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 作者:不信天上掉馅饼(起点vip完结)-第1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疑,薛志民将此事归结为刘伟鸿和熊光荣在“斗法”了。
但刘伟鸿不悦,却不是这个原因。他忽然发觉,自己对夹山区干部的思想解放程度以及经济建设的眼光的估计,还是过于乐观了。甚至可以说,在这些干部脑海里,压根就没有经济建设这根弦。多年以来的闭塞落后,让这偏远山区的干部们都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那就是一切听上级党组织的安排。夹山区要怎么发展,自有县里的领导操心,大伙只要执行命令就是了。
反正手里没钱,想做点什么事也做不成,又何必白白浪费许多脑细胞?
“区长,谈谈你的看法吧!”
刘伟鸿终于“忍无可忍”了,转向了左侧的熊光荣。
身为区长,总该和其他干部有些不同的思维吧?
熊光荣点点头,就算刘伟鸿不“点名”,自己也该说话了。
“我看啊,你们都是在胡闹!”
熊光荣坐直了身子,板起了脸,一开口就“石破天惊”!
大家伙都愣怔了一下,为什么我们就是在胡闹了?
这话怎么说的?
“这个钱,你们以为你拿来乱花的吗?刘书记辛辛苦苦上首都,跑大宁,好不容易搞到了这么一笔款子,就拿来买车子,买办公桌椅?这么干,那就叫败家子!”
熊光荣毫不客气,板着脸继续训斥道。
刘伟鸿的双眉,又蹙了一下。他不是反对熊光荣的言语,他只是觉得熊光荣这个态度有点问题。今天召开的是主要干部座谈会,他刘伟鸿才是夹山区区委书记,怎么现在看上去,熊光荣反倒成了一把手呢?难道以前黄克俭在的时候,熊光荣也是这么僭越的?
熊光荣没有在意刘伟鸿的不悦,接着说道:“要我看,这笔钱必须用在刀刃上。刚才张贤福说了,要整修水利设施,这个意见还可以。把水利设施整修一下,就算今年不能马上见效,明年就一定能见效了。我们是农业区,农业是根本。整修水利设施,还是有必要的。另外,有了这笔钱,我们可以考虑引进一些中药材种子,种植药材眼下比较流行,推广也比较容易,这个我认为可以搞。至于具体怎么弄,还要再仔细商量。总之这钱不能浪费了……”
与会干部们就情不自禁地点起头来,觉得熊区长果然与众不同,说的话很有水平。
“药材不急着种!”
不待熊光荣说完,刘伟鸿忽然插口说道。
所有人又都望向刘伟鸿。
熊光荣也闭上了嘴。
照说,区长正在发言的时候,主动去打断他的发言,是不礼貌的。但刘伟鸿觉得,不能让熊光荣继续说下去了。其他同志发表的意见,刘伟鸿纵算不赞成,也没什么。就是一个意见罢了,接不接受,还得主要领导拍板。但熊光荣的身份地位,和他们都不相同。熊光荣是区公所的一把手。他说出来的话,尤其是有关经济建设的议题,份量是很重的,某种情况下,甚至可以看成是“决议”。
问题在于,熊光荣的思路和刘伟鸿的思路却不一致。
前段时间制定出来的五年发展规划,刘伟鸿曾经和熊光荣仔细讨论过,熊光荣表示赞同。而现在,真的有了一笔钱,熊光荣却根本就不提到那个规划方案上去。由此可见,熊光荣并不是从内心深处真正的赞同刘伟鸿那个规划方案。认为压根就是年轻人的好高骛远,反正只是纸上谈兵,也就没有必要和刘伟鸿争个面红耳赤。
如今忽然冒出了这么大一笔款子,熊光荣自然而然按照自己的思路开始“分配蛋糕”,早就将那个所谓的五年规划方案抛到了九霄云外。
刘伟鸿不能让熊光荣继续说下去。如果熊光荣完全阐述了自己的意见,刘伟鸿再加以一一推翻的话,就变成他专门针对熊光荣,矛盾就闹出来了。刘伟鸿召开这个主要负责干部座谈会的初中,可不是为了和熊光荣吵架的。他只是想要了解一下这些干部的真实“水平”。
实话说,刘书记颇有几分失望。
这么一个缺乏活力和眼光的干部团队,与刘伟鸿的要求,相差甚远。
“无论我们鼓励农民种什么,首要一点就是要先落实好销路。这一点至关重要。现在很多地方都鼓励农民种药材,但是却没有考虑销路问题。这个不对。随着西医的进一步发展,中医的传统市场还会进一步萎缩,大面积的种药材,投资不小,万一销不出去,就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党委和政府的威信也会下降。我们下次再鼓励他们种其他东西,就发动不起来了。”
刘伟鸿简单说明了一下自己反对种药材的理由。
熊光荣双眉微微一扬,反问道:“不种药材,那我们种什么?”
