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是是非非何智丽 >

第12章

是是非非何智丽-第12章

小说: 是是非非何智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说这一回实行“总教练负责制”,名单由许绍发和张燮林决定。然而,要想“首先排除何智丽”,毕竟舆论沸沸,事关重大。所以,两位教练在作出正式决定之前,先在方方面面进行摸底式的投票。

  第一步,是由中国乒乓球队女队五位教练进行讨论,何智丽未得一票;第二步,中国乒乓球协会召集全国各省市队几十位乒乓教练讨论,何智丽仍未得一票;第三步,中国乒乓球协会正副主席进行投票,何智丽得一票——这一票是中国乒乓球协会副主席孙梅英投的。除了孙梅英之外,其余正副主席全投了反对票。

  第四步,除了教练们和领导们以上的投票之外,中国乒乓球队还进行了一次队员投票。

  在队员投票时,何智丽的票数甚高。据何智丽告知:焦志敏得全票,即二十票;何智丽十八票;李惠芬、戴丽丽各得十五票;陈静零票。这些投票结果表明:

  在教练眼中,由于何智丽不服从“让球”的命令,所以不投何智丽一票;在中国乒乓球协会领导眼中,同样由于何智丽不服从“让球”的命令,所以除了孙梅英之外,不投何智丽一票;在中国乒乓球队运动员眼中,何智丽是一员技艺高超的猛将,何况运动员们都吃足了“让球”的苦头,所以都拥戴何智丽。

  这表明,何智丽和队员们的关系是不错的。所谓“人际关系紧张”,其实是指何智丽和中国乒乓球队领导以及教练的关系紧张。

  在中国乒乓球队队员们进行投票时,陈静在选票的空白处,写了这么一段话:

  “你们不打算起用新手吗?我认为,队伍太老了,别人对老队员研究得也太多了。

  不如起用新手,新手技术也不比老手的差,所差的就是经验不如老的多……”①陈静的这一段话,引起了中国乒乓球队领导的注意。本来,他们就有启用陈静之意,也就借用陈静这一段话作为契机。

  陈静引起注意,以至后来以陈静取代何智丽出席汉城奥运会,大抵上有这么几条原因:

  第一,陈静年轻,只二十岁。一旦树了陈静,可以用作女队主力几年。

  第二,韩国被看成中国乒乓女队的主要对手,陈静曾在第三十九届世乒赛上胜过韩国女队主力玄静和。

  第三,陈静是“左大刀”,不仅欧洲选手不适应她,韩国选手也不适应。

  第四,一九八七年十一月十人日,在全运会女单四分之一决赛中,陈静以三比一胜了何智丽。

  这样,中国乒乓球队领导便着意于以陈静取代何智丽——尽管陈静没有得过全国冠军,也没有得过亚洲冠军或世界冠军。

  其实,关于“首先排除”何智丽,除了在乒乓技艺上进行大争论之外,还有更为重要的争论:到底是由于技术原因排除何智丽,还是由于在第三十九届世乒赛上不“让球”而排除何智丽?

  中国许多读者以为,不论是张燮林,还是许绍发,都只是从乒乓技术上解释为什么不用何智丽,都故意避而不谈第三十九届世乒赛风波,而这一风波其实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

  明眼人谁都知道,那是因为何智丽在第三十九届世乒赛反抗“让球”,夺得了女单冠军,早已使中国乒乓球队领导气歪了鼻子。倘若同意何智丽参加奥运会,何智丽势必会拿金牌,这将使中国乒乓球队的领导极为尴尬……所以,“首先排除”

  何智丽,乃是完全符合逻辑的。只是他们没有说真话,于是,也就只得在技术上找原因,以求遮人耳目。

  但是,张燮林坚决否认了这一点。

  张燮林很明确地说:

