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生 命 奇 葩 >

第4章

生 命 奇 葩-第4章

小说: 生 命 奇 葩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聪颖,是丞相的命根子。丞相担心他再遭厄运,染上天花,便请来峨嵋山神 

医为其种痘。小王素种痘后7日发热,痘出甚好,13日结痂。并且再未患天 

花,活了六七十年。 

     17世纪末,人痘接种法已推广到全国,技术也逐渐完善。接种的方法也 

有很多,如痘浆法、痘衣法、旱苗法、水苗法等。明代隆庆年间,我国已经 

有了从人体上精选的毒性很小的“太平痘苗”。清代朱奕梁《种痘心法》也 

有了关于“熟苗”选种的记载:用生苗接种小儿后,挑选毒性小而出痘好的 


… Page 18…

痂皮再接种另一小儿,如此挑选,接种7次,生苗就成熟苗了。熟苗的防病 

效果好,危险性也小。 

     这种人痘接种法也随着国际交往而传到了国外。17世纪末,先后传到了 

俄国和土耳其。当时的英国驻土耳其大使夫人蒙塔古因患天花而留下麻脸, 

十分痛苦。她在君士坦丁堡看到当地孩子的种痘效果很好,就在1717年给自 

己的儿子也种了人痘,后来,她随丈夫回到英国,便把这种中国的人痘接种 

法传到了英国。英国国王知道这件事后,还特地表彰了蒙塔古夫人。 

     不久,中国的人痘接种法又由英国传到了欧洲各国和印度,直到世界各 

地。1776年初,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美军首领乔治·华盛顿在军队面临天花 

威胁、兵源枯竭危及全军之际,毅然决定对驻地费城天花流行区的大陆军全 

部接种人痘苗,避免了大陆军实际上的瓦解,从而使美国的独立战争取得了 

最终的胜利。 

     华盛顿大规模接种人痘预防天花,取得了惊人的成功,也使人痘接种法 

在当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但是接种人痘,实际上是人为地造成一次轻型天 

花感染,难免有一定危险。有的人会因此染病而导致死亡,这不能不说是人 

痘接种法的缺陷。但在当时而言,它确实起到了防止天花大规模危害的作用。 

它比英国的琴纳(Jenner)医生发明的牛痘接种法大约要早八个世纪。而且, 

人痘苗的应用,也为琴纳发现牛痘苗提供了实践基础。 

     琴纳1749年出生在英国格罗特郡伯克利教区的一个教师的家里。琴纳出 

生以后,正是欧洲天花流行之时,他很小便被接种过人痘。接种人痘给幼小 

的琴纳带来很大的痛苦,而且使他留下了耳鸣的后遗症。他还亲眼目睹了许 

多小伙伴接种后的痛苦惨状,他幼时的好友皮克就是接种人痘后得天花而死 

去的。 

      “我一定要为人们解除痛苦!”琴纳很小便立志当一名外科医生。在他 

13岁时,哥哥送他到外科医生卢德洛那里当助手,琴纳从此开始了学医生 

涯。 

     琴纳非常勤奋好学,在完成他该做的事后,常常和卢德洛医生谈论医治 

天花的问题。 

     18世纪的欧洲,人们常常赞美挤奶女工的美丽漂亮。这是由于当时天花 

的流行,使许多人成了麻子,而挤奶女工却很少得天花,皮肤无瘢,自然漂 

亮。当时有这样的传说,挤奶女工往往会感染牛痘,而得过牛痘的人,就再 

也不得牛痘,也不会得天花。 

      “这个传说是真的吗?”琴纳希望从老师那里得到答案。 

      “医生和学者都认为是迷信。” 

      “那牛痘和天花之间到底有没有联系呢?” 

