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年轻时做新鲜事_林丹环 >

第1章

年轻时做新鲜事_林丹环-第1章

小说: 年轻时做新鲜事_林丹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第1章 我十五岁那年


  艾苓

  我十五岁那年入了团。

  我十五岁那年参加了《中国少年报》的小说征文,虽然没有发表,却收到了编辑老师一封很认真很热情的回信。

  这些我都向人讲过,很荣耀,很自豪。但是十五岁那年最难忘的事,我却一直未曾吐露,无论对任何人。

  初二时,学校考重点班,我刚好进分数段,李老师是我们初二·一班的班主任。

  她小巧玲珑,三十多岁,声音清脆圆润,这一切都令我新奇兴奋。但不久便很懊恼,我一向是语文老师的得意门生、课代表,李老师既是班主任,又教语文,她自己选的课代表却是另一名女生。

  我不能表现出什么,但每当她那个课代表回答问题出了差错,我都格外高兴,觉得早有耳闻的李老师唯有在这事上不够英明。

  正在得意的时候挨了一棒,一次考试我勉强及格,得了六十四分。老师的眼睛直看到我心底,说了一句:“你回去好好想想,我不相信这是你的成绩。”虽然有过刹那的难过和自责,但还是酸溜溜地想:反正我又不是课代表。

  不久,李老师忙不过来,让我到办公室抄写课程表、值日轮流表之类,正好可以显示一下我写字的功底,要装入镜框人人看的,所以很卖力。

  有几个好朋友探头探脑,看没有老师就走进来,学着老师们的样子边说边笑,乐极生悲,一位好朋友压碎了一块玻璃。李老师曾把它擦了又擦,就要装在镜框里。我吓了一跳,她们也瞠目结舌慌忙逃窜,临出门那位好朋友还惨白着脸说:“就说没看见,记住了!”

  李老师回来果然问:“知道谁弄碎的吗?”

  “碎了?”我故作吃惊,“不知道,我没看见。”

  “好不容易从家拿来的,挺可惜。”李老师笑了一下,便不再提。

  第二天表格上墙了,干干净净的是另一块玻璃。

  我曾想赔上,回到家转了几圈也没发现那样大小的玻璃,又不敢伸手要钱,只好放下,心却放不下,就有了件心事。看见李老师就不自在,不敢看她的眼睛。特别是我答错几次题后就更难堪,便想:李老师为什么不生病呢?或者她家里出点儿什么事?那样我就可以轻松自在几天。

  没过几天,她果然没来,消息灵通的同学也只知道她家出事了。

  我很后悔自己的诅咒,做过贼一样心虚。

  这期间,学校开运动会。全班同学霎时心贴得很近,拧成一股绳,体委班长一呼百应。检阅时我们服装最整齐,口号最响亮,走步最带劲。我也被这气氛感染着,分给我的事拼命做,播稿份数最多。

  最后我们班取得了团体总分第一名和风格奖。传看着锦旗的时候,我们都盼着李老师快来上班,分享一下这喜悦、这荣誉。

  这一天终于来了,李老师在一个下午的自习课轻轻走进了教室。

  我们赶紧放下笔,坐得整整齐齐,惊异地看着老师。李老师脸很苍白,一个又一个地打量我们许久,微微含着笑,在我们久久的期待中说话了,声音一点儿不像平时,有些颤抖和沙哑:“同学们,你们取得的好成绩我已经知道了,在这段难过的日子里,是你们给了我安慰,我谢谢大家,我谢谢你们!”

