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塔木德智慧全书 >

第22章

塔木德智慧全书-第22章

小说: 塔木德智慧全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么,怎样才能树立健康的、积极的自尊?喜欢研究《塔木德》的一些学者提出的下面的一些建议很有用。    
    (1)首先要绝对确信上帝爱你。    
    “慈爱的上帝是为我们着想的,天生我才必有用。”那些在生活中持这样的观点的人,会把难题当作是成长的机会。    
    17世纪法国哲学家和数学家布莱斯·帕斯卡说:“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个上帝制作的空间。    
    ”怎样充满这个空间是我们的选择。人们在这个问题上有两种重要的表现:    
    第一,有些人兴奋地寻求自己内心深深渴望的满足感、成就感和被认可,和生活搏斗,就好像生活是一个需要去征服的敌人。第二,有些人把上帝放在他们生活的一个中心的位置,寻求快乐、希望和心灵的平和,紧跟生活的步伐,把生活看作是一个受欢迎的朋友。简而言之,就是你被上帝深爱着的这种强烈的意识,能够为你建立高度的自尊提供坚实的基础。    
    (2)完全地无条件地接受你自己,现在就开始!    
    现在不是探讨你是怎样被塑造成现在的你的问题,而是你如何对待现在已经成形的你的问题。为了你不喜欢自己的地方,责怪你的父母、怪社会对你的不公、怪你的身体和智力的缺陷,或者怪任何方面,都是于事无补了。    
    真正的问题是:    
    你是谁?    
    你怎样对待自己?首先就是赶快建立起强烈的自尊。接受你自己,然后继续努力!    
    (3)避免说自己低劣、丑陋的地方。    
    你特别不喜欢别人贬低你,是不是?你尤其不喜欢虚假的或者是在某种程度上真实的消极的评论,对不对?然而,一个破坏性的自我批评对你造成的伤害,却十倍于别人对你批评!那些总是说自己缺点的人,到后来真的相信自己有这么多的缺点。一旦他们相信自己,他们的行动就处处受到自己的想法的限制,他们就会真的变成他们自己所说的那样一无是处的人。    
        
    但是这种现象还有另一方面!当一个人拥有积极思维并且在内心里这样评价自己时,他们就开始相信自己这些优点。他们就会变成他们自己认定的那种令人兴奋的人。积极的评价——你对你自己的赞扬——能够让你建立起自尊。    
    你不能忽略你自己或者别人做出所有的批评。如果你一星期不洗一次澡,身上发出一种狐臭气味,不理会自己的鼻子和朋友的掩鼻是愚蠢的!要学会区分一种评价是破坏性的还是建设性的。当你和别人有消极的评论时,想想你是否能,或者说应该做点什么了。    
    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养成以不适当的批评来贬低自己的习惯。要养成一个欣赏自己的优点的习惯。你就会发现你更加喜欢自己了。    
    (4)去纠正你不喜欢、但能够改变的行为。    
    列出你不喜欢你自己的地方,内容可多可少。但是,一定要做到诚实。在你认为你能改正的方面打一个对号。写两个短评:一个是接受声明,表示接受你不喜欢但你不能改变的地方;第二个是保证书,保证改变你所有能改变的地方。接下来就是要去改变它们。此外,还要努力剔除以下可能存在的不良习性:    
    ①去除所有的褊狭和复仇情绪!这些倾向就好像是花园里的杂草:你不必去考究它们究竟来自何处,或者是它们是怎么滋生的,只需将它们连根拔起,除掉它们就行了。要经常决定一下,某些事情是否值得心烦。有人曾问19世纪的英国首相迪斯雷利:为什么他会给一个对他批评最苛刻的人任以高职?    
    他回答说:“我从不把我的心思放在要报复别人上。”同样,亚·林肯的哲学是:“我从不让任何人将我的灵魂降到仇恨的水平上。”忌恨就像是毒瘤,只有靠折磨你,它们才会生存、生长。    
    ②向不诚实宣战!那些有自卑倾向的人,会用谎骗来支撑自己的形象。但是谎骗起到了相反的效果:他们会更降低了自己的自尊,不管他们发现没有!    
    谎言和欺骗是掠夺你自尊的恶劣的习性。有意思的是,相反的习性则是有益的。正直会赋予你高度的自尊,会为你赢得更多的朋友。    
    ③让你的习惯促进你的成功,而不是阻碍你!习惯无非就是一种成为必然的行动。某件事做得足够多了,就会变成习惯。我们能够像选择食物一样选择习惯,效果也是一样的!正如我们的身体由我们吃什么东西决定,我们的思想和情感则是由受我们所养成的习惯影响的。    
    


《塔木德智慧全书》 第三部分八分的紧张和二分的松弛

    八分的紧张和二分的松弛    
        
    上帝制造了驴子,对它说:“你是头驴子,要从早到晚不停地干活,在你的背上还需要驮着    
    重物,你吃的是草而且缺乏智慧。你的寿命为50年。”    
    驴子就乞求上帝:“我的主啊!50年是不是太长了,求求你再给我减去30年吧!”    
    上帝答应了。    
    上帝制造了狗,对它说:“你呀,需要随时保持警惕,生活在你最好的伙伴——人类的身边    
    ,你吃的将是他们桌上的残食。你的寿命为25。”    
    狗就乞求上帝:“我的主啊!25年是不是太长了,求求你再给我减去15吧!”    
    上帝答应了。    
    上帝制造了猴子,对它说:“猴子啊,你将被悬挂在树上,像个白痴一样令人发笑。你的寿    
    命是20年。”    
    猴子眨眨眼睛,问上帝:“我的主啊!20年是不是太长了,求求你再给我减去10年吧!”    
        
