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人性七论〔英〕莱斯利史蒂文森 >

第7章

人性七论〔英〕莱斯利史蒂文森-第7章

小说: 人性七论〔英〕莱斯利史蒂文森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65

    人性七论95

    《使徒行传》(Acts)

    ,第3章第19节],充满了上帝通过圣灵重生的神力,使之成为可能的那种生活的规劝[见《加拉太书》(Galatians)

    ,第5章第16节]。因此,一个坚持一切都是由于上帝,一个坚持规劝拯救要靠人的反应,这二者之间假如不是矛盾的,也是一种紧张的关系。圣奥古斯丁(St。

    AuCgustine)强调前者,而贝拉基(Pelagius)则强调后者。 在这一争论中,意志的自由问题成了基督教神学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内部问题。 尽管贝拉基被谴责为异端,虽然人的自由意志之主张很难同上帝拥有完全主权的主张相调和,但它仍然是基督教信仰中必不可少的因素。许多善于思考的基督徒会承认,在基督教基本教义中,确实存在着上述的概念问题。 但他们会强调,基督教不仅是一种理论,还是一种生活方式;尽管它可能被称之为意识形态,但它不是像马克思主义一样的政治意识形态。 他们是实践的基督徒,尽管基督教存在难题,但他们接受这一基本理论。这是因为,他们在教会的生活和祈祷中发现,在内心或“精神”

    生活中,有某种程度的增益,这在别处是无法发现的。如果不考虑这一点,就不可能对基督教作出完整的估价。

    进一步阅读的建议E基础读本:《圣经》(TheBible,有许多版本和译本)。我引用的版本是基督教的标准版本。 一本像皮克(Peake)的《圣经集注》(ComentaryontheBible)那样的评注本有助于解决许多疑难问题。《牛津最新圣经与圣经外传注释:标准

 66

    06人性七论

    修订本》(TheNewOxfordAnotatedBiblewiththeApocCrypha:RevisedStandardVersion)也可起到同样的作用。 一本世界范围的《圣经研究》刊物由H。G。 梅(May)和B。M。 梅茨格(Metzger)主编,牛津大学出版社,1974年。约翰。 希克(JohnHick)

    的《上帝的存在》(TheExistenceofGod)

    汇集了经典作家,赞成和反对上帝存在的均有,以及现代作家对可证实问题的争论。约翰。 希克的《宗教哲学》(PhilosophyofReligion)是一本入门书,它集中论述了犹太基督教的上帝概念,全面评述了当代对这一概念在哲学上的讨论。L。科拉科夫斯基(L。Kolakowski)在《宗教》(Religion)一书中,对理智和宗教之间的复杂关系进行了巧妙的研究。关于基督教对人性的理解,见莱因霍尔德。 尼布尔(ReinholdNiebuhr)1939年发表的著名讲演及汇编而成的《人的本性和命运》(TheNatureandDestinyofMan)

    ,纽约,1964年;E。L。 马斯卡尔(E。L。Mascal)

    《人性的重要性》(TheImportanceofBeingHuman)

    ,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1958年,这本书清楚地介绍了一种新托马斯主义(neo-Thomist)的观点,J。麦夸里(J。

    Macquarie)的《寻找人性》(InSearchofHumanity)

    ,纽约,1983年。 该书深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

 67

    I共产主义革命

    COMMUNISTREVOLUTION

    MARX。 马克思

 68

    26人性七论

    5

    马克思:共产主义革命

    我在开首章节里比较马克思主义与基督教时,就已经概要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些主要思想及对这些思想的一些陈腐的反对意见。 在本章里,我想略进一层,介绍一下马克思的生平和工作,然后对他的历史论、人性论、诊断和处方进行批判性的分析。 我不打算对其后的许多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流派加以解释或讨论,而只想集中讨论一下马克思本人的思想。(尽管马克思和恩格斯(Engels)

    合写了一些著作,但恩格斯的贡献无疑是较小的。)

    生平和工作E卡尔。 马克思(KarlMarx)于1818年出生在德国莱茵省(Rhineland)的一个犹太人家庭,后来信仰基督教。 他是作为一名新教徒长大成人的,但很快就放弃了宗教。 他很早就表现出学术上的能力,并于1836年开始在柏林大学法学系

 69

    人性七论36

    读书。当时黑格尔(Hegel)

