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书事-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见摆在显眼的地方,也许是从来没有卖出去过,也许是收书时收得太多;逛多了,逐渐会产生一种错觉,以为那肯定是一本名著,不然那个书名怎么会那么熟悉呢?大部分时候她们开出的书价太低了,连我这个寒碜的穷书生都觉得若再压价就有些像“为艺术而艺术”的先锋们那样“为还价而还价”了。我也看到过有人在旧书摊夸夸其谈时爱亮出自己身份,像“名校的博士生”之类的,一边要赢得别人的尊敬,一边拼命地压那本他相中许久的书的价,好像买回去的是一堆废物。每每此时,我都有些为他害羞,赶紧躲开。
《闲谈书事》 第三部分记旧书摊(2)
我曾为一件事洋洋自得过好久:以廉价买旧书,赠益友得真情。最开始逛旧书摊,只要看到文革后期版的平装的鲁迅先生的集子就毫不犹豫地买下来送给朋友、同学,尤其是《野草》、《朝花夕拾》、《中国小说史略》,少说十几遍也买过了。后来才知感慨自己的财力微薄与类似的书太多,而且这事纠正了我的一个旧观念:好书也能出现在旧书摊,不一定要像典章般雄踞于大书店或图书馆。在旧书摊上碰上较难找的好书,即使我有,仍会毫不踌躇地买下来送人,这估计是我这个吝啬鬼少见的慷慨了。
有两个人物不单独提出来讲不足以说明旧书摊风景的极致。那年头,北大东门有一中年摊主,个子挺高,聪明而绝顶,嗓门大得像喇叭。他的书摊常有好书,但来路不正。每天他都到得很早,每有另一个摊主摆出书来,他都会巡视一遍,先挑出其中的好书,以较低的价格买进,然后汇集在一起,以高价卖出,而且绝不二价。讨价还价对于旧书摊顾客来说有两种涵义:一是计算着物有所值;其次干脆就是一种惯性,既然是买卖,哪有不还价之理,新书店还打折呢!但是这位摊主首先声明:“我的书是好书,好书值高价。你要占不懂书的人的便宜,那不是我的管理权限;你要占我的便宜,没门!”你无奈地拿起准备付钱时,倘若再嘟囔两句,他立刻说:“这位先生您走好,书不卖给您了,请您放下来!”闹得你一个脸红脖子粗。有一次我为了杀价与他套近乎,连吹带拍地对他说了些好听的,他有些飘飘然了,情不自禁地说:“我老爹是教授。我不肖,不能子承父业,只配卖书。但您还甭说,以我卖书的水平,一位北大教授说了,我可以给北大中文、历史专业的研究生开书目!”我记得有一位同学在一篇文章中记述他时说:“只有在北大周围才有这样卖旧书的人!”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不过,我这个向来不懂曲终奏雅大团圆的人要说一句令人沮丧的话:两三年后,我在中关园看到他还在卖书,但卖的是盗版新书。他似乎没有了昔日的豪情壮志,冲我这个熟人憨厚地一笑,说:“这个比旧书来钱!”再后来,他似乎销声匿迹了。
正如开卷必有益,旧书摊的书与书主都难免良莠不齐,更有人专卖黄色书刊。咱们只好辩证地把这看作沧海一粟,弱水三千之一瓢。有个老头,在北大小南门外的巷子里摆个书摊,铺在外面的书的封面已让你心惊肉跳了,藏在一边的袋子里的书的内容从头到尾毫不离开女性身体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我从未目击过有人购存这种书,尤其没有北大同学模样的人,这总算让我长出了一口气。可惜我担心老者没有顾客,成天没有收入何以为生,终于有一天抑制不住内心的好奇,一边瞄几眼那些快要接近真理般赤裸的女郎,一边试探着问:“您这种书卖得出去吗?”老头说:“好卖嘞,我就指望着它挣钱!昨天一个学生买了50本!”我疑心这位老先生有李白作诗的才能,明明是乌黑的短发,偏要说“白发三千丈”。
喜欢逛旧书摊,尤其是去早市上的或报国寺的,因为这可以催我早起。天色既曙,坐在车上观看睡眼惺忪的人群,陡然觉得生活平添了一道色彩。回来时往往只顾抱着书,藏身于拥挤的公交车中,只体验到一种幸福的感觉在“摇晃”。
朋友小芳知道我与旧书摊有缘,特地在我生日那天陪我逛了一天旧书摊——这是迄今为止我最幸福、最充实的一次生日。这也许不该漏记。
《闲谈书事》 第三部分淘书多伦多
青鸟12345发帖时间:2002081506∶35∶00
岁月如梭,转眼到多伦多已经两年有余了。域外生涯,不如意处常八九,不说也罢。赏心乐事,其惟淘书乎?