  教室里很静,小小的心都激动着。

  “我家出的事,大家都很关心,简单和同学们说一下。

  我母亲只有我们姐弟俩,我弟弟健康、活泼,有一个幸福的家,他们坐客车来这里时,路上油箱爆炸,一家三口都没幸免……我和爱人一直两地生活,刚接这个班时,调转就已办好,我想把你们带到毕业再走。现在不行了,女儿小,母亲又病重。所以,我来看同学们,也是同大家告别的。”

  教室里极静,然后有轻轻的抽泣声。

  我只觉得有类似骨头的东西堵在喉咙,哭不出来,叫不出来。我那该死的诅咒!我那该死的诅咒怎么应验了呢?我早已收回了,因为我知道李老师带给了这个集体什么东西。李老师原来这么难,却还起早贪黑和我们生活在一起。我多坏多该死,我撒过谎,我诅咒过,我……我觉得自己就要被堵得爆炸。

  我抬起头难过地看李老师,发现李老师流泪了。

  “我也舍不得离开你们。你们每个人都很有特点,很可爱,我喜欢和你们在一起。特别是这次运动会,我看到了你们心灵中那么美好的一面。我希望同学们今后继续进步,拥护新班主任的工作,将来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实现你们各自的理想。”

  门轻轻关上了,谁也没有动。女生哭起来,男生低头流泪;我哭不出来,我多么想哭,我比别人更有理由。我还想追出去,向李老师说我的嫉妒、我的谎话、我的诅咒,但我没有哭出来,也没有追出去,第一次感觉到心撕裂了一样疼痛。

  此后,班级请李老师来合影,我没问李老师的新单位,也没走上去说一句话,只在照相时和语文课代表扯着那个风格奖的锦旗。

  照过相,我就溜了,溜到林里坐了好久,偷偷地看着李老师向同学们挥手,然后消失。

  以后的日子,常常翻看那张合影,看那位娇小含笑的老师,倾诉我的每一件心事、每一点儿成绩。

  我十五岁那年,懂得了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撒谎、嫉妒、自私,连哭的权利都没有。

  人都喜欢讲自己的成功或辉煌时刻,可说实在的,这些并没有带给我们什么;让我们思考并受益无穷的正是一些压在心的底层、甚至羞于启齿的失败和秘密。

  心香一瓣

  十五岁,是一个花一样的年龄。

  这时的花,是任性的,莽撞的,也是烦恼的。这时的花还是多变的,一会儿爱,一会儿恨,一会儿努力拼搏,一会儿自暴自弃,像夏日的天气,阴晴不定。

  你也曾经这样过吧,在那美好而令人难以忘怀的十五岁。

  你胜利了,阳光下绽放灿烂的笑容;你后悔了,垂头丧气,甚至泪流不止,像清晨的花瓣上的露珠,滑落青春的脸庞。
WWW。xiAosHuoTXT。txt小_说天堂



第2章 托翁的动手能力


  蒋子龙

  一个谈笑风生的场合,有人话赶话地调侃托尔斯泰:你除去会写小说还能干什么?

  当时在场的人都觉得这句玩笑话说得有点过分,且也不是事实。大家都知道偌大一个雅司纳亚·波良纳庄园里的每一项农活,托尔斯泰都能拿得起来,不然他怎么管理近百名农奴,并为他们指派活计?俄国绘画大师列宾曾画过一幅闻名世界的“托翁犁地”的油画,列宾为这幅画准备了三个月,每天躲在一条壕沟里,靠沟沿上的灌木遮挡着偷看托尔斯泰犁地。因为托翁不喜欢别人为他画像。

  托尔斯泰一向都教导家人自己的生活自己打理,凡是自己能干的都要自己动手,他每天早晨都要自己拖着雪橇为楼里送水。他家的桌布、沙发垫也是他同为贵族出身的妻子索菲娅·安德烈耶芙娜亲手织的。托尔斯泰还曾经是一名出色的军官,指挥一个连队“英勇地参加了塞纳斯托尔保卫战,并获得了四级安娜勋章”,以及“1853—1856年战争纪念奖章。”

