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05老子思想批判 >

第3章

05老子思想批判-第3章

小说: 05老子思想批判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首先,从哲学理论上说,《离》为阴卦《兑》也是阴卦,这就构成了“同性相斥”的自然规律。所以,这就决定了卦画所象征的基本性质,应以同性相斥的自然规律而对此卦进行解释; 
  ———————— 
  ① 《周易·乾·文言》。 
  ② 《论语·学而》。   
  其次,以物性而言,上卦之《离》代表火,火性炎上。下卦《兑》代表泽水,水性润下。这样,居上位之火,向上燃烧,居下位之水向下浸润,这就构成了水火不交、事不相济的物理现象,这就是一种南辕北辙、事相睽违的特征; 
  第三,以人事而论,上卦所代表的是已婚的中年妇女,下卦则代表着未婚少女,这就像一个家庭中,一位后嫁来的继母同前妻所遗未婚少女同居一家之中的情形一样,她们之中,不仅年龄不同、地位不同,且心志亦各不相同,日常生活之中,总是会产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按照《易》经的“象术”原则,上卦亦称作“外卦”,它象征的是事物发生变化的外因,也就是下卦所代表的“少女”生存的客观条件。下卦也叫做“内卦”,代表事物发生、发展、所依的内因。因为,凡六十四卦之释,都是从下卦的最下一爻向上卦的最上一爻,作为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时间过程而作释的。如此,处在下位的“少女”虽然对处于上位的“中女”心存不满,但却在家庭地位上处于一种弱势的情况下。同时,“少女”又远没有“中女”的生活经验丰富。这种客观情况,就决定了“少女”与“中女”之间总有“矛盾”和斗争存在,但却构不成对“中女”的威胁,也不可能发生革命性的家庭变化。正因为如此,就命称此卦作《睽》卦。睽字,在甲骨文中是人目向相反方向所视的图形“ ”①。在字义上,表示相互违背,意见不合之意。由此,《彖传》就这样说:“睽:火动而上,泽动而下;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这就是《睽》卦所要表达的最根本的哲学理论意义。 
  按照《易》经阳数奇、阴数偶的编卦原则,《睽》卦的第四爻,本该是阴爻之正位。而《睽》卦的第四爻则是阳爻符号,这就是“九四失位”。若是将“九四失位”给予纠正的话,那么,上卦就变成《艮》卦了。《艮》卦代表“少男”,虽然,按着《易》经的立卦与解说原则,男居上位而女居下位,并不能构成异性相交的实际情况。然而,即使如此,“少男”与“少女”异性相引的规律还是存在的。且《睽》卦的三、四、五爻所构成的爻位组合,正是“八经卦”中的《坎》卦,《坎》卦既代表“险难”,又代表人的“心志”。所以,《彖传》在说了“火动而上,泽动而下,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之后,又说了“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的话。这是依据卦象之变而作的一种假设性之语,其目的,完全是为了以“异性相引”之语,反衬“同性相斥”规律的表述,以对比之法突出地强调对于“同性相斥”规律之认识。如果真的第四爻变阳爻为阴爻,那就不再是《睽》卦,而变成《损》卦了。但历代研究《易》经的学者,因为多数未能依哲学研究的观点而解《易》经,这就造成了种种曲说的流行,而犯自相矛盾的解释之误。 
  ————————— 
  ① 一期《遗珠》五六四、五六五,一期《簠杂》一三八。   
  我们再来看一下《革》卦: 
  《革》卦的卦画,正好是《睽》卦上下卦画的一种易位,然而只这上下位置的改变,同性相斥的矛盾性质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两位女性之间,已不再仅仅是“其志不同”、意见不和了,而变成了一场你死我活的革命性斗争了。这种变化所表现的哲学理论阐发,集中地体现了中国古典哲学,在具体问题、具体条件分析方面,充满了唯物、辨证、求实的科学精神: 
  第一,《兑》、《离》两个“八经卦”所代表的事物并没有改变,两卦都是阴卦,都代表女性,其所反映的仍然是同性相斥的客观自然规律; 
  第二,两卦上下易位之后,《离》火在下,火性炎上,正好烧向《兑》泽。而居上位的泽水,其性下润,又正好冲着《离》火。这种卦象正是一幅水火不相容的情景; 
  第三,在《睽》卦中,“中女”居“上位”,“少女”居“下位”,这就如同占统治地位的是一位政治经验丰富、而又实力较强者的处境一样,她的目光重在向外发展(火性炎上),以扩大其影响,而不是重在对内进行更加残酷的压迫,因为那对于巩固自己的地位不利。自然,这样的既得利益者,也不想进行大的变革而改变现状;处于“下位”的“少女”呢,虽然不满于自己所处的地位,但由于自身力量弱小,且又斗争经验不足,根本不具备发动革命,推翻“中女”的统治取而代之的能力。这种现实的条件,就决定了她只能是采取一些比较平和的、处于“上位”之“中女”能够做些让步的斗争策略,同“中女”进行讨价还价。如此,“少女”同“中女”之间虽然心志不同,意见不和,常有矛盾和磨擦,但斗争的结果则是双方都做一些让步,也能做成某些小事,取得一点小的成果。 
