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4683-图说-开国大帝 >

第7章

4683-图说-开国大帝-第7章

小说: 4683-图说-开国大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多次改币,品种杂乱,比值也极不合理,而且每次改币都是以劣充优,虽然币面价值不变,但实际价值降低。通过改革币制使王莽集团借机搜刮到了一大批不法财富,王莽死时,他家藏的有60万斤黄金和无数惊人的珠宝。    
    王莽改制的不合理给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混乱和政局动荡,给广大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贫苦农民一旦触犯了“新法”,就要被罚为官奴公婢。因犯禁被捕,被押解到长安去服役的人一次竟达10万之多。据《后汉书》记载,当时新朝全国有近1/2的人口在残酷的剥削下死去。老百姓忍无可忍,新朝社会矛盾日益加剧。为了转移人民的视线,树立“国威”,王莽又狂妄地挑起了对东北及西南少数民族的战争。本来老百姓已经无法生存了,再加上战争,人们陷入更加悲惨的境地。同时,王莽用搜刮来的民财任意挥霍,大兴土木,修建庙宇。沉重的徭役、残暴的刑罚,终于导致了反莽起义的爆发。    
    公元23年,绿林军直捣长安。王莽狼狈避入渐台,被商人杜吴杀死。维持了15年的新莽王朝,从此覆灭了。    
    王莽的改革不根据社会现实,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具有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以至造成社会更加混乱,最终导致反莽起义的爆发,新朝走向末日。


