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颜氏家训--人情世故大全 >

第20章

颜氏家训--人情世故大全-第20章

小说: 颜氏家训--人情世故大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止是山高海深那样巨大了。
    【注释】
    ①开辟以来:相传盘古开天辟地。开辟以来,就是指有天地以来。
    ②经律:佛教徒称记述佛的言论的书叫经,记述戒律的书叫律。
    ③供养:佛教徒不事生产,靠人提供食物,称供养。
    ④戒行:佛教指烙守戒律的操行。
    ⑤白折衣:佛教徒穿黑衣,故称世谷之人为白衣。
    【评语】
    自己言仁义道德,行非礼之事,却要求他人清白高尚,如此做为,岂能
使人心悦诚服?在这个问题上,正确的态度应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己所
不欲,勿施于人。
                                     
一三二、忠孝在心不必削发
                                    
    释四曰:内教多途,出家自是一法耳。若能诚孝在心,仁惠为本,须达、
流水、不必剃落须发;岂令罄井田而起塔庙,穷编户以为僧尼也?皆由为政
不能节之,遂使非法之寺,妨民稼穑,无业之僧,空国赋算,非大觉①之一
旨也。抑又论之:求道者,身计也:惜费者,国谋也。身计国谋,不可两遂。
诚臣徇主而弃亲,孝子安家而亡国,各有行也,儒有不屈王侯高尚其事,隐
有让王辞相避山林;安可计其赋役,以为罪人?若能偕化黔首②,悉入道场,
如妙乐③之世,禳佉④之国,则有自然稻米,无尽宝藏,安求田蚕之利乎?
    【译文】
    第四:佛教修持的方法有很多种,出家为僧只是其中的一种。如果一个
人能够把忠、孝放在心上,以仁、惠为立身之本,像须达、流水两位长者所
做的那样,也就不必非得剃掉头发胡须去当僧人不可了;又哪里用得着把所
有的田地都拿去盖宝塔、寺庙,让所有的在册人口都去当和尚,尼姑呢?那
都是因为执政者不能够节制佛事,才使得那些非法而起的寺庙妨碍了百姓的
耕作,没有正业的僧人耗空了国家的税收,这就不是佛教救世的本旨了。再
进一步说,谈到追求真理,这是个人的扫算,谈到珍惜费用,这是国家的谋
划,个人的打算与国家的谋划,是不可能两全的。作为忠臣,就应该以身殉
主,为此不惜放弃奉养双亲的责任,作为孝子,就应该使家庭安宁,为此不
惜忘掉为国家服务的职责,因为两者各有各的行为准则啊。儒家中有不为王
公贵族所屈、高尚其志节,隐士中有辞去王侯、丞相的地位到山林中远避尘
世的人,我们又怎么能去算计这些人应承担的赋税,把他们当成罪人呢?如
果我们能够感化所有的老百姓,使他们统统进入佛寺,就像佛经中所兑的妙
乐国度。禳去所治理的国家一样,那就会有自然生长的稻米,数不尽的宝藏,
何必再去追求种田、养蚕的微利呢?
    【注释】
    ①大觉:佛教语。指佛的觉悟。此用以指佛教。
    ②黔首:老百姓。
    ③妙乐:古代西印度国名。
    ④禳去:即襄去。印度古代神话中国工名,即转轮王。
    【评语】
    佛是一仲精神象征,假如心中有佛,仁惠为本,未必削发为僧,罄田起
庙。在其它事情上,不也是如此吗?做事应重内容,轻形式,重实际而轻虚
名,如今某些人穿必洋服,行必洋车,开业必剪彩……,风光虽风光,实效
谁人知?如此形式主义,可以休矣。
                                     
