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4622-政治杀手陈立夫 >

第3章

4622-政治杀手陈立夫-第3章

小说: 4622-政治杀手陈立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分,感到CC组织没有白搞,心血没有白费,出头之日指日可待。  1月3日,南京国民政府又增推蒋介石为国民政府常务委员。这样,蒋介石成为南京当局大权在握的核心成员。  消息一公布,蒋介石决定马上就职,并要陈立夫与他一同到南京去。官瘾十足的陈立夫觉得自己的官运到了,喜不自禁。做京官是他梦寐以求的愿望,如今终于实现了,怎不高兴万分呢?  1月4日上午8点,蒋介石带着陈立夫、谭延、何成俊、杨树庄乘火车离开上海,傍晚到达南京车站,陈果夫带着大批人马到车站迎接。  蒋介石一到南京,陈果夫、陈立夫又给蒋介石出谋划策:军权、政务权捞到了,还应抓紧时间捞取党权。而要捞党权,必须立即召开二届四中全会,利用这个全会通过一些决议,统一党内思想,并将蒋介石的党职再抬高一节。陈果夫还告诉蒋介石,如果同意此意见,他马上就着手进行,会议的一切准备工作,由他操作。  蒋介石仔细一想,觉得这个意见甚好,当即表态同意,并要陈氏兄弟抓紧做好会议的准备工作。  1月7日,蒋介石在南京正式宣布复职,并发表了《总司令复职致国民政府电》。  1月中旬,国民党中央党部发出通知,2月2日至7日正式在南京举行二届四中全会,希望全体中央执行委员、监察委员按时参加。  2月2日,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在南京如期举行,参加会议的中央执行委员、监察委员共31人,蒋介石当选为主席团成员,并被选为中央常务委员、军事委员会主席。这样,蒋介石在陈氏兄弟的大力帮助下,将国民党的党权、军权都捞到了手。蒋介石和陈氏兄弟不喜欢的人,基本靠边站了。  这次会议还通过了《全会宣言》、《制止共产党阴谋案》、《整理各地党务案》、《改组国民政府案》、《开除停职中央委员案》、《改组中央党部案》等案。  在《整理各地党务案》中,规定原来的各地党部一律停止活动,由中央派人组成常务指导委员会,对党员进行考察、训练和重新登记,凡参加过其他政团者必须公开声明与该团体脱离关系。此案表面看似乎是整党、纯洁党组织,实际上给陈果夫、陈立夫兄弟谋取党权,拉帮结派制造了一个极好的机会。因为陈氏兄弟借这次整理党务,独揽了党的大权,使国民党成了地地道道的“陈家党”。  《开除停职中央委员案》,是蒋介石“清党”反共的延续,该案决定开除并撤销谭平山、林祖涵、于树德、吴玉章、毛泽东、恽代英、董必武、邓演达、李大钊、夏曦、邓颖超等人的党籍。  《改组国民政府案》明确规定,党比政府大,国民政府要受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的指导及监督,掌管全国政务。  会上通过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组织大纲》、《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组织大纲》,明确规定军事委员会为国民政府军政最高机关,掌管全国海、陆、空军,负责编制、教育、经理、卫生及充实国防之责,司令兼军事委员会主席,对中央执行委员会和国民政府负责。  根据上述规定,会上推选谭延、蔡元培、张静江、李烈钧、于右任5人为国民政府常务委员会委员,谭延为国民政府主席。选举了由73人组成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并决定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兼任军事委员会主席。会上,选举产生了36名中央执行委员,4名候补中央执行委员,12名中央监察委员,4名候补监察委员。接着,又选出5名中央常务委员,其排名顺序是:蒋介石、戴季陶、丁惟汾、于右任、谭延。  人们注意到,陈果夫、陈立夫兄弟虽然只有陈果夫进入了中央监察委员会,蒋介石却取得了常务委员会中的头名,又掌握了军队实权,要不了多久,陈果夫、陈立夫兄弟就会急速上升的,陈氏兄弟此次不进中央执行委员会,主要是为了平衡,防止其他派系有意见,也是为了今后升迁得更快。  陈果夫此次只将蒋介石推到高位独揽大权,兄弟两人然后再跟进的策略是很高明的。  春风得意的蒋介石在这次会上干劲甚大,一再发表反共讲话。他说,倘若共产党仍然存在,其理论与方法还未清除,重新起来三个月后,国民党便会分散,国民革命仍旧不能成功。各位委员和各位同志对共产党的势力须要有坚定的决心,从根本上予以铲除消灭。  蒋介石的上述说法,也是陈氏兄弟的主张。  2月23日,蒋介石被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推选为中央组织部部长,3月1日,又被推选为中央政治会议主席。这样,蒋介石通过二届四中全会,完全达到了清共捞权的目的。  陈果夫、陈立夫兄弟的CC组织,终于将蒋介石推到了权力顶峰。蒋介石得了志,达到了目的,自然不忘为他出了大力的陈氏兄弟。他的部长职务一到手,便任命陈果夫为组织部副部长,代行部长职权,以后再安排陈立夫任中央党部的秘书长,并负责特务方面的工作。这样,蒋介石将国民党的党权、军权、特务权全部掌控在手中。  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使国民党暂时实现了统一,但收获最大的是蒋介石和陈氏兄弟。自这次会后,国民党内的CC派系正式形成,并不断发展。这个CC派虽然在几乎所有的公开场合打着“三民主义”的旗帜,喊着继承孙中山遗志的口号,实际是挂羊头卖狗肉,因为他们口是心非,阳奉阴违,其所作所为,均是为个人谋权夺利,从未考虑过“民生”、“民权”,处在水深火热中的广大百姓,没有在这些政客身上得到任何好处。