《图说…开国大帝》  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揭竿而起 奠定大业

    新朝末期全国一片混乱,反莽起义无处不在。公元17年,以铜马、绿林、赤眉为代表的农民起义在全国爆发。起义过程中,地主阶级中的一部分人和豪强列霸,也乘机聚兵起事,攻城掠地,大闹天下,全国又处于一片互相残杀的混乱之中。    
    国破家亡,各民族之间互相残杀。处在这种灾难之中的人民,他们日夜思念给他们带来幸福的当年高祖刘邦的西汉王朝。就在这时,南阳大地主刘、刘秀兄弟打出“复高祖之业”的旗帜,组织了一支七八千人的舂陵军举兵反莽。    
    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后代。刘秀自幼丧父,孤儿寡母在叔叔刘良的照顾下生活,直到他长大。年轻时的刘秀,身材高大,一表人才。他为人讲究诚信,处世谨慎,性情温和善良。他在绿林、赤眉等农民起义的基础上,依靠地主阶级的“功臣”、“良将”们,抗击群雄。    
    各地的起义军迅速发展到十余万人。起义军将领们都主张拥立一个刘姓的皇帝,以此统一号令,顺应人心。他们认为刘玄懦弱,容易左右,因而于公元23年在宛城南面的淯水拥立刘玄为皇帝。刘玄是舂陵侯刘仁的曾孙,在平林军中,号称更始将军。刘玄当皇帝后,改元为更始元年,并封了一大批官,封刘为大司徒,封刘秀为太常偏将军。    
    南阳一带的起义军严重威胁着王莽,王莽很快集结了43万人马,号称百万,命司空王邑与司徒王寻讨伐起义军。公元17年6月,王莽军队首先与刘秀相遇,刘秀的将领见敌多势盛,不敢作战,都跑回昆阳(今河南叶县)城中。他们怀念家人,都想各自回本土自保。刘秀向将领们分析了当前形势,口吻严厉:“我们的粮草不多,敌强我弱。若我们齐心协力抗击敌人,还有战胜的希望;若我们人心涣散,必然被消灭。我们现在要把宛城攻下,这样我们才会得到后方的援助。现在怎么离心背德,只想看守自己的妻子和财物呢?”将领们受不了这些话,纷纷怒喝道:“刘将军怎么竟敢如此讲话!”恰好这时传来消息———王邑、王寻的大军已到城北,队列绵延几百里。将领们虽平常不看重刘秀,但如今事情紧急,又想不出办法,只好勉强说:“还是再请刘将军拿主意吧!”刘秀就向大家讲了他的主张和具体要求,结果将领们一致同意。    
    当时王莽军队十余万人围困昆阳,昆阳城中只有八九千人,刘秀要王凤、王常守城,自己和李轶等13人骑马乘夜闯出城南门,召集在外的军队。刘秀到郾县、定陵一带,集合那里的全部军队救援昆阳。将领们舍不得财物,要求留一部分兵力看守。刘秀说:“现在要是打败敌人,我们就会得到更多的财物,甚至可以夺得天下,要是被敌人打败了,脑袋都保不住,要财物还有什么用?”于是刘秀把全部军队都带到了昆阳。刘秀亲率步兵、骑兵千余人当先锋。这时,昆阳城被围得铁桶一般。刘秀到离敌军四五里外停下来,敌军数千人迎战。刘秀率军冲杀一阵,杀敌十来人,首战小胜,士气稍振。将领们高兴地说:“刘将军平时见了小敌就害怕,如今见了大敌却如此勇敢,真是奇怪。有你在,我们一定会打败敌方。”刘秀继续前进,杀敌近千人,敌军败退,刘军士气大振。刘秀紧接着率领3 000敢死队,从城西直冲敌军的中军地带。王邑、王寻十分轻敌,下令军队各守营地,不得移动,只率领1万余人迎敌,结果大败,落荒而逃。    
    昆阳一战,敲响了王莽政权的丧钟。王莽坐立不安,忧懑不食。同时,海内豪杰蜂拥而起,杀掉州郡官吏自称将军,接受更始帝年号,等待诏命。王莽的一些心腹,策划杀掉王莽投降汉朝,保全宗族。正当这时,新市、平林起义军的将领们看到刘、刘秀兄弟的威名日益扩大,心中不安,劝刘玄除掉他们,甚至连本来与刘兄弟关系密切的李轶也转而谄事新贵。而刘手下的人对刘玄当皇帝之事一开始就不服,有人说:“本来起兵图大事的是伯升(刘字伯升)兄弟,现在的皇帝是干什么的?”公开拒绝刘玄的任命。于是,刘玄就借封刘部将刘稷为抗威将军而不受之故,把刘稷及为他说情的刘杀掉了。对此,刘秀深感不安,赶紧跑到宛城请罪。刘部下去迎接他,慰问他,他只是在公开场合下寒暄几句,表示过错在自己,但他不与这些人私下交流,不讲昆阳的战功,不为哥哥服丧,饮食言笑与平常一样,若无其事。刘玄见刘秀没有反对他的意思,感到有些惭愧,拜他为破虏大将军,封武信侯。而刘秀每当独居,总是不喝酒、不吃肉,以此寄托哀伤,他只能得到后来的光武皇后阴丽华的安慰。    
