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要把金针度与人_李敖 >

第18章

要把金针度与人_李敖-第18章

小说: 要把金针度与人_李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汤显祖:《汤显祖集》

    汤显祖(一五五○~一六一七),字义仍,号若士、海若,别署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他是明朝进士,在中央做官,因为上疏抨击朝政,被贬到广东,后来到浙江做县太爷。四十八岁后,辞官隐居,专事写作。他写有《临川四梦》,就是《紫钗记》、《还魂记》(即《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开创了明代传奇的黄金时代。

    中国文学从古代起,就分为两太子流:一是民间的;一是文人的,这两者来源不同。例如上古的民间文学是〃风〃,文人文学则是〃雅〃和〃颂〃;又如中古的民间文学是汉魏六朝唐的乐府;文人文学则是汉魏六朝唐的诗赋;再如近古的民间文学是宋词元曲,文人文学则是呆板的诗文。这两大干流,分野都很明白。但是,分野尽管分野,常常经过若干时间,两者又有合流的倾向。例如汉魏的民间文学-乐府,到六朝以后,文人却个个都好拟古乐府,于是乐府便发生合流的现象;又如元朝的民间文学-曲,到明清以后,文人却个个都好作传奇,于是曲便发生合流的现象。汤显祖的作品,是这种合流中最成功的,值得我们特别欣赏。

    孔尚任:《桃花扇》

    孔尚任(一六四八~一七一八),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是孔子六十四代孙子。他年轻时候,在石门山中读书,博学多才,精通音律。清朝康熙皇帝〃南巡北归〃时,到曲阜祭孔,三十六岁的孔尚任,在御前负责讲解《论语》等书和文庙车服礼器,得到国子监博士头衔。后来他出差在外,结识了冒辟疆等〃遗民〃,使他对明末清初的遗文逸史感慨颇多,就以之为主题,完成了《桃花扇》。

    《桃花扇》共人有四十出,是中国有史以来,结构最好的历史剧。全剧以明朝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故事为经,以明朝亡国的大小事件为纬,举凡政治腐败、军事黑暗、党派争斗、贵族糜烂,种种情节,都波澜纸上,要人从〃场上歌舞,局外指点,知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告诉人一个政权,一旦〃私君、私臣、私恩、私仇,南朝无一不私,焉得不亡?〃

    《桃花扇》的写作,达十年以上,一六九九年问世,次年孔尚任就丢官了。

    施耐庵:《水浒传》

    施耐庵(约一二九六~约一三七○),他的身世已不可考,只知道是元朝赐进士出身,在浙江杭州做过官,因为和上司不合,就弃官回家,专门著书了。

    《水浒传》相沿是施耐庵作的,事实上,它是以宋江三十六人的真人真事为基础,长时间累积起来的。早在南宋时候,就有了《花和尚》、《武行者》、《青面碧》等话本。到了宋末元初,施耐庵把这些扩大的材料,做了总整理(又说罗贯中也整理过),最后成为一大名著。

