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生 命 奇 葩 >

第12章

生 命 奇 葩-第12章

小说: 生 命 奇 葩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识”。“潜意识”的观念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理论雏型,他以后一系列 

的研究成果就是沿着这条线索一步步地发展和完善起来的。这时候,弗洛伊 

德39岁。 

     时间到了19世纪的最后几年。人类历史前进的火车头似乎突然加快了速 

度,全世界的科学、经济和文化呈现出一派兴旺景象。同时,社会政治的动 

荡不安也愈来愈激烈。这时候,弗洛伊德关于歇斯底里的研究虽然不断有新 

的进展,但并没有获得医学科学界的认同,反而一再遭到压制和排斥。但是, 

这并没有动摇弗洛伊德的信心,他更加认真积极地探究人类精神活动的奥 

秘,进一步完善自己创立的精神分析学。1895年,他的《歇斯底里研究》出 

版。在这部著作中,他提出了对抗“本能”的“抑制”学说。由此,他似乎 

看到了寻找人类心理世界的曙光。他说,走进这个神秘世界的道路有两条, 

一是自我分析,二是梦的解析。弗洛伊德曾把人的精神分为三个层面:意识、 

前意识和潜意识。在梦的解析过程中,弗洛伊德又发明了三个新概念与上述 

三种形式的心理状态相适应:“原我”“自我”和“超自我”。1897年7月, 

他的精神分析学代表作《梦的解析》一书正式出版。在这部著作中,弗洛伊 

德认为:人精神活动的基础是意识,在这意识的后面有着潜意识。当人睡眠 

时,自觉的意识活动停止了,梦就成了潜意识最生动、最典型、最纯洁、最 

真实的表演。要破译人的潜意识可通过梦的解析来完成。《梦的解析》的出 

版标志着弗洛伊德对人类精神活动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标志着精神 

分析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诞生。后人将这本书称为影响人类进程的著作之 



一。 



     弗洛伊德的晚年,忍受着精神和疾病的双重折磨。德国法西斯的残酷迫 

害使得他不得不流亡到英国,下腭部的癌症使他必须靠止痛药才可安生。“我 

对其他一切都麻木了,心中唯有一个信念,努力,努力,再努力,在我的有 

生之年,非努力达到目标不可。”忍受着种种煎熬和难以言喻痛苦的弗洛伊 

德,不断地写出了大量论文和著作。1939年9月23日,83岁的弗洛伊德结 

束了他的一生,但弗洛伊德留给了人类一笔极为宝贵的精神遗产,这就是他 

的精神分析学。 

     精神分析学问世的最初几年中,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甚至不断遭到 

反对派的攻击。但从本世纪20年代起,随着精神分析理论逐步扩散,尤其在 

世界各个领域中的广泛渗透,弗洛伊德的名声越来越大。今天,医学中所采 

用的治疗精神疾病的许多方法,都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在临床上的直接应 

用。更重要的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犹如一盏明灯,它的光照已超出了心 

理学和精神医学的范围,而在社会学、人类学、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发挥 


… Page 55…

着作用。 


… Page 56…

                         “馋得流口水”是怎么回事 



                     ——巴甫洛夫发现 “条件反射” 



