好多主力部队都来了,七团、八团、九团、十团、十九团和骑兵团,加上十一分区的部队,这回是要在湖西打大仗了。 
  这些部队中,七团、十团和骑兵团都是红军团。十团资格最老,前身是井冈山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二团,就是王佐、袁文才的那支部队;而那个老七团就更不得了,是参加过南昌起义的队伍,井冈山红四军第二十八团,后来的红一军团二师五团,林彪当过他们团长,陈毅当过党代表! 
  这么多部队聚集在一起,把原本是游击区的湖西整得比根据地还热闹,周围的敌人都慌了,不知道谁会先挨揍。八路军战士们也都急不可耐。   
  8月的夜晚,闷热得很,所以每到一个地方宿营,各单位都抢着去占村里的戏台,抢不到宽敞凉快地方的人就在老百姓的院子里打地铺。   
  湖西是游击区,情况复杂,部队进村就放双岗,还放游动哨,对陌生人一般是许进不许出。刘排长半夜查哨回来,看见房东还没睡,在门口探头探脑的,问有什么事他也不说,就起了点疑心,悄悄告诉哨兵注意点。 
  第二天是8月4日,天刚亮战士们就起来做马厩勤务,打扫卫生,清理马蹄,给马喂料。早上时候战马除了喂草料,还需补充些豆料和食盐,另外还要饮马。马匹比人类需要更多的饮水,水分不足是会引发马匹腹痛的。 
  把马匹都喂饱之后,战士们才能够吃早饭。这一天,团里又通知部队要整理军容,大家就知道要有上级领导来检阅了,于是赶紧擦皮具、磨刀、擦枪,用碎石块把马镫和马衔铁磨亮,再换上干净衣服。 
  刘春雷正忙着,那房东捧着床毯子过来,说是要送给他搭马鞍子用。刘排长哪里敢要,没想到房东就哭起来了:“老总,你行行好,把我的牲口留下吧……”把大刘弄得莫名其妙,赶紧去调查情况。 
  原来,这房东家有匹骡子。头天晚上部队给军马喂料时,为避免骡子和马打架,就把它牵到外面去了。由于是晚上,战士们没有及时向老乡做解释,结果就闹出误会来了。刘春雷连忙把骡子拉回来,登门赔礼道歉。 
  一进屋看见房东一家人的模样,不禁乐了。大热的天,他们把所有的好衣服都套在身上,塞得臃臃肿肿的,这是怕当兵的抢东西呢。刘排长知道他们对八路军不了解,于是就给他们讲了一番人民军队的规矩。 
  吃完早饭打扫场院挑罢水,骑兵就出发了。刚出村,那房东兜着些鸡蛋追上来,死活硬要送给子弟兵。战士们不肯要,房东说:“这是送给你们喂马的,让军马更有力气,使劲打耿聋子、刘黑七那些土匪龟孙!” 
  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杨勇(开国上将)在一个坡地上检阅部队,骑兵团以小步姿态列队行进。这时候,不知道从哪里跑来一匹半大儿马,枣红色、白耳朵,看见大群马队高兴坏了,欢叫一声扬起尾巴傻乎乎地钻进队列,前头闻闻后头拱拱。骑兵们吓唬它一下,这不懂规矩的家伙还以为是逗它玩呢,跑来跳去东磨西蹭地更来劲了,结果把骑兵步伐和队列全都弄乱套了。 
  战士们尴尬极了,杨勇司令却笑着说:“这小马儿有觉悟,它是想参加八路军骑兵团呢!”大家哈哈大笑,这才算是解了围。   
  杨勇做了简短的动员讲话,他说,国民党顽军多次进犯我抗日根据地,威胁冀鲁豫、山东和南方根据地的咽喉地带,八路军必须坚决反击,把敌人赶出去。这次军事行动是根据朱总司令的命令实施的,叫做“湖西反击战役”。杨勇还告诉战士们,新四军也在津浦路一带西进作战,他号召大家要开展杀敌竞赛,勇立新功。 
第77节:第二十四章 湖西反顽(1)         
  第二十四章   
