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4683-图说-开国大帝 >

第1章

4683-图说-开国大帝-第1章

小说: 4683-图说-开国大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伟大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沧桑、风云变幻,造就了一批叱咤风云、扭转乾坤的开国帝王。他们如夜空中的群星,交相辉映,璀璨夺目;岁月流逝,冲刷不掉他们的英名,朝代更替,也改变不了他们的不朽业绩。他们中既有深谋远虑、雄才大略的开国皇帝,也有锐意改革、举贤任能的开明之君。他们用自己的才能和智慧,为中华的文明和民族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如果把朝代更替比作多幕的历史剧,那么自秦始皇拉开中华帝国历史的大幕以来,在长达二千多年的历史舞台上便演出了一幕幕王朝兴衰的悲喜剧。帝王制定朝纲,驾驭群臣,发展经济,安抚百姓,网罗人才,以及他们在政治谋略、军事手段、思想文化、民族关系等方面所实行的一系列政策,都是中华民族无比宝贵的知识财富,值得我们不断汲取其营养。像“千古一帝”秦始皇开创帝制机构,把君主的权力和威严提高到空前高度,以加强中央集权,以利于统治;汉高祖刘邦重农为本,与民休养,轻徭薄赋,以民富为治安;隋文帝创立科举制度,网罗天下英才;唐高祖运筹帷幄,治国安邦,统一全国,臣服四夷,缔造大唐帝国的辉煌;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化干戈为玉帛,君臣和平共处……开国帝王们的治国策略,集中反映了千百年来人类的智慧和才华。中华的开国帝王,无论是在知人、用人、纳言方面,还是在重民、理政、决策、变革方面,都有一些至今仍有旺盛生命力,不仅可以用于今世,而且可以行于久远,它们根植于中国灿烂的文明史、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史的肥沃土壤之中,继承中华开国帝王思想中的精华,做到古为今用。    
    翻开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凡是有作为的开国帝王,其成就无不与吸取历史的经验、学习治国之道有关。中华开国帝王不同程度地对社会发展产生过影响,他们的建国、治国策略是否得当,关系着政权能否建立和巩固,关系着国家的兴亡和盛衰。大凡开国帝王都较有作为,对历史的发展起过积极的作用,他们能够顺应历史的发展,顺乎人民的要求,推翻腐败的前王朝,建立新王朝,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实行一系列的改革,缓和阶级矛盾,使社会经济能在比较安定的环境下发展,人民生活得以改善,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发展。然而个人只能推动或延缓历史的进程,却不能改变历史的发展方向,即使是“至尊”的帝王,也不能随心所欲地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    
    俱往矣,一代代开国帝王都随着时间的流逝成为历史人物;温故知新,鉴古知今,我们研究中华开国帝王治国策略,对于帝王的文韬武略,治国安民之术,将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丰富我们的知识,扩大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素质,增进我们的智慧……    
    常 桦       
    2005年8月      
    于北京博雅堂


