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生 命 奇 葩 >

第3章

生 命 奇 葩-第3章

小说: 生 命 奇 葩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奈建立植物科学分类体系 



     早在17世纪,博物学(动物学、植物学和地质学的总称)家对博物学的 

研究还只是以搜集材料为主,他们主要搜集大量的动物、植物及矿石、化石 

等标本,因此标本越积越多。奇异的花草,种类繁多的树木,千姿百态的飞 

禽走兽等等,混乱的名称给人类利用和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到了 18世 

纪,博物学家们便面临着把材料分门别类整理和系统化的任务,这一科学发 

展时期的一位杰出代表便是林奈。他用毕生的精力从事分类学的研究与实 

践,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创立了著名的动植物“双名制命名法”,为 

分类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707年5月23日,林奈出生于瑞典南方斯马兰省的沙拉尔特村。他的 

父亲原是一个乡村牧羊人,后来成为一名乡村牧师,平时非常爱好园艺,善 

于管理花草树木。他们家围墙外面全部种上了树木,院子里也种上了各种果 

树和奇花异草。年幼的林奈就是在这一片生机勃勃的百花丛中长大的。所以, 

他从小就爱观察花木的生长,7岁时就能识别许多植物。他曾经说:“这花 

园与母乳一起激发我对植物不可抑制的热爱。”也正是这童年的爱好和兴趣, 

引导他走上了研究植物学的道路。 

     林奈7岁时开始接受正式教育。父亲希望子承父业,因此拿出自己很少 

的积蓄送林奈去上学。可林奈无论是在小学还是中学,对学校的课程都不感 

兴趣。他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到野外去采集标本和阅读当时仅有的 

几本植物学著作上,简直到了着迷的程度。因而,他懂得了不少植物分类的 

基本知识。 

     当时林奈的家境日益艰难,到他上中学三年级时,父亲见他学习不用功, 

成绩低劣,大失所望,于是打算让他退学,改学手艺,希望他能学一些技能, 

至少能解决今后的衣食问题。正当这时,学校里有位物理学教师叫罗特曼, 

也是当地一位有声望的医生,他发现了林奈的特长,认为他有特殊的才能, 

善于钻研,就劝林奈的父亲让他在学校继续学习,并提出亲自教林奈医学。 

父亲只好同意了老师的要求。 

     林奈在罗特曼老师的悉心指导下,生理学学得很好。罗特曼老师还经常 

给他讲一些研究植物的方法,并借给他一本1700年出版的法国植物学家杜恩 

福写的 《植物学大要》。书中谈到了各种植物花的区别和植物分类的方法。 

林奈对这本书爱不释手,读了一遍又一遍,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他时 

常对照书籍,细心研究,把自己搜集到的每一种植物一一放到杜恩福分类系 

统的适当位置上,作各种分析。这对他日后的研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在老师的精心培养下,林奈终于成才了。1727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 