《政治杀手陈立夫》 残杀大批革命者组建派系打击异己(3)(图)

  蒋介石原以为,只要把共产党清除出去并赶尽杀绝,国民党内就太平了,再没有人敢与他相争了。没有想到,国民党新军阀们完成北伐之后,仍然纷争不已,党内仍是四分五裂,而且这种分歧、冲突,比国共合作时期国共两党思想上的分歧还要激烈、复杂得多。  为了平息国民党内的纷争,陈氏兄弟向蒋介石又献一计:再开一次党代会,利用开党代会之机,将那些与蒋介石为敌的政客们,特别是不与蒋介石合作的李宗仁、汪精卫等人,彻底挤出中央领导层。  蒋介石一想,觉得这个建议甚好,决定采纳,并叫陈果夫、陈立夫兄弟抓紧筹备。  主子表了态,陈氏兄弟立即着手筹备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经过陈果夫、陈立夫兄弟的日夜努力,筹备工作很快就绪。  1929年3月15日至27日,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南京召开。参加此次大会的代表虽达406人,绝大部分未经选举产生,光是蒋指派、圈定的代表就达333人,表面走过场选举的只有73人。因此,国民党三大完全是蒋介石与陈果夫、陈立夫兄弟一手包办的打击异己的会议。  会上通过了一些不痛不痒的决议后,决定开除李宗仁、白崇禧、李济深党籍,甘乃光等二人永远被开除出党,顾孟余开除党籍3年,汪精卫给予书面警告,并明令其讨伐割据两湖的桂系军阀。  这样,陈氏兄弟和蒋介石不喜欢的人,包括宋庆龄在内,统统在国民党三大上被打下台。到这时,李宗仁、李济深、甘乃光等人才知平时不露山水的陈氏兄弟,是颇有心计的政治杀手。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此次选举的36名中央执行委员,24名候补执行委员,包括12名中央监察委员,都是蒋系人马,CC分子也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如陈果夫、陈立夫、张道藩、程天放、余井塘、陈肇英、马超骏、陈策等。陈果夫还在3月28日至4月8日举行的三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常委,陈立夫也一步登天,当选为中央秘书长,兄弟两人都进入国民党中央的核心层。  陈立夫此时只有29岁,是真正的少年得志。当年,他在上海大肆反对“中央特别委员”,拼命拥蒋上台,这时终于得到了高回报。  陈果夫当上中央常委,陈立夫当上中央秘书长,标志着“蒋家天下陈家党”的正式形成 ,也标志着陈立夫这位年轻政客开始步入政治事业的高峰。  1931年6月13日至15日,国民党在南京召开了三届五中全会,陈立夫在此次会议上又进一步,当上了中央组织部部长。自此,陈立夫掌控了国民党的人事大权。  陈立夫一得志,就开始在党内大搞派系和小圈子。  蒋介石虽然掌握了国民党的最高权力,由于党内人员复杂,三大之后争权夺利仍十分激烈,蒋介石感到了危机。他觉得,党内、政府内,没有一个效忠他的坚强团体,他的法西斯统治就不会稳固,也不会长久。  