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司马懿大传 作者:马敏学1 >

第20章

司马懿大传 作者:马敏学1-第20章

小说: 司马懿大传 作者:马敏学1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谡想,嘿,我这么说一句,丞相就给我来真格的。好吧。你认真我也认真:“愿立军令状。”

  当下,马谡写下生死军令状。

  诸葛亮收了军令状,说:“我给你二万五千精兵,再拨一员上将,助你前去。”即唤王平吩咐道,“我素知你处事谨慎,故特以此重任相托。此去街亭务必牢记,下寨要当要道之处,使魏兵不好通过。安下营寨,要画出详尽的地理形图给我。一定小心,如所守无危,就是取长安的第一功了。切记切记。”

  送走二人,诸葛亮仍不放心,又唤高翔道:“街亭东北上有一城,名列柳城,乃山僻小路,此处可以屯兵扎寨。你领一万人马,前去驻守。如街亭有危险,你可引兵驰援。”

  高翔领兵走后,诸葛亮还不放心,还须一员大将,屯兵于街亭之后,这才更保险。便令魏延引本部兵马去街亭之后安营。

  魏延听说让他去个无名之地守二线,便不高兴,说:

  “未将是前部先锋,理该当先破敌,怎么能躲在别人身后,守那么个安闲地方?”

  “街亭扼守阳平关要冲道路,总守汉中咽喉,本该差遣你去把守,元奈马谡积极请命,我不放心,命你接应,实在是对你的信任,怎么能说不是大任呢?你千万不能小瞧这个差遣,误了大事。”

  诸葛亮一席话,说得魏延心喜,高高兴兴领兵去了。

  诸葛亮这才安下心来,唤过赵云、邓芝吩咐道:“司马懿出兵,与别人不同,你二人各引一军出箕谷,各作疑兵,遭逢魏兵,或战或不战,只要惊动他们就行。我自统领大军,由斜谷径取邱城。若得郿城,长安指日可破了。”分派停当,便令姜维为先锋,兵出斜谷,向邱城进发。










司马懿大传二 马谡骄狂失街亭 郭淮争功列柳城






二 马谡骄狂失街亭 郭淮争功列柳城

  街亭总扼通向关中、天水、安定、全城的路口,南北二山夹川对峙,地势险要;马谡不听丞相劝告,在山上下寨;魏军围山断水,蜀军不战自乱。

  司马懿准备往街亭进发,令次子司马昭前去探路,他耽心街亭有蜀兵把守。

  司马昭奉命飞骑驰探,很快回来禀报到:“街亭有兵把守。”

  司马懿听了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想到我前边去了。”

  司马昭笑道:“父帅何故长他人志气,灭自家威风?孩儿看那街亭取之易如反掌!”

  “你懂得什么?那街亭扼阳平关要冲,山险路窄,怎会易如反掌?”

  “父帅不信,你猜那蜀兵如何扎寨?他不扎在当道,竟屯兵于孤山之上,自循绝路,这不是好破得很吗?”

  司马懿惊喜万分:“真的吗?若蜀兵果在山上,这可是上天助我大功告成了。走,一齐看看去。”当夜引百余骑亲自去察看。

  天清月朗,一轮满月把大地映照得十分清亮。

  司马懿驰马来到山下,转着圈察看地形。

  这街亭乃是通往关中、天水、安定、金城的总路口,地势险要。它座落在一条狭长的川地上,南北二山夹川对峙。

  川原宽约一至四里不等。略阳川水由东向西流贯其间。古城南托南山,北临河水,控扼着东西南北的交通。蜀军据守街亭,就可以阻断魏军进入陇西。如果失去街亭,就难以在渭水北立脚,伐魏就成了空话。可见街亭对于魏蜀两国的重要。怪不得孔明如此耽心,司马懿如此重视了。

  可是,马谡领了丞相军令来到这里,看了一周,笑了。

  说:“丞相真是大多心了。这儿山僻路险,魏兵怎么敢来?”

  王平却牢记丞相教诲,提醒道:“不管魏兵敢不敢来,咱们就按丞相吩咐,在这路口安下营寨,有备元患。”

  “这路口怎么能下寨?倘魏兵占山扑下,我军岂不成了瓮中之物?我看这座山不错。四面皆不相连,屯兵山上,退进自如,易守难攻。”

  “不可。屯兵山上,倘魏兵团团围住,怎么进退,岂不是自陷绝境?”