  湖西反顽   
  阅兵动员之后,部队开赴沛县魏楼。在这里,八路军已经把顽军张开岳三十六纵队的主力围住了。   
  魏楼据点有坚固的寨墙和两道外壕,设置有鹿砦、木桩和地雷,深沟壁垒,易守难攻。为此,八路军采用了新战术——坑道作业。   
  从距离据点两百米开外的地方挖掘坑道,挖到据点跟前就用黄色炸药把寨墙炸开,再从坑道内运动兵力展开攻击。在适当的位置上,八路军还修建了轻重机枪阵地,集中优势火力压制敌人,掩护步兵攻击。用这样的办法进行围寨攻击,能够使敌人的坚固工事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作用,造成守军心理上的恐惧,逼着其他顽军前来救援,我军则可以达到围点打援,一举歼灭的目的。 
  路过阵地外围时,骑兵们看见步兵战友正在进行土工作业,实在是辛苦。   
  由于坑道太长、氧气太少,人在里面待不了多久就憋坏了,只得在腰上拴一根绳子,干上一阵就七手八脚拖出来休息。坑道口的边上铺着几张席子,叫做什么“还魂席”。从坑道里出来的人都晕晕乎乎的,在那席子上躺一会儿,“还魂”之后又爬进坑道接着挖,真够可怜的。 
  刘春雷观摩之后感慨万千:看起来,还是咱们当骑兵的好啊!   
  几条坑道已经弯弯曲曲地延伸到了据点边缘,十团负责主攻,九团佯攻,他们正准备把三口装满炸药的棺材往前面送。敌人守军要想突围,外面还有八路军几个团在等着,无奈之下只得死守,拼命呼叫援军。 
  挺进军司令冯子固果然从沛县、丰县、砀山、铜山邀集了各路人马前来救援。敌三十四纵队和保安旅拼命冲击十九团的阻击阵地,其前卫已进至魏楼据点不足两华里,与担任佯攻的八路军九团发生了接触。这时,七团、八团趁机迂回敌后进行包抄,指挥部随即命令骑兵团向程楼方向运动,打击从铜山县方向过来的耿聋子部队。 
  骑兵立即开始行动,四连是团队的前卫,而刘春雷带着四个战士又作为连队的前哨,实施突前搜索。   
  那天刚开始行军,刘春雷就发现战马的前掌快要掉了,走起路来拖拖拉拉的很不得劲。他担心一旦发生情况自己跟不上别人,就决定单独走在前头,让其他战士呈扇形尾随。   
  前哨小组通过一片洼地,刘春雷打马从斜坡冲上去,这时候他感觉自己左脚甩空了,就本能地弯腰去找马镫。等他重新踩进马镫里,战马已经跑上了坡顶。大刘挺起身来,愣住了:呀!迎面过来了五六个骑兵。这是敌人的一个乘骑侦察分队。 
  几个国民党兵看见坡底下突然冲上来一个人,也愣了一下,犹豫着不知是该围上来还是该逃跑。刘春雷立刻知道自己不能转身,因为,这时如果往回退,一定会被敌人追着打,最好的办法就是迅速接近敌人进行缠斗。于是他大喊一声,拔出战刀,策马跃入敌群。 
  短距离遭遇的紧急时刻,正宗骑兵和骑马步兵的战斗经验差别立分高下。   
  敌人侦察兵没有马刀,慌忙间去摘取挂在马鞍上的枪,可大刘已经冲到跟前了,一刀砍过去,领头的军官一缩脖子,马刀正砸在他钢盔上,这家伙吓得怪叫一声,拨马就跑。其余的几个国民党兵拎着长枪近距离没法招架,也跟着逃跑,八路军骑兵拍马就追。 
  敌人埋头猛跑,刘春雷和他们马头接马尾,却总是差一步。他急了,就用马刀去刺前面的马屁股。扎一下,敌人的马跳一下,弄了几次,搞得那匹马的屁股血肉横飞,终于使劲一蹦把马背上的人给颠了下来。那家伙被摔得七荤八素,脑子倒还清醒,看见刘春雷兜马回来,立刻把两只手举得高高的。 