     1935年,在前苏联召开的第15届国际生理学代表大会上,一位英国科 

学家代表所有外国代表团1500多名会议出席者,向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致意 

道:“我认为还没有其他任何自然科学部门,由一个人去领导,能像您对于 

生理学那样,领导得如此无可非议。您无疑是世界生物学家第一人。”得到 

全世界生物学家由衷赞颂的老人,便是当时已达86岁高龄的杰出的俄国生理 

学家伊凡·彼得罗维奇·巴甫洛夫。 

     巴甫洛夫赢得全世界生理学家的尊敬是必然和当之无愧的。他在生理学 

的领域中做了许多工作,其中最为杰出的贡献有下列三个方面。 

     他在研究血液循环生理学时,前后用了约15年时间,发现了高等动物的 

心脏具有一种特殊的营养性神经纤维,这种神经纤维可增强或减弱心跳,从 

而揭示出许多有关动物心脏和血管等循环器官的自动调节、条件反射方面的 

重要规律。 

     他用了近20年时间集中研究动物消化系统各器官的生理功能,他设计了 

许多构思巧妙的外科手术,改进了实验方法,从而使研究者可长时期观察整 

体动物的正常生理过程,这是一项为现代消化生理学奠定基础的杰出工作。 

     从20世纪初,直到巴甫洛夫生命的最后时刻,在长达35年的时间中, 

他致力于大脑生理学的研究,做了许多关于狗的高级神经活动的有趣和重要 

的实验。这些实验揭示了生理学上的许多前人没有发现的规律,其中包括创 

立了最为著名的条件反射学说以及提出的两个信号系统学说。这些研究成 

果,不仅对生理学,而且对医学、心理学以及哲学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 

响。 

     1878年,巴甫洛夫还在求学期间,就进入了俄国著名的医学教授波特金 

的实验室工作。在这儿,他开始了心脏血管生理调节研究。当时的实验室其 

实只是一间非常陈旧狭小的屋子,就和看门人的住房或者一间澡堂差不多。 

在这间破旧的屋子里,巴甫洛夫做了无数次狗的解剖,他在从中枢通向心脏 

的复杂神经丛中,辨别出每一个小分支,并耐心地反复地用微弱电流刺激这 

一枝枝神经纤维,观察它们的作用。巴甫洛夫发现,这些纤维的作用是不同 

的。有些纤维可以改变心跳频率,有些纤维能加强心跳力量,还有一些纤维 

则减弱心跳力量。巴甫洛夫进一步研究了这些加强心跳力量的神经纤维。他 

获知,这种神经纤维还能调节心肌细胞的营养及代谢过程,能帮助疲劳的心 

脏恢复力量。刺激这些纤维可使已经停止跳动的心脏重新跳动起来。后来, 

人们把这种神经纤维称为“巴甫洛夫神经”。 

     巴甫洛夫对狗测量血压的实验也是独特的。以前研究者为了测量狗的血 

压,多是先将狗麻醉或捆绑在手术台上,切开狗的股动脉,插入玻璃细管进 

行测量。巴甫洛夫认为,这样狗的神经反射已经受到影响,所获数据并不准 

确。巴甫洛夫采用的方法是这样的:他把狗带到手术台上,同时喂它小块食 

物,适当训练后,狗见到手术台就会自动跳上去,此时,巴甫洛夫一面给狗 

喂食物,一面迅速切开狗的皮肤,将玻璃细管插入股动脉,测量安静状态下 

狗的血压。巴甫洛夫做这个手术仅两三分钟,狗并无特别痛苦。由此而获得 

的血压数据更接近实际情况。巴甫洛夫在这些方面的研究使他获得了博士学 


… Page 57…

位和一枚金质奖章。 

     大约从1888年起,巴甫洛夫开始了消化生理学的系统研究。研究消化生 

理过程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大多数消化液只是在食物进入胃肠道后才分 

泌出来;而一但食物进入,又与消化液相互混合,很难区分并确定它们的成 

分与作用。怎样才能采集到这些消化液并进一步破译它们消化食物的秘密 

呢?聪明的巴甫洛夫想出了这样的方法。他把一些健康狗带进手术室,麻醉 

消毒后,切开狗的消化器官,在切口处放入一根小管,并与周围组织缝合在 

一起。小管的一端开口在消化器内,另一端开口于皮肤外。这根管子成了巴 

甫洛夫了解消化生理过程的一个“窗口”,从这个“窗口”中巴甫洛夫了解 

到进食不同的食物时,胰液的分泌量、分泌过程和持续时间是不同的,胰腺 

中的各种酶的含量也随食物不同而变化。巴甫洛夫还发现了胆汁和胰液在消 

化过程中的作用是相互关联的。胆汁可促使胰腺分泌,促进脂肪消化吸收。 

     在巴甫洛夫的实验室中,最为重要的动物自然莫过于狗了。巴甫洛夫训 

练的狗一个个长得极为健壮,而这些狗身上,却带着巴甫洛夫安装的小管子。 

巴甫洛夫无数次节省下自己的粮食来喂狗。据说,有一次高尔基访问巴甫洛 

夫实验室了解这位著名科学家的需要时,巴甫洛夫迫不急待地喊道:“狗, 

需要狗。”“情况已到了这种地步,我们自己跑到街上去找狗。” 