  “你难道忘了兵法上说的‘凭高视下,势如劈竹’吗?”

  “倘魏兵断我汲水之道,怎么办?”

  “还是兵法上说的:‘置之死地而后生’。这样我蜀兵可一以当百。好了,你别啰嗦了。我平素熟读兵书,连丞相还经常与我商讨,你还啰嗦什么?就在山上安营扎寨。”

  王平仍不肯:“丞相特意交待要在路口扎寨以当魏兵的。。。。。。”“丞相又没有亲来,他说的岂不是纸上谈兵?”

  “将军既然执意屯兵山上,就请分兵于我在山下扎一小寨,为犄角之势,以作呼应。”

  马谡不耐烦地挥挥手让他带五千兵士去了。自己就在山上扎下大寨。

  这时,马谡在山上巡哨,见山下魏将来察看地形,便得意地笑了。怎么样,还是在山上扎寨好吧。四下有点动静,山下尽收眼底。便大声喊道:“喂,山下是司马老儿吧?你要是活得不耐烦了,便来围山!”

  士兵也四下鼓噪:“来呀,不怕死的来呀!”

  马谡骄矜地传令将士:“倘魏兵来,但见我手中红旗招动,便四面杀下山去。”

  司马懿不屑地撇了那蜀将一眼,打马而去。边走边想:

  我看倒是你这个草包将军活得不耐烦啦。自循死地,还口出狂言,可笑蜀中无人,诸葛亮竟差此庸将把守重地。他问司马昭:

  “刚才那位蜀将是谁?”

  司马昭忙答:“参军马谡。”

  司马懿一听,不禁大笑道:“哈哈,真是巧极啦。”

  司马昭奇怪地问:“父帅怎么说巧极啦?”

  “你还记得在洛阳客栈你们接到的造谣帖子吗?”

  “怎么不记得。但它与今天有什么关系?”

  “那帖子上不是有句‘天马行空’吗?他诸葛亮就怕我这个‘马夕呀!想当年,我们下棋,他屡屡败在我的‘马’下。今天,他用马谡这个庸才驻守街亭,明摆着是要输到自己的别腿马上了。你说,这是不是巧极了?”

  “想不到他诸葛亮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这也未必。是他蜀中无大将呀。哎,街亭左右可有蜀兵?”

  司马昭忙说:“离山十里有大将王平的小营寨。”

  司马懿点点头道:“诸葛亮到底是诸葛亮。不过,走错一子,全盘皆输。有马谡这蠢才坏事,再策应也晚了。”便命张郃引一支人马,挡住王平来路。令司马师、司马昭引两路兵围山。先断了山上汲水道路,待蜀兵自乱,再乘势攻之。

  次日,张郃领兵先往山背后去了。司马懿指挥二子领兵把山团团围住。

  马谡在山上看到魏兵围了山寨,忙将红旗挥动。可是,山上的蜀兵见四面魏兵人山人海,军威雄壮,早已吓破了胆。军将你推我,我推你,无人敢动。马谡大怒,拔刀连杀二偏将。蜀兵惊惧,战兢兢虚张声势来冲魏兵。魏兵摇枪射箭,一阵呐喊,又把他们赶回山上。

  马谡见事不妙,忙紧闭寨门,只等外应。

  远处王平见魏兵围了山,便领兵杀来策应,迎面正遇张郃。二人战有数十合,王平力穷势弧,只得退去。

  魏兵自辰时围至戍时,山上元水,蜀兵在山上被太阳晒了一天,口干舌燥;又无法做饭,饥渴难耐,怨声满山。半夜,山南蜀兵大开寨门,下山降魏。马谡闻讯赶来,横马舞刀又砍又杀,禁止不住。

