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12周书 >

第49章

12周书-第49章

小说: 12周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男女六十九人。缘汉千余里间,第宅相次。姬人之有子者,分处其中,各有僮仆、侍婢、奄阍守之。迁哲每鸣笳导从,往来其间。纵酒饮燕,尽生平之乐。子孙参见,或忘其年名者,披簿以审之。  长子敬仁,先迁哲卒。第六子敬猷嗣,还统父兵,起家大都督。建德六年,从谯王讨稽胡有功,进爵仪同大将军。迁哲弟显,位至上仪同大将军。杨干运字玄邈,傥城兴势人也。为方隅豪族。父天兴,齐安康郡守。干运少雄武,为乡闾所信服。弱冠,州辟主簿。孝昌初,除宣威将军、奉朝请,寻为本州治中,转别驾,除安康郡守。大统初,梁州民皇甫圆、姜晏聚众南叛,梁将兰钦率兵应接之。以是汉中遂陷,干运亦入梁。梁大同元年,除飘武将军、西益潼刺史,寻转信武将军、黎州刺史。太清末,迁潼南梁二州刺史,加鼓吹一部。  及达奚武围南郑,武陵王萧纪遣干运率兵援之,为武所败。纪时已称尊号,以干运威服巴、渝,欲委方面之任,乃拜车骑将军、十三州诸军事、梁州刺史,镇潼州,封万春县公,邑四千户。 时纪与其兄湘东王绎争帝,遂连兵不息。干运兄子略说干运曰 :“自侯景逆乱,江左沸腾。今大贼初平,生民离散,理宜同心戮力,保国宁民。今乃兄弟亲寻。取败之道也。可谓朽木不雕,世衰难佐。古人有言“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又云“见机而作,不俟终日 ”,今若适彼乐土,送款关中,必当功名两全,贻庆于后 。”干运深然之,乃令略将二千人镇剑阁。 又遣其婿乐广镇安州。仍诫略等曰 :“吾欲归附关中,但未有由耳。若有使来,即宜尽礼迎接 。”会太祖令干运孙法洛及使人牛伯友等至 ,略即夜送〔之〕。干运乃令使人李若等入关送款。太祖乃密赐干运铁券,授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梁州刺史、安康郡公。及尉迟迥令开府侯吕陵始为前军,至剑南,略即退就乐广,谋欲翻城。恐其军将任电等不同,先执之,然后出城见始。始乃入据安州,令广、略等往报干运。干运遂降迥。迥因此进军成都,数旬克之。  魏废帝三年,干运至京师。太祖嘉其忠款,礼遇隆渥。寻卒于长安,赠本官,加直巴集三州刺史、尚书右仆射。  子端嗣。朝廷以干运归附之功,即拜端梁州刺史、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略亦以归附功,拜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频从征讨。建德末,位至开府仪同大将军,封上庸县伯。乐广亦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安州刺史,封安康县公,邑一千户。  扶猛字宗略,上甲黄土人也。其种落号(曰)〔白〕兽蛮,世为渠帅。猛,梁大同中以直后出为持节、厉锋将军、青州刺史,转上庸新城二郡守、南洛北司二州刺史,封宕渠县男。及侯景作乱,猛乃拥众自守,未有所从。  魏大统十七年,大将军王雄拓定魏兴,猛率其众据险为堡,时遣使微通饷馈而已。魏废帝元年,魏兴叛,雄击破之,猛遂以众降。太祖以其世据本乡,乃厚加抚纳,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加散骑常侍,复爵宕渠县男。割二郡为罗州,以猛为刺史。令率所部千人,从开府贺若敦南讨信州。敦令猛别道直趣白帝。所由之路,人迹不通。猛乃梯山扪葛,备历艰阻。雪深七尺,粮运不继,猛奖励士卒,兼夜而行,遂至白帝城。