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养家+番外 作者:曾文(晋江vip2014-11-07正文完结) >

第10章

重生之养家+番外 作者:曾文(晋江vip2014-11-07正文完结)-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辈子张琳拼掉半条命也只上了个专科,这辈子她打定主意的两件事就是赚钱和读书,赚钱的事,他家正朝着预期的路上走着。至于读书,就得全凭她自己的努力,不成功便成仁。
  她不会觉得自己重活一次就觉得比他人多一些知识,反之,正因为上辈子了解了自己与其他人的差距,她这辈子更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只不过死读书是不行的了,张琳寻思着自己要把握住优势,小学的部分她是没问题的,最好能提前找些初中的教材看看,她就不信别人读6年初高中,她读12年还赶不上。
  “孩子她爹,能看到大妞坐在学堂里读书,我现在觉得自己这辈子的努力都没白费。”张母走在回家的道上有感而发。
  “恩,等再过两年把二娃也送去读书,我就越来越有奔头了。”张父闻言憨憨的挠挠头:“我这辈子是长在泥地里了,希望两个娃子能成个读书人。”
  “什么泥地里?”张母不屑道:“你看我家现在不是都没怎么下田了吗,我们日子照样过得好,就像大妞说的,以后我们还要赚更多的钱。我现在觉清楚了,这人的命啊,还得靠自己。”
  “那是,等过两年再赚些钱,我们可以把房子修了,再养两头猪,那不是越来越好吗?”
  张母顿时有些恨铁不成钢:“你怎么那么没出息啊,养什么猪。过两年我们多赚些钱到镇子里去买房,我想着大妞二娃还是去镇里或者县里读书好些,那里条件好不是。”
  “我们赚的了那么多钱吗,镇子里买房可贵了。”张父有些犹豫,他从没想过这些事。
  “这钱都是人赚的,我们苦些累些不就有了。镇子里生意还好做些···”张母有些向往,她现在可以说和张琳站在一条线上了。
  说道后来张父也笑了:“恩。我们现在这光景,说不定真能成呢。”
  再说陈颀威回家后,他去村子里住的事已经传遍大院了。第二天一大早几个死党就上他这来打听。
  “我说威子,你真到农村里住了!你睡哪啊。听说那的人都和猪羊一块儿住的。”说话的是他发小,从小一个大院长大的何易,算的上开裆裤的交情:“再说你那别扭性子,人能忍受得了你。”
  陈颀威埋头看书,理都不想理会这没正行的人,陈颀威有时也搞不懂,自己怎么能就能忍受这个嘴上无毛的东西。
  “就是,能让你住一周可真不简单啊,你在我家都没睡过一天呢。要真那么好玩,下次你把我捎上呗。”刘科也感慨道。陈颀威和他大小一块儿长大,他从没见过陈颀威上别家住过,表弟表妹家都没有,除了过年留宿之外。
  “还有我,还有我。”
  陈颀威彻底无语了,他就不知道这些人怎么比他妈还烦,一回来就问东问西的。
  相对于小孩们的混乱。陈家大人们倒觉得他能下村子很不错,陈爷爷还特地把他拉到书房细细问了一遍。
  等知道他还帮忙卖过东西后,不禁对他大加表扬。陈爷爷是改革派,孙子的行为很得他心,发展经济就要从农村里开始嘛。
  小剧场:
  陈母:威威,我给你买的书怎么不见了?
  陈颀威:丢了。
  陈母惊:你也会丢东西?
  隔天,陈家论坛再次被刷屏,陈颀威丢书的事件有了无数个版本。
  而李姥姥看到内容时,慈祥的笑了。
  
  ☆、第15章 新点子出炉
  
  张琳开学一个多月,由于表现好,很快便被提拔成了班里的小队长。虽然一个班只有三十几个人,但这事儿已以让张父张母高兴了,这说明自己多女儿能干啊。
  自从上学后,张琳就不再帮着家里去做生意了,村小离她家有一段距离,每天回家差不多要五点半。当了干事后,有时还要留下来做些事,回的就更晚了。所以她便改了自己的工作,每天回家帮着做饭,只周末才跟着父亲去赶集。
  学校的日子大体过得很顺利,反倒是一件小事让张琳有些为难:“娘,那个文具盒我不想要了。你给我缝个布的呗。”
  “怎么了,你不喜欢?”
