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大汉帝国风云录 >

第915章

大汉帝国风云录-第915章

小说: 大汉帝国风云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燕、田豫拒绝接旨。这圣旨一接,自己地脑袋也就岌岌可危了。
  虎贲羽林竞然置长公主的安危于不顾,弃守皇宫,将来就是死罪啊。自己宁愿背上抗旨的罪名,也不能让虎贲羽林离开皇宫半步。
  司马防急忙出面调停。何风的军队还是不要进城,这有违律法,尤其是在现今这个敏感时期,更不能进城。虎贲羽林也不能离开皇宫,这也违背律法,张燕和田豫两位大人根本承担不起这样的罪责。至于吕布大人,殿下可以留在身边。在这个特殊时期,吕布大人和他的亲卫悍卒可以留在宫内,但只能戍守殿下的金华殿,其它地方不许去。
  长公主气得恨不得拔剑杀人。何风的军队不给进,吕布的军队只能守在金华殿,那自己岂不同于自囚于金华殿?
  长公主忍气吞声,答应了。
  八月十五,太傅杨彪、大司马徐荣、太常郭策等朝中十几位大臣联袂赶到栎阳,劝谏长公主修改官制。
  长公主要求天子返驾,然后再谈修改官制的事。
  八月十六,小天子接到了长公主的书信。此刻他正在右将军杨凤、中垒将军于毒等人的指导下,演练攻防战术,“战场”上一万多将士正在他的指挥下奋勇“作战”。小天子“战”兴正浓,根本不想回去,他眉头一皱,写了封回书,姑姑,朕这几天上吐下泻,发热不止,行走不便,过几天再说。为了让自己的谎话逼真一点,他故意把字写得歪歪扭扭的,但他觉得还不够逼真,又在绢布上滴了很多水珠,充做眼泪,表示自己很痛苦。
  赵松看他鬼鬼祟祟的,很不放心,陛下,你刚才写了什么?给臣看看?小天子哈哈一笑,没什么,没什么,秀儿说她要来,她一来,朕岂不惨了?所以,朕写了回书,说朕生病了,叫她过几天再来。
  八月十六晚上,这份书信送到了长公主手上。
  长公主大吃一惊,勃然大怒,把太傅、大司马等公卿大臣们一顿臭骂,“你们好大的胆子,竟敢拿陛下威胁我?立即把他接回栎阳,否则我杀了你们。”
  大臣们吓坏了,急忙书告杨凤,立即把天子送回来。
  八月十九日上午,杨凤督请天子返驾。小天子生气了,这大汉的天子是朕,不是朕的姑姑,你到底听谁的?朕难道在北军大营学习兵法,演练战阵也不行?你要是敢把朕送回去,等到朕主政了,朕就把你的脑袋砍了。
  杨凤头晕了。他想了想,给天子出了个主意。陛下,你要是不回去,估计殿下会亲自来,所以你最好现在把秀儿接来,这样殿下生气的时候,你和臣都好有个挡箭牌啊。
  高,好计。小天子大喜,连声答应。杨凤以最快的速度把秀儿接来了。秀儿对小天子嗤之以鼻,打仗,就要冲锋陷阵,你站在这里挥个小旗,一辈子也就是个令旗兵,有啥出息。小天子气坏了,好,咱们比骑战。秀儿挥挥马鞭,调侃道,打骑战就要出营比试,你敢吗?
  小天子肺都气炸了,一顿狂吼,带着一队羽林骑率先冲出了大营。
  杨凤要哭了。这下麻烦大了,不死也要脱层皮。我什么主意不好出,为什么偏偏出这么个馊主意,把这个小祖宗请来啊?我完了……
  八月二十,长公主再次接到小天子的书信。朕给秀儿打败了,活捉了,脸丢大了,我一定要赢她一次,求你再给我几天时间,求你了。
  长公主投降了。她知道,如果自己不同意修改官制,大概永远见不到小天子了。
  八月二十一,长公主下旨,同意修改官制。 
 
 
 