刺史向镇侯列阵拒猛。猛与战,破之,乘胜而进,遂入白帝城。 抚慰民夷,莫不悦附。谯淹与官军战败,率舟师浮江东下,欲归于梁。猛与敦等邀击,破之。语在敦传。师还,以功进开府仪同三司。俄而信州蛮反,猛复从贺若敦讨平之。又率水军破蛮帅文子荣于汶阳。进爵临江县公,增邑一千户。  武成中,陈将侯瑱等逼湘州,又从贺若敦赴救,除武州刺史。后随敦自拔还,复为罗州刺史。保定三年,转绥州刺史,从卫公直援陈将华皎。时大军不利,唯猛所部独全。又从田弘破汉南诸蛮,前后十余战,每有功。进位大将军。后以疾卒。  阳雄字符略,上洛邑阳人也。世为豪族。祖斌,上庸太守。父猛,魏正光中,万俟丑奴作乱关右,朝廷以猛商洛首望,乃擢为襄威将军、大谷镇将,带胡城令,以御丑奴。及元颢入洛,魏孝庄帝度河,范阳王诲脱身投猛,猛保藏之。及孝庄反正,由是知名。俄而广陵王恭伪瘖疾,复来归猛,猛亦深相保护。魏孝武即位,甚嘉之,授征虏将军,行河北郡守,寻转安西将军、华山郡守。频典(三)郡,颇有声绩。  及孝武西迁,猛率所领,移镇潼关。封合阳县伯,邑七百户。俄而潼关不守,猛于善渚谷立栅,收集义徒。授征东将军、扬州刺史、大都督、武卫将军,仍镇善渚。大统三年,为窦泰所袭,猛脱身得免。太祖以众寡不敌,弗之责也。仍配兵千人,守牛尾堡。寻而太祖擒窦泰,猛亦别获东魏弘农郡守淳于业。后以疾卒。赠华、洛、扬三州刺史。  雄起家奉朝请,累迁至都督、直后、明威将军、积射将军。从于谨攻盘豆栅,复从李远经沙苑阵,并力战有功。封安平县侯,邑八百户,加冠军将军、中散大夫,赏赐甚厚。后入洛阳,战河桥,解玉壁围,迎高仲密,援侯景,并预有战功。前后增邑四百五十户,世袭邑阳郡守。从大将军宇文虬攻克上津,迁通直散骑常侍、大都督,进仪同三司。陈将侯方儿、潘纯陀寇 江陵,雄从豆卢宁击走之。除洵州刺史。俗杂賨、渝,民多轻猾。雄威惠相济,夷夏安之。蛮帅文子荣窃据荆州之汶阳郡,又侵陷南郡之当阳、临沮等数县。诏遣开府贺若敦、潘招等讨平之。即以其地置平州,以雄为刺史。进爵玉城县公,增邑通前一千六百户,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时寇乱之后,户多逃散,雄在所慰抚,民并安辑。征为载师中大夫,迁西宁州总管,以疾不拜。除通洛防主。  雄处疆埸,务在保境息民,接待敌人,必推诚仗信。齐洛州刺史独孤永业深相钦尚,移书称美之。入为京兆尹,寻拜民部中大夫,进位大将军,俄转中外府长史。迁江陵总管、四州五防诸军事,改封鲁阳县公。宣政元年,卒于镇。大象初,追封鲁阳郡公,邑三千五百户,赠陈曹莒汴四州刺史。谥曰怀。雄善附会,能自谋身,故得任兼出纳,保全爵禄。子长宽嗣。官至仪同大将军。  席固字子坚,其先安定人也。高祖衡,因后秦之乱,寓居于襄阳。仕晋,为建威将军,遂为襄阳着姓。  固少有远志,内明敏而外质朴。梁大同中,为齐兴郡守。属侯景渡江,梁室大乱,固久居郡职,士多附之,遂有亲兵千余人。 梁元帝嗣位江陵,迁兴州刺史。于是军民慕从者,至五千余人。固遂欲自据一州,以观时变。后惧王师进讨,方图内属。密谓其腹心曰 :“今梁氏失政,扬都覆没,湘东不能复雠雪耻,而骨肉相残。宇文丞相创启霸基,招携以礼。吾欲决意归之,与卿等共图富贵 。”左右闻固言,未有应者。固更谕以祸福,诸人然后同之。  魏大统十六年,以地来附。是时太祖方欲南取江陵,西定蜀、汉,闻固之至,甚礼遇之。乃遣使就拜使持节、骠骑大将 军、开府仪同三司、大都督、侍中、丰州刺史,封新丰县公,邑二千户。后转湖州刺史。固以未经朝谒,遂蒙荣授,心不自安,启求入觐。太祖许之。及固至,太祖与之欢燕,赏赐甚厚。进爵静安郡公,增邑并前三千三百户。寻拜昌归宪三州诸军事、昌州刺史。固居家孝友,为州里所称,莅官之处,颇有声绩。保定四年,卒于州,时年六十一。赠大将军、襄唐丰郢复五州刺史,谥曰肃。仍敕襄州赐其墓田。子世雅嗣。  世雅字彦文。