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尼.奥斯特洛夫斯基
译者前言
我的一位年轻朋友,听说我在校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译文,特意写信来,要
我在书出版以后,务必给他留一册。他说,他还是“文化大革命”末期刚上小学的时候,
抓到过一本连环画,从头到尾,从尾到头翻了一个稀烂,原书却至今不可原谅地没有读
过。他很想读一读。他说的情况,在年轻人中间大概有一定的代表性。
五六十年代上大学的人,情况就大不一样。不仅人人读,而且多次读,认真读,读
了以后就见诸行动。前不久我们学校一位博士生导师寄语大学生,谈人生的意义,一开
头就说,保尔·柯察金那段名言伴随了他一生,鞭策他抓紧每秒每分钟的时间,去做一
些有利于人类发展、进步的事,同时也使自己的精神生活得到充实。这位老教授的情况,
在年纪大一些的人中间,也有代表性。
年轻的也罢,年纪大的也罢,读过的也罢,没有读过而想读的也罢,都认为《钢铁
是怎样炼成的》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其实,作品发表当时在读者中引起的强烈反响,
早就证明它是一本激动人心的书了。
本书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是俄罗斯人,一个普通的工人、红军战士、共青
团基层干部。1904年出生在乌克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是他的自传体小说,
但是其中确实有大量情节取材于他自身的经历。他同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一样,年
幼家贫失学,做过小工,参加红军打过仗,负过伤,后来也是双目失明,全身瘫痪。在
身陷绝境的情况下,他不甘心于吃喝、呼吸、等死,于是拿起唯一还能利用的武器——
笔,不,说笔也不准确,因为后来他连笔也拿不动了,而是靠口述,请亲友笔录,历时
三载,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创作了这部不朽的杰作,实现了重返战斗岗位的理想。
小说的结尾说,保尔在近乎绝望的期待中,终于迎来了州委的电报:“小说备受赞
赏,即将出版,祝贺成功。”现实生活中的尼·奥斯特洛夫斯基却没有那么幸运,而是
经历了更多的磨难。小说寄给出版社之后,开头吃了个闭门羹——退稿。后来经过朋友
们的努力,才被一家杂志社小心翼翼地接受。小说的第一部和第二部分别在1932年
和1934年分11期刊登在并不显要的位置上,而在这三年间,评论界却对它不置一
词,似乎根本没有发现这部作品的问世。真是难堪的沉默。
另一方面,读者却并不理会评论界的冷漠,也没有等待谁的推荐和指引。还在手稿
期间,作品便在当地读者中不胫而走。杂志连载期间,图书馆里借阅的人排成了长队。
人们迫不及待地盼望每一期杂志的出版。信件雪片似的飞向编辑部。有一位读者直接给
作者写信:“尼古拉,好兄弟!给你写信的是克拉斯诺达尔机车库一个你不认识的钳工。
现在是清晨五点,我一整夜都在读你的保尔的故事。我太喜爱他了。他的冤家对头,全
让我用钢笔尖给戳了个遍。杂志戳烂了。如今我呆坐着,不知道怎么还到图书馆去。”
读者的激动心情于此可见一斑。
评论界却继续沉默。直到1934年末,著名记者和作家米·科利佐夫来到黑海之
滨的索契市,在一间小厢房里找到木乃伊似的尼·奥斯特洛夫斯基,进行采访,并于1
935年3月17日在《真理报》上发表通讯报道《英勇》。尼·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
字和事迹第一次出现在全国性大报上,一夜之间传遍城乡各个角落,成了一个传奇式的
英雄人物。同年10月,他被授予国家级最高荣誉——列宁勋章。作者1936年12
月22日去世前的两年间,小说用各种语言重印重版了五十次。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成了人们爱不释手的读物。他们阅读这部作品,常常激动得
热泪盈眶。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并不是为曲折离奇的情节所吸引,急于了解事件是怎样
发展的,结局又是如何。事件的发展和结局,他们早已熟知。他们一再阅读这部作品,
只是因为它引起他们的强烈共鸣,激烈地震撼着他们的心灵,给他们带来无穷的精神力
量。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中译本,也同样受到我国读者的热烈欢迎。这部书最早由
梅益同志据英译本译出,1942年由上海新知书店出版。半个多世纪以来,一代又一
代的青年受到它的教育和鼓舞。保尔·柯察金同我国的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雷锋、
焦裕禄等英雄一样,受到青年的普遍崇敬和爱戴。他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
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
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
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被许多人记入笔记本,挂在床头,