      “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琴纳对这样的回答很不满意,传说一定是有道理的。琴纳决定以后一定 

要弄清这个问题。 

     琴纳在卢德洛医生的诊所里学习了8年,老师很喜欢他的虚心好学,便 

将他推荐到伦敦亨特医生的私人诊所里工作。琴纳在这位著名的外科医生指 

导下,医术进步很快。而“牛痘与天花”的问题却始终萦绕在他的脑海,他 

常与亨特医生讨论一些疑难问题,亨特医生对讨论也很感兴趣。 

     一天,琴纳问亨特医生:“得过天花的人为什么不再得天花了?” 

      “因为实验证明了这一点。” 


… Page 19…

      “牛痘与天花有没有关系?挤奶女工得过牛痘就不会得天花,是真的 

吗?” 

      “这同样需要实验来证明。” 

      “实验就那么重要?” 

      “是的,医学的基础在于实验,除了实验,其他什么都可以不信。” 

     从此,琴纳从亨特医生那里了解了实验的价值。 

     经过两年的刻苦学习,琴纳终于成为一名杰出的外科医生了。这时,有 

两条光明的前途摆在他面前:一是留在条件较好、待遇优厚的伦敦工作,这 

样容易干出一番事业;二是跟随著名的航海家库克船长出国考察。这位名声 

仅次于麦哲伦的航海家非常欣赏琴纳的学识和勤奋,请他作为博物学专家随 

船远航。琴纳需要伦敦的工作条件,也非常热爱航海,但他脑海中挤奶女工 

的传说始终困扰着他。他决心弄清这个问题。就这样,琴纳放弃了光明的前 

途,回家乡办起了一个乡村诊所。 

     一天,诊所里来了一位病重的天花患者,琴纳对病人家属说:“病人需 

要护理,你们最好请一位得过天花的家属来护理,否则会传染上天花的。” 

     病人家属为难地说:“我们家人都没有得过天花。” 

      “那就请一个人来护理吧。” 

     这家人找来一位漂亮的挤奶女工。琴纳很感兴趣地问她:“你没得过天 

花,为什么敢来护理天花病人?” 

      “我得过牛痘,不会得天花的。”女工很干脆地回答。 

      “你怎么知道的?是传说,还是事实?” 

      “我已经护理过好几个天花病人了。都没事,不信,你去问。” 

     琴纳心想,如果真是这样,不是正好验证了传说吗?于是他对女工说: 

 “你可要当心啊!” 

      “先生您放心,一定没事的。”女工很自信。 

     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病人痊愈了,只是脸上留下了不少疤痕,而女工 

却安然无恙。 

     琴纳心里很高兴,看来,得过牛痘的人,确实不会得天花。他决定进一 

步收集这方面的证据。 

     从此,他跑遍了当地的农场,每到一处,都进行这样的调查:牛是否得 

了牛痘?在这里工作的人是否传染过牛痘?得了牛痘的人病情怎样?得病后 

有没有接触过天花病人?有没有被染上天花?他把调查的情况详细记录下 

来,建立档案。 

     几乎所有的结果都是:得过牛痘的人不再患天花。琴纳很兴奋。可没过 

多久,他就发现了相反的例子。一位农民跑来告诉他,他女儿得过“牛痘”, 

现在却染上了天花。琴纳很吃惊,如果这是事实,得牛痘后不会患天花病的 

结论就不能成立。他决定去这个农民家看一看。 

     果真,那女青年患的是天花。琴纳问她:“你什么时候得的牛痘,当时 

有什么症状?有没有看过医生?”女青年如实回答了他的问题,琴纳听后很 

纳闷:这位女青年得的牛痘症状与其他挤奶女工完全不同,她得的是牛痘吗? 