《图说…开国大帝》  秦始皇嬴政千古一帝 彪炳史册

    横扫六国,始称皇帝,加强君主权力;三公九卿,郡县之制,强化中央集权;车同轨,书同文,万世不废;长城驰道,焚书坑儒,功过是非,任人评说……


《图说…开国大帝》  秦始皇嬴政童年遭难 少年成王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经三皇五帝至禹启而家天下。夏朝当立,但夏桀残暴,汤起灭夏;商得以存世,至纣无道,武王遂灭商,建立西周。由于周武王实行“封诸侯、建藩卫”的政治制度,数百年之后,诸侯纷争,群雄割据,霸主迭兴,到了春秋时期,出现了一百多个诸侯国。又经过两百多年的兼并,剩下了为数不多的诸侯国,其中以秦、齐、楚、魏、韩、赵、燕最为强大,号称“七雄”。七雄并立,混战不休,史称这个时期为“战国”。战国时期,群雄并起,逐鹿中原。    
    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秦人是古代嬴姓部落的一支,传说周孝王因秦的祖先善养马,便将他们封在秦。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建国。    
    秦最初的领地在今天陕西省,当时属于中国的边缘部分。战国初期,秦一直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也许因为它地处偏僻,它一直没有受到其他国家的重视。在春秋时期它是一个很不显眼的国家。就科学技术、文化等而言,秦在战国初期也比较落后。这个形势一直到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才开始改变,从此秦国开始不断强大。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公元前316年秦灭蜀,从此秦正式成为一个大国。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出生于赵国的邯郸。在他出生之前,正值曾祖父秦昭王在位。秦昭王采取“远交近攻”的兼并策略,大举进攻韩、魏两国,而与赵国联盟。秦赵结盟之后,秦国派子楚到赵国,作为人质。    
    子楚是秦昭王的孙子,太子安国君的儿子。安国君并不宠爱他的母亲夏姬,子楚又不是长子,所以被作为人质送到赵国邯郸。流落异国他乡的子楚郁郁寡欢,但是吕不韦改变了他的命运。    
    卫国商人吕不韦靠做投机生意成为富商。一次,他在邯郸见到子楚,并了解到他的身世,认为此人不同凡俗。吕不韦知道子楚不得志,同时安国君宠爱的华阳夫人又无子。于是,吕不韦便打定主意,想让华阳夫人过继子楚为子,如果太子安国君即位,子楚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太子了,届时自己就能够利用这些特殊的政治资本赚尽天下的财富。    
    很快,子楚在吕不韦的大力资助下,广交宾客,获得了不少谋士的辅助。吕不韦带着奇珍异宝,拜访了华阳夫人的姐姐,赞扬子楚的贤德和聪明,说他是一个胸怀远大抱负的人;又说子楚日夜思念安国君和华阳夫人,常常到深夜还在流泪,不能成眠等。华阳夫人的姐姐把子楚的厚礼和问候转呈给华阳夫人,华阳夫人听了之后,对子楚就有了好感。    
    吕不韦接着建议华阳夫人,如果她把敬重华阳夫人、德才兼备的子楚作为自己的儿子立为储君,即使以后秦昭王死了也能保住她的地位。这正中华阳夫人下怀,从此,华阳夫人见到安国君便为子楚说好话。不久,安国君与华阳夫人刻符为信,约定立子楚为储君。    
    安国君和华阳夫人送给子楚大批钱财,并任命吕不韦为老师扶助子楚。从此,子楚名声日盛,誉满诸侯。吕不韦也常常住在邯郸,和子楚一起广交天下政客。    
    为了使子楚更加信任自己,吕不韦特地送给子楚一位擅长歌舞的美女,历史上称她为赵姬。公元前259年,赵姬在赵都邯郸生下一个儿子,因出生地为赵国,故以赵为姓,起名赵正———因为是生在正月,所以名字叫正。    
    赵正出生当年,秦国和赵国因长平的归属问题由盟友变成了仇敌。第二年,赵国在长平遭秦国围攻时想杀死子楚,结果子楚在吕不韦的帮助下,重金贿赂守城门的官员,逃出了邯郸。赵正和母亲在外祖母家的掩护下,逃过了此难。    
    公元前250年,秦昭王去世,太子安国君继位,即秦孝文王。华阳夫人被尊为王后,子楚为太子。此时秦、赵已经修好,赵国把赵姬母子送回秦国。    
    10岁之前,赵正的美好童年都在赵国度过,之后,他来到秦国。秦孝文王在位仅三天便去世。子楚继承王位,号庄襄王。庄襄王即位后,便以吕不韦为相国,封为文信侯,赏赐洛阳十万户作为他的食邑。但庄襄王在位时间仅三年便死去了。公元前246年,年仅13岁的嬴政便登上了秦王的宝座,由于年幼,政事由吕不韦和赵太后执掌。