瑞典南部的隆德大学。进入大学以后,林奈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生活十分 

困难。但为了能继续学习,他东奔西跑,四处求助。终于得到隆德大学一位 

有名的博物学家和医生斯托俾尔斯的赞助,让林奈住在他的家里。斯托俾尔 

斯家中书籍很多,还收藏了许多动物、植物和矿物标本,林奈的勤奋和在植 

物学方面的丰富知识,让斯托俾尔斯非常欣赏,他慷慨地把自己珍藏的全部 

标本供给林奈使用,还亲自向林奈讲解制作标本的方法,教他压制腊叶标本 

的技术。每当假日,斯托俾尔斯还带林奈到郊外采集动、植物标本,训练他 


… Page 14…

野外采集的能力。为了采集标本,林奈经常跋山涉水,历经艰险。有一次, 

他的胳膊被毒蛇咬伤了,差点送了性命。可他却从未退缩过。一年以后,林 

奈转入乌普萨拉大学医学院深造。这个学校虽然是瑞典知名的大学之一,但 

设备极为简陋,教学质量也很差。林奈就自觉地利用大学的图书馆学习,到 

植物园进行植物研究。 

     这时,林奈的学习生活仍然十分艰苦,吃不饱穿不暖,经常穿着破旧的 

衣服在校园里走。为了解决经济困难,他常常在学习之余替人干零活,以获 

得一点收入来维持生活。在这种艰苦的情况下,他又遇到了一位好老师,就 

是乌普萨拉大学的塞尔西教授。有一天,塞尔西在校园散步,看到林奈在植 

物园里聚精会神地观察植物,经过一番交谈,塞尔西发现林奈是一个十分有 

为的青年,当他了解到林奈的生活十分困难时,就叫这个贫穷的青年搬到了 

自己的家里住。 

     在塞尔西的指导下,林奈进步很快。在很短的时间内,他已经能独立从 

事植物的研究工作了。这个时候,他开始感觉到,建立一个同一的生物分类 

系统和命名法是非常重要的。他与同窗好友阿提迪共同商量,确立了一个远 

大的目标:为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矿物命名。 

     在这期间,林奈认真研究了植物的繁殖原理,特别是花的结构,写成了 

一篇名为《植物婚配论》的论文。在论文中,他把植物的雄蕊比作新郎,把 

雌蕊比作新娘,探讨了植物在繁殖过程中和动物有着相似之处。这篇论文得 

到了塞尔西教授的充分肯定,认为有独到的见解,并推荐给其他学者阅读, 

很快在学生中也传开了。林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植物性别的概念,促进了当 

时对植物学的研究。 

     知名的植物学家鲁德伯克教授慕名前来拜访了林奈,并且十分赏识他。 

他请林奈到自己家里作助手和家庭教师,这不但大大改善了林奈的经济条 

件,而且使他在科研道路上得到新的发展。此时林奈还在上大学三年级,便 

在鲁德伯克和塞尔西两位教授的帮助下,作了乌普萨拉大学植物学助教,代 

理讲授植物学。同时,他还获得了奖学金,报纸上也常发表他的文章。年轻 

的林奈一时小有名气。 

     1732年2月,林奈应一个探险队的邀请,去瑞典北部拉帕兰地区进行地 

方性的植物考察。拉帕兰地区当时是一个未曾开发的荒凉地方,人烟稀少, 

生活十分艰苦。林奈为节省开支,只花了100克朗左右,买了一把测量尺, 

一架望远镜和一个放大镜,以及刀、纸和干燥植物的设备。在历时5个月之 

久的考察中,行程4000英里,历经千辛万苦。他收集了许多植物标本,发现 

了100多种新的植物,获得了大量宝贵的经验。返回乌普萨拉后,他写成了 

一本《拉帕兰植物志》,受到植物界的高度赞扬,并得到瑞典皇家科学院的 

奖励。 

     在结束考察工作后,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由于当时大学里规定,没 

有学位的人不能公开授课,林奈被取消讲课资格。他怀着不悦的心情向塞尔 

西教授告别之后,离开了母校,来到瑞典的法龙镇。 

     在法龙镇,林奈结识了一位名叫莫勒的老医生。老医生十分喜爱林奈, 

林奈也因老医生对植物颇有研究而十分敬佩他,两人成了忘年交。 

     春天来了,有一天,莫勒老医生发现林奈在家里唉声叹气,便关心地问: 

 “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让你这样?叹气有什么用?” 

     林奈着急地说:“现在这么好的季节,如果能出去考察,一定能发现不 


… Page 15…

少新植物。可我没钱,只好呆在家里,白白浪费时机。” 

     莫勒听后笑道:“这还不好办?我给你钱让你出国考察行不行?” 

     林奈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激动得半天说不出话来。这时老人坐定 

下来,语重心长地对林奈说:“我可是有个条件的,你出国以后,一定要拿 

个学位回来,那时,我还要把女儿嫁给你呢!” 