性方正,少以孝闻。初以固功,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除赞城郡守。累迁开府仪同三司、顺直二州刺史。大象末,位至大将军。世雅弟世英,亦以固功授仪同三司。后至上开府仪同大将军。  任果字静鸾,南安人也。世为方隅豪族,仕于江左。祖安东,梁益州别驾、新巴郡守、阆中伯。父褒,龙骧将军、新巴南安广汉三郡守、沙州刺史、新巴县公。  果性勇决,志在立功。魏废帝元年,率所部来附。太祖嘉其远至,待以优礼。果因面陈取蜀之策,太祖深纳之。乃授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大都督、散骑常侍、沙州刺史、南安县公,邑一千户。  及尉迟迥伐蜀,果时在京师,乃遣其弟岱及子悛从军。太祖以益州未下,复令果乘传归南安,率乡兵二千人,从迥征蜀。寻进授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萧纪遣赵拔扈等率众三万来援成都,果从大军击破之。及成都平,除始州刺史。在任未久,果请入朝,太祖许之。以其方隅首望,早立忠节,乃进爵安乐郡公,赐以铁券,听世相传袭。并赐路车、驷马及仪卫等以光宠之。寻为刺客所害,时年五十六。  史臣曰:古人称仁义岂有常,蹈之则为君子,背之则为小人,信矣。泉企长自山谷,素无月旦之誉,而临难慷慨,有人 臣之节,岂非蹈仁义欤。元礼、仲遵聿遵其志,卒成功业,庶乎克负荷矣。李迁哲、杨干运、席固之徒,属方隅扰攘,咸翻然而委质,遂享爵位,以保终始。观迁哲之对太祖,有尚义之辞;干运受任武陵,乖事人之道。若乃校长短,比优劣,故不可同年而语矣。阳雄任兼文武,声着中外,抑亦志能之士乎。   
 周书卷四十五  列传第三十七   儒林 卢诞 卢光沉重 樊深 熊安生 乐逊  自书契之兴,先哲可得而纪者,莫不备乎经传。若乃选君德于列辟,观遗烈于风声,帝莫高于尧、舜,王莫显于文、武。是以圣人祖述其道,垂文于六学;宪章其教,作范于百王。自兹以降,三微骤迁,五纪递袭,损益异术,治乱殊涂。秦承累世之基,任刑法而殄灭;汉无尺土之业,崇经术而长久。雕虫是贵,魏道所以陵夷;玄风既兴,晋纲于焉大坏。考九流之殿最,校四代之兴衰,正君臣,明贵贱,美教化,移风俗,莫尚于儒。故皇王以之致刑措而反淳朴,贤达以之镂金石而雕竹素。儒之时义大矣哉!  自有魏道消,海内版荡,彝伦攸斁,戎马生郊。先王之旧章,往圣之遗训,扫地尽矣。  及太祖受命,雅好经术。求阙文于三古,得至理于千载,黜魏、晋之制度,复姬旦之茂典。卢景宣学通群艺,修五礼之缺;长孙绍远才称洽闻,正六乐之坏。由是朝章渐备,学者向风。世宗纂历,敦尚学艺。内有崇文之观,外重成均之职。握素怀狻叵庖弥浚涑鲇诔ⅲ辉补诜搅熘淳后胖∽怕加诰┮亍<眉醚勺阋咱u于向时矣。洎高祖保定三年,乃下诏尊太傅燕公为三老。帝于是服衮冕,乘碧辂,陈文物,备礼容,清跸而临太学。袒割以食之,奉觞以酳之。斯固一世之盛事也。其后命輶轩以致玉帛,征沉重于南荆。及定山东,降至尊而劳万乘,待熊生以殊礼。是以天下慕向,文教远覃。衣儒者之服,挟先王之道,开黉舍延学徒者比肩;励从师之志,守专门之业,辞亲戚甘勤苦者成市。虽遗风盛业,不逮魏、晋之辰,而风移俗变,抑亦近代之美也。  其儒者自有别传及终于隋之中年者,则不兼录。自余撰于此篇云。  卢诞,范阳涿人也,本名恭祖。曾祖晏,博学善隶书,有名于世。仕燕为给事黄门侍郎、营丘成周二郡守。祖寿,太子洗马。燕灭入魏,为鲁郡守。父叔仁,年十八,州辟主簿。举秀才,除员外郎。以亲老,乃辞归就养。父母既殁,哀毁六年,躬营坟垄,遂有终焉之志。魏景明中,被征入洛,授威远将军、武贲中郎将,非其好也。寻除镇远将军、通直散骑常侍,并称疾不朝。乃出为幽州司马,又辞归乡里。当时咸称其高尚焉。  诞幼而通亮,博学有词彩。