    《水浒传》写一百零八个侠盗,他们大都是官逼民反出身,也有路见不平出身,这些人性格突出、作风明快,给人印象深刻、令人同情,是一百零八个罗宾汉的中国版。

    《水浒传》是最好的抗议文学,它的基调是被压迫的人要反抗不合理的统治,要〃杀去东京,夺了鸟位〃,最后由英雄好汉替天行道。它显然是一部阳刚的正义之作。

    《水浒传》是从个人的或小股的反抗开始,然后合流成山头聚义。结构不凡,是中国最伟大的小说。

    罗贯中:《三国演义》

    罗本(约一三三○~约一四○○),字贯中,以字行,号湖海山人,山东东平人。他是明朝第一小说家,写过五种小说。传说他是施耐庵的学生,所以《水浒传》的完成,他也有份。

    《三国演义》在承前方面,它汇合了中国民间的三国故事,加以集大成。中国民间流传三国故事,远自唐朝就有纪录,李商隐诗中有〃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的话,直到元朝,《斩吕布》、《哭周瑜》等杂剧,一直层出不穷。这些故事,经这部奇书草船借箭,终于一统了所有流传,成为定本。在启后方面,《三国演义》的文学性,造成改变历史的离奇效果。《三国演义》有许多许多与事实不合的地方,例如诸葛亮并没烧新野、借东风或演空城计;关羽并没诛文丑、杀蔡阳、过五关斩六将;刘备并没一开始就重用孔明;孔明并没三气周瑜;庞统并没献连环计、也没死于落凤坡;曹操并没追关羽;张飞并没战马超;黄盖并没用苦肉计;黄忠并没死于征吴;陆逊并没因八阵图受困。

    《三国演义》虽与历史不全符合,但在思想上、信仰上、教育上、文字上,却在中国发生了极大的影响,光一位关老爷,就把一切通吃,这书的作用,由此大开。

    吴承恩:《西游记》

    吴承恩(一五○○~一五八二),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江苏淮安人。为人〃性敏而多慧,……复善谐谑。〃做过明朝小官,〃未久,耻折腰,遂拂袖而归。〃

    《西游记》相沿是吴承恩做的,事实上,它是以玄奘取经的真人真事为基础,长时间累积起来的。早在南宋时候,就有了《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元朝时候,就有了《西游记平话》、《唐三藏西天取经》等作品,吴承恩把这些材料作为底本,在他生命的晚年,完成了这部中国第一神怪小说。

    《西游记》以四个鬼使神差的人兽为主角,写他们在千劫百难中追求目标,有幽默、有讽刺、有热情、有反抗,它在描写入的伪善与可爱方面,是千古奇书。

    《西游记》中的最大特色是写孙悟空的言行,孙悟空最后被封为〃斗战胜佛〃,他的言行,的确代表了积极人生的一面。他机灵而机警、好动而好斗、心地善良、出口幽默,为了理想,他被下狱、被念紧箍咒、被战友误会成〃无心向善之辈,有意作恶之人〃。但他最后还是忠心而识大体,帮助了别人,完成了自己。他真是古往今来最伟大的拟人化的猴子!

    余邵鱼:《东周列国志》

    《东周列国志》是明朝余邵鱼原作、冯梦龙改订的一部八十万字巨著,包括了中国早期的重要史实与典故,我们习惯上用的什么〃管鲍之交〃、什么〃弦高犒师〃、什么〃退避三舍〃、什么〃食指大动〃、什么〃大义灭亲〃、什么〃奇货可居〃、什么〃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等等,都可在这部一百零八回的名著里,找到来龙和去脉。

    《东周列国志》使所有秦朝以前的古人古事都一一亮相:褒姒的笑、管仲的智、齐桓的信、曹沫的无赖、晏蛾儿的愚忠。介子推的清高、晏子的识大体、伍子肯的鞭尸、苏秦的合纵、蔺相如的完壁归赵,……都包罗无遗。他们的存亡觉梦,都可以胜数;看了这些存亡觉梦,我们可以上会古人,然后引古证今,得到意想不到的好处。

    《东周列国志》虽然因为太迁就历史性,以致文学性不高,但它把头绪纷乱的历史做了清晰的处理,可读性极高。此书在基本观念上有许多可称道的,比如它反对愚忠,认为为昏君而死〃不得为忠臣之大节〃,就是它的高明处。

    吴敬梓:《儒林外史》

    吴敬梓(一七○一~一七五四),字敏轩,也字文木,安徽全椒人。他生于书香世家,〃科第累世弗绝〃,自己也是秀才。到他成年后,他〃性耽挥霍〃,〃闲逸自恣〃,能花钱也能助人,把已经中衰的家产,全给折腾光了。他的行为,竟使〃乡里传为子弟戒〃!