  这时,司马懿又令军士沿山放火,一道火龙往山上围去,山上蜀兵更乱。

  马谡眼看再难守下去了,只得驱残兵拼死杀下山来,往西逃窜。

  司马懿也不追赶。这草包将军杀不杀一样,如果蜀将多几个马谡就好了。

  张郃杀败王平,又杀奔过来,遇见马谡,便截住厮杀。

  马谡又渴又饿又累,哪里抵得住猛将张郃?便落荒而逃。张郃紧追不放。赶了三十里,突然一声号炮,一彪军横里杀出,让过马谡,拦住张郃。

  原来是蜀将魏延。张郃大怒,就要厮杀,忽然想起都督叮嘱,回马便走。

  魏延手痒,驱兵来赶,想夺回街亭。赶出二十里,一声呐喊,两边伏兵齐出:一边是司马懿,一边是司马师弟兄。

  张郃也返身杀来。三路兵把魏延围在中间。魏延左冲右突,不得脱身,兵将损失大半。正危急间,忽一彪人马杀人重围来救魏延。

  魏延看清是王平,大喜道:“天不灭延也!”二人合兵一处,奋力拼杀,方突出重围。二人急慌慌奔回营寨,营中早已换上了魏国旗号。魏将梁畿、申耽从营中杀出,惊得王平、魏延也不敢恋战,催马没命地奔向列柳城,来投高翔。

  高翔闻知街亭有失,急点列柳城兵马,前来救应,正遇魏延、王平二人。高翔问明情况后,说:“不如今晚去劫魏营,收复街亭。”当下商议,由魏延、高翔劫营,王平随后接应。

  夜幕降临,魏延先行,来到街亭,黑漆漆静悄悄不见人影,不见动静。心中起疑,不敢轻进,停在路口等候。一会儿高翔兵到,二人惊疑,不知是进是退。

  忽然一声号炮,火光冲天,鼓声震地。魏兵漫山遍野杀出,把魏延、高翔围得铁桶似的。二人左冲右突不得脱身,正绝望问,就听得山坡后喊声如雷,一彪军杀来,竟是王平。

  王平杀开重围,救出魏、高二人,一起向列柳城逃来。

  日上三竿,他们奔到列柳城下,正待要喘口气,城边忽有一军杀来,旗上大书“魏副都督郭淮”。










司马懿大传三 曹郭侥幸收三郡 仲达凯旋还长安






三 曹郭侥幸收三郡 仲达凯旋还长安

  曹真、郭淮立功心切,横冲直撞,总吃败仗;司马懿神机妙算,连收街亭、列柳城……

  魏延、高翔、王平惊魂甫定,心想回到自家门口,可以喘口气了,却又遇到魏大将郭淮,三人惊得魂飞魄散。

  原来郭淮与曹真商议,不能让司马懿得了全功,于是便让郭淮来取街亭。他还没赶到,司马懿、张邵就得了街亭。

  只好引兵奔袭列柳城。来到城下,偏遇三将,郭淮窝着一肚子火,憋着一身的蛮劲儿,大杀一阵,好不痛快。

  高翔见郭淮勇猛,自忖蜀兵折腾了一夜,疲惫不堪,不如进城歇息再战。便到城下叫门,城中却无人应答,心中奇怪。魏延怕阳平关有失,与王平。高翔商议,放下郭淮,望阳平关而来。

  郭淮见蜀兵退走,便收了军马,对左右说:“我们虽得不到街亭,但取下列柳城也是大功一件。咱们快去取列柳城吧。”

  郭淮话音未落,就听城上一声炮响,一溜旗帜刷地竖了起来。当头一面大旗,上书“平西都督司马懿”。

  “城下可是郭伯济?你怎么跚跚来迟了?”衣甲鲜亮的司马懿雄立在城头上,笑吟吟地问。他趁郭淮与蜀兵激战的当儿,轻取了列柳城。

  郭淮实在吃惊。这是怎么搞的?司马仲达怎么这样神速?难以想象,难以想象。大功不成,白辛苦一场,悻悻然人城相见。

  司马懿见他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便直言不讳他说:

  “伯济不必烦恼。蜀兵失去街亭,诸葛亮必走。将军欲立战功,可速与子丹星夜追之。”

  郭淮一听,觉得机不可失,便匆匆告辞出城,一面派人往郿城飞报曹真,一面驱兵望箕谷赶去。

  司马懿见郭淮立功心切,冷冷一笑,唤过张邵道:“子丹、伯济恐我大功独揽,所以来夺此城,可惜晚了一步。不是我要独霸全功,实是怕他们误了大事。眼下,我料想魏延、王平、高翔、马谡必退守他们的粮仓阳平关。我们若去夺此关,诸葛亮左路之兵必随后掩杀。兵法道:归师勿掩,穷寇莫追。咱们能打则打,不能打则退。你可从小路抄箕谷退兵,我自引兵去当斜谷之兵。若蜀兵败走,不可强追,只宜中途截杀,夺得蜀之辎重便可。”

