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国共和谈演义 (第三部)作者:马辂 >

第55章

国共和谈演义 (第三部)作者:马辂-第55章

小说: 国共和谈演义 (第三部)作者:马辂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一切出国手续,不要让老人家太操心。官邸会宴之后不到一个月,3月10日张学良 
夫妇即启程赴美,行前李登辉还送他们一笔旅费。 
  张学良踏上赴美旅途之后,“张学良要取道美国回大陆”的议论充斥于海峡两 
岸,这念头在人们心中急剧地膨胀起来。 
  3月24日,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发言人姚广在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 
时表示:“如果张学良先生本人愿意回大陆看看,我们是非常欢迎的,我们将尊重 
他本人的意愿。” 
  在美国逗留期间,张学良在纽约与吕正操见了面。吕正操早年曾是东北军将领, 
作过张学良的部属。吕向少帅表示大陆人特别是东北家乡的人都热切地欢迎他早日 
回去看看。张学良豪迈地说:“要回去我自己会回去,不需要你们特别安排。” 
  见吕正操不解,他又强调说:“大陆当然会欢迎我,可正是这样的欢迎越发令 
我难以成行。” 
  张学良几十年来思乡心切,如今恢复了自由,为什么反倒犹豫了呢?为什么不 
愿让大陆欢迎他呢?其中必有缘故。 
  当时美国的华人报纸认为张学良半个世纪才获得自由,犹如冲出牢笼的猛虎, 
永远不会回台湾了,有些友好故旧也劝他留在海外,或回到大陆去,因为台湾政局 
多变,蒋经国的旧势力仍根深蒂固,须防不测。但这些建议一一为张氏婉拒,他解 
释说:“不要为难别人。”他在美国逗留了3个月,6月底又返回了台湾。直到1993 
年12月15日第二度赴美,才决定长期定居夏威夷。 
  张学良所说的“不要为难别人”,正是他迟迟未回大陆的原因。这个“别人” 
是谁呢?据知情人说,是指李登辉。 
  爱国心和家乡观念强烈的张学良当然十分怀念阔别数十年的故国河山、东北父 
老,也很想祭扫他素所尊敬的父亲张作霖的坟墓。他的难言之隐,主要是要照顾和 
报答让他重获自由的“恩情”。他知道,两岸关系尚处于紧张状态的阶段,李登辉 
是不乐意他回大陆访问的,大陆越是欢迎,李登辉越不高兴。正因为有这样的考虑, 
他才说“这样的欢迎越发令我难以成行”,“不要为难别人”。 
  老一代熟识张学良的为人的人,都知道张氏是极重感情、讲义气的人。正如当 
年西安事变进入尾声时,张学良突然送蒋介石返回南京,结果上了大当,身陷图图。 
当时赶到机场目睹大错已无法挽回的周恩来就感叹道:“汉卿受旧戏曲的道德观念 
影响太深了!” 
  往昔年少气盛的少帅品性如此,如今垂暮之年脾性依旧。张学良摆脱了蒋氏父 
子为他设置的真实牢笼之后,又陷入了他自己所营造的“报恩”感情罗网之中。 
  那么,张学良到底何时才能回到他日夜思念的故乡以了凤愿?他1991年第一次 
赴美时与“美国之音”记者有一段对话,似乎有助于解开谜底。 
  问:少帅,自从发生西安事变以后,您的住所一直飘泊不定,这些年来您一直 
住在台湾,现在来到美国看家人,您觉得现在您的家究竟在哪里? 
  答:我年轻时当然是家在东北,我飘荡不定;随遇而安,我还是想我自个的大 
陆故土,我还是怀念故土,自从“九·;一八”后我就没回到东北老家去。 
  问:您既如此想家,这次您有没有打算就便回东北去看看您的故士,看看老乡 
亲? 
  答:当然我是很愿意回到大陆,大陆方面也表示,我回去绝对绘我一切的自由 
等等,但政治时机尚未成熟,到了我是很愿去的,政府对我也没有限制,但对政治 
上仍有影响的事我不愿意,我是闹云野鹤,不愿再影响政治。 
  问:在什么样的状况下,什么政治变化下您会回去?目前时机成熟了吗?会在这 
月、下月、今年,或在您在美度假的期间? 
  答:假若两方敌对的问题完全没有了,我就可以回去。 
  问:也就是说这次度假完了您不会回中国大陆去了? 
  答:我想不会,我还是不去的好。 
  问:那您度完假就回台湾了? 
  答:到现在我仍要回台湾。 
  问:台湾经济进步,政治上也开明了许多,台湾称他们为自由中国;中国大陆 
实行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您对海峡两岸的看法怎样? 
两岸都说要和平统一,您对此有何希望? 