还是其他什么病?可那父女俩一口咬定是“牛痘”。 

     从农民家出来后,琴纳又去拜访了一位兽医,当他对兽医说出自己的疑 

问后,兽医笑了。他告诉琴纳,牛乳房上发的脓包有许多种,它们看上去很 

相似,但并不都是牛痘。它们都会传染给牧工,所以牧工都管它们叫“牛痘”。 


… Page 20…

     这下琴纳明白了:那姑娘得的并不是牛痘,而是类似牛痘的一种皮肤病 

而已。看来挤奶女工的传说是可信的。可这必须通过进一步的实验来证明, 

如果实验成功,它便可以应用于预防天花病,这是他做梦都想实现的。 

     一年又一年,他观察了无数患牛痘的母牛乳房上的脓包,记载了一头又 

一头牛的情况。十几年后,他终于得出结论:牛痘和天花的脓包相似,得牛 

痘和得天花的症状也相似。所不同的是,牛痘比天花的症状要轻得多。牛痘 

不会使牛死亡,得牛痘的人也不会死亡。 

     在调查中琴纳还发现,同样给患了牛痘的乳牛挤奶,有的人得了牛痘, 

而有的人不得牛痘。这是怎么回事呢?琴纳仔细检查了挤奶女工的手,发现 

了秘密所在:被传染的女工手上的皮肤都被划破了,病毒就是从这些伤口侵 

入人体的。这又为他后来的实验提供了方法。 

     琴纳不断地观察、记录、思考,经过了20年的艰辛与探索,他产生了一 

个大胆的设想:给人接种牛痘,用牛痘接种代替人痘接种来预防天花。 

     于是就有了这划时代的伟大实验: 

     琴纳平时与乡亲们的关系十分融洽,大家都非常支持他的调查和实验。 

1796年5月14日,在这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一对牧工夫妇送来了他们8 

岁的儿子詹姆斯·菲普斯,准备接受琴纳医生的实验。他们坚信挤奶女工的 

传说。 

      “你们真的愿意让菲普斯接受试验?” 

      “您就放心做吧,琴纳医生,我们相信您。” 

     孩子父母的信任给了琴纳信心和勇气。上午10点,实验开始了。琴纳先 

给菲普斯的手臂消了毒,然后小心翼翼地用针挑破一名正患牛痘的挤奶女工 

手臂上的脓包,取出少许牛痘包的脓液,然后用手术刀轻轻划破菲普斯消过 

毒的手臂,将牛痘包脓液滴在划破的伤口上。整个过程非常快,只用了3分 

钟。 

     菲普斯被父母带回了家,三四天后,他手臂种痘的部位有些红肿,接着 

中部起了疱,并且渐渐变成了脓包,身体也有些发热。再以后退了热,脓包 

也逐渐干枯结痂,最后脱落并留下一个小疤。菲普斯完全恢复正常。 

     牛痘的接种非常顺利,而这一过程是否有用还有待于下一步的实验来证 

明。2个月后琴纳决定给菲普斯接种天花。如果实验成功,他就为牛痘接种 

法的成功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而如果实验失败,则无论是菲普斯死去还是不 

死而得重病,琴纳都将成为一个罪人。 

     这一次实验,琴纳显得有些紧张。当他从一名天花病人的身上取脓液时, 

手都禁不住有些颤抖。在划破菲普斯手臂时,划了好几下都没划破,汗水却 

不停地流过脸颊。菲普斯却很镇定,他还安慰地说:“琴纳医生,没有关系, 

我不怕疼。”这才使琴纳的紧张情绪稍有缓解。 

     终于,手臂划破了,天花脓液被接种在了菲普斯的伤口上。手术完成了, 

而琴纳也筋疲力尽了。他不放心孩子跟父母回家,要把孩子留在家里观察。 

      “不会出事的,医生,您就放心吧!”孩子父母很有信心地说。琴纳只 

好让他们把孩子带回了家。临走时还叮嘱道:“一有情况马上就来叫我。” 