    哲学在德国学术界占主导地位。很快马克思就埋头攻读和研究黑格尔的思想,以至放弃学习法律,专心攻读哲学。 黑格尔著作的主导思想是历史发展的思想。 他认为,每种文化或每个民族的每个历史阶段,作为承先启后的一个发展阶段,都有自己的特点。 按照黑格尔的观点,这种发展是按照根本上思想的或精神的规律进行的。 每种文化或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人格,其发展也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加以解释。 黑格尔甚至把这种人格化推而广之,将它应用于整个世界。 他把整个现实同他所说的“绝对”

    、世界本体或上帝(这是泛神论的概念,而不是基督教上帝的概念)

    联系起来,并把整个人类历史解释为这种“绝对精神”之渐进的自我认识过程。“自我认识”

    因而被看作推动一切历史前进的根本的精神进步。 它是一个战胜黑格尔所说的“异化”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有知觉的人(主体)面临着某些他以外或与之不相容的事物(客体)。

    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这种区分,在世界的精神自我认识过程中又以某种方式合为一体。黑格尔的追随者在如何把他的思想应用于政治问题上分裂为两大阵营。 黑格尔学派的“右派”认为,历史发展的过程自动导致尽可能好的结果。 因此他们认为当时的普鲁士国家是过往历史发展的理想顶峰。他们因此持保守的政治观点,喜欢强调黑格尔思想的宗教成分。“左派”或“青年”黑格尔派认为,理想尚未实现,当时的民族国家根本不是理想国家,人的责任是帮助改变旧秩序、促进下阶段人类历史的发展。因此他们持激进的政治观点,喜欢把上帝与人归为一体,因而采取了一种从根本上说是无神论的观点。 在这方面,最重要

 70

    46人性七论

    的思想家之一是费尔巴哈(Feuerbach)。

    他于1841年发表了《基督教的本质》(EsenceofChristianity)

    一书。费尔巴哈认为,黑格尔把一切事物都颠倒了,实际情况不是上帝在历史上逐步认识了自己,而是人提出了宗教思想,以此作为当今世界一种苍白的反映,这才是唯一的现实。 人之所以需要相信幻想,是因为他们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感到不满或“被异化”。因此,形而上学只不过是一种“神秘哲学”

    ,是我们内心感情的表现,而不是宇宙的真理。宗教就是异化的表现。人只有认识了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真正人生命运,才能从异化中解脱出来。 因此,费尔巴哈是人本主义思想的最重要的来源之一。这就是马克思形成自己思想那个年代的学术气氛。 他在读了费尔巴哈的著作后,就打破了对黑格尔著作的迷恋。 但是他继承了这样一种看法,认为在黑格尔的著作中,有关人性和社会的真理被隐藏在一种颠倒了的形式里。 正如我们所知,历史发展和异化的概念在马克思思想中起了重要作用。他于1842-43年写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同时成为一家激进的政治经济刊物《莱茵报》(RheinischeZeitung)的编辑。这份刊物不久被普鲁士政府查封,因此马克思于1843年迁居巴黎。 在其后的两年里,马克思在那里受到他一生中其他重要的学术影响,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他博览群书,其中包括英国经济学家亚当。 斯密(AdamSmith)和法国社会主义者圣西门(Saint-Simon)

    的著作。他还见到了蒲鲁东(Proudhon)

    、巴枯宁(Bakunin)和恩格斯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家。(这是他同恩格斯终身友谊和合作的开始。)

    1845

 71

    人性七论56

    年他被驱逐出巴黎,来到布鲁塞尔。在巴黎和布鲁塞尔的那些岁月里,马克思提出了自己的所谓“历史唯物论”。马克思按照费尔巴哈所建议的那样,把黑格尔的观点颠倒过来后,发现历史变革的动力,本质上不是精神的,而是物质的。一切历史的关键不在人的思想中,当然更不在任何一种民族的或宇宙的人格,而是在人类生活的经济条件中。 异化既不是形而上学的,也不是宗教的,而是真正社会和经济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是工人以外、与工人分离的东西;工人不是为自己工作,而是为别人——为把产品作为私有财产占有的资本工作。马克思1844年在巴黎所写的《经济哲学手稿》(EconomicandPhilosophicalManuscripts)中,可以发现对异化的这一分析。 但这一手稿的英文版,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普遍问世。 历史唯物观还可以在马克思这一时期的其他著作中找到,如1845年的《神圣家族》(TheHolyFamily)

    、1846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TheGermanIdeology)

    (与恩格斯合著)

    和1847年的《哲学的贫困》(ThePovertyofPhilosophy)。

    在布鲁塞尔,马克思参与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的实际组织工作,这项任务占据了他后半生的大部分时间。 这是因为他认识到,他工作的主要目的“不仅要解释世界,更要改变世界”

    [正如他在1845年所发表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ThesesonFeuerbach)中所说的那样]。他确信历史正向革命的方向发展,通过革命,资本主义将让位予共产主义,因此他努力教育和组织“无产阶级”——他认为在即将发生的斗争中胜利将属于工人阶级。 他受命就国际共产主义

 72

    66人性七论

    运动的宗旨写了一份最后正式声明后,就同恩格斯一起起草了著名的《共产党宣言》(ManifestooftheComunistParty)

    ,并于1848年年初发表。 当年稍后的时间里(尽管很难说这是《宣言》发表的结果!)

