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中国骑兵 >

第7章

中国骑兵-第7章

小说: 中国骑兵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有好多次连续转战,出现了马匹累死的情况,战士们心疼自己“不说话的战友”,就不愿意执行命令了。其实,即使是骑兵听从指挥,军马也难以配合。牲口这家伙,它要是累了病了,你再下死命令它也跑不动,那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骑兵部队的模样经常是松松垮垮的,有道是:“步兵紧,骑兵松”,“步兵出发像蚂蚁,骑兵出动似蝗虫”,真是这样。   
  骑兵部队马匹多、装备重、勤务杂,管理相对困难。比方说,能驻扎一个步兵连的村子,换成骑兵宿营,最多只能住一个排。步兵部队以连为伙食单位,骑兵吃饭就只能以排为单位。开饭的时候,步兵规规矩矩围坐在一起,吃的是大锅饭;而骑兵手里抓着大饼子、窝窝头,一边遛马一边啃,一顿饭能吃出好几里地去。 
  大清早的时候,步兵出操“一、二、三、四”,整齐雄壮、气势非凡;而骑兵这里,铡草的铡草、喂料的喂料,“吁吁——哟哟”,全是吆喝牲口的声音。即便有几个早起锻炼的勤快人,也是你耍春秋刀我使六合枪,各练各的功;你唱“云长最忠勇,温酒斩华雄”,我吼“三国战将勇,首推赵子龙”,各唱各的调。 
  说实话,骑兵早晨不出操也不是因为懒。在战斗频繁的战争环境里,如果一大早就把战马弄得太兴奋,等到真打仗的时候,马匹就不那么活跃了,这也是骑兵作战的规律。但是,邓小平政委明确要求整军期间骑兵必须按照步兵操典来进行训练,培养统一行动、服从命令听指挥的优良作风。结果,两个月下来,部队的组织纪律有了明显的增强。 
第18节:第六章 黎城整军(3)         
  一二九师骑兵团是红军底子的主力团队,各级干部也大都是具有战功的老红军,上级很爱护这支队伍。但是,发现部队中出现了政治管理、组织纪律上的偏差,刘、邓首长照样立刻大刀阔斧予以整顿,该撤的就撤,该换的就换,毫不手软。 
  八路军的政委、政治部、政治处是干什么的?是专门管干部的!“要游击,不要游侠”,亮剑不稀奇,再亮剑也不能亮成了个人英雄主义。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对共产党的军队而言,这可是个原则问题。 
  骑兵团的政治风气发生了变化,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刘春雷也提出了入党的要求。可是,就在开民主讨论会的时候,师兄胡彦明却揭发大刘,说他有嫌弃八路军的思想。   
  四连的胡彦明是整军时的大红人。本来,四连是作风整顿的重点单位,连里头新兵多,小商贩出身的人多,旧军队士兵也多,各种江湖习气五花八门。整军一开始,连长李树茂就被调到三连去当副连长了,由特派员徐青山亲自管理四连。杨特派员考察一番之后,把胡彦明提拔起来当了排长。 
  胡彦明有文化,有武功,思想进步,自觉性强,聪明好学,还立过大功,确实出类拔萃。他是刘春雷他们这一拨新兵中第一个立功、第一个入党、第一个当班长的,现在又第一个当上了排长。刘春雷万没想到师兄会揭发他。当初,他确实是因为八路军军饷少,说过“穷八路真寒碜”之类的话,但那不过是私底下开的玩笑,谁知胡彦明竟然会一直记在心里! 