  然而,原先的《睽》卦,经过上下卦易位之后,情况就发生了极其重大的变化: 
  其一,经验不足、力量薄弱的“少女”居于上位以治下,而斗争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中女”反居下位而受制于“少女”,这就必然要引起年富力强的“中女”的不服和全力反抗; 
  其二,社会地位和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之后,“少女”和“中女”之间的矛盾就变得异常激烈起来:“少女”凭借居于上位的“优势”,积极对下进行斗争(泽水下浸),而居于下位的“中女”,自也不甘示弱,也以其猛烈的攻势向“少女”发起反抗斗争(烈火炎上)。如此,“中女”与“少女”之间的同性相互排斥,就形成了水火不相容的、你死我活的斗争了; 
  其三,依着《易》经卦画象征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原则,下卦为事物的内因,上卦为外因,这就形成了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中女”主动地发动革命性斗争,以彻底改变其社会地位的一种必然形势。故命此卦之名曰《革》。革,即变革、革命之义。因此,《彖传》一开始便点明其卦义:“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巳日乃孚,’革而信之。”由于下卦为《离》卦,《离》卦既代表“中女”,又表示为火,火燃而生光,光华四射,能够照亮黑暗,带来光明。所以,《彖传》紧接着又说,“文明以说,大亨以正,革而当,其悔乃亡。”至此,为让人们更深刻地了解《革》卦所蕴涵的哲理意义,《彖传》又举以历史上商汤、周武革命的事例,申言发动社会变革推动历史进步的伟大意义:“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义)大矣哉!” 
  事物同性相斥规律和异性相引规律,同样又构成了对立统一、守恒等规律。正是这种性质不同的规律同时存在于自然界而交互作用,才使万事万物变得既纷纭复杂而又各有其序。中国古典哲学理论不仅博大,而且颇为精深,它妙万物之变于其哲理之中!《易》经中的《损》卦就是很好的例证。只是,自周代以来用《易》经卦画而行占卜,绝大多数的学者都认为《易》经自古以来就是占卜书,研究《易》经都是从占卜的观点上做说,没有人理解到其精辟的哲学理论观点罢了。 
  《损》卦的上卦,为八经卦中的《艮》卦,它代表山,也象征“少男”,是为阳卦;《损》卦的下卦,是八经卦中的《兑》卦,在自然物中它代表泽水,在人类社会中,它代表的是“少女”,属于阴卦。《损》卦,正是《咸》卦的上下卦易位而成。按照《易》经的卦象原理,阳卦之本位居上,阴卦之本位居下。凡阳卦居于下位、阴卦居上位者,表示阴阳相交之象。故《咸》卦中,八经卦的阳卦《艮》易位于下,而阴卦《兑》反居上位,阴阳卦位颠倒,是为阴阳相感、相交之象,因而以男女相感相交的“取女”而作释;反之,阴阳卦各安于本位,而《艮》在上位、《兑》在下位的《损》卦,则象征着“少男”、“少女”虽然相近、前后相随,但却成未感、未交之象。如此,在这相近、相随而行的“少男”、“少女”中间再加进一个人——或者“少男”,或者“少女”,这样,在同性相斥、异性相引的两种自然法则作用下,就会打破其原来一男一女的对偶格局,损害到其中一个人的应有利益。经文“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正是此卦要表述的哲理性要义。因此而命名此卦为《损》卦。此中的卦名“损”,为排斥而减少的意思。 
  此卦《彖传》的作者,对于这一特殊之卦的各爻爻辞所言何事,所喻何义,卦名又是据何而得,都不了解。其所撰之文,完全成为据卦名《损》而作的一种猜测之语:先说,“《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然后,在引用了两句经文之后,则又说 “损刚益柔有时”。接下来,又与《益》卦产生联想,说了“损益盈虚,与时偕行”这种与本卦卦象没有多大关系的话。这种说法本身,就成为一种自相矛盾、有违哲理的话。因为,一会儿说“损下(指代表少女的《兑》卦)益上(指代表少男的《艮》卦)”;接下来又说“损刚(指代表少男的《艮》卦)益柔(指代表少女的《兑》卦)。这样,就从根本上违背了中国哲学关于阴阳异性相感、相引、相交、互动,唯其相反而能相成的客观自然规律的论述,变成了异性互相排斥、斗争、损害的解说了!同时,在逻辑上,也是混乱而不能成立的一种自相矛盾之说。 
  两千多年以来的研究《易》经者,大多也都顺着《彖传》的路子,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如郑玄说:“泽以自损,增山之高也。犹诸侯损其国之富,以贡献于天子……”而孔颖达则扯得更远了,竟然谈到了“凫足短而任性,鹤胫长而自然”的昏话。此类解说,早已离《损》卦本义十万八千里了! 