    ,欧洲好几个主要国家发生了流产革命。 这些革命失败后,马克思被驱逐出比利时、法国和德国。因此他于1849年流亡到伦敦,并在那里度过了自己的余生。在伦敦,马克思过着贫困的生活,靠偶尔给报纸写稿和恩格斯的馈赠勉强糊口。 他开始每天到大英博物馆进行研究工作,并继续从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组织工作。 在1857-58年期间,他又写了一系列的手稿,名为《大纲》(Grundrise)

    ,这些手稿勾划了他整个历史和社会理论的蓝图。 但是直到1973年,全部手稿的英文版才问世。1859年,他发表了《政治经济学批判》(CritiqueofPoliticalEconomy)

    ,1867年发表了他最重要的著作《资本论》(DasKapital)第一卷。 这后两本著作包含了极详细的经济和社会史,反映了马克思在大英博物馆辛劳的成果。 尽管这些著作中黑格尔的异化等哲学思想的痕迹较少,但马克思仍力图运用他的历史唯物论的解释,来证明资本主义垮台的必然性。从《共产党宣言》起,正是他那些后期著作才最为有名,并构成了许多共产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础。在这些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主要受到德国的哲学、法国的社会主义和英国的政治经济学的影响,它们构成了一种包罗万象的历史、经济和政治理论。 这就是恩格斯后来所说的“科学社会主义”

    ;因为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他们已经发现了研究历史的

 73

    人性七论76

    正确科学方法,因而也就发现了他们那个时代和将来社会发展的真理。 然而,最近发表的他的早期著作,特别是1844年的《巴黎手稿》(ParisManuscripts)

    ,向我们显示马克思的思想有许多是起源于黑格尔哲学,表明他早期思想具有更多的哲学性质。 因此人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他的思想是否存在着两个截然不同的时期——早期曾被称之为人本主义、甚至存在主义的思想,让位予后来更为严谨的“科学社会主义”。

    我认为以下的说法是公平的:一致的看法是这两个阶段之间有着连续性;在他的晚期著作中异化的主题虽然不明显,但仍然存在着;1857-58年所写的《大纲》(Grundrises)内容似乎可以证实这一点。 因此,我对马克思的讨论将以这样的假设为基础,即他的思想是有连续性的。 我在后面提到的参阅页数,是以鹈鹕出版社出版的《卡尔。 马克思:社会学和科学哲学选集》(KarlMarx:SelectedWritingsinSociologyandSocialPhilosophy)为准。 这本书恐怕在众多的马克思和恩格斯选集中是最有用的一种,它把他们早期和晚期的著作,全都收集了。

    宇宙论E现在让我们着手对马克思的主要理论作一批判性的分析。 他毫无疑问是一位无神论者,但这并非其独特之处。 他对整个世界的认识与众不同之处,是他对历史的解释。 他声称已经发现了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科学方法,并期望有朝一日会有一种单一的科学,它既包括人文科学又包括自然科学

 74

    86人性七论

    (页85)。因此他认为,历史的变化有其普遍规律,认识了这些规律,就能预测未来历史的大体进程(如同天文学预测日食、月食一样)。在《资本论》第一版的序言中,马克思把自己的方法同物理学家的方法作了对比,说“这一著作的最终目的,是揭示现代社会运动的经济规律”

    ;他还谈到资本主义生产的自然法则“具有铁一般的必然性,向着必然的结果发展”。

    他同意黑格尔的观点,认为每种文化的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历史真正的普遍规律可能是那些有关发展过程的规律。 根据这些规律,一个阶段导致下一个阶段。 他粗略地把历史分为亚细亚、远古、封建和“资产阶级”或资本主义阶段;并认为一旦条件成熟,每一阶段必然要让位于下一个阶段(页68)。

    同样不可避免地,资本主义也将让位予共产主义(页150-151)。

    然而,人们有充分的理由对历史规律这一概念提出疑问。历史当然是一门认识论的学科,因为它的主张能够而且必须经受实际发生的情况之检验。 但这并不是说,它具有一种科学的其他主要特点,即它力图形成规律,将没有限制的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