  张郃想不通,欲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杀到汉中。司马懿笑笑说:

  “我何尝不想直捣汉中?我还想一举杀到益州呢。可是想归想。蜀中山险难行,越往前走,越对我军不利。所以这次能把他打回去就是胜利,不可贪多。”

  张郃只好引一支人马去了。

  曹真在郿城接到郭淮书信,知诸葛亮退兵,立功心切,急挥师追击。大军刚进箕谷,就听得一声炮响,蜀兵漫山遍野喊杀下来,为首大将,乃是姜维、马岱。曹真大惊,直后悔追赶得急,竟没有哨探有无埋伏。拼死冲杀,难挡锋锐,先锋陈选已被马岱所斩。曹真眼见不敌,急令退兵,大败而回。

  这边郭淮领兵从另一头进箕谷道中,远远望见蜀兵乱哄哄逃遁,却不急于追赶。他汲取教训,小心谨慎,吩咐先锋苏顒:“箕谷守将赵子龙,英勇元敌。你要小心提防。”

  苏顒一拍胸脯道:“都督若能接应,未将定可生擒赵云。”

  “好。我让万政接应。如擒住赵云,为你请功。”

  苏顒便率三千精兵,奔人箕谷,看着赶上蜀兵,正自窃喜,猛听一声炮响,山坡后闪出一面红旗,上书自字“赵云,”苏顒一见,早把:“生擒赵云”的豪言壮语扔到了脑后,腿肚子直转筋,急忙下令退兵。刚退了不几里,迎头一阵鼓噪,一彪军挡在面前,为首大将银盔银甲,挺枪跃马,大喝道:“呔!常山赵子龙在此!”

  苏顒大惊:“怎么这里又有赵云?”正惊疑问,早被赵云一枪刺于马下。

  魏兵见主将被杀,四散溃逃。

  万政率兵赶到,远远望见做立于路口的赵云,正欲打马上前,却被赵云一箭射中盔缨,惊出一身冷汗,摸摸脑袋,拨马便走。郭淮迎面赶到,万政细说赵云英勇无敌。郭淮见他吓得那样,料难取胜,便传令班师。

  曹真、郭淮口到蜀军丢下的安定三郡,想想还不错。损兵折将没得到街亭、列柳城,却不费吹灰之力收回三郡,也算是个安慰。

  司马懿沿斜谷追到西城,西城已人去城空。司马懿也不追赶,还师长安,朝见魏主。

  曹睿御驾亲征,对整个战斗非常满意。尤其对司马懿更是大加赞赏,诏见他时,高兴他说:“今日复得陇西诸郡,乃爱卿之功。”

  司马懿却道:“谢陛下谬奖。收复陇西诸郡,乃诸将之功,臣不敢窃居大功。今蜀兵败回汉中,据险固守。臣以为诸葛亮必不死心,待养精蓄锐后必效韩信暗渡陈仓之计,再次来犯。臣举一人往陈仓道口筑城守御,可万元一失。”

  “好。爱卿所举何人?”

  “此人身长九尺,猿臂善射,深有谋略,乃杂霸将军、太原郝昭。”

  曹睿当即加郝昭为镇西将军,把守陈仓。

  诸葛亮出师不利,退回汉中,心中正自懊恼。马谡自缚来见。诸葛亮胸中怒火一古脑泼向马谡,厉声喝令他跪下。

  众文臣武将从没见过丞相发过这么大的火。他怎能不发火呢?几年的精心准备,毁于一旦,皆因马谡自视高明,纸上谈兵,不听将令。他不仅发火,还拿出马谡立的军令状,往地上一掷,说:“可恼你不听将令,自作聪明,酿成大败。

  你既立有军令状,那就看着办吧!”

  赵云一旁见了,忙出来求情道:“丞相,念马参军初犯,还是饶恕他一次吧。”

  王平也道:“要不,就效法曹孟德割发代首,以示惩戒。”

  高翔也说:“司马懿本来完全可以擒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