  为了证明《损》卦表现的是同性相斥、异性相引两种客观自然规律同时作用于一事物,造成事物的相对有序性,我们不妨将经文中的爻辞和《象传》结合起来,做一点解析: 
  初九:己事遄往,无咎,酌损之。 
  【浅注】己:自己。己,《周易》经文在长期的传抄过程中,已误作“巳”,唐代李鼎祚于《集解》更作“祀”。由于于省吾先生说了甲骨文中祀作“巳”的话后,当今便有很多学者将《周易》经文的误己为“巳”字,认作是“祭祀”。这是一种错误的解释;遄:迅速;酌损:视具体情况而行减损。 
  【浅释】此指“少女”开始的行动而言之:自己的终身大事,要当机立断,下定决心而迅速地前往,才可以避免丧失良机;假如遇到同性的竞争对手,可依实际情形,进行适当的排斥而减损之。 
  象曰:“巳(己)事遄往”,尚合志也。 
  【浅注】尚:同“上”,指上卦《艮》所代表的“少男”;合志:事物异性相感、相引,而双方心志相合。 
  【浅释】《象传》说:属于自己的终身大事,迅速前往而办,这是同前面“少男”之志相合的。 
  九二:利贞,征凶。弗损益之。 
  【浅注】利贞:利于守以中正;征凶:此时当徐徐图之,急切前往就会事与愿违,对己不利;弗损益之:态度要不卑不亢,即使对与己同性的竞争对手,也既不要表现强烈的排斥的意向,更不要自暴自弃,丧失追求的信心,而是要守以中正平和的心态,伺机而为。 
  【浅释】初九爻的爻辞,是鼓励“少女”果断、急速前往去同前面的“少年”接触的,为什么到了九二的爻辞中,就又要求“少女”持以中正稳妥的态度呢?其实,这同《咸》卦六二爻辞“凶,居吉”有着类似的情形,也就是同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有关系。中国人自古认为,妇女应当具有端庄、稳重、柔顺的品德,在男女交往和接触中,特别是在婚姻大事上,如果女性表现出一种急迫的追求,就会被认为是“轻浮”、“浪荡”。同时,此卦卦象是以“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而作核心性的哲理解说,以表达“同性相互排斥”和“异性相互吸引”两种自然规律同时作用于一事物的哲学理论的。因此,以代表“少女”之《兑》为下卦而向上发展,这就又注定了参与其中的“第三者”必亦为女性。那么,如果这位“少女”为了追求前面的“少年男子”,对另外加入其中的女性表现出强烈的排斥性,也会被人认为是嫉妒性很强,没有宽厚的品德,这样的“少女”,同样不会被自己追求的“少男”所喜爱。小说《红楼梦》中与林黛玉争夺贾宝玉的那个薛宝钗就深谙此道,结果受到贾府掌权者们的支持,达到了她的目的。 
  因此,研究和解释《易》经,如果不研究、不了解中国古典哲学理论,不结合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以及不知道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是依据了何种哲理而形成等历史问题,就必然要陷入猜谜性的曲说之中而不能自觉。 
  象曰:九二“利贞”,中以为志也。 
  【浅注】中以为志:以坚守中道为志向。 
  【浅释】《象传》比爻辞说得明白,利贞,守中,并非不去积极争取,也不是消极退让,而是要争之有道,避免欲速则不达的情况出现。 
  六三: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 
  【浅注】损:减损。 
  【浅释】由于此卦本身就是以“少男”、“少女”而为象,自九二爻后,一连出现三个阴爻,这就引出了“三人”之说。“三”为奇而非偶,这“三”人之中,由于卦之大象业已决定了为一男一女,再增加一人,无论其是男是女,都不可能配成两对,而只能是一个阴阳对偶。这就决定了必然要减损一人,也就是说必然要排斥掉一个人。处于下位而上行的是位“少女”,九二爻之后的三个爻位又都是阴爻,这就又决定了后来加入其行列者也是一位女性。所以,此卦的同性相斥道理自然也就按“少女”的角度而为说了。其中的“一人行,则得其友”是指处于下位的“少女”而言;“三人行,则损一人”亦是从下卦“少女”的角度而言:即前行的“少女”、前面的“少男”,以及又加入其中的一位女性。这减损掉的一位,既可能是后加入的女性,也可能是原来的这位“少女”。 
  象曰:“一人行”,三则疑也。 
  【浅释】《象传》引经文之语说:一个人前行,则必得其友爱者而成阴阳配偶。若三个人一起前行,则必然会相互疑忌。 
  六四:损其疾,使遄有喜,无咎。 
  【浅注】疾:疾速,非指疾病。 
  【浅释】这句爻辞的意思是说,当损之时,就要果断地排斥掉对方,使喜庆之事急速地到来,方可得遂己愿而无后悔之咎。 
  象曰:“损其疾”,亦可喜也。 
  【浅释】《象传》说,果断而又迅速地排斥掉竞争对手,其本身就是大喜事。 
  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 
  【浅注】或:或许;益:本指增益,此处指赠予;朋:货贝单位,双朋为贝。非有学者所言之“朋党”;十朋之龟:价值为二十大贝的宝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