贴在墙上,当做人生的座右铭。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问世以来,六十年间长盛不衰。究其原因,除了它真实而深
刻地描绘了十月革命前后乌克兰地区的广阔生活画卷外,是它塑造了以保尔·柯察金为
代表的一代英雄的光辉形象。保尔精神成了时代的旗帜。这个形象从诞生之日起便跨出
国门,成为世界各地进步青年学习的榜样。
保尔精神也早已超越时代的界限。当今的时代,同保尔那个时代的具体内容已经有
了很大的不同。拿我国来说,“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我国迈入了改革开放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任务,也有一大堆新的问题需要解决。
现实生活未必再要求我们像保尔当年那样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去攻占一个城堡,也未必
要求我们在身患伤寒的情况下踩着寒冷彻骨的烂泥去修建小铁路,但是在建设有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进军中,保尔的那种为人类的进步和解放而无私奉献的精神;那种
把崇高理想和每一个具体行动结合起来,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那种不畏任何艰
难险阻,百折不挠,勇于进取,艰苦创业的精神;那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却
仍然是时代的最强音。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中,保尔精神仍然是我们
强有力的武器。
我们推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并不是说它完美无缺。
用今天的目光看,作品的若干段落章节,例如在对农民阶级、知识分子以至新经济
政策某些侧面的描写上,不无偏颇之处。
这可以说是时代的印迹。如果我们熟悉本书创作的时代背景,那么,这些瑕疵也就
不难理解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作者在世时和去世后,都出版过多次。这些版本在文字和
内容上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例如,三十年代后期被清洗的历史人物,他们的名字在以后
的版本中都被删去,平反后才得以恢复,此外还有其他一些改动。1989年苏联青年
近卫军出版社出版了新的三卷集《尼·奥斯特洛夫斯基文集》,其中所收的《钢铁是怎
样炼成的》根据作者1936年末去世前签署付印的第五版和手稿作了校勘,是一个重
新整理过的文本。该书又在附录中以注释的形式刊出了过去俄文版中未曾发表过的部分
手稿。新文集的编者认为,这个版本应该是最符合作品原貌,并能成为今后各版蓝本的
规范文本。承蒙莫斯科尼·奥斯特洛夫斯基国家博物馆和新文集编者的好意,寄赠我一
套,使我这次得以根据新版本将译文校阅一遍,并将新发表的文字补译出来。为方便读
者阅读,新增的译文已直接植入正文中。有兴趣研究版本差异的同志,则请查阅198
9年的俄文版本。
同过去的译本比较,这次新增的部分大概有近四万字的篇幅,分散在全书不同的地
方。短的一两个词、一两句话,长的则有一二十页,甚至可以单独成节。内容涉及许多
方面,如少年保尔和冬妮亚、红军战士谢廖沙和丽达、保尔和达雅的友谊和爱情,红军
的战事,小市民的心态,保尔的加入和退出“工人反对派”,布尔什维克党同托洛茨基
派的斗争,社会主义建设的热烈场景,等等。此外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修改。
这样,这次的中文版,也可以说是一个最新的全译本了。
本书初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76年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负责此书出版的是
孙绳武同志,责任编辑是王家骧同志。
他们两位都是翻译界的前辈,为本书的出版默默地做了许多工作。如今绳武同志已
经光荣离休,家骧同志则不幸作古,我谨在此向他们表达诚挚的谢意和深切的怀念。
黄树南
1994年7月于南京师范大学
第一部
第一章
“节前上我家去补考的,都给我站起来!”
一个脸皮松弛的胖神甫,身上穿着法衣,脖子上挂着沉甸甸的十字架,气势汹汹地
瞪着全班的学生。
六个学生应声从板凳上站了起来,四个男生,两个女生。
神甫两只小眼睛闪着凶光,像要把他们一口吞下去似的。孩子们惊恐不安地望着他。
“你们俩坐下。”神甫朝女孩子挥挥手说。
她们急忙坐下,松了一口气。
瓦西里神甫那对小眼睛死盯在四个男孩子身上。
“过来吧,宝贝们!”
瓦西里神甫站起来,推开椅子,走到挤作一团的四个孩子跟前。
“你们这几个小无赖,谁抽烟?”
四个孩子都小声回答:“我们不会抽,神甫。”
神甫脸都气红了。
“混帐东西,不会抽,那发面里的烟末是谁撒的?都不会抽吗?好,咱们这就来看
看!把口袋翻过来,快点!听见了没有?快翻过来!”
三个孩子开始把他们口袋里的东西掏出来,放在桌子上。
神甫仔细地检查口袋的每一条缝,看有没有烟末,但是什么也没有找到,便把目光
转到第四个孩子身上。这孩子长着一对黑眼睛,穿着灰衬衣和膝盖打补丁的蓝裤子。
“你怎么像个木头人,站着不动弹?”
黑眼睛的孩子压住心头的仇恨,看着神甫,闷声闷气地回答:“我没有口袋。”他
用手摸了摸缝死了的袋口。
“哼,没有口袋!你以为这么一来,我就不知道是谁干的坏事,把发面糟蹋了吗?