    上帝也答应了它。    
    最后,上帝造了人。对他说:“人,要有理性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用你的智慧掌握一切,    
    支配一切。你的寿命是20年。”    
    人听完是这样回答的:“我的主啊!20年是不是太短了,你能不能将驴子拒绝的30年,狗拒    
    绝的15年,和猴子拒绝的10年赐予我啊?”    
    上帝也同样答应了他的要求。    
    这是《塔木德》里的一个比较精彩的寓言故事。人的一生也就像上帝所安排的那样,人先    
    是好好地活了20年属于自己的舒服日子,接着成家立业后,就如同驴子驮重物般地背着家庭    
    包袱拼命地工作;然后像狗一样,守护着他的孩子,吃着他们的残食剩饭;当人老的时候,    
    他活得就又如猴子一般,扮演小丑去逗他们的子孙。人的贪欲造就人类颇为滑稽的一生,或    
    许受这则故事的启示,犹太商人在做生意时,总能做到适可而止。    
    《塔木德》上说:“一张弓如果一直绷着,即使是钢做的,也会失去弹力。”同样,不管大    
    脑多么聪慧,长时间地紧张,过度疲劳地思考,就会开始麻木。犹太人就是用八分的紧张和    
    二分的松弛来保持最好的工作状态。    
    首先,一周工作六天,星期六则作为休息日停止一切工作。因为休息就是目的,所以那    
    天他们不会大老远去游山玩水,等到回家已经筋疲力尽。    
    根据《塔木德》的规定,休息日的活动范围原则上是从街口起一公里,也就是我们走15    
    分钟的路程。当然,这个规则在现在的犹太人当中已经没有什么约束力了。但是,作为一个    
    思考方式,即以不疲劳为限,还是得到广泛地认同。    
    休息的目的就是缓解一周工作的疲劳,恢复原有的精力。所以,在周末出去游玩,到    
    第二天拖着疲惫的身体去上班,是得不偿失的。有的人利用周末休息的时间进行工作,这种    
    做法实在是本末倒置。要进行生产和创造性的活动,本来就应该学会养精蓄锐。    
    在古代,只有犹太人在每周都拿出一天时间来休息。这在当时的外国人看来是非常奇特的事    
    情。其他民族都没有安排定期的休息日。即使偶尔有休息,也是在镇上的神殿举行祭礼或是    
    个人举行庆祝宴会的时候。    
    如果说犹太人在休息日什么也不干,也不尽然。他们只是在这一天停止一切的商业活动    
    。从另一层意思上讲,休息日也是劳动日。就是说使用大脑的劳动。他们早上八点就出去做    
    礼拜,一直到中午。他们用希伯来语诵读祈祷文,倾听《圣经》的教诲。拉比们会讲述那些    
    平时接触不到的深邃的思想,让人们心智一片光明。回到家后,犹太人一家其乐融融地吃过    
    午饭,很快就午睡了。四点左右,他们会在自家或是犹太教会堂和朋友或是拉比们一起交流    
    ,研究《塔木德》和《圣经》。午睡和研究的顺序颠倒过来也没有关系,但一定要研究,因    
    为这是犹太律法规定的义务。    
    如果休息日里没有将自己的状态调整好,那恐怕就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心灵与身体的改善。    
    人的意识都是连续性的,如果休息日没有过好,在潜意识里面,依然充斥着以前的“电波”    
    。这就好像是收音机和电视的音量调至静音后,它们的频道还是没有改变。所以,重要的是    
    切换频道。    
    犹太人主张,一定要在休息日里将自己从世俗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完全沉浸在另一种世界里    
    面。在这种世界里,你可以获得思想和灵感的源泉。    
    犹太人非常注重吃的享受,吃得好,身体自然就健康,健康是犹太商人最大的本钱,犹太人    
    亡国了二千多年,浪迹天涯,处处遭人歧视和迫害,但是犹太人并没有因此而断了种,这不    
    能不归功于他们养身有术——注重健康。还有和饮食一样对健康有相同功效的就是充分的休    
    息,犹太人也是非常注重的。    
    犹太商人不管工作如何忙,对一日三餐从不马虎,总留出时间,还要吃得像模像样,而且进    
    餐时忌讳谈工作。他们嘲笑日本商人的人生格言:“早睡早起,快吃快拉,得利三分。”    
        