  答:我个人衷心希望两岸双方能和平统一起来,我非常反对中国分裂,当年我 
有权势在手我就是赞成统一的,如中原大战种种事我都是如此,我很反对内战的, 
我非常希望和平统一,这是我最大的希望。 
  如今,张学良定居夏威夷已经5年了。1998年6月1日。 
  他在那里悄然度过了自己的98华诞。看那身体状况,精、气、神,都已大不如 
前。 
  正是: 
    人间无情惟白发, 
    英雄头上不肯饶。 
  未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三部)     第三十九回 
汪道涵辜振甫同桌握手 江泽民李登辉隔海讲话     
   话说1993年4月27日,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到来了。 
  这天上午10时,在新加坡海皇大厦四楼的会议室里,即将举行一次具有重要意 
义的会谈。 
  参加会谈的两位主角的身份背景无不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敏感:汪道涵,大陆海 
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为海协会)会长,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曾在国家几个 
部委任副职,1981年至1985年任上海市长,向以为人儒雅、博学多才、机智幽默著 
称。 
  辜振甫,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为海基会)董事长,台湾工商界巨头,前国 
民党中常委、“总统府”资政。辜氏家族先后与蒋介石父子、李登辉夫妇、连战等 
人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辜振甫的妻子严悼云是望族绅士林熊样的外甥女,严的祖 
父是北大第一任校长严复。行政院长连战的姑母嫁到了林家。严悼云曾得到宋美龄 
赏识,一直和蒋经国长子蒋孝文之妻徐乃锦轮流担任台湾基督教女青年会理事长, 
1992年被任命为“妇联会”总干事。她与李登辉之妻曾文惠相交甚厚。辜振甫之侄 
辜濂松的妻子林瑞慧也是李登辉之妻的密友,其侄孙辜仲谅早在上中学时就认李登 
辉为干爹。因此,有时候李登辉的生日宴会也在辜家举行。 
  此刻,两主角正面对面,隔着一个长方形会议桌,相互伸出手来,终于实现了 
海峡两岸授权民间团体领导人之间的首次握手。早已等待在会议室现场采访的200多 
名中外记者,对汪、辜握手的场面极为重视和关注,人群中一再响起“再握一次手”、 
“再来一次”的呼声。汪道涵和辜振甫相视而笑,面对镜头欣然地一次又一次握手, 
共连续握手四次之多。此时,闪光灯和快门声响成一片,纷纷抢拍下这一珍贵的历 
史镜头。 
  在这里举行的,便是备受世人瞩目的“汪辜会谈”。 
  尽管双方敲定的这次会谈地点在新加坡,且定调为“民间性、事务性、经济性、 
功能性”,不涉及政治层面问题,但会谈本身的进程,仍然引发两岸人们的广泛关 
注。 
  “汪辜会谈”是最先由大陆海协会提出,经过8个月的协商、筹备,而得以实现 
的。 
  1990年11月21日,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正式成立,并于翌年3月9日开始挂牌运 
作。该会采取民间团体形式,具法人资格,接受台湾“行政院”指导,台“陆委会” 
为其主管机关,实际上具有半官方性质。该会设董、监理事会,董事长一直由辜振 
甫担任,而秘书长自成立到1998年已走马灯似地换了5个,即陈长文、陈荣杰、邱进 
益、焦仁和、许惠礻右。 
  1991年12月16日,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宣告成立,这是以促进两岸交往、发 
展两岸关系、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为宗旨的民间团体。首任会长汪道涵,名誉会长荣 
毅仁。 
  1992年6月8日,成立不久的海协会即致函邀请台湾海基会董事长、副董事长、 
秘书长率团来访。8月4日,汪道涵再次向辜振甫发出邀请,希望“就当前经济发展、 
两会会务问题交换意见,洽商方案”。8月12日,辜振甫正式回函接受邀请,这便是 
“汪辜会谈”最初的由来。消息传出,顿时成为海内外舆论界的热门话题。 
  随即,双方展开一系列会谈准备,人员、函电往来颇为频繁,新闻界也越炒越 
热。特别是为“汪辜会谈”作预备性磋商的两次“唐(树备)邱(进益)磋商”的成功, 
更是先声夺人,备受两岸瞩目。 
  1993年4月22日,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邱进益一行和海协会常务副会长唐树 
备、邹哲开一行相继抵达新加坡,为“汪辜会谈”做最后准备,确定了会谈的具体 
地点、主要议题和会谈后发表文件的基本内容。当此之际,200多名中外记者已云集 
新加坡。 
  4月25日下午,78岁的海协会会长汪道涵抵达新加坡樟宜机场,即对记者发表谈 
话:“我们主张和平统一,我们双方都有发展两岸关系、实现和平统一的愿望,本 
人愿以满腔热忱,为维护两岸同胞正当权益,为发展两岸关系,竭尽绵薄之力。” 
  第二天下午,了6岁的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抵达新加坡。他在机场发表谈话说: 
“纵观世界潮流,‘对抗’已经为‘和解’所替代,而‘和解’也逐渐迈进‘互利 
互惠’的阶段。今后,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应该扬弃‘零和’的逻辑,秉持‘双赢’ 
的理念,相互扶持。” 
  4月27日上午10时,具有历史意义的“汪辜会谈”终于如期揭幕了。 
  汪道涵在致辞中说:“我首先转达江泽民先生、李鹏先生的问好,并请辜先生 
转达他们个人对李登辉先生、连战先生的问候。他们也向曾支持这次会谈的郝相村 
先生问好。”辜振甫认真记下了汪道涵转达的问候。他在致辞时表示,各方面对这 
次会谈寄予很大的希望,希望双方通过坦诚交换意见,为两岸关系的将来奠定良好 
的基础。 
  接着,汪道涵就这次会谈的议题、性质和主要精神,以及有关海峡两岸经济、 
文化、科技交流,两会会务合作等问题,分别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着重讲了八个问 