    公元23年9月,刘玄的军队相继攻下了长安和洛阳。刘玄打算以洛阳为皇都,便命刘秀先行前往整饬吏制。刘秀到任,安排僚属,下达文书,从工作秩序到官吏的装束服饰,全恢复汉朝旧制。当时,关中一带的官员赶来迎接皇帝刘玄去长安,他们见到刘玄的将领们头上随便包一块布,没有武冠,有的甚至穿着女人衣裳,滑稽可笑,没有庄重威严的样子,但他们见到刘秀的僚属肃然起敬。一些老官员流着泪说:“没想到今天又看到了汉朝官员的威仪!”他们纷纷对刘秀产生了敬佩向往的心理。    
    刘玄到了洛阳,需要派一员亲近大将代表朝廷去河北一带,宣示朝廷旨意,要那里的郡国遵守朝廷的命令。朝廷经过一番争议,最终又选定了刘秀。这给刘秀提供了避开矛盾漩涡、自由施展才干的机会。刘秀在河北,每到一处都认真考察官吏,按其能力的高低分配财富的多少;平反冤狱,释放囚徒;废除王莽苛政,恢复汉朝的官衔。官民欢喜,竞相持酒慰劳,刘秀一律婉言相拒。在河北期间,刘秀还粉碎了一起假冒汉成帝之子另立朝廷的反叛事件,王郎就参与其中。刘秀在清理缴获的文书档案时,发现官吏与王郎勾结一起毁谤刘秀的材料有几千份。要是按这些材料提供的线索加以追究,必然会使一大批人惶恐不安。刘秀一律不看,他把王郎的部属召集起来,当着他们的面一把大火将这些材料烧掉。他解释说,这样做是“令心怀不安的人放心”。    
    更始帝见刘秀的影响越来越大,便派使节赶到河北,封刘秀为萧王,并命令刘秀停止一切军政活动,与有功的将领一起到长安去。这表明刘玄已经对刘秀不放心,要削弱他的力量,夺回他的权力。刘秀自然明白这一意图,他便以“河北未平”为理由,拒绝应诏去长安。刘秀与刘玄的裂痕从此开始清晰起来。    
    公元24年秋天,刘秀调集各郡兵力,先后在馆陶等地击败并收编了铜马、高湖、重连等地的农民起义军,大大加强了自己的军事实力。    
    河北一带大致平定。以樊崇、逢安、徐宣等人为首活动在今河南东部的赤眉军,正在迅猛地向长安进兵;赤眉一旦攻下长安,刘玄败逃,就会出现一个夺取关中的良好时机。刘秀感到争夺天下的时机即将到来,争夺天下的架势应当拉开了。他便一边派将军邓禹率精兵两万向关中一带进发,相机行事;一边选定北据太行山、南临黄河、地势险要、财物富实的河内郡作为进取中原的立足点。他先用文武兼备的良将寇恂任河内太守,冠以“行大将军事”的御号。他向寇恂交代任务说:“从前汉高祖与项羽争天下,把萧何留在关中,我现在把河内交给你。你的任务,是像萧何那样保证粮草供给,训练士兵和战马;阻挡其他军队到这块地盘上来,特别是不让黄河以南刘玄的军队过来。”后来寇恂果然不负重托。刘秀又在孟津部署重兵,窥视洛阳。    
    安排妥当以后,刘秀带领一支军队回到冀中、冀北一带。一路上,将领们纷纷给刘秀建议,要他称皇帝。刘秀故作拒绝,有时还惊讶地说:“你们怎敢说这种话?当心招来杀身之祸!”到了南平棘,将领们又一再劝说,刘秀还是拒绝。乘身边无人的时候,将军耿纯说:“人们抛开亲人和家乡,跟从大王出生入死,为的就是想攀龙附凤,实现封官拜爵的愿望。现在大王不愿称帝,违背了众兄弟的愿望,我担心他们会感到失望,产生离你而去的想法,况且,人心是不容易收拢的。”刘秀仔细思考之后,明白了将领们要他当皇帝是出于个人利益,并非虚让,于是表示说:“我会考虑这个问题。”    
    到高县,刘秀把将军冯异从洛阳前线召回,向他询问天下形势。冯异是当时刘秀最亲密的人,自从刘秀任司隶校尉以来,他一直跟在刘秀身边,陪同刘秀渡过了最艰难的时刻,他经常劝刘秀做争夺天下的思想准备。他不争功名,每次论功行赏他总是跑得远远的,不参与其中。他对刘秀忠心耿耿,他担任洛阳前线的军事首领,了解战争的形势,分析的情况非常可靠,故此刘秀才召他来询问。冯异对刘秀说:“更始皇帝的败局已定,宗庙社稷的问题就在大王你了。你应当听从众人的主张。”    
    于是,刘秀在鄗城(今河北省柏乡县北)筑起坛台,于公元25年六月初六登台祭告天地众神,当了皇帝,改元建武。