为了在国民党内弄一个效忠他的秘密小团体,他于1933年元旦从南昌飞回南京,将陈果夫、陈立夫、张道藩、张厉生、余井塘,特务头子戴笠、徐恩曾及黄埔系的康泽、邓文仪、贺衷寒、刘健群等人,叫到军校内的住所痛骂一顿,说他们太无能,是大饭桶,既没有办法对付共产党,对党内的派系和纷争也不能清除。  骂了之后,他又若明若暗地说,现在外有共产党,内有各种派系,使他感到极其难办,希望大家想些办法,帮助他渡过危机。  陈氏兄弟挨骂之后,回来对蒋介石的话进行了仔细琢磨。  他们感到,国民党清共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党内的纷争却一直不断,而且今天出现这个派,明天又突然冒出那个帮,各帮派之间的斗争十分激烈,使国民党难以形成战斗力。  经过苦苦思索,并在CC骨干分子中多次研讨,陈立夫决定效仿德国、意大利法西斯头目希特勒、墨索里尼搞法西斯党的模式,建立坚固的组织,这个组织以效忠蒋介石、打击异己为己任,使蒋介石能为所欲为地在中国施行法西斯统治。  陈立夫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蒋介石,得到蒋介石的赞同,蒋介石还对陈立夫说:“你们在我手下做事,就要替我分忧,为我解愁,把党政军的官员都团结在我周围,并要真心实意地拥护我,效忠我。”  陈立夫系蒋介石提拔起来的,自然要一切为蒋是瞻。  在陈果夫、陈立夫的精心操作下,国民党内以CC分子为骨干的两个带有法西斯性质的秘密团体——青天白日团(简称为青白团)、中国国民党忠实同志会(简称同志会)诞生了。这两个组织名称虽不同,章程也不尽一致,但其宗旨却是一样的,开宗明义拥护蒋介石为国民党惟一的领袖,而且终生不渝,主要组成人员也基本相同。青白团、同志会的干事长为陈果夫,副干事长为陈立夫,常务干事为张厉生、张道藩、余井塘、徐恩曾、叶秀峰等人,中央干事有周佛海、程天放、曾养甫、赖琏、苗培成等人。  这个组织建起来后,无论是开展活动或吸收新成员,均极其严格、机密、神秘,很少让其他国民党人知道。  据逃往台湾并参加过此组织的许孝炎透露,陈立夫在南京及其他各省市专门设立了一处办理加入“青白团”、“同志会”手续的秘密点,南京的点设在中山门外灵谷寺的无梁殿,此殿系明朝建筑,全部用泥砖砌成,没有一根木头,故称无梁殿。原CC分子、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员训练处处长,后任过河南省代省长的胡梦华在《国民党CC派系的形成经过》一文中,对他1933年夏季加入“同志会”有下面一段回忆:  陈访先引我到他家一间东房。该房内布置一个香案,上铺红毯,其上有燃着的两只红烛台,墙上悬着蒋介石的像和孙中山的像,他发给了我“青白团”章程和“同志会”章程32开小本子一册,又给我入团表格和入会表格各一式两张,叫我即时填写,并加盖我的名章,填写毕交给他,他交给我一份入团入会誓词,严肃地叫我立在蒋介石像前,举右手读誓词,宣誓入团入会,他旁立监视。宣誓毕,我在誓词上签名盖章交给了他。该入团入会表格前面附有志愿书及誓词,都突出一点,即“拥护蒋介石为国民党惟一领袖,终身不渝”……