  幸好,斥候队是由政治处主任况玉纯负责管理的。况主任在特派员抓人之前先找到大刘,问明原委,最后说了句:“你现在是八路军战士了,讲话办事都要动动脑子,要有政治觉悟。”他让刘春雷写了份检查,把抓人的命令挡了回去。 
  也有不肯写检查的人,四连先前的三个排长辛明旺、郝传喜和苏昌太,他们既是同乡,也是同时参加红军的战友,还是结义兄弟,平时形影不离,恨不能穿一条裤子才合适。整风的时候,别的拜把兄弟都散伙了,只有这三个人不答应,拍着胸脯跟特派员叫板:“要关关在一起,要死死在一块!”把徐青山气得不行。大会小会开了不知道多少次,好话坏话都说遍了,没用。最后只好把这三兄弟关了几天,分到连队当兵去了。 
  通过整军,一二九师骑兵团大大加强了党的领导,明确了共产党是军队的领导、政治委员是党的代表,明确了党支部是连队的核心战斗堡垒,战士中党员的比例也达到了百分之三十以上。 
  对刘春雷而言,整风给他的最大收获是政治素质提高了。以前,他以为毛主席就是党中央,现在知道了毛泽东是人民的领袖,朱总司令和八路军都要听人民的指挥;还知道了冒险蛮干是“左倾主义”,胆小害怕是“右倾主义”,共产党主张的是“共产主义”……在整军中,大刘第一次接受了党的理论,懂得了“八路军既是民族战士,又是阶级战士”的道理——作为民族战士,就要打仗勇敢、抗战到底;作为阶级战士,就要爱护人民群众,听从党的指挥,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不过,虽然大刘同志的思想进步很大,但几次讨论他入党的事,徐青山特派员都表示反对。   
  刘春雷是做饮食买卖出身的,养成了见人三分笑、讲体面爱干净的习惯;而徐青山在黄安①乡下,还不到八岁就给地主家放牛,从小受苦的泥腿子对城镇小市民的“假做派”很看不惯。按徐特派员的观点:“家中无米,抗战到底;银钱过千,意志不坚;家财万贯,熊包软蛋。”听说刘春雷是自带装备参军的,苦出身的老红军就把富裕人家的子弟看扁了,这让大刘十分窝火。从这以后,他也学着别人的样子,吃完饭后不漱口,早晨起床不洗脸了。 
  1939年8月,骑兵团整军结束,刘伯承师长和李达参谋长特意赶到黎城为大家送行。骑兵们在口号声中告别太行山,他们的任务是:奔赴山东聊城地区,开辟鲁西北抗日根据地。 
  045 ① 黄安:今湖北红安。         
第19节:第七章 征战鲁西北(1)         
  第七章   
  征战鲁西北   
  黎城整军期间,骑兵团按马匹的毛色重新调整了战马,一连全是黑马,称为“黑马连”;二连是“红马连”;三连是“白马连”;其余的杂色马匹归四连,四连因此也被叫做“花马连”。骑兵从太行山下来,一溜黑一溜白,一溜红一溜花,怪好看的。 
  斥候队的战马没有调整,大刘继续骑着他的“公鸡”。   
  过了涉县就接近平汉铁路了,部队改为白天宿营夜间行军。有一天拂晓的时候,忽然听见前面喊“敬礼”、“敬礼”,排长、班长们都把手放到帽檐上。刘春雷也赶紧瞪大眼睛张望,看见黎明的曙光下,黄团长、廖政委陪着一个高个子军人站在路边土坡上,这位年轻的首长就是肖永智(1943年牺牲)。 
  肖永智当时是新上任的八路军先遣纵队政委,正准备前往鲁西北开辟抗日根据地,一二九师骑兵团奉命接受他的指挥。   
  鲁西北的形势原本是不错的,抗战伊始,国民党山东六区专员范筑先组织起一支抗日武装,和共产党紧密配合,守土抗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了局面的安定。可问题是,范司令的部下成分很复杂,而他对组织纪律又不够重视,只是靠个人威望行使指挥权。1938年11月范筑先在聊城战败自杀,局势急转直下,部队散了伙,少部分跟着共产党,大部分跟了国民党。“摩擦专家”沈鸿烈再掺和进来挑动内讧,共产党领导的筑先游击纵队被打得七零八落,连抗日县长都被杀害了。 
  到了1939年夏天,情况越来越恶化,不仅鲁西北的城镇相继丢失,冀南的枣强、威县、南宫、肥乡等县城也被日军占领了。一二九师首长觉得这样下去不行,就决定调整充实八路军先遣纵队,由李聚奎(开国上将)任司令员,派肖永智担任政委,重新开辟鲁西北抗日根据地。 