你以为这回你还能在学校待下去吗?没那么便宜,小宝贝。上回是你妈求情,才把你留
下的,这回可不行了。你给我滚出去!”他使劲揪住男孩子的一只耳朵,把他推到走廊
上,随手关上了门。
教室里鸦雀无声,学生一个个都缩着脖子。谁也不明白保尔·柯察金为什么被赶出
学校。只有他的好朋友谢廖沙·勃鲁扎克知道是怎么回事。那天他们六个不及格的学生
到神甫家里去补考,在厨房里等神甫的时候,他看见保尔把一把烟末撒在神甫家过复活
节用的发面里。
保尔被赶了出来,坐在门口最下一磴台阶上。他想,该怎么回家呢?母亲在税务官
家里当厨娘,每天从清早忙到深夜,为他操碎了心,该怎么向她交代呢?
眼泪哽住了保尔的喉咙。
“现在我可怎么办呢?都怨这该死的神甫。我给他撒哪门子烟末呢?都是谢廖沙出
的馊主意。他说,‘来,咱们给这个害人的老家伙撒上一把。’我们就撒进去了。谢廖
沙倒没事,我可说不定要给撵出学校了。”
保尔跟瓦西里神甫早就结下了仇。有一回,他跟米什卡·列夫丘科夫打架,老师罚
他留校,不准回家吃饭,又怕他在空教室里胡闹,就把这个淘气鬼送到高年级教室,让
他坐在后面的椅子上。
高年级老师是个瘦子,穿着一件黑上衣,正在给学生讲地球和天体。他说地球已经
存在好几百万年了,星星也跟地球差不多。保尔听他这样说,惊讶得张大了嘴巴。他感
到非常奇怪,差点没站起来对老师说:“圣经上可不是这么说的。”
但是又怕挨骂,没敢做声。
保尔是信教的。她母亲是个教徒,常给他讲圣经上的道理。世界是上帝创造的,而
且并非几百万年以前,而是不久前创造的,保尔对此深信不疑。
圣经这门课,神甫总是给保尔打满分。新约、旧约和所有的祈祷词,他都背得滚瓜
烂熟。上帝哪一天创造了什么,他也都记得一清二楚。保尔打定主意,要向瓦西里神甫
问个明白。等到上圣经课的时候,神甫刚坐到椅子上,保尔就举起手来,得到允许以后,
他站起来说:“神甫,为什么高年级老师说,地球已经存在好几百万年了,并不像圣经
上说的五千……”
他刚说到这里,就被瓦西里神甫的尖叫声打断了:“混帐东西,你胡说什么?圣经
课你是怎么学的?”
保尔还没有来得及分辩,神甫就揪住他的两只耳朵,把他的头往墙上撞。一分钟之
后,保尔已经鼻青脸肿,吓得半死,被神甫推到走廊上去了。
保尔回到家里,又挨了母亲好一顿责骂。
第二天,母亲到学校去恳求瓦西里神甫开恩,让她儿子回班学习。从那时起,保尔
恨透了神甫。他又恨又怕。他不容许任何人对他稍加侮辱,当然也不会忘掉神甫那顿无
端的毒打。他把仇恨埋在心底,不露声色。
保尔以后又受到瓦西里神甫多次小的侮辱:往往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把他赶出教
室,一连几个星期,天天罚他站墙角,而且从来不问他功课。因此,他不得不在复活节
前,和几个不及格的同学一起,到神甫家里去补考。就在神甫家的厨房里,他把一把烟
末撒到过复活节用的发面里了。
这件事谁也没有看到,可是神甫马上就猜出了是谁干的。
……下课了,孩子们一齐拥到院子里,围住了保尔。他愁眉苦脸地坐在那里,一声
不响。谢廖沙在教室里没有出来,他觉得自己也有过错,但是又想不出办法帮助他的伙
伴。
校长叶夫列姆·瓦西里耶维奇的脑袋从教员室的窗口探了出来,他那低沉的声音吓
得保尔一哆嗦。
“叫柯察金马上到我这儿来!”他喊道。
保尔朝教员室走去,心怦怦直跳。
车站食堂的老板是个上了年纪的人,面色苍白,两眼无神。他朝站在一旁的保尔瞥
了一眼。
“他几岁了?”
“十二岁。”保尔的母亲回答。
“行啊,让他留下吧。工钱每月八个卢布,当班的时候管饭。顶班干一天一宿,在
家歇一天一宿,可不准偷东西。”
“哪儿能呢,哪儿能呢,我担保他什么也不偷。”母亲惶恐地说。
“那让他今天就上工吧。”老板吩咐着,转过身去,对旁边一个站柜台的女招待说:
“济娜,把这个小伙计领到洗刷间去,叫弗罗霞给他派活,顶格里什卡。”
女招待正在切火腿,她放下刀,朝保尔点了点头,就穿过餐室,朝通向洗刷间的旁
门走去。保尔跟在她后面。母亲也赶紧跟上,小声嘱咐保尔:“保夫鲁沙,你可要好好
干哪,别丢脸!”
她用忧郁的目光把儿子送走以后,才朝大门口走去。
洗刷间里正忙得不可开交。桌子上盘碟刀叉堆得像座小山,几个女工肩头搭着毛巾,
在逐个地擦那堆东西。
一个长着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