    三十三岁后,他搬到南京,在冬天时候,无酒无食,也没御寒的衣服,他就绕着城堞走几十里,夜夜如是,谓之〃暖足〃。四十岁后,他把一生所见的世态与万象,写成了《儒林外史》。五十四岁时候,客死扬州。他生前喜欢杜牧〃人生只合扬州死〃的诗句,他真的以身成谶,这样死了。

    《儒林外史》是以知识分子为基线的伟大小说,它用悲悯的笔法写社会黑暗,骂而不温、讽而不虐、悲伤中有趣味、轻快里有哀愁,是千古奇书。

    《儒林外史》写考试制度的流弊,写它的害人;又写旧礼教的罪恶,写它的杀人;它又写侠客、写盐商、写家奴、写妓女,一一用活的语言平铺直叙,都真切自然。虽然这书的结构,并不高明。

    曹霑:《红楼梦》

    曹霑(约一七一九~一七六三),字雪芹,也字芹圃,号梦阮。他是满洲旗人,属正白旗汉军。三代祖孙四人,做了五十八年的江宁(南京)织造官,这官管皇家采买的职务,是很肥的。康熙皇帝下江南,有五次都住他家。后来祖父因亏空被追赔,家道中落,到了曹霑成年以后,已经是〃举家食粥酒常赊〃的地步了。那时曹霑住在北京西郊,已经是贫民阶级了。

    曹霑一生亲历人世的兴亡衰谢,抚今追昔,〃燕市狂歌悲遇合,秦淮残梦忆繁华〃,写了长篇小说《红楼梦》。这书是〃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作品,写了八十回,并没写完,他就死了。后来高鹗续作四十回,就成了今天流行的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

    《红楼梦》写豪门望族的浮沉与兴衰、写旧社会下个人的矛盾挣扎、写叛逆性格的悲剧、写礼教功名的无聊,都生动细致,无与伦比,是中国第一血泪之作。

    《红楼梦》攻击道学与八股,说:〃还提什么念书?我最讨厌这些道学话。更可笑的,是八股文章,拿它诓功名、混饭吃,也罢了,还要说代圣贤立言!〃这种攻击,真是情见乎辞了!

    刘鹗:《老残游记》

    刘鹗(一八五七~一九○九),字铁云,江苏丹徒人。少年时候〃放旷不守绳墨,而不废读书〃,在医卜星算方面,成绩都不错。他卖烟草。开书店、做医生,经历很多,不是书呆子。

    一八八八年,他三十二岁时候,黄河在河南决堤。他跑去见河督吴大澄,志愿投效,并提出计划。吴大澄很赏识,请他去做,他就亲自在污泥里督工,〃短衣匹马,与徒役杂作〃,很得工人的爱戴。后来他写了《治河七说》、《黄河变迁图考》、《勾股天元草》、《弧角三术》等实用的书;又写了《铁云藏龟》、《铁云藏印》、《铁云藏陶》、《铁云泥封》等学艺的书。

    刘鹗的进步与救世思想,使他做了两件好事:一件是请开山西的矿,一件是贱买太仓的米来赈济北京难民。这两件好事,却因为环境的黑暗伪善,使他一方面背了〃汉奸〃之名,一方面得了充军之罪,-他被流放到新疆,五十三岁那年中风,死在风中的迪化(今乌鲁木齐市-编者)。

    《老残游记》是刘鹗戳破黑暗与伪善的伟大小说,是他四十八岁到五十一岁的作品。



 史地类

    左丘明:《左传》

    《春秋》三传中,《左传》着重在史实方面,它是一部编年史,最早因为被指为未得孔于《春秋》的真传,地位不如《公羊传》和《谷梁传》。但在历史价值上,《左传》记录了春秋时代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各方面的活动,以及天道、鬼神、灾异、卜筮各方面的情况,倒很能使我们知道古人是什么样子。

    晋朝范宁说:〃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艳〃是文笔好,〃富〃是内容好,〃巫〃却是鬼神祸福之事,所占比例大多。

    《左传》在东汉未年,愈来愈走红了,它压倒了《公羊传》和《谷梁传》,变成了重要的史书。但它因涉嫌未得孔子《春秋》的真传,一直被部分人士否定。到了清末,康有为甚至认为它是汉朝刘歆假造的。《左传》的作者,历来传说是左丘明,左丘明是〃鲁君子〃,又说是孔子的学生。

    《左传》的特色是把几个国家平均叙述,而不以一个为中心。虽是编年体,但对事件本末的照应,首尾兼顾,它的可读性,比起〃断烂朝报〃的《春秋》来,就高得大多了!