《图说…开国大帝》  秦始皇嬴政铲除政敌 掌握王权

    嬴政继承秦国王位后,相国吕不韦的权势随之进一步扩大,并且取得作为国君长者的“仲父”尊号,家仆上万,财力雄厚,成为秦国首屈一指的大富翁和权臣。同时,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吕不韦召集门客三千,让他们著书,最后编写成了著名的《吕氏春秋》,内容包罗天地万物、古今之事,目的是为了压倒诸子百家之说。    
    赵太后在嫁给子楚之前与吕不韦就有一段不可告人的情缘,现在虽然地位尊贵,但子楚已死,所以两人便旧情复发,时常私通。此时,嬴政已经长大,渐知人事。吕不韦因害怕隐私暴露,引来杀身之祸,就为自己找了替身嫪毐假充宦官,进入太后宫中,侍奉太后,深得太后宠爱,朝中政务悉由其决断。嫪毐拥有门客1 000余人,家仆上千人。另外,他与朝中官员互相结交,把不少重要官员网罗其下,成为秦国仅次于吕不韦的又一股政治势力。这样,嬴政的身边有了两个对他政权构成威胁的人,一个是吕不韦,一个就是嫪毐。少年嬴政虽然年幼,但聪颖过人,对吕党、后党的所作所为也有耳闻,但他颇有城府,喜怒不形于色。表面上看来,嬴政对吕党、后党置若罔闻,其实时刻在关注他们的活动并伺机铲除他们。    
    公元前238年,嬴政年满21岁。按秦国制度,国君满22岁就要加冠亲政。可吕不韦、嫪毐两人分别向嬴政弄权示威。严峻的考验第一次摆在了嬴政面前。面对吕党和后党两大集团的嚣张气焰,胸怀大志的嬴政在挑衅面前不动声色,在加强对吕党、后党监视的同时积极准备应对异常事件。成竹在胸的嬴政佯装若无其事地按计划举行了加冠礼。然而嫪毐早已蓄谋暴乱,要杀掉嬴政,结果被早有防备的嬴政活捉,处以车裂酷刑,诛灭三族。他的同党被诛杀的有20多人,牵连的多达4 000多家。赵太后和嫪毐生的两个私生子也被杀,赵太后被软禁。后来,经过齐人茅焦的劝说,嬴政才亲自把母亲赵太后接回咸阳。    
    同时,嬴政早已深感吕氏集团对秦国君权的巨大威胁,打算乘嫪毐案件诛杀吕不韦,一并清除吕氏集团。但是吕不韦辅佐先王继位的卓著功勋众所周知,并在秦国已经培养了一股强硬的势力,如果操之过急,可能坏事,因而秦王暂时没有动吕不韦。    
    除掉嫪毐的第二年,嬴政就免掉了吕不韦的相国之职,将其赶出咸阳。吕不韦被迫回到自己的封地洛阳。两年后,嬴政为了避免吕不韦和其他六国串通作乱,派人给吕不韦送去绝命书,信曰:“汝对秦有何之功,却能封土洛阳,食邑十万?汝与秦有何亲缘,却得到仲父之称?汝快滚至西蜀!”吕不韦知道自己难免一死,干脆服毒自尽了。    
    在铲除吕党、后党之后,嬴政在继承王位的第八年,即公元前238年开始亲政。    
    在彻底铲除对自己权力的威胁之后,嬴政开始了统一六国的事业。在嬴政手下,有一批很有才干的文臣武将,文臣有谋士李斯和尉缭,武将则有蒙恬、蒙武、王翦和王贲。    
    在战国七雄中,秦国军力较强。到嬴政继承王位时,秦国无论在经济力量上,军事力量上还是地理形势上,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为了加快统一步伐,他在清除国内敌对势力的同时,发扬先王雄风,礼贤下士,网罗人才,重新收纳文武骨干20余人。嬴政继承了自秦孝公以来变法革新、奖励耕战的一系列政策。在战略上,他继续奉行先王“远交近攻”的战略,同时又采用了新的策略,即间谍活动。嬴政采纳李斯等人的策略,重金收买关东六国权臣,离间其君臣关系。    
    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的战略步骤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笼络燕齐;二是稳住楚魏;三是先消灭韩赵,再统一全国。在这种战略方针的指导下,一场统一战争开始了。    