  “不是,我们班现在还没人用铁皮的文具盒,那个太显眼了。”张琳叹口气,他们家现在条件是好些了,但也挺惹人眼红的。这段时间大家熟了,天天都有人来问她文具盒的事。她是不想和这些小孩计较,但架不住那些□□裸的眼神。
  孩子淳朴带来的一个影响就是他们对喜欢好奇的东西不会藏着掖着。不像以后有些人拐着弯的打听,而是正大光明的表现出来。
  现在班上的孩子每天都会到她位子上拿着文具盒摸来摸去,眼巴巴的看着,就连上面一多花都觉得顶了不得,害得她想找些空多看看书都不行。
  张琳早在赶集的时候就到旧书店淘了几本中学教材,她平时回家要做饭,晚上要帮忙准备生意,能用来学习的时间本就不多,而且她也不会在课堂上看其他书,所以每次课间那都是争分夺秒的学习。现在被这么小件事被打扰了,真让她哭笑不得。
  “但那是你爹特意给你买的,你不用他又得不高兴。那是他的心意嘛。”张母觉得这完全不是个事,让别人羡慕大妞不该高兴吗。
  “娘。”张琳撅了撅嘴:“我们家本来就很多人眼热着,现在我又用这么好的文具盒,还不知道得被传成什么样呢。而且我也不是不用,我想着过两年大家都用的时候我再用,我不想搞得自己很特殊一样,这也不利于拉近同学关系不是。”就是不想让父亲不高兴,她才专程给母亲报备。
  “那也行。”这么丁点事儿,张母也不想勉强孩子:“但你得把文具盒藏好了,千万别让你爹发现。我给你做个新的,铁皮那个你明年可一定要用啊。”
  张琳得了答应高兴了:“恩,我知道了。对了,这两天生意好吗?”
  张母闻言叹了口气:“比以前差点,这两天又有两家人来摆摊,一家卖包子,一家卖烧饼。我们现在啊,完全靠着酸梅汤才多些人来,今后还指不定怎么样呢。”
  张琳这下着急了:“娘,这样下去可不行!酸梅汤夏天喝还成,等过两个月天气转凉,谁还喝那东西啊。我觉得我们的找些其他的东西来做。”
  “你又有什么新点子,说来听听。”张母急忙问。两个大人现在相当重视张琳的想法,她总能有些稀奇古怪的点子,而且每个都能成功。
  “我暂时还没想到。”张琳也愁了:“我只是觉得我们要做些长久的,规模化的事儿。”
  “规模化?”
  “啊,这是老师教的。”张琳一不小心说漏嘴,赶紧找个替死鬼,反正母亲也不可能去向老师求证:“就是比较大的生意,可以做很久的,比如像铁厂那种的。”
  张母一听就泄气了:“那么大的事我们怎么能行,我们没那么多钱,而且厂子都是国家才能有的,这···这不行。”
  “我也知道,我只是有这个想法。”张琳悻悻,自家目前到底能做些什么啊?
  “诶,张琳,你那个鹅鹅鹅的诗背下来没?”徐红梅早上遇到张琳问道。张琳现在他们班最聪明的人,每次做作业最快,老师都喜欢她,而且好几门课的老师都想让她当课代表。她在低年级里很是出名,徐红梅对她也很崇拜。
  “背下来了,怎么?”张琳现在是早想晚想,连做梦都在想赚钱的事,哪还有时间去搭理小姑娘啊,只敷衍的答着。
  徐红梅闻言紧了紧书包:“那么难的诗你一天就背好了,你真是太了不起了。”
  对上徐红梅闪亮的大眼睛,张琳只能呵呵:我上辈子加这辈子都活了30多年了,连首诗都背不下来的话,也不用爹娘来收拾,我自己拿块豆腐撞死得了,省得浪费国家粮食。
  “唉,我还没背下来,明天李老师还要抽背,真讨厌。”徐红梅边说边跺脚。
  一首诗至于吗,张琳本来想说自己小学六年的诗全背完了,转念一想,和一个小孩较什么真儿。这一打岔,又想起昨儿个背的江南,这是她至今遇到的最好背的一首了。
  “对了,鱼!”
