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司马懿大传 作者:马敏学1 >

第40章

司马懿大传 作者:马敏学1-第40章

小说: 司马懿大传 作者:马敏学1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司马孚迁侍中,常侍军官,继而转平书郎、给事常侍、黄门侍郎、加骑都尉,后出任河内典农,封爵关内侯,转清河太守。

  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四十二岁

  司马懿迁侍中,尚书右仆射。

  黄初五年(公元224年)四十五岁

  曹丕南巡,改封司马懿为向乡侯,坐镇留守许都,转抚军大将军,假节诫。加给事中,录尚书事。

  黄初六年(公元225年)四十六岁

  曹丕伐吴,再次让司马懿留守许都。

  黄初七年(公元226年)四十六岁

  五月,曹丕病重,司马懿同曹真、陈群等受曹丕托孤之任,为曹睿顾命辅政。

  十二月,明帝曹睿改封司马懿为舞阳侯。时东吴犯魏。司马懿迎敌,大胜吴军。被迁为骠骑大将军。至此,司马懿可以开府治事~有了自己的办事机构,和统归自己指挥的军队,可以培植自己的力量。吴质称懿:“忠智至公,社稷之臣”。在洛阳声望日隆。

  太和元年(公元227隼)四十八岁

  六月,曹真忌妒司马懿,为独揽大权,奏请明帝让懿屯兵宛城,主持对吴边境地区的军政事务。

  司马孚迁度支尚书,主管军国的收支预算,后迁尚书右仆射,进爵昌平亭侯。

  太和二年(公元228隼)四十九岁

  正月,蜀诸葛亮犯魏。魏不敌。明帝意诏司马懿驰援。此时,魏新城太守原蜀国降将孟达,又阴谋叛魏投蜀。司马懿当机立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奔袭新城平叛。

  太和四年(公元230年)五十一岁

  司马懿应诏加大将军、大都督,假黄械,协助曹真抵御蜀军。遇雨受阻,班师。

  太和五年(公元231年)五十二岁

  诸葛亮进犯天水。曹真病死。明帝诏司马懿都督雍、凉二州,抵御蜀军。懿奉行“敛军依险,只守不攻”方针,致蜀兵败。明帝派使臣劳军,赐懿耕地。懿奏请明帝,迁冀州农民到上邦种田,将京兆、天水、南安等地的冶炼业恢复起来。

  青龙元年(公元233年)五十四岁

  司马懿主持开凿成国渠,修筑临晋破,将陕西西部水利进行治理,灌溉良田数千顷,充实了魏国国力。

  青龙二年(公元234年)五十五岁

  四月,诸葛亮出斜谷犯魏。司马懿驻军渭水之北,仍坚持坚壁不战的方针。对垒百日,拖得诸葛亮病死。司马懿不损兵卒,取得胜利。

  青龙三隼(公元235年)五十六岁

  司马懿迁为太尉,累增封邑,京都洛州一带发生大灾,司马懿从长安运粮五万斜到京师。

  青龙四年(公元236年)五十六岁

  辽东太守公孙渊反叛,自称燕王,司马懿被诏赴京,商议平叛之策。司马懿提出一年平叛的计划,并谏议停止京城的宫室修建,减轻百姓负担,保证军事需要。

  景初二年(公元238年)五十九岁

  春,司马懿东征公孙渊。大军过温,懿在温县貌公台宴请家乡父老,誓平叛乱。

  八月,平定辽东叛乱,斩公孙渊父子。

  景初三年(公元239隼)六十岁

  正月,司马懿回军至白屋。明帝病重,三日内五道圣旨诏懿还京师。于嘉福殿接受明帝托孤之任,同曹爽共同辅佐齐王曹芳。

  曹芳即位,曹爽为大将军,司马懿仍为太尉,迁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与爽各领兵三千,轮流进宫宿卫,权势相当。

  司马师为散骑常侍,司马昭为骑都尉。

  正始元隼(公元240年)六十一岁

  司马懿上书谏议禁止“官室制度靡费”,提倡“节用务农”。

  正始二隼(公元241年)六十二岁

  五月,吴兵三路犯魏。六月,司马懿请缨督军迎敌,以精锐部队轻骑急进,使吴军闻讯夜遁。魏军追到三州口,斩俘敌军万余,缴舟船军资而还。秋七月,增封食郾城、临颖,并前四县,邑万户,子弟十一人皆列侯。

  正始三年(公元242年)六十三岁

  春,帝追封司马防为舞阳成侯。

  三月,司马懿建议修广漕渠,引黄河水人沛水,灌溉东南各地。

  开始大规模的开垦,迅速发展淮北农田。

  曹爽为独揽大权,使魏帝不诏,迁懿为太傅,外示尊崇,实夺其权。

  正始四年(公元243年)六十四岁

  九月,司马懿率军击吴将诸葛格,格惧,黄烧积到聚,弃城而逃。

  司马懿大兴屯垦,广开淮阳、百尺二渠,再修颖川诸陂万余顷农田,使淮北自此食凛充实。

  正始五年(公元244年)六十五岁

  春正月,司马懿从淮南至京,魏帝劳军。

  大将军曹爽为猎取功名,在邓飏、李胜等怂恿下请旨伐蜀。懿认为不可。爽不听,结果劳民伤财,无功而还。

  正始六年(公元245年)六十六岁

  秋八月,曹爽为了扩充实力,不顾司马懿的劝阻,撤了原明帝建制的中垒中坚营,将兵马归于其弟中领军曹奏营。

  冬十二月,帝诏司马懿朝会可乘舆上殿。

  正始七年(公元246年)六十六岁

  正月,吴军骚扰魏祖中地区,当地百姓万余家,北渡污水逃难。

  曹爽不听司马懿“收留安抚逃难百姓”的意见,把百姓遣返污南。结果,吴破祖中,损失百姓万余。

  正始八年(公元247年)六十岁

  四月,夫人张氏去世,享年59岁,葬洛阳高原陵,追赠广平县君。

  五月,曹爽专擅朝政,把太后迁往永宁宫。司马懿称病蜇居,静待时机。

  正始九年(公元248年)六十九岁

  春三月,曹爽等密谋篡政。司马懿洞悉其好,佯装病势垂危,麻痹曹爽等。

  嘉乎元年(公元249年)七十岁

  春正月初九,魏帝赴高平陵渴拜祖陵。曹爽兄弟随往。司马懿乘机奏准太后,下令废黜曹爽兄弟。正月末,诛杀曹爽兄弟三人及何晏等三族。

  二月,魏帝命司马懿为丞相,增封颖川之繁昌、鄢陵、新汲、父城,并八县,邑二万户。十二月,加九锡之礼,懿固辞不受。

  嘉平二年(公元250年)七十一岁

  正月,魏帝命司马懿在洛阳建立祖庙,并封其子司马彤为平乐亭侯,司马伦为安乐亭侯。司马懿积劳成疾,不能上朝,每遇大事,魏帝亲幸懿府商讨。

  嘉平三年(公元251年)七十二岁

  春正月,兖州刺史令狐愚和太尉王凌密谋纂逆拥立楚王曹彪。四月,司马懿率军前往讨伐平叛。帝封司马懿为相国,安平郡公,前后食邑五万户,子弟封侯者达十九人。六月,司马懿病重。八月,死于京师。终年七十二岁。九月,按其生前所瞩,土葬于首阳山,不起坟头,不立碑,不随葬祭品,死后遗孀不得与其合葬。逝后赐谥号“文宣”。晋立,追为宣帝。

本图书由126es为您整理制作
更多txt好书 敬请登录126es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