    “仅仅为得三文钱,就必须快吃快拉,这是何等贫穷的表现?”其实,岂止吃饭这点时间不    
    谈工作,虔诚的犹太商人每周同样要过那整整24小时不谈工作甚至不想工作的安息日!因    
    为犹太人是世界上最谙熟“平常心即智慧心”的道理的民族:犹太教靠尊重信徒的自然生理    
    心理要求而保持住了他们的虔诚,犹太商人也同样靠“尊重”自身内在的自然要求而保持住    
    了自己经商的心理平衡。常言道“利令智昏”,一个在利润(工作)问题上拿得起放得下的    
    商人,其智力才不会衰竭昏聩。    
    


《塔木德智慧全书》 第三部分三天喝一次的酒是黄金

    三天喝一次的酒是黄金    
    《塔木德》上写着:“早晨的酒是石头,中午的酒是红铜,晚上的酒是白银,三天喝一次的酒则是黄金。”犹太人对饮酒都很有节制,因此我们很少看到喝得烂醉如泥的犹太人。    
    犹太人很少喝到醉得不醒人事的程度,在犹太文学中,也几乎没有出现过这种人。但是酒和犹太人之间,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小孩子从小就清楚葡萄酒的味道,安息日时酒是不可或缺的欢悦之一。此外,《圣经》上也不断反复说明酒的功用,还时常用酒来比喻快乐的事情或丰饶的物产。《塔木德》说:“饮酒适量,可以促进头脑的灵活。”但是,这本书也同时告诫我们:“饮酒过度会失去智慧。”长久以来,许多拉比们都承认,酒对人类而言,是一种美妙无比的药物,只要有酒的地方,就可以少用许多药物。    
    拉比·以色列说:“酒能开心,使人舒畅。”    
    贤人们一面介绍酒的乐趣,同时也告诫过饮之害。    
    夜晚一到,其他民族的多数人都喝得醉醺醺,但是几乎所有的犹太人,都能在适度的饮酒之后,翻开书本来充实自己,或是倾听优美的音乐,来松弛一天紧张的生活。    
    犹太人认为,问题不在于不要享乐,也不是尽量少享乐。这样做不是美德而是忧伤,不是节制而是禁欲,不是适度而是无能。平息饥渴不是比消除悲哀更好一些吗?没有一个神,除了嫉妒者之外没有一个人,会对我们的无能和痛苦感到快乐,没有人把我们的眼泪、呜咽、担心以及内心无能的其他标志当成美德。相反,我们感受的喜悦越是强烈,我们体验的完美越是理想,我们就更加必然地具有神性。因此,一个明智的人应该尽可能使用一切物品,并从中获得快乐;但是不要到厌倦的程度,那样就不是享乐了。    
    犹太人所主张的,不是要少享乐,而是要更好地享乐。节制在肉欲中是适度,它是确保一种更纯洁或更充分的享乐。这是一种经验丰富的、技巧熟练的、有教养的情趣。斯宾诺莎曾经写道:“我认为一个明智的人为了恢复健康和体力,会吃数量适中的美味食物和鱼类,其他如香料、绿色植物、装饰、首饰、音乐、体育活动、演出等等都同样如此,每个人都能消费而不会给别人造成任何损害。”节制就是这种适度,通过它,我们才成为各种娱乐的主人,而不是它们的奴隶。这是自由的享乐,只会享受得更好,因为它也享受着它自身的自由。当人不是酒精的奴隶时,喝酒是多么快乐!当人不是肉欲的奴隶时,做爱是多么快乐!这些娱乐因为更自由而更显纯洁,因为控制得当而更愉快,因为少受支配而更从容。这是否容易做到?当然不是。是否可能做到?并非永远如此,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做到的。正因为如此,节制才是一种美德,也就是一种优点:亚里士多德说它是两座对立的深渊之间的一条山脊,位于纵欲与麻木、位于放荡者的阴郁与性无能者的忧伤之间、位于贪吃者的反胃与食欲不振者的恶心之间。忍受自己的肉体是多么不幸啊!享受和使用自己的肉体是多么幸福啊!    
    不节制的人是一个奴隶,由于到处都随身带着他的主人,他所受的奴役就更为深重。他是他的肉体的俘虏,是他的欲望或习惯的俘虏,是它们的力量或他的软弱的俘虏。    
    一个不太贫困的社会里,水和面包几乎从不缺乏;在最富裕的社会里,金子或奢侈品却总是不够。我们既然不满足,又怎么会幸福呢?我们的欲望既然没有止境,我们又怎么会满足呢?饿的时候有东西吃是多么幸福啊!吃过之后不饿了是多么幸福啊!只要顺从自然,该是多么自由啊!    
    节制是获得自主的一种手段,正如自主是获得幸福的一种手段一样。能节制的人能知足常乐,这个“足”是多少无关紧要,它是能力,是满足。    
    因此,节制像明智、也许像所有的美德一样,属于享乐技巧的范围,这是欲望对它自身、活着的人对他自己的一种加工。节制不打算超越我们的限度,而是尊重它们。它与其说是精神的,不如说是伦理的美德,它不属于责任,而是属于情理。这是享乐方面的明智,即要尽量享乐,尽可能享受得更好,但是这要通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