“种棉花!”
刘伟鸿肯定地说道。
“种棉花?”
好几个人一起问道。
“对,就是种棉花。这几年,全国纺织工业都在蓬勃发展,虽然纺织品的海外市场,是在逐步萎缩之中,但一时半会,还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这次我去首都,国家计委的一位领导就告诉我,现在很多纺织厂都缺棉花,今后一两年,对棉花的需求会进一步的加大,棉花的收购价格,也会有所上升。我认为这个信息是有价值的。除了粮食,棉花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最大宗的农作物,棉花的出产,具有战略意义。我们夹山区山多地少,水田少旱地多,单纯靠种植水稻,不要说脱贫致富,就是温饱问题,也未必能解决得了。但是我们旱地多,海拔较高,很适宜大面积的种植棉花。这个是可以惠及千家万户的,销路也不成问题。”
刘伟鸿缓缓说道,声音低沉,很是有力。
与会成员都情不自禁地点了点头。
刘伟鸿这话,听上去确实很有道理,而且是从国家计委得到的消息,那就肯定错不了。
“当然,发动农民种植棉花,只是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工作之一,而且不是最重要的工作,也无须投入太多的资金。棉花的适应能力强,种植成本不高,任何一户群众都能种植。基本的生产工具、土地是无须我们操心的。政府要做的工作,是选好种子,调集农药、肥料等必要的物资,统一提供给农民。也就是说,我们只要做好服务,做好后勤支援工作,钱不用花多少。这一百万,我们要派上更大的用途。”
刘伟鸿说着,身子挺得笔直,眼神再一次在与会成员脸上一一扫过。
大伙的腰身,也都跟着挺了起来,目不转睛地望着刘书记。
第197章 一把手的气度
虽然说,刘书记前不久做出来的那个五年发展规划,大家都不怎么相信,但起码对刘伟鸿的新思维算是有了个认识。这个人,脑袋里是装了些他们不明白的事情。
且看刘书记有什么高招。
“目前,我国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有句话叫无农不稳。就是说我们必须要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这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但我们要富裕起来,尤其是要快速富裕起来,单单依靠农业一条腿走路,是远远不够的。还有一句话,叫无工不富。我们夹山区,不但要加大农业方面的发展,在工业上也不能无所作为。我们必须办企业,走出去,才有活钱。这是最基本的前提。我想这一点,大家都应该明白吧?”
刘伟鸿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慢慢说道,神情很是严肃。在他年轻俊朗的脸上,流露出深谋远虑的神色。
大伙又相互对视起来,神情略略有些迷惘。
刘书记说的是这个道理,但在夹山区搞工业企业,却是从来都没人这么想过的。夹山区底子这么差,地方这么偏僻,有什么搞工业的条件?