     第二天一大早,琴纳赶到了菲普斯家里,见孩子没事,才回诊所上班。 

就这样一天一天揪心地熬过了20多天,菲普斯什么事也没有,他根本没有感 

染上天花。 

     实验终于成功了,牛痘接种法真的可以预防天花!琴纳又高兴又激动, 


… Page 21…

紧紧抱住菲普斯,泪水沾湿了孩子的衣服……菲普斯是世界上第一个接种牛 

痘的人,1796年5月14日也成了人类征服天花的标志。菲普斯为这个历史 

性的实验做出了贡献,出于感激,琴纳后来专门为他建了一座房子。这座房 

子现在还完好地保存着。 

     后来琴纳又重复做了许多次相同的实验,都取得了成功,从而证明了接 

种牛痘确实能预防天花。 

     2年以后,琴纳的论文《一次天花牛痘的因果调查》发表了。他本想以 

此来推广牛痘接种法,使人们尽快接受这种安全的预防措施,可是,他的梦 

想失败了。他得到的不是赞扬和支持,而是一片冷嘲热讽:“如果把牛痘的 

脓移植给人,那么人岂不是要长出角来,发出牛的叫声来了。” 

     琴纳的心里很着急,如果不尽快把这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传播出去,天花 

在英国的蔓延还要日益猖獗。为了为千千万万的人减少痛苦和死亡,他想出 

了一个好办法:他把自己的实验病例汇集起来,编成一本小册子,题目叫做 

 《关于牛痘病因与效果的研究》,自费出版。书中详细介绍了牛痘接种法的 

具体做法。 

     虽然医学界还是看不起这位乡村医生的伟大发明,琴纳还因此受到了许 

多不公平的对待,但这并没有影响牛痘接种法的普及和传播。由于它的效果 

好,很快被一些医生采用,人们也争相接种牛痘,就连英国皇室也种了牛痘。 

种牛痘的做法像野火一般在整个欧洲蔓延开了。 

     由于种牛痘,英国因天花而致死的人数在8个月内减少了2/3。1802年, 

英国国会通过一项决议,颁发给琴纳1万英镑奖金。1807年又给了他2万英 

镑。1808年又新创立了一个从事种痘研究的研究所,琴纳被任命为所长。可 

是,琴纳热爱家乡宁静的田园生活,不喜欢伦敦的喧闹。几年后,他又回到 

了故乡,依然当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 

     琴纳的成就,使人类从此可以免受天花的灾难。在全世界,自1796年琴 

纳发明牛痘接种法以后,由于普遍接种,天花大大减少。但由于国际交往频 

繁,天花病毒可以从流行区由不同渠道再度进入天花已绝迹的国家。最终消 

灭天花需要全世界每个国家都行动起来。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 

天花即被列为第一要控制的世界性疾病。1958年,第十一次世界卫生大会通 

过了全球开展消灭天花运动的决议。其后11年间展开了全球性的消灭天花活 

动。1977年10月26日,世界上最后一例天花患者,非洲索马里梅尔卡市医 

院的炊事员马丁被彻底治愈。此后经过2年的四处搜索,没有再查到一例病 

人。证明天花确实已终止传播,“死神的忠实帮凶”被人类彻底消灭了。 

     1979年12月29日,来自19个国家的21位委员在全球消灭天花证实委 

员会第二次会议上,签字证实全球消灭天花。 


… Page 22…

                       他以独特的眼光观察生物界 



                       ——进化论的先驱者拉马克 



     世界上最高的动物要算长颈鹿了,据说最高的长颈鹿高达7米。长颈鹿 

站立时,仿佛一座高高的瞭望台。它长得这么高,是由于它脖子长,四条腿 

也长。长颈鹿的脖子和腿为什么长得特别长呢?原来,非洲大草原是它的“故 

乡”。很早以前,它的个儿并没有今天这么高,由于自然环境的不断变化, 

植物减少,以树木的嫩叶嫩枝为食的长颈鹿,要吃到较高的树木枝叶,必须 

伸长脖子,踮起脚趾。在漫长的自然选择中,经过遗传、变异,一些能适应 

环境的长颈鹿得以活了下来,并一代代繁衍下去,长颈鹿终于成了现在这个 

样子。 

     这就是生物学中“用进废退”和“获得遗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