  可当时已年近花甲的托尔斯泰,并没有对朋友的嘲讽还嘴,未吭一声地回到家里,回到家就忙起来了。他的“车间”紧挨着他的书房,当中一张大木台子上摆放着榔头、钳子、钢锯、锉刀等工具,墙上挂着干活时戴的围裙……他为回应朋友的调侃,亲手制作了一双漂亮而结实的高靿牛皮靴,郑重地送给了大女婿苏霍京。苏霍京哪舍得将老岳丈这么珍贵的礼物穿在脚上,便将皮靴摆上了书架。当时《托尔斯泰文集》已经出版了十二卷,他给这双皮靴贴上标签——第十三卷。此举在文化圈里立刻传为佳话,托翁知道后哈哈大笑,并说:“那是我自己最喜欢的一卷。”

  托翁乘兴又做了一双半高靿牛皮靴,送给了好友诗人费特。费特灵机一动,当即付给托尔斯泰六卢布,并开了一张收据:“《战争与和平》的作者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伯爵,按鄙人订货,制成皮靴一双,厚底,矮跟,圆靿。今年1月8日他将此靴送来我家,为此收到鄙人付费六卢布。从翌日起鄙人即开始穿用,足以说明此靴手工之佳。空口无凭,立字为证。1885年1月15日。”后面还有费特的亲笔签名,并加盖了印章。

  手艺是精神的标记,行为体现了一个人的思想面貌。现代年轻人厌恶体力劳动,拒绝学习和掌握一门手艺,不管喜欢不喜欢读书,读得好和读不好书的人,都一窝蜂地往上大学一条道上挤,正应了俄罗斯的另一位大作家契诃夫的话:

  “大学培养各种才能,包括愚蠢在内。”

  而托尔斯泰,被誉为“全人类的骄傲”。他的全集出版了九十卷,是“每一个作家必读的百科全书”、“文学艺术中的世界性学校”,其精神之丰富、深邃和博大,为世人所叹服。况且又是出身贵族,可以顺理成章地当个令现代人无比羡慕的“精神贵族”。

  而最让托翁深恶痛绝的也正是这个。

  列宁称“在这位伯爵以前的文学里,就没有一个真正的农民”。

  他比国家废除农奴制早四年就解放了自己庄园里的农奴,还一直想把属于自己的土地转赠给农民,让自己的作品自由地无报酬地任由想出版它们的人去出版,为此不惜跟家人一次次闹僵。到八十二岁时还离家出走,想去当个农民,过一种自食其力的生活,在普通的劳动者中间度过残年。

  他到临死都信奉:“劳动,只有在劳动中才包含着真正的幸福。”

  有一次,托翁路过码头,被一位贵妇人当做搬运工,叫过去扛箱子。他为贵妇人搬运完箱子还得到了五戈比的奖赏。这时码头上有人认出了托尔斯泰,许多人围过来向他问好,那位贵妇人无地自容,想讨回那让她含羞的五戈比,却被托尔斯泰拒绝了:“这是我的劳动所得,我很看重这个钱,不在乎有多少。”

  伟大的精神导致伟大的劳动,强有力的劳作培养强有力的精神,正如钻石研磨钻石。本是伟大作家的托尔斯泰,却用自己的一生证实:体力劳动是高贵而有益的。轻视体力劳动和手艺,只说明精神贫弱,思想空虚。

  心香一瓣

  海子有一首诗是这么写的: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托尔斯泰会干农活,送水、犁地、擦地、做靴子,都是他的强项。看着心爱的榔头、钳子、钢锯、锉刀等工具,他是骄傲的、自豪的。体力劳动是高贵而有益的。
[t。xt小,说[天堂}



第3章 “托尔斯泰灯”


  蒋子龙

  最早这是一盏大号的煤油灯,吊挂在图拉州托尔斯泰故居的屋顶上。灯罩巨大,比灯罩更大的是下方一张直径近两米的圆桌,桌面上等距离地立着十几块隔板,隔板直接与灯罩连接,均匀地平分了灯光。

  这就是矗立在19世纪俄罗斯文学高峰上的巨人列夫·托尔斯泰的发明。

  孩子长到三四岁就要开始识字读书,怎样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并从阅读中发现快乐?当了父亲的托尔斯泰就构思这盏“连桌灯”,或者叫“桌连灯”。