  
第二卷 乱世豪雄篇 第十一章 长河落日 第二十二节
 
  长公主同意修改官制,并不等于长公主同意大臣们呈递的官制修改方案。
  八月二十二,君臣之间展开了艰难的谈判,双方斗智斗勇,讨价还价。长公主以一人之力,和公卿大臣们正面对抗,在关键问题上寸步不让。
  中书监是国政的决策机构,职权庞大,是此次官制修改的重点。大臣们要求削减中书监的职权,把其中一部分职能转移到外朝诸府。长公主不同意,削减中书监的职权等同于限制皇权,她当然不会答应。不过她没有表示直接反对,而是同意削减中书监的职权,但被削减的职权不能转移到外朝诸府,而是转移到中朝的尚书台,让闲置已久的尚书台发挥作用,把尚书台重新迁回宫内。
  中书监、尚书台都是中朝机构,都在皇宫内,权柄等于还是控制在长公主手上,大臣们削减皇权的心思等于白费了,大臣们当然不会答应。但并不是所有的大臣都一致反对,目前的中书监官员很多都是李玮一系,如果长公主重新起用尚书台,各方权势就有机会把自己的人送进尚书台,继而对国政决策产生影响,有利于外朝的权力分配和制衡。
  此次长安危机后,朝堂上几乎都是北疆人,其它势力已经难以抗衡,如果让北疆人完全把持了权柄,不久的将来,朝堂上恐怕只剩下北疆人了,所以长公主的这个建议对关洛、颖汝士人很有吸引力。太傅杨彪、代丞相周忠、太尉荀攸、大鸿胪袁耀等人的态度随即发生了转变。而长公主也马上抓住了机会,不失时机地抛出了“丞相”这个最引人注目的位置,试图转移大臣们的注意力,让朝中各方先“打”起来,先自乱阵脚,然后再分化诱导,竭尽全力保住手中的权柄。
  长公主这一招立即产生了效果。
  如果官制修改成功,丞相的权力将急剧增长,这是一个炙手可热的位置,谁都不愿放过。目前最具竞争力的大臣有三个,一个是大将军李弘,一个是太傅杨彪,一个是太尉荀攸。
  大将军李弘出任丞相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他现在有必要做丞相吗?他做了丞相,手握权柄,等于坐实了篡逆的态势。他敢坐吗?长公主敢让他坐吗?
  北疆人中,除了大将军李弘,没人有资格出任丞相。
  太傅杨彪应该是丞相的不二人选。虽然同宗杨懿贪赃枉法之事影响了他的声誉,但前太常卿杨奇已经承担了连带责任,被罢职回家了,他无需再为此承担责任。现在只要长公主亲自点名,杨彪这个丞相就算坐稳了。这或许也是关洛士人和颖汝士人倾尽全力帮助北疆人推倒丞相蔡邕和青兖士人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最后的受益者肯定是他们。
  如果太傅杨彪不能出任丞相,那就是太尉荀攸了。去年底爆发的谋刺案牵涉到荀家,荀攸为此差点掉了脑袋。但此次危机帮了他的大忙。就在前几天,当孔融等人被斩首的时候,辛评、荀谌、审荣三人无罪释放官复原职了。荀攸在最适当的时间恢复了太尉的身份,并且有望问鼎丞相一职。这不知道是他的运气好,还是颖汝士人的运气好。
  长公主没有点名,她请大臣们举荐。长公主说,官制修改事关汉祚命运,朝廷不能在没有丞相参予的情况下重修官制。
  长公主的话非常有道理。虽然大臣们都知道这是长公主设下的陷阱,但这个陷阱不跳不行,这关系到各方的权势和利益,必须跳,毫不犹豫地跳。
  正如大臣们所料,北疆人没有举荐大将军出任丞相,但让他们极度意外的是,北疆人竟然举荐了大司农李玮。
  朝堂上顿时掀起轩然大波。