     在消化系统中,巴甫洛夫对胃的研究最为深入。巴甫洛夫绞尽脑汁,想 

出了获得纯净胃液的“假饲”方法。他在狗的食管和胃部分别装上小管子, 

狗吞食时,食物不断从食管的小管子掉出来,吃多少,掉多少,不断地吃, 

不断地掉,永远吃不饱。而这种“假饲”开始不久,就会从接通胃部的小管 

子滴出胃液来。将这些胃液与食物放在一起,就可看到它们的消化过程。 

     在此基础上,巴甫洛夫又发现胃液的分泌同样与某种神经活动有关。一 

种神经 (现称为迷走神经)支配着胃液,甚至胰液、肠液、胆汁的分泌。而 

迷走神经的活动,受着大脑的“宏观”控制。食物进入口腔后,味觉感到了 

食物的刺激,经神经报告了大脑,大脑通过迷走神经,命令胃腺开始分泌胃 

液。更有意思的是,巴甫洛夫发现,在给狗喂食前,只要让狗看到食物,也 

会刺激消化腺活动。巴甫洛夫称之为“心理性分泌”。这也是巴甫洛夫创立 

条件反射学说的缘起。 

     经过近20年坚韧不拔的努力,巴甫洛夫终于揭开了笼罩在消化秘密上的 

帏幕,阐明了完整机体在正常生活条件下消化机能的内在规律。他的研究成 

果,不仅使消化生理学焕然一新,亦大大促进了整个生理学的发展和进步。 

1904年,巴甫洛夫因在消化生理学方面的成就而获得诺贝尔奖金,他是世界 

上第一个领受诺贝尔奖金的生理学家,也是第一个领受此奖金的俄罗斯科学 

家。 

     巴甫洛夫在实验中观察到“心理性消化腺分泌”这一有趣现象。俗称“馋 

得流口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从1903年起,巴甫洛夫开始了这种“心理 

现象和大脑半球活动规律”的研究。 

     动物和人都具有反射活动。如婴儿生下来就会吮奶、吞咽,手指碰到烫 

的东西会马上缩回,食物进口会分泌唾液,等等。这些都是人和动物的先天 

本能,不需任何训练,就可一直保持下去的。巴甫洛夫将此称为“非条件反 

射”。 

     此外,巴甫洛夫又发现了另一类情况。如只要给狗看到肉,虽然还没有 

吃到嘴里,狗也会流口水。巴甫洛夫认为,这是狗在以前多次吃肉时,看到 


… Page 58…

肉的形状,嗅到了肉的气味,然后肉进入狗嘴时,味觉器官尝到了肉味,便 

引起了非条件反射性唾液分泌。视觉、嗅觉、味觉器官所受到的刺激传入中 

枢,在狗的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形成三个兴奋灶。久而久之,三个兴奋灶 

之间的联系渐渐加强,得以巩固,发展到肉的气味形状一出现在狗面前时, 

就如同肉已进入嘴中一样,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这种反射,是后天形成的, 

不断训练,不断强化而不断巩固下来。巴甫洛夫称之为“条件反射”,也就 

是所谓“心理性分泌”的生理过程。 

     条件反射不会生来就有。一只出生后只吃奶而从未吃过肉的狗,看到肉 

后,不但不分泌唾液,仅用鼻子嗅嗅就走开了。 

     条件反射也不像非条件反射那样可以永存。环境条件变化了,旧的条件 

反射会消退,新的条件反射就建立起来了。狗看到肉会流口水,但是反复只 

给狗看到肉而不给它吃,狗的唾液就会一天天减少,直到一滴也没有了。 

     巴甫洛夫用灯光、脚步声、流水声等各种信号刺激狗,甚至用棍子打狗, 

用烙铁烫狗,以针刺狗,只要在喂食前使狗获得相同刺激信号,便可形成条 