  徐红梅还沉浸在悲伤里,张琳一声大吼把她生生吓了一跳:“什么鱼?”
  张琳见徐红梅一脸茫然,马上正色道:“你吃过鱼吗?”
  “鱼?没吃过。我只听爹娘说过。”
  张琳得了答案满意了,现在村里镇上都没有卖鱼的,大人们有吃过的也都是从河里抓的小鱼。现在像她们这种农村都还没有规模养殖的概念,鱼在村里人眼里不是常见的吃食。
  既然这样,那如果自己家能养鱼的话说不定也是不错的。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以后可以自己卖,也能卖给那些餐馆。如果有鱼塘的话,还能人工养殖虾和其他水产。今后餐饮业发展起来,水产马上就会变成内陆不可缺少的一项。
  张琳有了点子,一扫前几天的郁结,心情豁然开朗,对着徐红梅也一脸亲切:“你背不下来的话我帮你啊,今天放学我们一道走,我教你背诗的法子。”说起来自己的点子也有徐红梅的,嗯,一小半吧。
  “真的吗?张琳你太好了!明年选班长的时候我一定投你一票。”徐红梅得了好处直表忠心。
  倒是张琳,闻言有些黑线,自己这算是贿赂吗,但她丁点都不想当班长啊。
  张琳这天回家没把自己的想法马上给家人说,记得上辈子她八岁也就是明年大约这个时候,村里有一次荒地的承包的政策。她小姑家包了块地来种水果,隔了一年发了财,赚了万把块,成了村里第三个万元户。那时候起,他奶奶就把对大儿子的爱转到了小女儿身上,自家在张家的地位就更难处了。
  那时候母亲生病去跟小姑借钱,不仅被冷嘲热讽一番,最后竟只借到几十块,她爹回来就哭了。
  所以这辈子张琳对张家的亲戚可真没什么好感,只有唯一对他们好点的爷爷让她现在想认作血亲。
  不过这件事倒让她把承包的事儿记得门清。她得等到那个时候再把想法说出来,要不出了差错可让家里人白高兴一场了。
  不过养鱼场这种事,不光是丢几个鱼苗下去就行了,她们还得有技术才行。从海边请那些渔民太投价了,肯定不行,没有回报前要保守打算。不能靠别人就只能靠自己,除了找些书回来看,她也想不到其他法子。
  这周末赶集的时候,张琳又去了趟书店,这次她不是找教材,而是找关于养鱼的书。但耗了半天把书店都翻遍了也没找到。其实想也可以知道,现在关于这些书本来就少,更不要说他们这个山里小嘎达里面,更不可能找到这类书了,最后只得垂头丧气去等她爹。
  “琳娃子,你怎么了?”李姥姥到了摊子前就见张琳在那皱着一张小脸沉思。
  “李姥姥,你来了。”现在李教授每隔两周都会来集市,有时来赶集,即使不赶集也会专道来看看她,所以两人亲近许多。
  “哎哟,看你苦着张脸,怎么了。”李姥姥接过张琳给的土豆逗她,这孩子每天都一副乐呵呵的样子,可很少见这么愁眉苦脸的。
  张琳闻言灵光一闪,这可是位教授啊,家里什么书没有,就把自己找书的事儿给说了。
  “你找那种书做什么?”李姥姥听了有些奇怪,这可是很偏门的书啊。
  “我爹娘想看看能不能在村里弄个渔场,我就想帮他们找找这方面的书。”说完期望的看着李姥姥:“李姥姥,你家有这方面的书籍吗,我想借来看看。”反正她爹娘平时也碰不上李姥姥,即使遇到了她爹也不会谈这些,她就干脆把这帽子扣到她爹身上了。
  这下可愁了李姥姥,虽然张家想法很好,但她是教历史的,他老伴是教数学的。家里要说其他书是很多,这方面还真没有。
  张琳一看李姥姥的表情就知道没戏,又低落了。
  李姥姥看她这样不忍心,道:“你别泄气,我们这儿这些书是很少,等我回头让威威在市里给你寻寻。B市书店多,什么书找不到啊。”
  “那会不会太麻烦了?”张琳有些犹豫。
  “这有什么啊,他暑假打扰了你家那么久,帮你做点小事还不成?”李姥姥道:“等他找到了,我让他给寄过来。既然你们有这样的想法,我也很支持啊。只是到时让你多给我几条鱼就行了。”
  张琳一听乐了,拍着胸脯保证:“这有什么啊,到时我请您来我家钓鱼,钓条十斤的,一半红烧一半清蒸。”
  李姥姥这下乐了:“十斤!那不成鱼精了吗?”