在我看来,多伦多虽然号称是加拿大第一大都会,但在文化学术方面,实在是西方世界中十足的外省。不要说与欧洲相比,即使美国东西两岸的大城市,如纽约、旧金山、洛杉矶之类,在文化生活的丰富与深入上,多伦多也难望其项背。但惟其如此,多伦多就有了一份大都会难得的闲适自在与从容不迫。
说到淘书,先得说说淘书的场所或者目标:书店。多伦多的书店按照经营范围可以分为两类,即经营新书的与经营旧书的,两者之间绝不混淆,泾渭分明。在新书书店里,又可以分为连锁的大书店与独立的小书店,前者如Chapters与Indego,它们在繁华地段或者大型超市里占据庞大的营业面积,通常得在两千平米以上,装饰考究,书店里设有咖啡吧与不少座位,供顾客品茗读书。其大致的格调与布局与北京的三联相仿佛,只是面积更大,也比三联设有更多的座位。我印象里,三联似乎没有为读者设的座位,常常见到人们坐在楼梯上看书。连锁书店经营的书籍,门类品种较全,更新速度快,但鲜有特色。最要命的是,除了个别减价的书之外,全是原价。独立书店的大小参差不齐,一般都不太大,也有个别与连锁书店面积相近的。它们经营的书籍一般比连锁书店有特色,在某一领域品种丰富,像我经常逛的一家名为Page的书店,就设有小出版社的专柜,那些书你在连锁书店是绝对找不到的。它们的经营也比连锁书店灵活,像Page在前年就不断有减价书推出,我在这里以低于二五折的廉价淘得不少美术方面的书籍和画册,有些书是在大陆时想买而没舍得买的,想不到在这里贱价得到。但是最近这一年以来,似乎不见Page有新的减价书出台,不知是否由于经济形势不好的关系。
旧书书店同样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经营着大致相当于中国的善本书,这是旧书书店中的贵族。这类书店的店铺通常设在私人住宅里或者商业街商号的二楼上,重门深锁,你得按门铃通报,有的还得预约访问时间。进得门来,从书架后面会站起一位鬓发斑白的恂恂长者,问你是否要找什么特定的书籍,你答称没有,只是随便看看,他就嘟囔一句请你自便,就又坐回去接着看他的书。每次我走进这类书店,总是有置身于波兰斯基的电影《九重关》里老书店场景的幻觉,好像从架上抽出一本书,里面就会有一页版画指点你走进地狱的门径似的。当你实际抽出一本书来看,你也确实会心惊肉跳,不是因为里面有什么关于地狱的秘密,而是因为它那动辄成百上千的价码。
另一类旧书店则可以说是老百姓自己的书店了,任何种类的旧书新书,无论是学生用过的教材,还是家庭看过的杂志,无论是图书馆废弃的旧书,还是大书店销不动的新作,统统都会流向这里。唱片、录音带、录影带、CD、DVD、电子游戏软件也是它们的经营项目,其经营特色可以一言以蔽之,曰:快。任何东西入手之后,加一个薄利就标价放上柜台,可能不出两个钟头就已经转手。这类书店也各自有自己的特色,有的专作某一专业领域的图书,有的则门类齐全,有的以价廉取胜,有的则占据地利。
还有一类淘书的资源不得不说,那就是极具北美社会经济生活特色的后院甩卖(yardsale),在这种家庭因种种原因而进行的杂物甩卖中,你常常会有意外的惊喜发现,只是这种发现可遇而不可求。
主要出于经济原因,我自己淘书的所在大多集中于上述的独立书店与普通旧书店,而对连锁书店,则只是在每年六月与圣诞节的大减价期间,集中去淘两次。这时,书店会对全店的货品进行清理,图书、CD唱片、电子游戏软件等等,都会淘汰出一批甩卖,价格便宜得惊人。至于经营善本书的旧书店,则只有逛逛的份儿了。