题:一是关于两岸经济交流合作的迫切性和必然性;二是关于两岸经济合作的基本 
主张;三是关于直接“三通”的问题;四是关于两会共同筹开民间的经济交流会议 
的建议;五是关于台商在大陆投资和大陆经贸界人士访台问题;六是关于两岸劳务 
合作问题;七是关于台商参与开发上海浦东、长江三峡和图们江问题;八是关于合 
作开发能源、资源问题。 
  辜振甫在发言中,就非法入境人员的遣送、共同打击海上犯罪活动、海上渔事 
纠纷的处理,以及经济、文教、青少年交流等方面的问题,分别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他表示:“我们对会谈的结果寄予殷切的期望,希望能圆满成功。” 
  最后,汪道涵表示:“海峡两岸隔了40年之后,重新恢复交往,有大量的问题 
需要解决。我们反复讲,只要坐下来谈,一切问题都好商量,只要两会本着互相尊 
重、平等协商、实事求是、求同存异的精神,总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妥善办法。” 
  下午,由唐树备和邱进益就有关具体问题进行磋商,汪道涵夫妇和辜振甫夫妇 
则在松林俱乐部茶叙。 
  4月28日,双方举行第二轮会谈。在台商到大陆投资保障协定和民间经济交流会 
议两个问题上,双方发生分歧,互不相让,唐、邱商谈一天,仍未取得预期效果。 
汪、辜共同表示:这次会谈的气氛很融洽,在许多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对某些问题 
有不同见解并不要紧,如果这次不能解决,以后还有第二次、第三次会谈。 
  4月29日上午10时40分,汪道涵和辜振甫并肩走进摆满鲜花的海皇大厦签字厅。 
他们分别在四项协议的文本上签字,并互相交换了文本及签字笔。出席签字仪式的 
汪辜两位夫人及双方各10名代表举杯祝贺。两位古稀老人睿智而深邃的目光,相互 
凝视着,双手紧紧握在一起,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这天签署的四项协议包括:《汪辜会谈共同协议》、《两岸公证书使用查证协 
议》、《两岸挂号函件查询补偿事宜协议》、《两岸联系与会谈制度协议》。 
  签字仪式结束后,汪道涵、辜振甫分别举行记者招待会,不约而同地对这次会 
谈给予了高度评价。汪道涵说,这次会谈是两岸迈出的历史性的重要的一大步,对 
推动两岸继续接触、两岸关系继续发展将起重要作用。辜振甫认为,这次会谈为两 
岸交流掀开了新的一页,《两岸联系与会谈制度协议》将搭起两岸沟通的桥梁,对 
发展两岸关系和两岸交流秩序化将是一座里程碑。 
  为祝贺会谈成功,汪道涵夫妇在新加坡董宫酒楼宴请辜振甫夫妇及台湾海基会 
一行。这家酒楼中餐部经理为宴会设计的菜单上,每一道菜都起了别具心裁的菜名: 
  情同手足、兄弟之谊、琵琶琴瑟、夜语华常、龙族一派、三元齐集、喜庆团圆、 
前程似锦、万寿无疆…… 
  一道道寓意深长的菜名,寄托了两岸同胞和全球炎黄子孙的真诚的期待和美好 
的祝愿。 
  第一次“汪辜会谈”以后,海峡两岸关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势头。主要表现 
在两岸交流发展加快,从单向交流逐步发展到双向交流,而且人数不断增多,规模 
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高,台湾一些上层知名人士以及中层现职官员,也相继前往 
大陆访问,而大陆许多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也赴台交流,一些具有较高党政身份 
的人员也得以赴台。仅1993年当年,大陆人岛演出的大中型艺术团体就有20多个。 
不但如此,交流领域还从文化逐渐涉及到经济、贸易、科技等方面。这些往来交流, 
对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海峡两岸各种谈判创造了良好的氛 
围。 
  1995年1月30日,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 
席江泽民在新春茶话会上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 
讲话。这个讲话进一步阐释了邓小平关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思想精髓,从 
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和台湾同胞根本利益出发,在重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立场的基础 
上,提出了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他说: 
  ……1979年1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以来,我 
们制定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一系列对台政策。邓小平同志是中 
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也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伟大构想的创造者。邓小平 
同志高瞻远瞩,实事求是,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 
论断和思想,确立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指导方针。 
  邓小平同志指出,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凡是中华民族的子孙,都希望中国 
统一,分裂是违背民族意志的。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不能允许有 
什么“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坚决反对“台湾独立”。解决台湾问题无非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