    公元前236年,秦王嬴政乘赵攻燕、国内空虚之际,分兵两路大举攻赵,拉开了统一战争的帷幕。虽然秦国经过数年连续攻赵,极大地削弱了赵国实力,但仍然一时无力灭亡赵国。于是秦国转攻韩国,公元前231年,攻下韩国南阳,次年,秦内史滕率军北上,攻占韩国都城阳翟(今河南禹州市),俘虏韩王安,在韩地设置颍川郡,韩国灭亡。    
    公元前229年,秦王嬴政起兵大举攻赵,名将王翦率军由上党(今山西长治市)出井陉(今河北井陉县),端和由河内进攻赵都邯郸。赵国派大将李牧迎战,双方屡有胜负,陷入僵局,相持一年之久。后来,秦军使用反间计,让多疑的赵王撤换了统帅李牧。由于临阵易将,赵军士气受挫,失去了相持能力。公元前228年,王翦向赵国发起总攻,秦军很快攻占了邯郸,俘虏赵王迁,赵国灭亡。    
    在攻赵的同时,秦兵临燕境。燕国无力抵抗,太子丹企图以刺杀秦王的办法挽回败局。公元前227年,燕丹派荆轲以进献燕国地图为名,谋刺秦王嬴政,结果阴谋暴露,被秦国处死。秦王嬴政以此为借口,派王翦率兵攻打燕国,秦军在易水(今河北易县境内)大败燕军。次年10月,王翦攻陷燕国都蓟(今北京市),燕王喜与太子丹率残部逃到辽东(今辽宁辽阳市),苟延残喘,燕国名存实亡。    
    秦王嬴政的大军灭掉韩赵、重创燕国以后,北方大部分地区已为秦有,只有地处中原的魏国,孤立无援。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率军出关中,东进攻魏,迅速包围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市)。秦军引黄河、鸿沟水灌城,攻陷大梁,魏王假投降,魏国灭亡。    
    在秦军攻取燕都之后,秦国就把进攻目标转向楚国。公元前226年,秦王嬴政问诸将攻楚需要多少兵力,老将王翦认为楚国地广兵强,必须有60万军队才能伐楚,而李信则说只用20万军队就能攻下楚国。秦王以为王翦因年老怯战,没有听取他的意见,派李信和蒙武率军20万攻打楚国。公元前225年秦军南下攻楚,楚将项燕率军抵抗。秦军开始进军顺利,在平舆(今河南汝南县东南)和寝(今河南沈丘县东南)击败楚军,进兵到城父(今河南宝丰县东)。项燕率军反击,大败秦军李信部,李信败逃回国。公元前224年,秦王嬴政亲自向王翦赔礼,命他率60万大军再次伐楚,双方在陈(今河南淮阳县)相遇。王翦按兵不动,以逸待劳,楚军屡次挑战,秦军不与交战,项燕只好率兵东归。王翦趁楚军退兵之机,挥师追击,在蕲(今安徽宿州市)大败楚军,杀死楚将项燕。次年,秦军乘胜进兵,俘虏楚王负刍,攻占楚都郢(今湖北荆州市),设置郢郡,楚国灭亡。    
    五国灭亡后,只剩下东方的齐国和燕、赵的一些残余势力。公元前222年,秦将王贲率军歼灭了辽东燕军,俘虏燕王喜,回师途中又在代北(今山西代县)俘获赵国余部,然后由燕地乘虚直逼齐国。齐王建慌忙在西线集结军队,准备抵抗。公元前221年,秦军避开两线齐军主力,从北面直插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淄博市)。在秦国大兵压境的形势下,齐王建不战而降,齐国灭亡。至此,秦王嬴政用了10年时间消灭了战国六雄,从此华夏重归一统。    
    在统一六国的战争中,秦国在战争中的战略、战术运用得恰到好处。在战略方面,秦王嬴政在位时期,继承历代秦王发展农业和军队的政策,国力富强,有足够的人力、物力供应战争,在战略上处于进攻态势,势如破竹,摧枯拉朽,相继灭掉诸国。在战术上,秦国执行了由近及远、先弱后强的方针,首先灭掉了毗邻的弱国韩、赵,然后从中央突破,攻燕灭魏,解除了北方的后顾之忧,最后消灭两翼的强敌齐、楚。这种战术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