一三三、形体虽死精神犹存
                                    
    释五曰:形体虽死,精神犹存。人生在世,望于后身①似不相属;及其
殁后,则与前身似犹老少朝夕耳。世有魂神,示现梦想,或降童妾,或感妻
孥,求索饮食,征须福,亦为不少矣。今人贫贱疾苦,莫不怨尤前世不修功业;
    以此而论,安可不为之作地②乎?夫有子孙,自是天地间一苍生耳,何
预身事?而乃爱护,遗其基址,况于已之神爽③,顿欲弃之哉?凡夫蒙蔽,
不见未来,故言彼生与今非一体耳:若有天眼④,鉴其念念⑤随灭,生生⑥
不断,岂可不怖畏邪?又君子处世,贵能克己复礼,济时益物。治家者欲一
家之庆,治国者越一国之良,仆妾臣民,与身竟何亲也,而为勤苦修德乎?
    亦是尧、舜、周、孔虚失愉乐耳。一人修道,济度几许苍生?免脱几身
罪累?幸熟思之!汝曹若观俗计,树立门户,不弃妻子,未能出家;
    但当兼修戒行,留心诵读,以为来世津梁,人生难得,无虚过也。
    【译文】
    第五,人的形体虽然死去,精神仍旧存在。人生活在世上时,觉得自己
与来世似乎没有什么关系,等到他死了以后,才发现自己与前身的关系就好
像老人与小孩、清晨与傍晚的关系。世界上有死人的魂灵向亲人托梦的事,
或托梦于他的童仆侍妾,或托梦于他的妻子儿女,向他们索要饮食,求取福,
这类事是不少的。现在的人若是处在贫贱疾苦的境地,没有不怨恨前世不修
功业的,就这一点来说,怎么可以不早修功业,以便为来世留有余地呢?一
个人有儿子、孙子,他与儿子、孙子各自都是天地间的黎民百姓,相互间有
什么关系?而这个人尚且知道爱护他的儿孙们,把自己的房产基业留传给他
们,何况对于自己本人的魂灵,怎可弃置不顾呢?一般人的眼睛却被蒙蔽,
看不见未来之事,所以他们说来生、前生与今生不是同一个人。如果有一双
天眼,让这些人通过它照见自己的生命在一瞬间由延生到消亡,又由消亡到
诞生,这样生死轮回,连绵不断,他难道不感到畏惧吗?再说,君子生活在
这个世界上,贵在能够克制私欲,谨守礼仪,匡时救世,有益于人。作为管
理家庭的人,就希望家庭幸福,作为治理国家的人,就希望国家昌盛,这些
人与自己的仆人、侍妾、臣属、民众有什么亲密关系,值得这样卖力地为他
们辛苦操持呢?也不过是像尧、舜、周公、孔子那样,是为了别人的幸福而
牺牲个人的欢乐罢人。一个人修身求道,可以救济多少苍生?免掉多少人的
罪累呢?希望你们仔细考虑一下这个问题。你们若是顾及世俗的责任,要建
立家庭,不抛弃妻子儿女,不能出家为僧,也应当修养品性,恪守戒律,留
心于佛经的诵读,把这些作为通往来世的桥梁。人生是宝贵的,可不要虚度
啊。
    【注释】
    ①后身:佛教认为人死要转生,故有前身、后身之说。
    ②为之作地:为他(后身)留余地。
    ③神爽:神魂,心神。
    ④天眼:佛教所说五眼这一。即天趣之眼,能透神六道、远近、上下、
前后、内外及未来等。
    ⑤梵语刹那,译为念。念念:指极短的时间。此句是说生命在极短的时
间内不断产生又不断消亡。
    ⑥生生:佛教转轮回。
    【评语】
    来世也许虚无,但岂能因此而施纵自身;佛也许过于虚幻,但岂可因此
而背弃佛的劝诫。一人修身可以救济多少苍生,一人自律,可以带来多少祥
和。多做善事,于人于己功不可没。

一三四、儒家君子不尚杀生

    儒家君子,尚离庖厨,见其生不忍其死,闻其声不食其肉。高柴、折像,
未知内教,皆能不杀,此乃仁者自然用心。含生之徒,莫不爱命;去杀之事,
必勉行之。好杀之人,临死报验,子孙殃祸,其数甚多,不能悉录耳,且示
数条于末。梁世有人,常以鸡卵白和沐,云使发光,每沐辄二三十枚。临死,
发中但闻啾啾数千鸡雏声。江陵刘氏,以卖鳝羹为业。后生一儿头是鳝,自
颈以下,方为人耳。王克为永嘉郡守,有人饷羊,集宾欲讌。而羊绳解,来
投一客,先跪两拜,便入衣中。此客竟不言之,固无救请。须臾,宰羊为羹,
先行至客。
    一脔入口,便下皮内,周行遍体,痛楚号叫;
    方复说之。遂作羊鸣而死。梁孝元在江州时,有人为望蔡县令,经刘敬

