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25-成龙百分百-完全写真集-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荧》:我们看到的是成龙,但是却是加引号的成龙。
杨:确实如此,或者是用黑体的成龙。我以前也采访过一些的明星,银幕之外的他们……只有在屏幕上,他们才是魅力四射,和蔼可亲,楚楚动人的明星。如果你和他们面对面接触,你一定得事先做好失望的心理准备。因为,他们说到底也只是普通人罢了。所以,当我发现成龙和银幕上的形象没什么区别,还是那个热情和蔼,性格温和的人时,我真是又惊又喜。还有一个有利因素,帮我顺利完成这部自传,就是成龙的内心很丰富,远比他看起来要复杂。
从七、八岁开始,成龙就开始登台表演,后又拍摄电影,长大后——现在他也依赖了宣传——当然,如果他还是一文不名,那么再包装也没用。所以大家看到的成龙一直在做一件事情,就是表演拍戏。对于媒体经常关注的问题,他总是提前准备好答案,并且闭口不谈和他自己有关的内容,他认为他的影迷不会对这些感兴趣。事实上,他是个很有深度的人,而且才华横溢,不仅风度翩翩,而且颇有头脑。这一点仅看他扮演的那些“老好人”的角色,恐怕很难看出。
《荧》:你可以给我们举些例子吗?
杨: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一旦你真正坐下来,和他交流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就不太容易。尽管他个人的成就很高,和影迷在一起时也表现的非常开心……但是,他的一生中有许多的伤心往事。我们可以这样说,他总是被内心的压力驱使着,勤奋工作,才达到了现在这个顶峰,一切都几乎是不由自主地。你在片场看到他时,他是逍遥自在的成龙,不时地与身边的特技人员插科打诨,把所有的工作人员逗得前俯后仰……可几分钟之后,你会发现他猫在导演椅上,用他的外套包着脑袋,两眼直瞪前方,你根本猜不出他在想什么?也许他在想他的归宿?也许即便是现在,他的生活还是很艰辛;也许是以前的恩恩怨怨纠缠着他,那些曾经在他的人生道路上帮助过他,但现在已撒手而去的人。
你要是和他讨论成龙式的招式,他就会给你一个成龙式的回答。当你开始慢慢接近他的内心,触动他的某些伤痕……我曾经看到他泪凝于睫,我也曾看到他怒发冲冠,我还看到过他害怕的样子,不只是为了那些危险的特技表演,你知道有些动作确实可能会伤害到他,他更害怕的,是要面对那些推着他登上这一巅峰的兄弟和为了成就他的辉煌而牺牲自己的人。
《荧》:一触及那些话题,成龙就会变得小心谨慎。你是怎么让他开口的?
杨:这个写作项目中最重要的部分并不是坐下来采访成龙,而是要进入到他生活、工作的圈子去了解他。我的意思是说我还不能说我是他的老朋友。
《荧》:但是成龙确实有一帮手下到处跟着他跑,跟他的关系十分亲密。
杨:我会和他们交谈,向他们了解有关成龙的情况,这对我的帮助很大。卢惠光、陈自强、Osumi(成龙的个人助理兼日语翻译),还有他身边的成家班……他们经历过成龙的辉煌和低谷,了解成龙内心的每一处角落。我告诉成龙、陈自强、朱迪丝和彼特,要我来写成龙的自传,我就不能站在一个影迷的立场上来写,尽管我自己很喜欢成龙的电影,我必须要站在成龙的立场上来写。很多时候,我必要变得残忍,要脱去他身上伪装的壳。
《成龙百分百…完全写真集》 尖峰时刻“我是杰夫•;杨”(2)
事实上,我在他身边的人中作了一些了解,请他们告诉我他的弱点、他的脆弱和他的无助。我会尽量不让他受到伤害,但是我知道有些问题不容回避。他从来不谈论他的家庭,除了蜻蜓点水般的提一下他的童年,他也从来不谈论他儿时的经历。他也不会和别人聊起他的关系圈,评论他的老板何冠昌和导演陈自强。他总是这样说,“自强是我最好的朋友”,但是他们是怎么相识的,是什么让他们亲如手足,我们却一无所知。当我发现他很少在公开场合谈这些问题,我就知道这是我一定要了解的问题。
《荧》:那么,你是绞尽脑汁诱使他张口的,而不是这位巨星口述你纪录的,是这样吗?
杨:成龙是一名导演,他对于这样的情形了如指掌,他告诉我,虽然他一生中作了这么多事,但他从未出版过书,他想让我知道,虽然这本传记看起来要象他自己在亲述他的过去,但是他需要一个合著的作家,因为他以前谈过他的过去,但是他从没有真正地说过自己的故事。这本自传纪录了不同时期的成龙,那是成龙不同的侧面。但是要让成龙从公众的光环后面走出来,直面真实的自己也并非易事。
《荧》:我听说自传的主要内容是他们师兄弟三人的故事,还会涉及某些个人问题。
杨:这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情,一方面是他的家庭,他以前的爱人,他的儿子和他的妻子,另一方面是他们师兄弟,书中会讲到他们三个人的故事,也会讨论为什么只有成龙能够一军突起,独领风骚,单枪匹马与整个香港电影业抗衡。这是至今尚未有人研究过的课题。
《荧》:在写作过程中,你是否需要做很多的访谈,研究大量的资料,还是只是凭借你对成龙的了解而写作?