  “奥运人选有关国家的胜败得失,我们教练怎么会把个人的恩怨置于国家的事业之上呢?那些何智丽落选与让球有关的报道是不客观的。出奇制胜是中国乒乓球队多年的获胜法宝,我启用新人的决心已定、大不了当第二个曾雪麟。”①张燮林提到的曾雪麟,原是中国足球队主教练,因中国足球队败北而引咎辞职。

  张燮林这样阐述了自己的战略思想:

  “我们整个指导思想是稳中求胜,不断起用新手。我国乒协第一任秘书长和领队张钧汉讲过一句精辟的话,‘要有新人,才有新技术’,换句话说,不是新人就行了,还必须有新技术。十多年来,中国乒乓球女队教练一直在关注着世界各国乒乓球人才和技术的发展变化,特别是男子的技术。我总是认为,男子的今天就是我们女子的明天,在各种较大的国际比赛中,我们总把男子的新技术引进来,用在女子新人上进行训练。”张燮林还指出用陈静而不用何智丽的原因:“我们在奥运会上不用何智丽而用陈静,又是为何呢?因为当时朝鲜队不参加,所有外国队几乎都把目标瞄准何智丽,而且都熟悉她的打法。而陈静是新手,人们不熟悉她,整个欧洲队参加奥运会没有一个左撇子,所以我们出其不意,既是战术上有实力,又是战略上占上风。”除了张燮林、许绍发、李富荣和孙梅英、何智丽之间展开论战之外,众多的球迷也纷纷发表意见。球迷们的意见,几乎全是支持何智丽的:“许绍发对新华社记者的谈话是欲盖弥彰。有哪一个国家的世界女单冠军不能参加奥运会?”

  (全国制笔工艺科技情报站方水丰)“他们用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实在不成其为理由)来掩盖自己的理亏和心虚,只能使广大球迷对他们嗤之以鼻。”(天津社会福利服务公司李奕)“总教练的讲话听起来叫人心寒。我看他是为了掩人耳目,平息球迷的不满才不得不发表上述谈话的……虽然我是一个局外人,但我看得出来、尽管你战绩辉煌,但他们终不信任你。他们总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你,对你抱有很深成见。他们允许别人有失误,可绝不允许你有失误。只要你输一场球,他们就会振振有词,说你如何如何不行……”(哈尔滨潘冬梅)北京市曲艺家协会的一位球迷还准备写文章为何智丽鸣不平,并且把提纲寄给了她:“不让管建华,做对了;击败梁英子,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又对了;即使未战胜梁英子,又何错之有?

  如果让了管建华,管就保证能战胜梁英子吗?

  如果管建华有把握战胜梁英子,请先故胜何智丽;“如果何智丽因为没有‘让球’而不能参加奥运会,那将是中国体育史上的悲剧……”再摘引一封信:“由于你的任性,终于使自己遭到了最严酷的打击——失掉参加奥运会的资格。但是,你没有理由为自己当初的行为后悔,因为你用自己的实力为国家争取了荣誉,也赢得了自己的尊严。在我们广大球迷的心中,你是真正的世界冠军,因为这个冠军是你依靠自己的力量拼来的,而不是靠谁让来的。”何智丽交给笔者一封球迷来信,那是青海省西宁市师大附中医德华于一九八八年八月二十三日写的。

  瞿德华的长信中,有一段话这样驳斥许绍发、张燮林:“对于现在这样一个奇怪的阵容,说是总教练出奇制胜的策略,使对手不知我们球路不知所措。出奇制胜的确是兵家常用的方法,但在这次阵容的确定上是用不上的,与何吃在一起、住在一起、练球在一起,而且重要国际比赛常和何正式交手的队友,对何的球路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尚且多败在何的手下。那么与何没有交过手的,靠录像来研究何的球路的,而常败在何的败将手下的外国强手,又有什么可以顾虑的呢?”