  先遣纵队是旅级编制,下辖三个团,一团是卫河支队改编的;二团是范筑先的旧部;三团是县大队扩编的(团长赵晓舟)。虽然号称正规军,其实是支游击队。两千多号人马只有三四百条枪,战士们手里不是丈八长矛就是大砍刀,行军时红缨飘扬、刀光闪亮,煞是好看。 
  好看归好看,可带着这样的队伍去跟鬼子开仗恐怕有点玄。肖永智就向一二九师刘、邓首长提出:是不是派一支主力部队到鲁西北支援一下?正好,骑兵团的整军刚结束,于是就交给肖政委,带到山东聊城去了。 
  在刘春雷的印象中,肖永智当时也就是二十出头的样子,笑嘻嘻的,待人挺和气。   
  骑兵夜晚行军,白天的时候就在村子里睡大觉。有一天,崔秉志不知从哪里弄了些驴肉,煮了一大锅,请南宫县的同乡们会餐。崔家是卖驴肉煎饼的,他弄这玩意儿最拿手。刘春雷听说有好东西吃,骑上马就跑去了,可到了四连,既是同乡又是排长的胡彦明却不许大家搞聚会,还说同乡之间吃吃喝喝是流氓习气。 
  正闹着,肖永智政委进来了:“驴肉是从哪来的?”   
  “买的……”大伙有点紧张,“这毛驴的腿摔断了。”   
  “买肉的钱是哪来的?”   
  “是自己的,从家里带来的。”   
  “有没有强买强卖?老乡愿意吗?”   
  “没有强迫,老乡们高兴着呢!”   
  “那就好。在鲁西北,老百姓把驴肉叫做鬼子肉。既然是吃鬼子的肉,我也参加一份,行不行?”   
  当然行,大家热烈欢迎。   
  前些日子,骑兵小伙子们成天开会学习,都快被政委和特派员给教育傻了,现在猛地见到个性格开朗的旅政委,心里真是舒服。   
  肖政委和战士们的关系很好,对群众纪律也十分重视,骑兵团的“满缸运动”、“清扫运动”都是由他倡导发起的。   
  骑兵的排场大,别说是宿营,就连路过村庄休息一下,都要松肚带、卸马鞍、饮马喂料,弄出好大动静。以前,部队不管打扫卫生的事,歇息完毕说声“开拔”就走了;现在改了规矩,要帮助群众挑水、扫院子,把草屑、泥土、马粪清理干净才能出发。政治处还要派人来检查,发现有谁偷懒、有谁欺负老乡就要受处分。 
  刘春雷说,有一首歌是肖永智政委教给大家的,他一直都记得:   
  十八集团军,表现真是好,八项注意都做到,组织纪律好;   
  吃的是窝头,铺的是干草,穿的衣服谈不上,冷热就一套;   
  没有钱发饷,枪炮是土造,先苦后甜慢慢熬,大家辛苦了;   
  咱们先遭罪,幸福将来到,先苦后甜慢慢熬,同志努力了。   
  …………   
  从太行山前往鲁西北,要穿越被敌人严密控制的铁路线和公路线。斥候骑兵不但要进行越前搜索,还要向左右两翼放出游动警戒,特别忙。那段时间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经常发生斥候兵失踪事件(这一般就算是阵亡了)。过南宫县的时候接连有两个斥候兵没回来,团部着急了,就规定斥候骑兵再不许单独行动,每次出任务都要以小组为单位。 
  徐青山特派员不大相信失踪的战士都是牺牲了,亲自到斥候队来调查情况,还专门跟着刘春雷他们这个组。大刘知道,特派员这是对自己有些信不过。   
  傍晚,斥候小组照例向侧翼游动,刘春雷他们发现公路上有四五个日本兵正嘻嘻哈哈地吆喝着两头猪,一副肆无忌惮的样子。按以往的规矩,斥候兵发现情况之后不必打仗,回去报告就行了,可徐特派员却非要打不可,还说八路军就是“要游要击”、“游是手段,击是目的”。骑兵们怕被当做“右倾”,只好散开队形迎了上去。 
  打了不一会儿,从旁边的村子里突然冲出好几十个鬼子,原来,这周围有日军的一个中队,刚才在公路上的只是他们的尖兵。骑兵们见势不妙,边打边撤。   
  徐青山以前只在大山里打过游击,没在平原上打过仗。他不知道往青纱帐里跑,却绕着一棵大槐树转来转去地打枪,结果坐骑跑掉了,警卫员也被打死了。不过特派员勇敢异常,子弹打光了就掏出手榴弹,高喊:“同志们,为革命献身的时候到了!” 