  最初这张大桌子上只有三块隔板,宽宽敞敞地坐着他们夫妇和一个孩子。后来他的夫人陆续地为他生下了十三个孩子,其中有两个夭折,到最后这张大桌子上均匀地分布了十三块隔板。

  每到晚上,全家人必须都坐到这同一盏灯下开始阅读,可以读《圣经》、读课文或其他自己喜欢的书,找不到书读的孩子就得读托尔斯泰的手稿。教育的意义不全在内容,而是教育的手段。这捎带着也是一种测试,看哪些孩子或哪个年龄段的孩子,喜欢或不喜欢他的手稿,他的哪部小说的手稿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或者相反。

  这一习惯一直延续下来,煤油灯曾改成汽油灯,再后来有了电,灯就更亮了。即使托尔斯泰不在家的时候,孩子围着他们的母亲阅读,父母都不在的时候自己读,他们“常常是充满期待地等着晚上的全家共同阅读”。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盏灯,人不是由于决心才有毅力,应该是由于习惯而有毅力。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取决于他的阅读史。只有阅读能最有效地培养精神生活习惯,而好的习惯又培养性格,性格决定人生。教育孩子的目的就在于性格的培养。

  这需要有“长性”,而托尔斯泰正好是个有“长性”的人,他从十二岁开始写日记,直到八十二岁去世,没有一天中断过。他的后人因得益于他的教育,至今还兴旺发达地生活在俄罗斯和欧洲。

  心香一瓣

  好的习惯培养好的性格,好的性格使人受益一生。托尔斯泰把阅读作为家庭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搭建了孩子成长进步的阶梯,使他们从书籍中受益终生。

  每个做父母的人都应该向托尔斯泰学习,与孩子同读、同乐、同成长,培植爱好阅读的家庭文化,让阅读点亮孩子生命的精神长灯,让孩子在阅读中培养兴趣、陶冶情操、净化灵魂。那么,他们的明天才会有希望,我们的民族才会有希望。
。。c o mt。xt。小‘说‘天。堂



第4章 静的等级


  赵鑫珊

  静是有等级的。

  安静的级别最低,属于生理听觉系统层面。

  “同学们,请安静些,开始上课了!”小学老师对一年级的学生这样说。

  度量安静的单位是分贝。

  肃静的级别和安静差不多,也许略为高一点。

  宁静的级别最高。

  当然有小宁静和大宁静之分。

  寺庙、教堂里便有一团宁静弥漫。我多次体验过。不过那毕竟是小宁静。

  高山荒原、大峡谷和星空底下的夜茫茫则是大宁静。天文台上的晴朗夜更是一种大宁静,里面还有神圣、庄严和肃穆。

  因为天文学家用先进的仪器,探索、思考宇宙时间、空间和物质的秘密。——这里才是“宁静致远”。

  在不少公司董事长的办公室常看到有块匾,上面便有诸葛亮的格言大训:“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董事长在红尘滚滚的商海日夜折腾,心中太闹、太烦,所以渴望一个“静”字。

  内心平衡了,心里才会平静。宁静则是平静的最高境界。在本质上,宁静是科学、艺术和哲学活动的极玄之域或最高报酬。

  我们内心的宁静必须是经历过血战之后的宁静,上面布满了伤疤。或者说,哲学层面的宁静是九死一生后的宁静。

  心香一瓣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心灵的宁静,是最高级别的静。

  宁静,是一种境界。“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显示的是大自然的天籁之寂,述说的是生命的亘古永恒。

  宁静,是一种超越。“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唯有超越世俗欲望的诱惑,才能淡泊名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收获心灵的宁静。
**t*xt*小*说*天*堂



第5章 解剖我自己


  赵鑫珊

  我手上经常握有一面无形的、精神分析的镜子。我常照它,看着镜像,对自己究竟是什么人,有所了解。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