件反射。一旦形成条件反射,狗在挨了打、烫和刺后,也会垂涎三尺。 

     巴甫洛夫在研究中进一步发现,动物或人在自然界中怎样从许多刺激中 

找出具有信号意义的刺激。巴甫洛夫认为,这主要依靠大脑皮层的功能。大 

脑两半球皮层好像一个灵敏度极高的分析器总体,它可将刺激的强度和性质 

分析得非常精细,同时也能把不同部位、不同强度以及不同时间出现的刺激, 

予以很好综合,形成一个总的复合刺激,因而也就能引起各种各样极其复杂 

的反射。 

     条件反射学说具体地、科学地阐明了动物机体如何同它的外环境建立精 

确的相互关系。在自然环境中,动物可根据食物的信号 (气味、颜色、形状 

等)去寻找食物,不必等待食物送上门来,掉进自己嘴里;同样,动物也会 

根据危险信号而避开危险,以保存自己的生命。特定环境条件下,形成动物 

体特定的条件反射,环境条件变了,动物又随环境改变形成新的条件反射, 

来适应新的环境,从而使动物机体本身更适于生存下去。这就是巴甫洛夫条 

件反射学说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巴甫洛夫致力于狗的大脑的研究,写了上百万字的科学论文。1923年, 

巴甫洛夫出版了《动物高级神经活动 (行为)客观研究二十年经验》,1927 

年,又出版了《大脑两半球机能讲义》。这两本书总结了巴甫洛夫及其同事 

二十多年来在高级神经活动方面的研究成果,是他们给科学界留下的宝贵财 

富。 

     巴甫洛夫有着超人的工作精力。在他70高龄时,又为自己设计了新的课 

题,即在研究动物条件反射二十多年的基础上,开始探索人脑活动的奥秘。 

通过长期努力,巴甫洛夫提出了关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学说和两个信号系 

统的学说。巴甫洛夫发现,人的高级神经活动比动物大大地发展。其显著标 

志是:引起人类条件反射的信号刺激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现实的具体的信号, 

如声、光、皮肤刺激等,这是与动物共有的,称为第一信号;另一类是抽象 

信号,即词 (包括听到的语言和看到的文字,这并不指它们的声音或形象, 

而是指它们所包括的意义),因为这是第一信号的信号,故称为第二信号。 

动物只会对第一信号产生反应,它们的大脑皮层只具有第一信号系统;人类 

的大脑皮层既具有第一信号系统,又具有第二信号系统。巴甫洛夫进一步根 

据两个信号系统的相互关系将人类的神经类型分为三大类:一为艺术型,以 


… Page 59…

画家、音乐家、作家等为代表,他们的第一信号系统较占优势;二为思想型, 

以数学家、语言学家、哲学家为代表,他们的第二信号系统比较占优势;三 

为中间型,即两种信号系统都比较适当,没有哪一种特别发达。在每个型内 

又有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和抑制型之分。巴甫洛夫的这些理论,是有史 

以来第一次对人类特有的高级神经活动所作的科学论述,它为研究人类大脑 

皮层的活动开辟了新的途径。 

     1924年,巴甫洛夫75岁时,前苏联科学院为他新建了一个生理学研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