  李姥姥效率高,回头就给陈颀威去了个电话给他说了这事儿。
  刚巧第二天周末,一大早陈颀威就告他妈说要去书店。他家也不疑有他,直接派人把他送了去。
  小剧场:
  李姥姥:你媳妇让我帮她找书呢。
  陈颀威:??
  李姥姥:滔滔不绝···
  第二天
  张琳看着屋里新添的书架嘴角抽了抽:这些是?
  陈颀威埋首文件:书。
  张琳:我知道是书。
  陈颀威:你要找的。
  张琳:···所以她才不想托这货···
  
  ☆、第16章 通信
  
  “陈颀威,你他妈的又跑书店,里面有什么好东西啊,你都三星期没和我们出去玩了!”这天陈颀威一早本来要去书店,结果刚出门就被何易堵在了门口,原因是他一连三周周末都跑的没影,让他们连个尾巴都逮不到。要不是他今天起个大早,又得扑个空。
  “我去找东西。”陈颀威面无表情道。其实陈家也很好奇他这段时间的举动,只是想着书店也不是什么坏地方,也就没管。
  “你他妈的别忽悠我,书店能找什么,你要找什么本书给兄弟说就是了,还藏着掖着的。”说到这何易瞄了眼周围,凑到他耳边小声说:“难道你要找什么···啧啧···之类的?”
  陈颀威心里翻了个白眼,最后只说帮他姥姥找的。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何易也深究找什么书了,陈颀威姥姥姥爷是高知分子,要找本奇点怪点的书也不是什么大事,他只是好奇让陈颀威他爸妈找不是快多了吗?
  “我姥姥那天只是提了一下,我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想帮着找。”陈颀威这谎说的极有技巧,这么说等于是他想尽尽孝心,又不想让家里知道。何易听了也不能找人去求证啊。
  “那快着点,下个月还和四小比赛呢。你说你多久没来练习了,要是被刷下去坐板凳我们可管不了。”
  “我知道了,下周就能去练球。”其实陈颀威已经找了五本,但他做事一向力求完美,总觉得这东西越多越好。而且市里的书店也只剩最后几家没跑,他这周就能完事。
  “那行,你下周再跑了,我们就拉出去练练。”何易比陈颀威只大一岁,但何家全家从爷爷辈到孙子辈全是部队的,他自然从小就□□练着。陈颀威虽然也学了格斗术,但在何易面前却还是讨不了好。所以一旦陈颀威的怪性子犯了,何易几人郁闷时,就会把人拉到院里练练。
  几家大人也知道他们的习惯,但几个孩子闹不出什么大事,还觉得这样能拉近彼此感情,所以每次他们练手时还甚至有人围观呢。
  陈颀威说到做到,果然在第二天周末就搞定,晚上就给李姥姥去了个电话。
  “没想到你这么快啊。”李姥姥听到陈颀威的回话有些惊讶,她以为外孙还得再等两周呢,没想到动作那么快,看来他很上心啊。
  “我这周给你寄过去。”陈颀威也不废话。
  李姥姥闻言有些为难:“你现在寄过来得等到下周才能到吧,我下周要和你姥爷回学校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