郡辟功曹,州举秀才,不行。起家侍御史,累迁辅国将军、太中大夫、幽州别驾、北豫州都督府长史。时刺史高仲密以州归朝,朝廷遣大将军李远率军赴援,诞与文武二千余人奉候大军。以功授镇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封固安县伯,邑五百户。寻加散骑侍郎,拜给事黄门侍郎。魏帝诏曰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朕诸儿稍长,欲令卿为师 。”于是亲幸晋王第,敕晋王以下,皆拜之于帝前。因赐名曰诞。加征东将军、散骑常侍。太祖又以诞儒宗学府,为当世所推,乃拜国子祭酒。进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魏恭帝二年,除秘书监。后以疾卒。  卢光字景仁,小字伯,范阳公辩之弟也。性温谨,博览群书,精于三礼,善阴阳,解钟律,又好玄言。孝昌初,释褐司空府参军事,稍迁明威将军、员外侍郎。及魏孝武西迁,光于山东立义,遥授大都督、晋州刺史、安西将军、银青光禄大夫。  大统六年,携家西入。太祖深礼之,除丞相府记室参军,赐爵范阳县伯。俄拜行台郎中,专掌书记。十年,改封安息县伯,邑五百户。迁行台右丞,出为华州长史,寻征拜将作大匠。魏废帝元年,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除京兆郡守,迁侍中。六官建,授小匠师下大夫,进授开府仪同三司、匠师中大夫,进爵为侯,增邑五百户,转工部中大夫。大司马贺兰祥讨吐谷浑,以光为长史,进爵燕郡公。武成二年,诏光监营宗庙,既成,增邑四百户。出为虞州刺史,寻治陕州总管府长史。重论讨浑之功,增邑并前一千九百户。天和二年卒,时年六十二。高祖少时,尝受业于光,故赠赙有加恒典。赠少傅。谥曰简。  旋光性崇佛道,至诚信敬。尝从太祖狩于檀台山。时猎围既合,太祖遥指山上谓群公等曰:“公等有所见不?”咸曰:“无所见。”光独曰:“见一桑门。”太祖曰 :“是也。”即解围而还。令光于桑门立处造浮图,掘基一丈,得瓦钵、锡杖各一。太祖称叹,因立寺焉。及为京兆,而郡舍先是数有妖怪,前后郡将无敢居者。光曰 :“吉凶由人,妖不妄作 。”遂入居之。未几,光所乘马忽升厅事,登床南首而立;又食器无故自破。光并不以介怀。其精诚守正如此。撰道德经章句,行于世。子贲嗣。大象中,开府仪同大将军。  沉重字德厚,吴兴武康人也。性聪悟,有异常童。弱岁而孤,居丧合礼。及长,专心儒学,从师不远千里,遂博览群书,尤明诗、礼及左氏春秋。梁大通三年,起家王国常侍。梁武帝欲高置学官,以崇儒教。中大通四年,乃革选,以重补国子助 教。大同二年,除五经博士。梁元帝之在藩也,甚叹异之。及即位,乃遣主书何武迎重西上。及江陵平,重乃留事梁主萧詧,除中书侍郎,兼中书舍人。累迁员外散骑侍郎、廷尉卿,领江陵令。还拜通直散骑常侍、都官尚书,领羽林监。察又令重于合欢殿讲周礼。  高祖以重经明行修,乃遣宣纳上士柳裘至梁征之。仍致书曰:  皇帝问梁都官尚书沉重。观夫八圣六君,七情十义,殊方所以会轨,异代于是率由。莫不趣大顺之遥涂,履中和之盛致。及青缃起焰,素篆从风,文逐世疏,义随运舛,大礼存于玉帛之间,至乐形于钟鼓之外。虽分蛇、聚纬,郁郁之辞盖阙;当涂、典午,抑抑之旨无闻。有周开基,爰踪圣哲,拯苍生之已沦,补文物之将坠。天爵具修,人纪咸理。  朕寅奉神器,恭惟宝阙。常思复礼殷周之年,迁化唐虞之世。惧三千尚乖于治俗,九变未协于移风。欲定画一之文,思杜二家之说。知卿学冠儒宗,行标士则。卞宝复润于荆阴,随照更明于汉浦。是用寤寐增劳,瞻望轸念。爰致束帛之聘,命翘车之招。所望凤举鸿翻,俄而萃止。明斯隐滞,合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