  斥候兵们心说:“献什么身呀?旁边就是青纱帐,趁还没被鬼子包围,赶紧开溜吧!”几个人拉着他就跑。   
  刘春雷把战马让给特派员,自己徒步走。他是当地人,地形熟悉,办法多。要是徐青山、刘金魁他们落了单,两眼一摸黑,再加上湖北口音、四川口音,那可就麻烦了。   
  大刘跳进道沟,一边跑一边打枪,等战友们走远了,敌人也快围上来了。他连忙脱了军服、丢掉步枪,跑进高粱地和避难的老百姓混在一起。当时正是夏天,刘春雷穿着小褂光着脚,谁也认不出他是个八路。鬼子过来验看每个人手掌上的老趼。用这方法搜查步兵还可以,对大刘却没用。当骑兵的成天握着铡刀铡草料,手上的趼子和农民一模一样。 
第20节:第七章 征战鲁西北(2)         
  刘春雷在外面转悠了两天,第三天追上了队伍。按道理,步枪丢了应该算是个事故,可这一回谁也没批评他。以后再讨论入党的事,徐青山特派员就明确表示支持:刘春雷同志在家门口和部队失散,能够克服困难坚决归队,这说明他的革命意志是坚定的,是个好同志! 
  1939年9月,一二九师骑兵团穿越敌人的层层封锁到达山东聊城地区。骑兵们配合先遣纵队和鲁西八路军各部,利用快速、突然的战术特长打得日伪军措手不及,有力地支持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 
  12月,骑兵团挺进山东荏平县,配合鲁西七团打击伪军李连祥部(八路军在鲁西先后有两个“七团”,教三旅的七团被称为“老七团”,团长是刘正,1942年在山东鄄城县牺牲;现在说的这个七团是“新七团”,即后来的新八旅二十四团,团长徐宝山,1942年在山西姚门口牺牲)。在这次战斗中,骑兵团消灭了伪军一个营,缴获了三百多条枪,抓了两百多个俘虏。 
  照往常的惯例,抓到伪军俘虏不过是开个会、训几句话就放人了,可这次,肖永智政委却要求把俘虏带回去。他说这伙人是范筑先司令的旧部,有的曾经打过日本,要动员他们参加抗战;有的曾经搞摩擦、杀过共产党人,要进行甄别审查。 
  12月29日,骑兵团抬着伤员,押着俘虏,从荏平返回聊城的七集镇休整。中午,部队正准备穿越聊城至东阿的公路,担任越前搜索的斥候兵回来报告:“路面上有汽车的新轮胎印。” 
  黄家景团长举手示意部队停止前进,吆喝一声:“去看看怎么回事?”刘春雷他们立刻开始干活,七八匹马分成两路向左右两翼搜索侦察。   
  顺着公路往西跑,不远处有个村庄叫王小楼村。刘春雷在那里遇到个老头,老人家胡子花白、腰弯背驼,可精神矍铄,一看见八路军就主动上来搭话:“小伙子,你们是想问鬼子的事吧。这事不用问别人,我知道。” 
  “早上,有辆汽车,绿色的,从聊城开过来,说是到东阿去,晌午过后还要回来。车上有二十多个鬼子,还有个什么‘宣抚官’①。他们路过这里的时候下车在村子里走了一趟,说了好些混账话,叫我们在墙上写‘中日亲善’的标语。你说,我们能写那玩意儿吗?……” 
  大刘觉得老大爷挺明白事理的,干脆把他带去见团长。   
  这老头是个话痨,见人就说日军汽车的事,骑兵们一听都嚷嚷起来:“鬼子真是太横了,二三十个人就敢在平原地上乱跑……”就在这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