说过书店,再来说说书价。一般而言,新书的书价都贵得吓人,新版的学术书籍至少也要四五十加元(1加元约合6元人民币)之谱,一般的文学、生活书籍也鲜有二三十元以下的。但是也有例外,像再版的畅销书平装本与经典文学著作(作者作古已久而没有版权保护的)的普及本,就非常便宜,从三四元一本的《双城记》到十几元的莎翁全集。欧美有些出版公司专门作廉价书,像美国的Wordswarth公司专门作经典文学名著的普及本,而德国的Konemann公司专门作艺术摄影方面的画册。大连锁书店入口处的平铺展位大都为这些公司的书所占据。说到Konemann,我自己的淘书经历或许能够说明这类公司的经营风格。Konemann在去年初推出了一套艺术大师的画册系列,我先是在安大略省美术馆附设的书店里看见了这套书,8开,精装,140-150页,100幅左右彩图,德国印刷,标价是每种30元。就其质量来说,在艺术画册里亦不算贵。因为其中有罗杰•;凡•;德•;维登与汉斯•;霍尔拜因这两位北方文艺复兴巨匠的两种,恰为我藏书中空缺,当时就有心买下来,只是想等到年终减价时买个八五折。谁知不到年终,Chapters也开始销售此系列,而价格仅为上述的六折,18元,于是兴冲冲抱了两本回家。而到今年五月,大约因为销路不佳的关系,此系列在Chapters再度大幅降价到每种10元。于是我在一喜(喜其价廉)一悔(后悔自己没能等到此时再买)之下,将我所没有的五六种如数搬了回来。
独立书店的新书书价大致与连锁书店持平,但有的独立书店便宜些,例如我常去的Book City里面有些书就比连锁书店便宜一折。
旧书店的书就要便宜得多了。如果是当时的新书,至多是原价的六折,少则低到一折二折的也不少。如果是已经脱销的旧书,各书店的价格相差就大了。这全看各书店的自我定位。一般来说,以专业领域定位的旧书店要价较高,因为这些书店的顾客群较为固定,其中专业人士较多,鉴赏水平也高,书店的书亦容易卖得高价。比如专门经营艺术类书籍的旧书店Acadia Art & Rare Books就是如此,我常常去那里看看,却一本书也没买过。好不容易想买一本书,结果又失之交臂。它那里的定价总是使你感到比你愿意支付的价格要高那么一块,绝没有你能够毫不犹豫拍板就买的东西,不得不说那老板十分精明。所以,我更愿意到那些不做专门领域的旧书店去淘书。毕竟,能以最低的价格淘到所要的书,亦正是淘书的大乐趣之一。
一般的旧书店里,总有个一元书专柜,在晴天里,这个柜台总是放在书店门外,一元乃是旧书店售书的底价。在书话论坛上看到锡兵兄说到在美国以六角钱淘书的经历,只有羡慕的份,在多伦多似乎是不可能的。不可小看这些一元书,我从这些书里还真淘到过不少好东西。
比一元更便宜的书价则只有在后院甩卖上才能碰到,我的一本阿伦特编的本雅明的Illuminations,就是在后院甩卖上以五角钱的价格淘得。
《闲谈书事》 第三部分冲绳的古本屋
傅月庵发帖时间:2003081720∶58∶00
冲绳那霸一市共有几间旧书店我不知道。第一天发现二间,心中暗喜;第二天逛了二间,发现一间;第三天发现一间,没时间逛;第四天发现三间逛三间;第五天逛了一间。所以总共是找到七间,逛了六间。同行友人说:“你找旧书店就像找厕所,靠的是生理本能。”我洋洋得意回答:“吾之于书,殆有神授,非关人也!”