《政治杀手陈立夫》 残杀大批革命者组建派系打击异己(4)(图)

  由于“青白团”、“同志会”两个组织性质、宗旨相同,活动经常交叉,操作起来甚为麻烦,“青白团”搞了一段时间被解散了,“同志会”则一直坚持到抗战时止。  “青白团”、“同志会”到底吸收了多少人,因十分机密,只有陈立夫、陈果夫兄弟及少数几个人知道,一般人均不清楚。直到1938年,陈果夫在武汉召集“同志会”的人开会,人们才知道这个组织有500多人。  陈立夫在扩充“青白团”、“同志会”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有时也受到抵制,有时还因搞过了头,受到蒋介石的训斥。  蒋介石的文臣陈布雷因一天到晚在蒋介石身边,陈氏兄弟为拉拢他,曾下过大力。他们的关系虽说不是很好,陈立夫却通过与陈布雷的密切交往,获得了不少蒋介石的绝密内情。为了把陈布雷拉入“青白团”、“同志会”,陈立夫绞尽了脑汁。  据陈布雷的弟弟陈训慈先生在《先兄陈布雷杂记》中说,大约在抗日战争前的三四年的一天,陈立夫用小车来接陈布雷,说是到近郊去小游。陈布雷一天到晚坐在办公室内,很少外出,此次陈立夫亲自来邀,他便同意了。不料他上车后,七转八转,并未往郊外走,而是被拉到一条街巷的小楼前停了下来。陈立夫将陈布雷带到一间较暗的中厅,发现里面有蒋介石像,而且还有香炉供设着,感到不对劲,问陈立夫这是什么地方,为什么将他带到这里来。陈立夫这才对他说:“请你参加我们党内的‘青白团’和‘同志会’。”  陈立夫还告诉他,参加“青白团”的表格已代他填好了,现在只作个宣誓。说完就将誓词交给陈布雷,要陈布雷举手宣读。陈布雷觉得陈立夫欺骗了他,心里很不高兴,但又不好发火,加上他发现誓词中有效忠蒋介石之句,便极不情愿地举手宣誓了。  宣誓完后,陈布雷觉得这是搞派别活动,再无心游玩,要求回家。陈立夫只得亲自将陈布雷送回了家。  陈布雷在家中对陈立夫说:“立夫,你这样做不行,刚才的宣誓不算数,我还要将此事马上报告委员长。”  陈立夫心想:此事是经蒋介石同意才搞的,而且又是忠于他的,报告了也不怕。蒋介石断不会批评我做错了。  陈立夫走后,陈布雷真的将此事报告了蒋介石,并对蒋说:“我在你左右担任这样的职责,必须不偏不倚,才可做事,立夫却逼我参加他的派系活动,我想不通。他这种做法,我不承认!”  蒋介石听了,表示同意,然后对陈布雷说:“我准备找立夫谈谈,他们搞‘青白团’、‘同志会’怎么搞到你头上了呢?这样做是不对的。”  据陈训慈先生说,蒋介石事后训斥了陈果夫、陈立夫,批评他们将事情搞麻烦了,并说“青白团”、“同志会”不应吸收陈布雷这样的人参加。  陈训慈还在文中说:“这简直是一个荒唐的故事。布雷对年长的陈果夫是尊重的,对陈立夫也多有交往,所以对CC原还多加体谅,而这一场他所痛心的风波,是我战时到渝后他特地告诉我的,谈时有声有色,有余恨未消的样子。”  尽管“同志会”后来解散了,CC帮派却一直存在,而且一直活动到台湾。CC、“青白团”、“同志会”表面打的是拥护、效忠蒋介石的旗号,陈氏兄弟却用CC、“青白团”、“同志会”的名义在国民党内拉帮结派,扩充势力,形成以陈果夫、陈立夫为首的强大的帮派集团,这个集团对外打击共产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