杨:关于成龙,之前我有一些了解,这样我们开始交谈的时候,我不会一无所知。就访谈本身而言,我们也会事先讨论谈话的内容,看是否适合这本书。一开始成龙总是说:“我觉得我的影迷不会对这类问题感兴趣。”但是,他花了好几个星期,利用路上的时间与影迷讨论这本书,他们提出的问题让成龙意识到,人们想要更多地了解他的生活,所以他给了我更多的权利来了解这些。
《荧》:这部分内容已经确定还是尚在讨论?
杨:已经定了,现在只是一个何时写和怎么写的问题。这本书会出版一个增刊,大概有二十页,主要用于回答在此书宣传期间,影迷提出的各种问题。我想这些内容大概会安排在后记中。
《荧》:你是怎样采样采访成龙的?你会说广东话吗?
杨:我会说国语,但是水平不高,没法与他交流很复杂的内容。所以,我请了一个助理,她叫Fon…Lin Nyeu,由她负责翻译。每当成龙不能用英语表达的时候,或是有些中文内容我不理解的时候,她就帮我们翻译,使我们可以更好的沟通。实际上,成龙在绝大多数时间都说英语,因为他知道这本书是他带给美国影迷的第一份礼物,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说亚洲和香港的观众对他已经非常了解了,所以他希望这本书能够满足说英语的影迷的特殊需要。这也是他选择与我合作此书的原因之一。他不会直接写成中文,或者与一个中国记者合作,然后再把它翻译成英语。
《荧》:这本书是典型的美国风格,你是否花了很多的力气来修改,使之能为更多的美国读者接受?
杨:不只是我,成龙、彼得•;鲍兰、朱迪丝•;克尔都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因为我们的感觉都一样——虽然成龙是一个国际巨星,但是他唯一没有征服的市场就是美国,至少在美国他还没有达到那样的知名度。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很多美国人虽然很崇拜他,可以并不把他看成是一个普通演员,他们把他看成一个现代社会中的“武士”。
这本书不仅是给美国影迷的礼物,也是给全世界影迷的一个礼物。更重要的是,通过本书的介绍,美国的观众会认识成龙,关注成龙,了解他为获得今天的成功所走过的不凡的人生之路。当然,我的任务就是给读者提供一个了解成龙的视角。本书的叙述风格符合美国人的阅读习惯,出版商也希望读者来关注这本书,无论他们是否喜欢港产影片,无论之前他们是否听说过成龙。当读者看完成龙的一生的故事后,他们会说,“这个人的童年和香港的那本《童年》中描述的情况完全一样。他去掉了影星的光环,讲述了一个人的故事,一个在逆境中挣扎求生的故事。我是这样定位这本传记的——当然,成龙本人和出版社也是这样想的。我们希望更多的人会喜欢这本书,而不只是成龙的铁杆影迷。
《荧》:那么,对于不是影迷的读者,这本书可以给他们带去什么呢?显然,这本书非常畅销,不只是他的影迷才购买。
杨:这一点也让给我们很惊喜。我不知道我在这中间起到什么作用,我希望我可以帮上一点忙。该书连续两周跻身《纽约时报》最畅销书行列,并连续一个多月作为该报的推荐书目。他还入围了《洛杉矶时报》畅销书的排行榜,并保持数周稳居榜首,此外,《纽约时报》巴诺书店把它评为最佳非小说类硬皮读物。
《荧》:你觉得该书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杨:部分是靠成龙不知疲倦的宣传。他可以走遍全球,把他的书带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没有什么可以比这样做效果更好。在该书出版后的第一次重逢中,我意识到成龙这本书的背后有太多的世界、国际、个人的因素。在把该书介绍给零售书商、记者的过程中,他们也有意识的把这本书推介给全世界。所以那些从没有看过成龙电影的人都争相购买,把它看成是一部了不起的作品。巴伦丹出版公司的宣传策略出奇制胜,十分出色。我相信,现在该书正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
《荧》:这本书的结构很象一部电影。书中的主人公出生贫寒,却通过自己的努力排除万难,实现梦想。其间他也迷茫过、消沉过,但是最后他又找回了自己,从此谦逊平和、更理智的面对今后的人生。你是有意识的安排了这样的结构,是吗?