《图说…开国大帝》  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扫平群雄 一统天下

    刘秀即帝位之初,天下依然四分五裂,“帝王满天下”。除了农民起义军绿林、赤眉军之外,还有更始皇帝刘玄、东方皇帝刘永、蜀中皇帝公孙述、舒城皇帝李宪、匈奴立的皇帝卢芳、燕王彭宠、齐王张步、海西王董宪、楚黎王秦丰等。这些人各据一方,自立为王,互相攻城掠地,战争频繁,广大人民饱受着分裂、战乱之苦。汉光武帝即位之后,利用“人心思汉”的社会心理,打出“刘氏宗室”的旗号,搜罗人才,争取民心。利用招降和用兵两种手段,经过长达10年之久的艰苦战斗,终于一一扫除盘踞各地的帝王,使中国又一次走向了统一。    
    更始皇帝刘玄,本是没落贵族,并无本事。只是当时的绿林起义军为了招集民众,同王莽新政斗争,急需一个刘氏宗室子弟作为皇帝,便策立刘玄为“更始皇帝”。据说,刘玄在举行登基仪式时,吓得战战兢兢,冷汗直流。    
    刘玄当了更始皇帝,大赦天下,连封数王,连宫里的厨师、火伕都封了爵位。当时长安的老百姓编了一首歌谣:“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这样的皇帝仅仅是个木偶,很多绿林军的将领和各郡县的官吏根本不听他的命令。当时刘秀、刘弟兄俩的军队实力很强,但却被封了个很低的官职。各路起义军心中虽有自己的算盘,但在反对王莽新政问题上目标是一致的。    
    王莽死了之后,刘玄每日不理朝政,只知寻欢作乐,重用无能之辈。不少人见刘秀日益强胜,多次劝刘玄杀掉刘秀,刘玄却迟迟下不了决心,最后派刘秀出使河北,行大司马职。可刘秀到河北后,镇抚州部,巡察地方,上自郡守,下至平民,不收受百姓敬献的牛肉与美酒,广施恩惠,终于控制了河北并登基称帝。然后,刘秀又举兵攻占邯郸、河内、温邑等地。这时,由于刘玄无能,赤眉军又立一个叫刘盆子的牛倌作为皇帝,也举兵攻打长安。刘玄左右受到攻击,最后投降了刘盆子,被改封为长沙王。    
    刘秀得知更始皇帝下台,便一鼓作气,命吴汉、冯异等11位将军攻打洛阳。这时的洛阳由更始皇帝的骁将朱鲔把守。由于朱鲔拼命固守,刘秀部队连攻数月,一直没有攻下。后来刘秀听说部将岑彭当年曾是朱鲔的校尉,便派他去劝降。朱鲔对岑彭说:“大司徒(指刘)被害,我参与筹划,更始帝派刘秀去河北,我又阻拦过,并进谏铲除萧王,这些罪过,我想萧王是不会原谅的,因此不敢投降。”汉光武帝得知此事,便托岑彭向朱鲔说:“要干大事的人,不能计较小过。朱鲔如降,官爵不动,我可以对黄河水发誓,绝不失信!”朱鲔听后,叫人用绳子把自己捆起来,到达河北汉光武帝营帐听候发落。光武帝见到朱鲔急忙下座,亲自解开绳索,向他表示慰问,并拜其为平狄将军,封扶沟侯。    
    至此,以更始皇帝刘玄为代表的一派势力,在赤眉和刘秀的攻击下被平息了。    
    在群雄并立的大地上,赤眉军也是一支强大的农民武装力量,严重威胁着刘秀新建的东汉王朝。    
    赤眉军是一支朴实的农民武装,在推翻更始皇帝的斗争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于缺乏领导,纪律性差,攻入长安后,又烧又抢,令老百姓纷纷逃散。号称百万之众的赤眉大军,在长安城中得不到军饷,开始向秦岭终南山一带转移。赤眉军在行军途中遇到大雪,冻死、饿死了许多士兵,因此,只好又退回长安。汉光武帝派大将邓禹乘机攻击赤眉,结果遭到赤眉军的伏击。邓军大败,死伤3 000多人,邓禹只带了20多名骑兵逃了回来。    
    汉光武帝分析了一下赤眉军的情况,了解到赤眉军打仗个个英勇,但由于兵马太多,粮食缺乏,他们不会久居长安,因此,只有采取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步步围堵、不断分化的方法。于是他派冯异率兵前去执行这一任务。临行前,汉光武帝送给冯异一辆马车,一口宝剑,嘱咐他说:“长安一带遭兵灾,老百姓穷困到了极点。此次出征,如长安敌军肯降,你只要把他们的头子送到京城来就行了,士兵可以让他们回家种地、养蚕,绝不要杀害。再多带些粮食,到时一定能用得上。”    
    果然不出汉光武帝所料,长安城已到了饿死人的地步,一斤黄金只能换五升豆子。赤眉军只好东撤,到了渑池,同冯异军队相遇。冯异用计,把自己的一部分军队也伪装成赤眉军,扰乱赤眉军阵营,结果赤眉军大败,有8万多人因饥饿投降了汉军,还有十几万冲出了重围。逃出来的赤眉军怀着悲怆的心情,扶老携幼,继续向东行进。光武帝刘秀这次亲自带兵堵截,在宜阳与赤眉军相遇。赤眉军见汉军壁垒森严,军威雄壮,他们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