单是通往县城的那条路,都已经足以令英雄气短了。
“我知道,大伙都有点担心,咱们夹山区的基础太差了,要交通没交通,要资金没资金,要技术没技术,完全没有一点搞工业的基础。如果大伙去过江口市,可能想法就会变了。八十年代初期,江口不过是个小渔村,成立特区不到十年,现在已经具备国际性大都市的雏形了。再过几年,这个国际性大都市就会彻底成形。所以,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关键是我们有没有这个决心去做!”
刘伟鸿很坚定地说道。
“书记,你说得很有道理,但是……我们夹山,能跟江口比吗?江口有地理优势,有政策优势,也有资金优势,这些,都不是我们能比得上的。”
熊光荣点起一支烟,抽了两口,沉声说道。
对于刘伟鸿刚才断然打断他的发言,熊光荣心里还是有点生气。不过听了刘伟鸿的话,他也觉得是那么回事。种药材确实不如种棉花那么令人放心。
“所以说,我们要想办法改变。”刘伟鸿说道:“这一百万,就是我们的启动资金,是我们用来下金蛋的第一只母鸡,这笔钱,不能随便花掉了。每一分钱,都必须用在刀刃上。等资金到账之后,由我亲自管理,任何一笔支出,都必须有我的亲笔签字。这一点,财政所那边要切实注意。如果违反了这个规定,那是要追究责任的。”
说着,刘伟鸿的眼神,落在了财政所长的脸上。
财政所长情不自禁地点了点头。
熊光荣脸色又是微微一变。
根据党政分工的原则,财政上的事情,是直接向他这个区长负责的。刘伟鸿这个规定,要算是有点“蛮横”了。但这笔钱却是刘伟鸿搞到的,别人谁也没有半分功劳,他又是区委书记,一把手,要做出这样的硬性规定,熊光荣也找不出反对的理由。
张贤福说道:“请问刘书记,你打算搞个什么工厂呢?”
“第一,我们要办个饲料厂。除了种植棉花,农民增收的另一个重要来源就是养殖。生猪养殖、肉羊、肉牛、肉鸡的养殖,都很重要。这个东西,不一定要集中起来,可以分散搞。每家每户,甚至具体到每一个成年男女劳力,都能养。三头五头不嫌少,十头八头不嫌多。全区这么多人家,家家户户都养几头猪,几头牛羊或者是二三十只鸡鸭,加起来,数量就多了,规模很可观。单纯依靠传统的养猪方法肯定不行了。传统的养猪方法,长膘慢,出栏时间太长。一只小猪仔,从年头喂到年尾,全部吃青饲料,不吃一点复合饲料,一年下来,也就百十来斤,不划算。花费的人工也是不少,一个农村妇女,可能最多也就是养两三头猪,就累得不行,基本上干不了地里的多少活了。这个不行。这样下去,养殖业肯定发展不起来。所以,方法要改进,猪种也要改良。要引进肉猪和肉牛,这个,要请农技站那边牵头,把这事办好。吉昌同志,这个事情,就请你去落实!”
刘伟鸿随口吩咐分管农口的副区长马吉昌。
刘书记本就是学农的出身,这些东西说起来头头是道。
马吉昌四十几岁,也是本土干部,暂时还不是区委委员。
实话说,刘伟鸿到任未久,前段时间不是下乡就是出差,和两套班子的成员交道打得并不多。所谓威望,压根就未曾建立起来。但在这样的场合,这样的气氛之下,马吉昌是断然不敢顶撞的。
刘伟鸿很清楚,在会议上,最好是就事论事,只谈工作,不涉及到其他方面。下面干部再复杂的人际关系,也不敢拿到台面上来。
谁敢在干部大会上公然忤逆区委书记,就等于是自动将自己的乌纱帽交到了刘伟鸿手里。刘伟鸿只要一个报告上去,县委必定要处理的。不然,区委书记的威信还怎么维护?