  大臣们承认李玮的功绩,也承认李玮在此次危机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但他的确没有资格出任丞相。或者说,他现在还没有资格做丞相。做丞相不仅仅要有才智,还要有很高的声望,“德才兼备”是最起码的条件,但现在的李玮的确不具备“名震天下”的声望。尤其重要的是,李玮在此次危机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手段让大臣们瞠目结舌,心惊胆战,对他的狠辣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太傅杨彪、太尉荀攸和几个深知危机内幕的大臣都知道,谋刺天子一案是个冤案,为了让这件冤案永无翻身之日,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所有可能造成翻案的人都杀了。但李玮杀得太多了,十七个大臣都被砍了脑袋,九族皆灭,数千口人命转眼灰飞烟灭。但李玮还不满足,他还要杀,蔡邕和刘和等人的性命岌岌可危,襄阳一帮特使的性命也是命若悬丝,而正从各地陆续赶回京都的十四名地方大吏恐怕也是凶多吉少。
  如果李玮做了丞相,朝堂上势必再掀波澜,太傅杨彪等几个知道内幕的大臣迟早都会身死族灭,李玮绝不会放过他们。
  长公主对北疆人的举荐也很吃惊。当年,张温老大人在辞世之前,曾向长公主郑重举荐了蔡邕和李玮。长公主遵从了张温老大人的嘱托,拜蔡邕为丞相。在她看来,等到蔡邕老了,致仕了,李玮也快五十了,他的资历和声望也差不多了,正好可以接班。即使中间出了什么问题,还有杨彪、刘和、荀攸这些大臣临时支撑一下,她从来没想过让一个四十岁不到的大臣出任丞相一职。
  北疆人异口同声举荐李玮,其背后肯定有大将军的支持,如果不答应,那就要考虑不答应的后果。但答应了,李玮的权势就太大了。他不但控制了外朝,还控制着内朝,权倾天下。
  现在所有人都认定长安危机不是张燕发动的,也不是李玮发动的,而是大将军发动的。大将军的目的至此已经彻底暴露,他要把李玮推到丞相的位置上,让北疆的武人和士人把持朝政。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为什么一反常态,在背后操纵朝局?难道洛阳大战结束后,他的想法变了,他要一步步篡夺大汉社稷了?
  长公主恐惧了。太傅杨彪、太尉荀攸和一帮大臣们也胆怯了。
  长公主没有答应,也没有不答应,她提出了条件。
  如果蔡邕、刘和等大臣和谋刺天子案没有牵连,那就立即放人。
  李玮也提出了条件。朝廷立即对《田律》做出解释,释放丁立和朱魭。李玮这是公开的威胁了,他倚仗自己的背后是大将军,是整个北疆势力,肆无忌惮地要挟长公主。
  八月二十五,长公主下旨,对《田律》相关条款做出解释。
  八月二十七,长公主诏告天下,颁布朝廷对《田律》相关条款的具体解释,并责令各州郡遵照执行。
  八月二十八。长公主下旨,朝廷认定丁立和杀魭无罪,立即释放。
  同日,廷尉府上奏长公主,认定蔡邕、刘和等大臣和刺杀天子案没有牵连,无罪释放。
  八月二十九,大将军李弘日夜兼程,返回长安。
  五官中郎将田畴迎于渭桥。
  田畴把长安爆发的危机详细相告。李玮在危机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内说服了威武将军何风,让何风带着军队急速支援栎阳,这加速了危机的爆发,致使我们失去了对局势的控制,一度让长安处于完全失控的状态。
  李玮迫使我们答应了他的条件后,牢牢控制了全局,并以匪夷所思的速度审结了谋刺天子案。八月十八日,孔融、祢衡等十七位大臣被杀,九族皆灭,这使得北疆人成为众矢之的,并给将来的朝堂埋下了可怕的祸患,而这与张燕大人最初的设想完全背道而驰。
  李玮铲除对手的血腥手段惊骇了朝廷各方势力,其趁火打劫,嫁祸于人的卑鄙手段也让北疆武人愤怒不已,双方的矛盾已经深深种下,将来朝堂上的局面恐怕混乱不堪。