杨:你很聪明,这就是我们开始创作时的主要思路。和现在的所有电影一样,它也可以有续写的余地。
这是我和成龙的首次合作,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对话,他给了我他人生的基本框架和许多他经历过的重要阶段,于是我说:“这是一本电影,你的人生故事和你拍的任何一本电影一样精彩纷,呈极具戏剧性。”我曾经看过《七小福》,该电影对于成龙的童年只是略作描述。
于是我说:“我们要反复考虑传记的结构,采用倒叙的手法,来讲述当年的往事,自始至终要呼应突出主题。我们可以尝试用电影剧本的方式来建构自传的框架。我们还有一个最有力的条件,就是它是一个完全真实的故事。”我们在讨论的时候,他也意识到这些问题的重要性,最后我们达成共识,用电影的结构来组织整个故事。
《荧》: 就是一种倒叙的手法,是吗?
《成龙百分百…完全写真集》 尖峰时刻“我是杰夫•;杨”(3)
杨:没错。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种经典的叙事方式。你首先看到的是逝去的人,他们的音容笑貌浮现在你的眼前,他们的灵魂带着你回到从前……回到成龙小的时候。你可以想象成龙前40年的人生,在几秒钟内就会展现在你面前,那时的成龙摸爬滚打,潜心习武。我觉得这样的方式很吸引人。倒叙是一种经典的叙事模式,许多电影和小说都采用它,你会有一个主人公,透过他的视角,把你带入社会底层。书中成龙一次又一次的面对死亡,不断成熟长大,最后直面人生。那时,他从生活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最后重整旗鼓,继续轻装前进。所以本书的最后一幕描写的就是成龙重新站起来,开始了他新的征程。
《荧》:你认为电影的框架对你的传记是否有影响?你会不会因为结构的需要而舍弃某些内容?
杨:可是我们最后居然发现,我们几乎没有删除任何素材。在建构本书框架的过程中,我们确实有意识的突出他的童年时代,来满足整体的结构需要,因为我们认为他的童年和青年阶段的经历,直接决定了他以后的人生轨迹。等他进入了盛年,他会慢慢开始弥补以前的过失。但是,我知道成龙今后的四十年人生,一定会和他前四十年的生活一样丰富多彩,因为我相信,人们的心目中的成龙,永远是那个面带微笑、身怀绝技的演员。我知道读者会问:“你为什么只字不提成龙获过的奖?”实际上,要是这样的话,我的书至少要写上1000多页,那样我的书会厚的像本字典。
《荧》:确实如此。你的书中没有提到他的电影,一点花絮都没有提到。
杨:因为这与他童年的经历关系不大。本书只是《我是成龙》的第一部分,它回顾了成龙年轻时代的故事,只有最后的部分才真正可算上是,对其舞台生涯的回顾。现在,我们所接触的成龙,正站在他事业的顶峰,以后他也许会做一份不同的工作,给他提供更多思考的机会,来弥补现在由于隐藏得太深,而无法好好思考的遗憾。对于童年他想了很多,也总结过成功的原因,对成年以后的经历,他看得很清楚,特别是刚开始的的那几年,他红得很快,几乎是一夜之间就成了超级巨星。那是应该发生了很多事情,有些他终究还是要去面对的。因此,我想我们会有更多的合作机会。
《荧》:作为美国华人群体的媒体代言人,你能告诉我,成龙的成功对他们意味着什么吗?
杨:作为一个个体,成龙克服许多不可想象的困难,赢得了这场人生的挑战,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是一个英雄。他得到了全球观众的认可,这个世界上的有些地方,你甚至不能想象,那里的观众连亚洲都没有听说过,更别提什么成龙了——就是这样的地方,他也要使他的名字家喻户晓。我记得他在鹿特丹拍摄《我是谁?》时,一个荷兰的小孩在街上认出了他,并走上来大声说,“那是成龙!”。当时我就在想:“他们是怎么认识成龙的?”看起来我们只是走在街上的一群亚洲人,但是我们之中的成龙可是位世界级的偶像。
除此之外,成龙还是华人电影推向国际市场的开路先锋,他打破了好莱坞一直以来,对华人演员的排斥,在好莱坞与世界之间建立了双向沟通的桥梁。在成龙之前,好莱坞都是只把美国的电影演员往亚洲等地区输送,而且现在他们也还是这样。但是有了成龙,以及后来的周润发、李连杰、杨紫琼等演员,情况有了180度的大转变——好莱坞也开始引进外国演员了。
作为一个个体,成龙克服许多不可想象的困难,赢得了这场人生的挑战,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是一个英雄。
而且,这是我们的男演员,第一次成功的顶住了各方面的压力,以一部史无前例的电影佳作,像一枚重磅炸弹一样轰开了美国的电影市场!我的意思是说,一亿美元的电影本身就是一种水准,一部巨作的象征,还没有哪部影片可以与此一决雌雄。在李小龙的时代,那部在他去世之后才杀青的《龙争虎斗》,也取得过不俗的票房,但是两者之间还是有区别的,因为李小龙已经不在人世!他没有看到影片的成功,也不可能在此片的基础上继续前进。而在他身后,还没有哪个男演员主演的影片获得过这样的成绩。成龙做到了,对此我并不感到惊讶,但是我确实欢欣鼓舞,因为好莱坞和美国主流社会也开始学着接受其他肤色的银幕英雄了。
他是亚洲的威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