躬乱,县廨被焚,寄寺而住。民将牛酒作礼,县令以牛系刹柱,屏除形象,
铺设床坐,于堂上接宾。未杀之顷,牛解,径来至阶而拜,县令大笑,命左
右宰之。饮噉醉饱,便卧檐下。稍醒而觉体痒,爬搔隐疹,因而成癞,十许
年死。杨思达为西阳郡守,值侯景乱,时复旱俭,饥民盗田中麦。思达遣一
部曲守视,所得盗者,辄截手腕,凡戮十馀人。部曲后生一男,自然无手。
齐有一奉朝请,家甚豪侈,非手杀牛,噉之不美。年三十许,病笃,大见牛
来,举体如被刀刺,叫呼而终。江陵高伟,随吾入齐,凡数年,向幽州淀中
捕鱼。后病,每见群鱼啮之而死。
    【译文】
    儒家的君子,都远离厨房,因为他们若是看见那些禽兽活着时的样子,
就不忍心杀掉它们,他们若是听见禽兽的惨叫声,就吃不下它们的肉。像高
柴、折像这两个人,他们并不了解沸教的教义,却都不愿杀生,这就是仁慈
的人天生的善心。凡是有生命的东西,没有不爱惜它的生命的,不杀生的事,
一定要努力做到。好杀生的人,临死会受到报应,子孙也跟着遭殃,这类事
很多,我不能全部记录下来,姑且抄示几条于本章之末。梁朝有一个人,常
常拿鸡蛋清和在水里洗头发。说这样可使头发光亮,每洗一次就要用去二三
十枚蛋。他临死时,只听见头发中传出几千只雏鸡的啾啾叫声。江陵的刘氏,
以卖鳝鱼羹为生。后来生了一小孩,长了一个鳝鱼头,从颈部以下,才是人
形。王克任永嘉太守的时候,有人送他一只羊,他就邀集宾客来打算举办一
个宴会。那羊突然挣脱绳子,奔到一位客人面前,先跪下拜了两拜,便钻到
客人衣服里去。这位客人竟然一言不发,坚持不为这只羊求情。一会儿,那
只羊就被拉去宰杀后做成肉羹,先送到这位客人面前。他挟起一块羊肉才送
入口中,像是有种毒素便进了皮内,在全身运行,这位客人痛苦号叫,方才
开口说此情况。却是发出羊叫声死去了。梁孝元帝在江州的时候,有个人在
望蔡县当县令,当时刚经过刘敬躬的判乱,县署被烧毁,就到一所寺庙去寄
住。百姓送他一头牛、几缸酒作礼物。县令叫人把牛拴在刹柱上,拆掉佛像,
准备坐席,在佛堂上接待宾客。还没开始杀牛的时候,那牛就挣脱绳子,径
直跑到台阶前向县令跪拜求情,县令大笑,命左右把牛拉下去宰了。那县令
饱餐了一顿牛肉美酒后,就在屋檐下睡觉,一会儿睡醒后觉得身上发痒,就
到处抓痒,后来这皮肤病发展成恶疮,十来年后便死了。杨思达任西阳郡太
守的时候,正碰上侯景之乱,又逢旱灾,饥民们便到田里来偷麦子。杨思达
就派了一位部属去看守,凡抓到偷麦子的,就砍掉手腕,共砍了十几个人。
后来那部属的生了一个男孩,天生就没有手腕。齐朝有一位奉朝请,家中非
常豪华奢侈。他不是亲手宰杀的牛,吃起来就觉得味道不美。这位奉朝请到
三十几岁时,病势沉重,看见许多牛朝他奔来,周身就像刀割般疼痛,最后
叫呼着死去。江陵的高伟,随我一同到齐国,有几年的时间,他都到幽州的
湖泊中捕鱼。后来生了病,常常看见成群结队的鱼来咬他,最后也死去了。
    【评语】
    杀生必报之说,自然有失夸张,但我们是否可以适度引伸:多行不义必
自毙。纵然作恶多端,依旧寿如彭祖,但为恶过多,必然造成心病,死期将
至之时,依然会受到良心的遣责。俗语说得好: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
                                     