  被这匹马挡了一下,就再也追不上前面的人。正好,这时后面的战士也赶到了。于是大家站成一排,左手挽住缰绳,右手单臂举枪射击,姿势帅呆了。可是一排枪过去,敌人照样跑,一个也没打着。得,还是下马来打吧,接着再打两排枪,敌人终于全部摔倒了,国民党侦察兵一个也没跑掉。 
  审问俘虏,得知当面之敌为耿继勋(耿聋子)部的关玉平支队和穆伯仁支队。况玉纯团长立刻命令部队转向大蔡家方向,决心在敌人行进过程中将其歼灭。   
  中午,二营按照指令到达了大蔡家和程楼之间一片树林。休息了好一阵,敌人来了。大家站起来张望。远处的大路上,两千多号顽军正踏着尘土赶过来。战士们一边忙着给战马系紧肚带,一边急切地等待着命令。 
  不一会儿,副营长李树茂跑来了,喊着:“四连跟我来,三路纵队。”   
  “好咧!四连先上,四连先上。”   
  刘春雷招呼着排里的战士,自己也兴奋地跳上马去。   
  四连以排纵队出了树林,大家一边走,一边从马镫上站起来张望。骑兵们早就听说过丰县虎关玉平的大名,听说他打仗的时候让人抬着一口棺材跟在后头;还听说他有个卫队是赤膊上阵的,胸前画着个老虎头,手里拎着把鬼头刀…… 
  “哪里有棺材呀?”   
  “没看见打赤膊的人呀!”   
  “这是不是关玉平支队哟?别是穆伯仁支队吧……”   
  骑兵们正议论着,看见指挥旗摆了几下,向南面一指,于是队形就向南运动,转个直角,就由排纵队变成了排散兵线。战马左右间隔五米,前后间隔十米。这时候,敌人也看见骑兵了,虽然还在行军,队伍已经有些混乱,有的人甚至跑了起来。而骑兵队列正好斜对着他们的行进方向。 
  副营长李树茂亲自担任四连的指挥长,他从队列前面跑过,战刀出鞘指向攻击方向,意思是说准备进攻。刘春雷回头看看,这时候五连和六连才刚走出树林呢。他赶紧对排里的战士说:“打起精神来,李营长今天要拼命了。” 
  没等五连和六连集结,指挥旗就由垂直变成四十五度角,进攻开始了。   
  开始的时候,骑兵散兵线的队形呈马蹄状,两侧是突前的轻机枪。六挺机枪不断地打长点射,目的是不让敌人集中起来。骑兵们在距敌一百五十米处超越火力组,这时候指挥旗放平,战马由小跑变为大跑。 
  对骑兵而言,距敌一百米左右是最危险的区域,必须迅速冲过去。冲刺的时候,有人喊“杀”,有人念数字,其实大家满耳朵都是风,什么也听不见。刘春雷的习惯是跟自己的战马说话:“伙计,跑快点!”“没关系,打不着我们的。……” 
  等冲到跟前就是骑兵的天下了,这时候应该用小跑步伐进行战术格斗。只不过,提速冲刺容易,从大跑改回小跑就难得多了,因为战马这时已经跑起了性子,要想再控制住它,就得看人和马的熟悉程度和训练水平了。有的人继续狂奔,一溜烟就冲出战场,有的甚至被绊倒或者和别人撞在一起。 
  敌人的行进队列已经乱了,刘春雷追上一个扛“三八大盖”的。那家伙知道跑不掉,转身就用刺刀对上了。一交手,大刘就知道对方是个老兵,有经验,因为这家伙总是有意识地闪到战马的左边。 
第78节:第二十四章 湖西反顽(2)         
  骑兵右手持刀,一般习惯把对手放到右边砍杀,因为如果敌人在左边,就要扭着身体、隔着马头去砍,不仅劈刺角度差,战刀还容易脱手。当然,这事要放在以前的“韩猛子”身上,换只手就解决了,他是左撇子,双手都能来。可刘春雷没有这本事,一着急,就把枪掏出来了。那国民党兵一看见这把崭新的南部九四式手枪,立刻不玩了,把“三八大盖”一丢,举起手来,嘴里还嘟嘟囔囔的不服气,把大刘逗得直想笑。 
  四连这么一冲,顽军分成了几段,有的朝大蔡家跑,有的跑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