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国共和谈演义 (第三部)作者:马辂 >

第52章

国共和谈演义 (第三部)作者:马辂-第52章

小说: 国共和谈演义 (第三部)作者:马辂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我们一贯 
主张爱国一家。统一祖国,人人有责。希望台湾当局以民族利益为重,对实现祖国 
统一的事业作出宝贵的贡献。 
  ……台湾海峡目前仍然存在着双方的军事对峙,这只能制造人为的紧张。我们 
认为,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 
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 
  ……我们希望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以利双方同胞直接接触,互通信息,探 
亲访友,旅游参观,进行学术文化体育工艺观摩。 
  ……我们相互之间完全应当发展贸易,互通有无,进行经济交流。这是相互的 
需要,对任何一方都有利而无害。亲爱的台湾同胞:我们伟大祖国的美好前途,既 
属于我们,也属于你们。统一祖国,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神圣使命。时代在 
前进,形势在发展。我们早一天完成这使命,就可以早一天共同创造我们空前未有 
的光辉灿烂的历史,而与各先进强国并驾齐驱,共谋世界的和平、繁荣和进步。让 
我们携起手来,为这一光荣目标共同奋斗! 
  在播出《告台湾同胞书》之后、电台又接着广播了国防部长徐向前关于停止对 
大金门、小金门、大担、二担等国民党军占领岛屿进行炮击的声明。 
  也是在这一天,根据中美两国政府在两周前发表的联合公报,两国正式建立了 
外交关系。 
  北京和华盛顿的关系从敌对状态到实现正常化,是世界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 
件,标志着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微妙和潜在的重大变化。 
  美台关系的破裂在台湾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在许多人心目中,台湾似乎成了一 
个“弃儿”,愁云惨淡,月色昏暗,一种穷途末路的感觉弥漫台湾岛上空。一些在 
亲美的气氛中长大的人冲到美驻台使馆前抗议美国政府,整个台湾岛从上到下,人 
们纷纷询问:共产党会趁此机会打过海峡来,解放台湾吗? 
  然而事实是,自中美关系正常化后,中共在台湾问题上采取了温和的态度。 
  1月5日,在中共最高领导层处于核心地位的邓小平会见了2了名美国记者,坦率 
地回答了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 
  有记者问:“副总理先生,这是我们对你们进行的第一次采访,我们希望今后 
将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这样的采访。关于台湾问题,你多次讲这是中国的内政。但是 
亚洲的一些地方感觉到,使用武力来解决台湾问题,将会产生某种不稳定影响。中 
国对于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采取什么态度?在这个问题上有没有时间表?” 
  邓小平回答道:“我们多次声明,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这完 
全是中国的内政。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实现了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当然,在 
双方达成建交协议的时候,卡特总统曾经表示一种愿望,希望能够用和平方式解决 
台湾问题。我们注意到这个愿望,但是我们同时也表示这是中国的内政问题。我们 
当然力求用和平方式来解决台湾回归祖国的问题,但是究竟可不可能,这是一个很 
复杂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承担这么一个义务:除了和平方式以外不能 
用其他方式来实现统一祖国的愿望。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手捆起来。如果我们把自己 
的手捆起来,反而会妨碍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这个良好的愿望。至于时间表,中国是 
有耐心的。” 
  《告台湾同胞书》和邓小平的谈话发表后,海外舆论反应强烈,台湾岛内更是 
议论纷纷。蒋经国自1978年5月就任“中华民国总统”以后,世界形势变化之快,令 
人目不暇接。毛泽东逝世和“四人帮”的倒台,曾使蒋经国松了一口气。但大陆经 
济的复苏和政治的稳定,自然又将台湾问题很快地提到桌面上来,台湾在失去了美 
国这个“盟友”后,前途更加艰难,蒋经国倍感压力。 
  蒋经国是想干一番事业的。他就总统职的当天下午,就召见主管宣传的负责人, 
作了三点指示: 
  第一,今后不希望再有“蒋经国时代”这一类名词出现在报纸杂志之上。他认 
为今天是一个民主时代,不应再有个人英雄主义的色彩,如果真有“时代”的话, 
只有群众的时代,而没有个人的时代。 
  第二,今后不希望称呼他为“领袖”。他认为国民党只有两位领袖,一位是孙 
中山先生,一位是已故的蒋介石总裁。除了他们两人之外,没有人可以再被称为领 
袖,他个人只是一个普通的党员,一个普通的国民,只愿以党员与国民的身份,与 
全体同志及全国同胞一起,共同奋斗。 
  第三,今后不希望有“万岁”的口号出现。他认为只有国家民族的万岁,只有 
三民主义及国民党的万岁,没有个人的万岁。 
  这些,自然表现出蒋经国的进步面,而与他父亲时代划出了明显的界限。但是, 
他身上毕竟背着父亲遗留下的沉重包袱,而在主观上,他也是将父亲的遗嘱奉为圭 
臬,以继承遗志为己任的。 
  “父亲留下的这块江山,至少不能在自己手中丢失,反共复国还应成为基本国 