  三易名单的内幕

  关于何智丽是否参加奥运会的争论格外热闹。这场争论,两个话题混在一起:

  既从技术上争论,又从人际关系上争论。

  上海的报纸几乎一边倒,全都支持何智丽。上海市的一位领导,甚至出面给国家体委打电话,希望能够挽回,把何智丽列入奥运会选手名单。

  北京的报纸当然支持中国乒乓球队的决定,但是也发出不同的声音。

  广州的《羊城晚报》,则对于“首先排除”何智丽表示支持。

  各地的报纸也都纷纷加入了这场新闻战。

  国内各报纷纷把何智丽作为“热点人物”加以报道。数以万计的读者、球迷,为何智丽鸣不平。支持何智丽的信件,从四面八方飞向中国乒乓球队。舆论的天平,倒向何智丽这一边。

  这一场新闻战,理所当然引起海外的广泛注意。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英国、美国、苏联、瑞典以及香港、台湾都纷纷报道何智丽风波,并第一次透露了中国乒乓球队“让球”内幕(尽管只触及一点点)。

  海外记者们到了这时才明白,为什么荣获第三十九届世乒赛女单冠军时,何智丽成了“不笑的姑娘”!

  好在中国乒乓女队所宣布的,只是“初步名单”,尚有挽回的余地。

  一九八八年八月二十日,上海《新民晚报》发表了一则引人注目的消息,全文如下:中国奥委会发言人对外国记者说:何智丽仍可能入选本报讯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今晨消息:据外电报道,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发言人最近对外国记者说:何智丽仍然在奥运会可能入选的名单上,因为中国的奥运乒乓球代表队名单要在九月二日以前公布。合众国际社引用一位中国奥委会负责人的话说:不让何智丽参加奥运会的决定还没有最后定案。

  这消息表明,奥运会之门,对何智丽尚未完全关死。

  上海《新民晚报》迅速发表这一消息,当然是为了安慰一下正在为何智丽被“首先排除”而愤债不平的广大上海球迷。

  奇怪的是,这一消息是怎么“出口转内销”的呢?为什么中国奥委会向外国记者发布,却不向中国记者发布?

  孙梅英又一次为何智丽奔走。

  就在这个时候,在北京的北京饭店发生了一幕小插曲:那天,中国乒乓球界在那里聚会。孙梅英一走进大门,便引起好一阵子紧张!有人悄然盯住她,生怕惹出麻烦。

  这是因为中国乒乓球协会名誉主席杨尚昆要出席会议,而孙梅英跟杨尚昆主席有过许多交往,势必会在杨主席面前为何智丽力争。

  据孙梅英对笔者透露,她那天确实随身带了九封信,准备面交杨主席。

  孙梅英记得,她在会场四处寻找杨主席,有好多双眼睛注意她的一举一动,只是那天杨主席有其他重要活动没来,那些紧盯孙梅英的人才松了一口气!

  尽管见不到杨主席,孙梅英还是把信托人送出去了。

  但是,中央领导人毕竟不能具体决定一个运动员可否参加奥运会——已经实行总教练负责制,名单由总教练说了算。

  在一九八八年九月二日,中国正式宣布《我参加奥运会代表团名单》,内中的中国乒乓球队名单如下:教练:许绍发,张燮林,郗恩庭,马金豹。

  男运动员:江嘉良,陈龙灿,许增才,韦晴光。

  女运动员:李惠芬,焦志敏,陈静。

  这样,何智丽被排除于中国奥运会选手名单之外,已成定局。

  新华社还宣布:“中国体育代表团前往汉城参赛的首批运动员将于十日登程。”

  其实,中国乒乓球队这一回的参赛名单,是作了修改的。

  第一次的名单据传是:

  “何智丽、焦志敏、戴丽丽。”

  这一最初的名单,虽曾见诸于上海《解放日报》记者陆黛的发表在一九八九年第一期《中国文学》上的报道《何智丽奥运会落选内幕》,但是迄今尚未得到中国乒乓球队的证实。

  也许,这名单是中国乒乓球队最初放出来的“烟幕弹”,既给何智丽以“定心丸”,也给国外以“迷魂阵”——以求把陈静“隐蔽”起来。

  也许,由于中国乒乓球队在七月初搞了那次运动员“民意投票”,这名单正是“民意”的反映。

  八月初,中国乒乓球队定下了名单:

  “焦志敏、戴丽丽、陈静。”

  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之下,特别是在孙梅英发表文章之后,从孙梅英所附的何智丽、焦志敏。戴丽丽三人战绩对照表上,可以清楚看出,戴丽丽虽然在过去曾有过不错的成绩,但是近年来战绩甚为不佳。

  尤其是在第三十九届世乒赛上,戴丽丽败于梁英子,而何智丽则胜了梁英子,夺得女单冠军。倘若让戴丽丽出战奥运会,那是无论如何说不过去的。

  这样,女队教练张燮林不得不调整名单,即排除了戴丽丽。

  本来,完全可以以何智丽取代戴丽丽,但是张燮林却决定由李慧芬取代戴丽丽。

  这不言而喻,因为在排名单时,“首先排除”的是何智丽,此时怎么可以又考虑何智丽呢?

  于是,最后名单变成了“焦志敏、李惠芬、陈静”。

  李惠芬取代了戴丽丽

  对此,李惠芬在当时是这样说的:

  “我是在八月二十五日刚知道自己将去汉城。我感到很幸运,不过也不觉突然,我想我有这个实力。我这次的任务是单打,我会好好拼的。我今年二十五岁。在女队中是大姐了,但打完奥运会,我还想打第四十届世乒赛呢!”

  陈静当时则是这样说的:

  “教练启用我,可能是想出奇兵吧。我要利用对手不太熟悉我的优势。我是新手,有什么压力?乒乓球的偶然性大,就是你发挥正常了,还有对手超水平发挥的可能。所以我根本不去想什么胜负问题,晚上倒头就睡。”

  至于焦志敏,本来就在所料之中。

  内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李惠芬。

  为什么李惠芬会取代戴丽丽,最后进入奥运会选手名单呢,这使许多人感到不解。

  论年龄,李惠芬年长何智丽一岁;论技术,何智丽比李惠芬更高。

  李惠芬上了奥运会选手名单,其实也出乎她自己的意料最初,李惠芬和何智丽一样,被排除于奥运会选手名单之外。正是从何智丽、焦志敏、戴丽丽、李惠芬、陈静五人之中,排除了何智丽和李惠芬,才形成了“焦志敏、戴丽丽、陈静”三人名单。

  尽管李惠芬和何智丽一样落选了,但是当中国乒乓球队通知李惠芬去丹东集训时,她还是去了。

  李惠芬形容自己当时的心情为“心乱如麻”,因为她知道去丹东,无非是当陪练而已。可是,如果不去,毕竟她是中国乒乓球队女队队长,必须服从组织纪律。

  就在这时,她的未婚夫、乒乓名将惠钧劝她:“你要控制自己的情绪,随队去丹东,好好陪练。明年还有第四十届世乒赛,你要把目标定在第四十届世乒赛上。”

  就这样,李惠芬去了丹东。在丹东,虽说她有腰伤、腿伤,她仍坚持当陪练。

  李惠芬,一九六三年出生在河北石家庄一个铁路职工家庭。七岁时,李惠芬上了石家庄铁路第一小学。这所学校乒乓球运动甚盛,体育老师宋忠义看出李惠芬有培养前途,就引导她学习打乒乓。一九七九年冬李惠芬进入国家青年队,一九人二年进入中国乒乓球队。一九八七年,李惠芬成为中国乒乓球队蝉联女子团体冠军的主力队员。

  李惠芬的球风稳键。队友们对她的评价是:“虽无惊人之举,也不会让你大失所望。”

  在丹东陪练了一个多月,李惠芬随队回到北京。

  这时,她突然接到通知:“取代戴丽丽,出征奥运会!”

  当然,论球艺,李惠芬略逊何智丽一筹。但是,既然何智丽已被“首先排除”,那么替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