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57-礼仪金说-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它为什么要选择谈话体?
近年来,我曾多次应邀在媒体进行过有关现代礼仪普及与推广的讲座、报告。诸如,1997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涉外礼仪系列讲座”,2002年山东教育电视台的“商务礼仪”,2003年中央电视台的“金正昆谈现代礼仪”,2005年中国教育电视台的“社交礼仪”、“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等等。在此期间,我还近百次地为全国各地的广大市民、公务员、公司职员以及大学生进行过专题礼仪讲座,为2006年沈阳世园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进行过专场礼仪报告。
客观地讲,我的这些抛砖之举,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我的相关的讲座、报告,被许多人录音、录像,还有人私下在网上将其进行推销。有些我的有关礼仪的讲座、报告的记录稿,也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过传播。有朋友建议:与其如此,甚至以讹传讹,不如由我出来,统一一下。我问朋友:讨论或报告的文字记录稿正式印出来不俗吗?会有人看吗?答曰:谈话体著作古已有之。俗则俗矣,但其平易近人,易于阅读,亦受百姓欢迎,依旧可以载道,何乐而不为?于是听之任之。
第三,它为什么要在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在出版前,曾有多家出版社有心于此。最终我选择将其于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一是因为该社在业内口碑甚佳;二是因为它属于教育系统,与我这名教师的具体身份相称;三是因为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我本人的“陕西情节”:1959年我出生于陕西,此后我又在那里的八百里秦川上生活过多年,我爱陕西。第一次在陕西出书,令我有一种“回家”的温馨感觉。
不可讳言的是,谈话体著作虽有其长,亦有其短。加之本书由我数次礼仪讲座、报告的现场实况录音整理与润色而成,故此难免逻辑上不够缜密,语言上不够典雅,案例上小有重复,口语化倾向过于浓重。……凡此种种,令本书的漏洞与不足随处可见,实在难称“金说”,敬请广大读者见谅。
我的学生,凤凰卫视记者何润锋与思考者(北京)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的王笑东先生对本书的成书推动良多。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领导,尤其是本书的特约编辑史新平女士为本书的精益求精不遗余力;在此深表我对他们的谢意!
最后,再次感谢广大听众与读者对我的厚爱,并由衷地欢迎大家对我多多指教。
作者
2006年2月28日于北京
=TXT版本编辑制作TurboZV,更新消息请访问 turboz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