策,不能改变。”蒋经国一直默默地告诫自己。但中共发动的强劲的和平统一攻势 
和海外及台湾岛内的呼声是不能轻视的。于是,蒋经国不得不在这个问题上投入了 
巨大的精力,四方游说,频频讲话,企图挽救颓势。 
  在采取了一系列防卫台湾的措施之后,1979年12月10日。蒋经国在国民党十一 
届四中全会上,第一次提出了“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口号。在1981年3月29日的国 
民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正式通过了”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方案,与中国 
共产党的和平统一方针相对抗。会上,蒋经国再次强调:“中国的唯一道路是全中 
国实行三民主义,80年代是三民主义胜利的年代,全体党员要奉献智慧、经验,齐 
心协力,团结奋斗,实现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神圣使命。” 
  而对北京发出的和谈呼吁,蒋经国依然有意回避,不加理睬。 
  正是: 
    驼鸟埋沙事无补, 
    挺胸抬头天地宽。 
  未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三部)     第三十七回 
一国两制构想渐成 三不政策大门难封     
   却说在台湾方面保持沉默,紧紧把守大门的情况下,中共仍在为和平统一祖国 
进行不懈的努力。 
  1981年10月1日,建国32周年的国庆节,北京各大报刊均在头版头条的显著位置, 
以通栏套红标题《建议举行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刊登了全国人大常 
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向新华社记者发表的谈话。这篇谈话,进一步阐明了关于台湾回 
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一)为了尽早结束中华民族陷于分裂的不幸局面,我们建议举行中国共产党和 
中国国民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双方可先派人接 
触,充分交换意见。 
  (二)海峡两岸各族人民迫切希望互通音讯、亲人团聚、开展贸易、增进了解。 
我们建议双方共同为通邮、通商、通航、探亲、旅游以及开展学术、文化、体育交 
流提供方便,达成有关协议。 
  (三)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 
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 
  (四)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 
不变。私人财产、房屋、土地、企业所有权、合法继承权和外国投资不受侵犯。 
  (五)台湾当局和各界代表人士,可担任全国性政治机构的领导职务,参与国家 
管理。 
  (六)台湾地方财政遇有困难时,可由中央政府酌情补助。 
  (七)台湾各族人民、各界人士愿回祖国大陆定居者,保证妥善安排,不受歧视, 
来去自由。 
  (八)欢迎台湾工商界人士回祖国大陆投资,兴办各种经济事业,保证其合法权 
益和利润。 
  (九)统一祖国,人人有责。我们热诚欢迎台湾各族人民、各界人士、民众切体 
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各种方式提供建议,共商国事。 
  10月9日,借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中国共产党主张实现两党和谈与合作的呼声 
和舆论达到了高潮。 
  这天,在北京举行了盛大的纪念活动,规模和声势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大。 
  ——北京铁狮子胡同孙中山逝世纪念室和宋庆龄故居经修缮后开放。 
  ——《辛亥革命70周年纪念展览》、《辛亥革命历史展览》和《纪念辛亥革命 
70周年书画展览》同时举办。 
  ——《辛亥风云》、《革命军中马前卒》等影剧正式上映、上演。 
  ——人民银行首发关于辛亥革命70周年纪念金银币。 
  ——邮电部发行了纪念邮票。 
  …… 
  这天下午,北京人民大会堂气氛异常热烈,“辛亥革命了0周年纪念大会”的巨 
大横幅高悬在大会主席台上方,主席台正中悬挂着孙中山先生的巨幅画像,“1911 
一1981”的字样分别挂在画像两侧。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各界人士1万多人参加了大会, 
盛况空前。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讲了话。在谈到台湾问题时,胡耀 
邦的情绪显得诚恳而激动,他清了清嗓子说: 
  “现在我们提出的建议,对于台湾方面没有任何不公平,不安全的地方。如果 
台湾方面还有不放心的问题,也不妨在双方谈判中提出来研究解决。由于长期隔阂 
而存在着某种不信任感,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接触,不交谈,怎么能消除隔阂, 
建立互信呢?如果我们不解决这个难题,还要让彼此的力量在对峙中互相抵消,我 
们将何以上对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以来的先烈,下对海峡两岸的各界同胞和子孙后 
世呢?共产党决不用国民党曾经用过的方法来回报;‘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过火行 
为永远不会再重复。在这里我愿意告诉台湾当局,不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经过一再 
修葺,而且奉化莹墓修复一新,庐山美庐保养如故,其他国民党高级官员的老家和 
亲属都得到妥善安置。树高千丈,落叶归根。难道蒋经国先生就没有故乡之情?就 
不想把蒋介石先生的灵枢迁移到奉化蒋氏墓地来?” 