一三五、不识仁义不可为邻
                                   
    世有痴人,不识仁义,不知富贵并由天命。
    为子娶妇,恨其生资不足,倚作舅姑之尊。蛇虺其性,毒口加诬,不识
忌讳,骂辱妇之父母,却成教妇不孝己身,不顾他恨。但怜已之子女,不爱
己之儿妇。如此之人,阴纪其过,鬼夺其算。慎不可原为邻,何况交结乎?
避之哉!
    【译文】
    世间有一种痴人,不懂得仁义,也不知道富贵皆由天命。为儿子娶媳妇,
恨媳妇的嫁妆太少,仗着自己当公婆的尊贵身份,怀着毒蛇般的心性,对媳
妇恶意辱骂,不懂得忌讳,甚至谩骂侮辱媳妇的父母,这反而是教媳妇不用
孝顺自己,也不顾她的怨恨。只知道疼爱自己的子女,不知道爱护自己的儿
媳。像这种人,阴曹会把它的罪过记载下来,鬼神也会减掉他的寿命。千万
不可与这种人作邻居,更可况与这种人交朋友呢?还是躲他远点吧。
    【评语】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来利往。”金钱是面镜子,可反映
出灵魂的美丑,金钱是精神的鸦片,可毒害人的心灵。信奉金钱至上者也许
会得到财富,但失去的将会更多。

书证篇
一三六、不识荇菜可笑之至
                                    
    《诗》云:“参差荇菜①。”《尔雅》云:“荇,接余也。字或为。先
儒解释皆云:水草,圆叶细茎,随水浅深。今是水悉有之②。黄花似莼③,
江南俗亦呼为猪莼,或乎为荇菜。刘芳具有注释④。而河北俗人多不识之,
博士⑤皆以参差者是苋茶,呼人苋为人荇,亦可笑之甚。
    【译文】
    《诗经》上说:“参差荇菜”。啊《尔雅》解释说:“荇菜,就是接余。”
荇字有时也写作“”,前代学者们的解释都说:“荇菜就是一种水草,圆叶
细茎,其高低随水的深浅而定,现在凡是有水的地方都有它,它那黄色的花
就像莼菜,江南民间也称它叫猪莼,也有人叫它做荇菜。刘芳对此都有注解。
而河北地区的一般人大都不认识它,博士们都把《诗经》中所说的“参差荇
菜”认作苋菜,把人苋叫作人荇,也太可笑了。
    【注释】
    ①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荇菜:一种水生植物。即“菜。”
    ②是水:犹言凡是有水之处。
    ③莼:莼菜。
    ④刘芳:字伯文,彭城人。《魏书》有传。
    ⑤博士:古代学官名。
    【评语】
    荇菜何物,为书中己有定诧,百姓不知,情有可原,博士不知,可矣之
至。既不清楚,为何不求尧于书?此讹传讹,人云亦云,这种马虎作风实在害死人。
                                     
一三七、同名苦菜南北各异
                                    
    《诗》云:“谁谓荼苦?“《尔雅》、《毛诗传》并以荼,苦莱也。又
《礼》云:“苦菜秀。”
    案:《易统通卦验玄图》曰:“苦菜生于寒秋,更冬历春,得夏乃成。”
今中原苦菜则如此也。
    一名游冬,叶似苦苣而细,摘断有白汁花,黄似菊,江南别有苦菜,叶
似酸浆,其花或紫或白,子大如珠,熟时或赤或黑,此菜可以释劳。
    案“郭璞注《尔雅》,此乃黄也。今河北谓之成龙葵。梁世讲《礼》者,
以此当苦菜;
    既无宿根,至春方生耳,亦大误也。又高诱注《吕氏春秋》曰:“荣而
不实曰英。”苦莱当言英,益知非龙葵也。
    【译文】
    《诗经》上说:“谁谓荼苦?”《尔雅》、《毛诗传》都以荼为苦菜。
此外,《礼记》上说:“苦菜秀。”接:《易统通卦验玄图》上说:“苦菜
生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