这是官场通例,任谁也不能轻易在明面上去破坏。
“是,刘书记,我一定抓好这件工作。”
马吉昌连忙答应道,还朝刘伟鸿欠了欠身子,脸上带着明显夸张的笑容。
刘伟鸿也便报之以微笑。
不过,马吉昌下一刻便忍不住瞥了熊光荣一眼,熊光荣就好像没看见,什么表情都没有。马吉昌心里不免咯噔了一下。
看来熊区长不高兴了。
不过这也没办法,刘书记在会上安排工作,总不能一声不吭吧?
这一切,刘伟鸿自然尽收眼底,却是不动声色。
威望,是需要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
“当然,我们也不是因为要鼓励农民养猪养牛,就要建个饲料厂。总不能我们要建房子,就搞个水泥厂,钢铁厂是吧?这个饲料厂,满足本区农民的需要,只是一个方面,而且是很小的一个方面,我们的眼光要朝前看。随着全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养殖业将越来越多地被全国各地的农村所重视,饲料行业将是一个朝阳行业,也是一个黄金行业。现在我们进入这个行业,时机上还不算太晚。如果再等几年,恐怕就晚了。到时候,别人的品牌都搞出来了,我们的竞争压力就会很大。没有资金优势也没有技术优势,更没有品牌优势,搞什么都困难了。所以我们现在就要想办法抓住这个时间优势。这一点,至关重要。我们不是有句俗话,叫做百般宜早不宜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了。”
“刘书记的意见我完全赞同。”
刘伟鸿的话音刚落,熊光荣马上就说道。
“大力发展养殖业,确实是一条好门路。如果我们能顺利将饲料厂建起来,那就更好了,一举两得。不过,我这里也有两点担心啊……”
说到这里,熊光荣刻意停顿了一下。大家的眼神又都落到了他的脸上。熊光荣要的就是这个效果。眼见得刘伟鸿已经开始掌控会议的主导权,熊光荣意识到自己再不说话,就要被“边缘化”了。当然,也许熊光荣不会知道“边缘化”这个词语,但一贯来夹山区的事情都是他做主的,如今逐渐变成了真正的“二把手”,心里头自然不踏实。或许熊光荣并没有刻意想着要与刘伟鸿唱对手戏,只是没办法掌控自己的潜意识而已。
刘伟鸿微笑道:“区长,有什么担心请讲,我们一起商量解决!”
薛志民的脸上又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目光飞快地在刘伟鸿和熊光荣脸上扫过,觉得这个会开得越来越有意思了。乍然得到一百万的喜悦,渐渐淡了,一丝看不见摸不着又实实在在的“火药味”却在会议室里弥漫开来。
薛志民完全理解刘伟鸿与熊光荣的心思。
新人和老人之间的摩擦,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刘伟鸿和熊光荣都没有错。身在官场,有些东西不得不争。不争,除非心甘情愿坐冷板凳。就像他薛志民一样,一门心思只想着调走。对夹山区这口破锅里的那几片烂菜叶,压根就不感兴趣。
不过,这并不代表着薛志民不懂官场之道。他只是觉得自己时运不济,没有得到上级领导的垂青而已。现在年龄大了,级别还是副科级,薛志民也就熄了这争强好胜之心。
但照眼下的情形来看,熊光荣已经明显处于劣势。且不说刘伟鸿有朱建国的关照,还有这么厉害的“高层关系”,单纯就双方的手段而言,熊光荣也并不占优。
别看刘伟鸿脸上始终带着和气的微笑,却是牢牢把持着会议的主导权,一把手的地位很突出。对熊光荣客客气气,但领导的气度表露无遗。在刘伟鸿这种“一把手气度”的威压之下,其他人都有点心里打鼓了,熊光荣只能赤膊上阵。
不怪朱建国会将这个年轻人放到夹山区来,果然是有几分道理的。
第198章 三个担忧
熊光荣抽着烟,脸色严肃,说道:“第一个担心,就是刚才刘书记自己说的,销路问题。夹山区有近八万人,一万六七千户人家,如果像刘书记布置的,家家户户都养猪养牛养鸡,而且还不是养一两头,而是放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