    公羊高:《公羊传》

    古代朝廷的大事,多在春天秋天举行,举行的经过,记下来,就叫《春秋》,所以《春秋》是实录,也是历史。这种《春秋》,只流传下来一部,就是《鲁春秋》。于是《春秋》变成专名,说《春秋》,就是指《鲁春秋》。

    传说《春秋》是孔子写的,是不对的,《春秋》实际是鲁国史官的作品。这书包括了公元前八世纪到五世纪内二百四十二年的历史,历史虽用鲁国纪元,记的却是各国的事。它的用意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写史实,一个是写教训。因为原文大简略,所以便有解释原文的书出现,其中《左传》着重在史实方面,《公羊传》和《谷梁传》着重在书法方面。书法就是发挥,笔则笔,削则削〃的褒贬力量,笔是写出来,削是不写出来,写和不写都有大道理,这种大道理,就是春秋大义。

    〃公羊〃、〃谷梁〃是家派的名字,后来变为《公羊传》、《谷梁传》。《公羊传》在发挥《春秋》的褒贬,从而找出〃微言大义〃

    (微言是意义精微的话,大义是堂堂正正的道理)和〃非常异义可怪之论〃,这种发挥,未免失之穿凿附会,但研究中国人的大道理,却很有用。公羊久成绝学,到了清朝,才复活于世。

    《公羊传》旧题是公羊高写的,又说是公羊高的玄孙公羊寿等写的。

    佚名:《春秋事语》

    一九七三年十一月到一九七四年初,在湖南长沙马王堆第二、三号汉墓,出土了大批珍贵文物,最难得的是,其中有十二万字以上的帛书(因为那时纸还没发明,只写在帛上,故叫帛书)。帛书中有一段帛长七十四厘米、宽二十三厘米的文字,上有九十六行的写本,内有十六章,没有书名。专家根据内容,定名为《春秋事语》。另有专家怀疑这书是《汉书》(艺文志)提到的《锋氏微》,也有认为是《公孙固》。从《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中,可以证明汉朝初年《公孙固》这部书还很流行,长沙马王堆第二、三号汉墓是汉朝第三个皇帝(文帝)时代的墓,出土的帛书中,对汉高祖刘邦的名字且不避讳,可见这些帛书抄写的年代必然早于汉朝,它们的文献价值,是空前的。

    由于《春秋事语》是用来陪葬的,它必然是当时的一部名著。

    《春秋事语》中记有《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中没记到的事(如子贡见太宰嚭),有的记载较详(如鲁文公卒事),后面的议论也不相同(如闵子骞的评论),它是一部新《左传》,自无疑义。

    佚名:《国语》

    《国语》主要是记载春秋时代的国别史,因为以国为别、以记言为主,所以叫〃国语〃。

    关于《国语》和《左传》,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两书都是左丘明做的,左丘明给《春秋)做传,成了《左传》,剩下的材料,成了《国语》,所以《国语》也叫《春秋外传》。王充《论衡》说:〃《国语》,左氏之外传也。左氏传经,词语尚略,故复选录《国语》之词以实之。〃另一种说法是:《春秋》的传只有《公羊传》和《谷梁传》,根本就没有《左传》这部书,有的只是《国语》。司马迁《史记》说〃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就是指此。西汉未年刘歆为了抵制〃公羊〃,乃把《国语》割裂,成为《左氏传》和《国语》两部书,《左氏传》就变成《左传》(康有为《新学伪经考》主此说最力)。

    但是,实际的结论似乎是:《国语》和《左传》不是同一个作者。《国语》在内容上,和《左传》不同、重复或矛盾的地方不少,有的与《春秋》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