冲绳的旧书店,一如日本内地,都叫“古本屋”。一个“古”字,雅气全出,予人遐想不少。比起中国大陆“古旧书”、台湾“旧书”的称呼,显然更胜一筹——古者,虽然用过,但值得珍惜;旧者,已经用过,弃不足惜也。所以在台湾,旧书店几乎都是乱糟糟,少有分类,少有归纳,逛到哪里算哪里,找到什么算什么,除了体力,一切靠运气。中国大陆情况相去不远,不说逛旧书店“买”旧书,而说“淘”旧书,就像淘米一样,必须先把莠稗剔除,入口有味的谷米才会显露出来。
日本的古本屋,无论东京、京都或冲绳,其构成大致相同:一个娴熟行情的书店主人、一落落把空间利用到极致的书架、一列列分门别类排放得整整齐齐的书籍。这样的配置,使得顾客一进到书店,只要稍稍搞清方向,很快便可以找到自己所要找的书籍,而且,保证不容易用低价买到高级货。
以吉本芭娜娜为例,我在几家书店中,先找到文学类的一区,再顺着五十音排序,很快摸到《白河夜船》所在,可是同样的一艘船,却因书况、版本而有不同的标价。我买到一本1989年的初版本,定价700日元,旁边的再版本,就只要400日元。再如一本1979年的《竹久梦二诗画集》,原价1200日元,老板却说什么也不肯降价,非要你拿出4800日元,才肯让书走出大门。
这样的不折不扣、干净利落,听起来似乎少了些闲逛的意外惊喜和人情趣味。事实却又不然。一来当你很快确认心中想要或特别感兴趣的书籍所在及下落,很有效率地决定“第一志愿”有无考取后,接下来便大可漫无目的地在书架上逡巡搜索,许多意外往往因此出现。此行我特别锁定村上春树跟吉本芭娜娜的小说初版本,一进到书店,很快弄清楚有无这类玩意儿后,便可以随兴漫游了。椎名诚所办的《书的杂志》的两本别册《私广告》和《书的杂志杰作选》便是在“无意间偶然得之”的极度兴奋中被带返台湾的。
再者,在商言商的书店主人虽然很难讲价(日本的新书店好像无所谓折扣这回事,是否受此影响?),却也不无人情,几家书店老板听说我是从台湾来的,不但笑嘻嘻讲了几句欢迎的话,结账时,还都把零头删除不计了。竹久梦二老板最够意思,筒井康隆400日元的《文学部唯野教授》、村上春树750日元的《远方的鼓声》,根本不算钱送给我!
最近一次逛日本内地旧书店,已是两年多以前的事了。模糊印象里,却还是冲绳旧书店有特色。冲绳地属南国,人多热情,这当然是特色之一。在京都,在东京,像竹久梦二老板那种慷慨的人,我可从来没碰过。其次是冲绳人对乡土历史好像格外有情多情。日本旧书店,多半都有一柜乡土研究的专柜,以利本地顾客翻买。可是就算是在京都这样一个研究文献汗牛充栋的地方,旧书店里的乡土专柜似乎也没冲绳旧书店那样丰盈完备(有一家甚至整整有四五柜之多),摆放的位置也未必都是在柜台旁边这样重要的位置(一般而言,旧书店书籍的贵重程度,恰与该书跟老板间的距离成反比)。
最后一点让我既惊奇又困惑的,便是逛过的这几家旧书店,老板有单身看店,也有夫妇共管的,年龄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