  一番深情的话,赢得了又一阵热烈的掌声。 
  胡耀邦放慢速度,继续说:“我今天愿以共产党负责人的身份,邀请蒋经国先 
生、谢东闵先生、孙运璇先生、蒋彦士先生、高魁元先生、蒋纬国先生、林洋港先 
生,邀请宋美龄女士、严家淦先生、张群先生、何应钦先生、陈立夫先生、黄杰先 
生、张学良先生,以及其他各位先生,邀请台湾各界人士,亲自来大陆和故乡看一 
看。愿意谈谈心当然好,暂时不想谈也一样热烈欢迎。这对于蒋经国等先生和台湾 
各界同胞会有什么损失呢?外援是重要的,但是最重要最可靠最有力的还是本国10 
亿人的爱国大团结。唯自助者天助之。自毁长城的人,无论高唱什么不现实的口号, 
任何人也无法帮助他转危为安,化否当泰。我们如果能够互相谅解,互相尊重,长 
期合作,风雨同舟,使我数千年文明古国真正昂首阔步于世界,中山先生必当含笑 
于九泉。中山先生生前号召‘和平,奋斗,救中国’,我们今天为什么不大声疾呼 
‘和平,奋斗,兴中国’呢?和平统一,振兴中华,千秋传业,系乎一转念一反掌 
之间。让我们学习中山先生的遗训,‘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携起 
手来,为创造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新历史而共同奋斗!” 
  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这是中国共产党再次向国民党发出的重要的和解信号。 
  担负现场直播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世界作了特别报道。 
  但是台湾方面严格封锁了新闻媒体的传播。 
  胡耀邦公开邀请的14位台湾高层人士当时的职务分别是: 
  蒋经国——国民党主席、“总统”。 
  谢东闵——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副总统”。 
  孙运璇——国民党中央常委、“行政院长”。 
  蒋彦士——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秘书长。 
  高魁元——国民党中央常委、“国防部长”。 
  蒋纬国——“国防部联勤总司令”。 
  林洋港——国民党中央常委、台湾省“主席”。 
  宋美龄——国民党中央评议会主席团主席、私立辅仁大学董事长。 
  严家淦——国民党中央常委、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会长。 
  张群——“总统府”资政。 
  何应钦——“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 
  陈立夫——“总统府”资政。 
  黄杰——“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顾问。 
  张学良——著名爱国将领。 
  对中共中央这次充满深情的邀请,台湾方面依然拒之千里之外,始终未作任何 
反应。时至今日,14人中有的已经故去,健在的也未能踏上大陆这魂牵梦索的故士。 
  1982年1月10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接见一位海外朋友时说:“ 
九条”是以叶剑英委员长的名义提出来的。 
  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两制”是可以允许的,他们不要破坏 
大陆的制度,我们也不要破坏他那个制度。 
  至此,“一国两制”的概念正式使用,这一构想基本形成。 
  1983年6月26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新绎西州西东大学教授杨力宇时对“一国两 
制”构想又作了进一步的阐发: 
  (一)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 
  (二)不赞成台湾“完全自治”的提法。“完全自治”就是“两个中国”,而不 
是一个中国。制度可以不同,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三)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与大陆不同 
的制度。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台湾的党、政、军等 
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中央政府还要给台湾留出名额。 
  (四)和平统一不是大陆把台湾吃掉,当然也不能是台湾把大陆吃掉。 
  (五)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这个适当方式就是举行两党平等会谈, 
实行第三次合作。 
  (六)我们一定要完成前人没有完成的事业,要多接触,增进了解。 
  “一国两制”的提出,在国际上获得了高度赞誉。英国前首相撤切尔夫人称之 
为“天才的创造”、“令人神往的构想”。美国一家著名的智囊机构评价其是“20 
世纪世界战略史上从来没有攀登过的新高峰”。 
  在实践中,“一国两制”构想也取得了很大成功——根据“一国两制”原则, 
中国政府与英国和葡萄牙分别达成了和平收回香港、澳门主权的协定。 
  “一国两制”构想绘台湾留下的空间已经是大得不能再大了,比联邦制和邦联 
制国家所能给予其各个行政区域的空间都还要大。可以说,“一国两制”要求台湾 
的仅仅是其对中央政府名义上的承认,并没有其他苛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