     在莫勒的资助下,林奈终于踏上了探究植物王国的旅程。他途径丹麦、 

德国,来到荷兰的哈德维克城留学。苦读3年,他在哈德维克大学获得了医 

学博士学位。 

     取得学位以后,他没有立即回国,而是又到了英国、法国等地进行植物 

考察。沿途,他结识了许多著名的植物学家,和他们一起切磋学术问题,获 

益颇多。经过这次学习和考察,他积累了许多资料,并进行了系统整理,写 

下了重要的著作——著名的《自然系统》。在此书中,林奈第一次对动植物 

进行系统的描述与整理,并根据植物的性器官进行分类。此书第一版出版时 

只有12页,但经多次修订再版,到1768年第十二版时,已成为1327页的巨 

著。这本书的影响极大,成为当时自然科学家手头必备的书。 

     1738年,林奈定居斯德哥尔摩。1739年,他就任瑞典科学院第一任院长。 

     1741年,林奈重回乌普萨拉大学任教,开始了稳定的教学和研究生活, 

并致力于著书立说。他的一生,论著非常多,据统计,有180种之多。其中 

重要的著作有《植物学基础》、《植物学文献录》、《植物属志》、《植物 

纲志》及《植物种志》。 

     在这些著作中,林奈将自然界分为动物、植物和矿物三大类,每一类又 

分纲、目、属、种。他用植物雄蕊的数目区分纲,用雌蕊数目区别目,以花 

果性质区别属,以叶的特征区别种。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他把显花植 

物分为23纲,隐花植物分为1纲,这样植物被分为24纲,116目,1000多 

个属和大约10000个种,建立了著名的“林氏24纲”分类法,一时被广泛采 

用,直至19世纪被自然分类法替代。 

     18世纪,由于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许多科学工作者经常把分布在世 

界各地的不同植物和动物带回欧洲。它们的名称非常不统一,常常是一种植 

物有好几个名称,或几种植物又只有一个名称,记录十分困难,无法比较其 

异同,给研究工作带来很大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林奈在研究了前人建立的 

植物命名法规的基础上,大胆革新,从1746年开始,历时7年,写成了《植 

物种志》一书。在这本书中,林奈创立了“双名制命名法”。所谓“双名制 

命名法”就是每一种植物的名称均由2个拉丁文组成。第一个词是属名,第 

二个词是种名。为了慎重起见,后面再写上命名者的姓名以示负责。如现代 

人Homo sapiens Linnaeas一词,Homo(人的意思)是属名,sapiens(智慧 

的意思)是种名,Linnaeas说明这个名称是由林奈定名的。所有新发现的尚 

未定名的植物,都可以按这种方法命名。这一命名法同样也适用于动物的命 

名。 

     林奈这一创举,开创了生物科学的新纪元。200多年来,全世界的生物 

学家,尤其是植物分类学家,一直共同遵守着这一法则。 

     林奈热爱自己的祖国瑞典。当它的声誉闻名世界的时候,西班牙、俄国、 

德国等国家的权威人士及最高学术机构纷纷致函邀请他去就任要职,林奈都 

婉言谢绝了。他要把他的全部能力献给亲爱的祖国。 

     林奈的一生非常谦逊、朴实,虽然他拥有那么多的辉煌成就,拥有那么 


… Page 16…

多的崇拜者,拥有瑞典国王赐给他的“北极星爵士”头衔,可他却只把一种 

高度不到10厘米的常绿小灌木命名为“林奈草”。人们看到“林奈草”便会 

想起这位伟大而高尚的科学家。 

     在林奈去世后,他的图书和搜集品被拍卖给一个叫史密斯的伦敦医生。 

这位医生非常崇敬林奈,为纪念他,1788年,史密斯在英国主持成立了林奈 

学会。这个学会具有较高的国际威望,不少国际上著名的生物学家都是这个 

学会的会员,世界上不少重要的论文也是由这个学会公布于世的。最为突出 

的就是华莱士和达尔文关于物种起源的原始论文,就是在这个学会的讲坛上 

宣读的。 

     瑞典政府也先后建立了林奈博物馆、林奈植物园等,以纪念这位杰出的 

爱国科学家。 


… Page 17…

                         人类战胜“死神的帮凶” 



                         ——琴纳发明牛痘接种法 



     1980年5月,第三十三次世界卫生大会庄严宣告,全世界已经消灭了天 

花。天花的消灭是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的一个辉煌的胜利,可这一重大消息, 

在全世界却并没有引起什么反响。今天的年轻人已经对天花很陌生,人类患 

天花病已经是很遥远的事了。 

     可是在解放前,天花在我们国家妇孺皆知。它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种 

传染病,人一旦染上天花,很快便一命呜呼,就算侥幸存活下来,也要留下 

丑陋的麻脸,或者耳聋、眼瞎。美丽的姑娘因患天花而容颜损毁,活泼的儿 

童因染天花而过早夭折…… 

     早在上古时期,人类就饱受天花危害。公元前一千多年,无情的天花就 

席卷了古埃及,尼罗河畔的居民难逃厄运,就连法老拉美西斯五世也不能幸 

免,在他的木乃伊面部,就有着点点天花瘢痕。 

     公元1世纪,天花传到了中国。东晋的南阳战役之后,因为首先是在俘 

虏中发现此痘,所以古人把它叫做“虏痘”。到了唐宋时期,特别是15世纪 

以后,由于交通发达,车来人往,天花在我国的流行也日益广泛,不仅普通 

百姓深受其害,皇宫里也有传染。清顺治皇帝驾崩时年仅24岁,得的就是天 

花病。 

     18世纪的欧洲,天花大流行。学校停课,工厂停产,戏院关门……整个 

欧洲有6000多万人死于天花,麻子更是不计其数。 

     人们惊恐、战栗,畏痘如虎。英国史学家马考莱称天花是“死神的忠实 

帮凶”。 

     几千年来人类受尽天花的折磨,难道就没有什么办法来战胜这“死神的 

忠实帮凶”吗?人们一直在思考着,盼望着,世界各地的医学家们也在努力 

研究着。而最早取得成功的,要算我们中国。 

     人们注意到:在天花流行过程中,凡患过天花而康复的人,就不会再得 

此病。天花在古时也被称为“百岁痘”,就是因为人得过天花后便可以太平 

终身,甚至寿至百岁。所以有人便尝试用“种痘”的方法来预防天花。方法 

是:取天花病人身上的脓沾在针尖上,然后再刺在没得过天花的人的皮肤里, 

这人就会得一次轻微的天花,待其康复后就不会再被传染。这就是祖国医学 

传统的“以毒攻毒”学说的实际应用。我国古代医家就是据此创造了预防天 

花病的“人痘接种法”。明代董正山《种痘新书》记载:“自唐开元(712~ 

756)年间,江南赵氏始传鼻苗种痘之法”。这是预防天花的最早记载。据清 

代朱纯口《痘疹定论》记载:相传宋真宗(989~1022)的丞相王旦,原本儿 

女满堂,可均死于天花。后来老丞相又得一子,取名王素,活泼可爱,天资 

聪颖,是丞相的命根子。丞相担心他再遭厄运,染上天花,便请来峨嵋山神 

医为其种痘。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