  让人奇怪的是,徐荣和鲜于辅两位大人极力要求我们联名举荐李玮出任丞相。此时,让李玮出任丞相,等于把发动危机的罪责推到大将军头上,这种做法对大将军非常不利,会引起朝堂上各种各样的猜测,对大将军的声誉更是一种打击。
  “如果不用这种办法,仲渊能坐到丞相的位置上?”李弘疲惫地靠在马车后座上,紧紧皱着眉头,“为了中兴大业能持续推动,为了北疆人的整体利益,我们把仲渊推到了丞相位置上。但接下来,长公主为了制约我,为了让北疆人分裂得更快更彻底,势必要重用李玮,给他足够大的权力,全力扶持他,让他迅速成为可以抗衡我的人。”李弘脸上浮出一丝落寞而苦涩的笑意,“要不了多久,长公主和朝中的大臣们就会发现,危害到社稷兴亡,危及到他们生命安全,危及到他们利益的不是我,而是这位他们极力扶持的丞相大人。”
  田畴霍然醒悟,心神震颤。难道大将军要杀李玮?
  “仲渊是不是还要杀更多的人?”李弘问道。
  “长公主对《田律》的相关条款做了解释,丁立和朱魭两位大人已经被释放了。”田畴说道,“但李玮大人依旧步步紧逼,非要长公主交出手中的权力,所以,短时间内,李玮大人手里的刀估计停不下来。”
  “好,好啊……”李弘低声说道,“这个丞相的位置是仲渊自己挣来的,能不能保住,就看他自己了。但我相信他,除非他自己不愿干,否则没人可以把他推下去。”
  田畴惊讶地望着李弘,想说什么又忍住了。
  “我知道你看不惯仲渊的行事作风,但在中兴大业推进之际,的确需要他这样的人在朝堂上冲锋陷阵,做我们不敢做的事,否则,大汉何时才能中兴?”李弘叹了一口气,“仲渊如愿以偿了,希望他不要让我失望。”
  田畴脸上露出了一丝不屑之色,“如果不是大将军暗中相助,给他调兵手令,他敢如此嚣张?”
  李弘笑笑,“六月的时候,飞燕曾书告于我,叫我回来扭转局势,否则他将出手。我当时回书告诉他,出手可以,但不能出兵。因为他只要做出兵变态势,仲渊就知道自己已经面临绝境,他只有誓死一搏才有一线生机,他会迅速扭转局势。这么多年了,仲渊的本事你还不清楚?当年我们到北疆的时候,他才多大年纪?还不是把董卓玩得团团乱转?其实,仲渊即使没有那道手令,他也一样能说服何风出兵栎阳。我把何风留在京师,难道仅仅是因为他作战勇猛吗?”李弘笑着连连摇头,“子泰,你知道吗?那道手令三年前就没有效力了,我之所以一直没有拿回来,不过是想告诉仲渊,我相信他而已。但现在看来,他还是不相信我,他竟然杀了那么多人……他杀人,和我杀人,有什么区别吗?”
  田畴目瞪口呆,“李玮竟敢谋逆?”
  “所以我说,我们需要仲渊在朝堂上冲锋陷阵,做我们不敢做的事。”李弘淡淡地说道,“如果换作飞燕和你,敢这么做吗?”
  “何风也敢出兵?”
  “何风有什么不敢?他和袁术是一样的人。过去他敢杀我,现在难道还不敢擅自出兵?”李弘说道,“当年何风在京城里混的时候,我还不知道在哪呢?他在何进手下混了那么多年,什么没见过?这点阵仗对他来说算什么?”
  田畴呆了片刻,自嘲一笑,“我看错了何风。”
  “你不了解他的过去,但仲渊了解,我也了解。”李弘笑道,“想当年我们从京城抢筱岚的时候,多亏了袁术和何风的帮忙,当时他们把曹操打得狼狈不堪。”
  田畴失声而笑,“大将军是否连夜去栎阳拜见天子和长公主?”
  “不,等两天,等长公主和仲渊和好如初,等新官制下旨颁行了,我就去栎阳。” 
 
 
 
  
第二卷 乱世豪雄篇 第十一章 长河落日 第二十三节
 
  车骑将军麴义、右卫将军赵云、后将军玉石、左将军颜良、武卫将军文丑、镇军将军张白骑、宁朔将军樊篱、护军将军贾诩、虎威将军司马懿等人于城外十里处相迎。
  众人稍加寒暄后,麴义低声问道:“你不去栎阳拜见天子和长公主?”
  “过两天再说吧。”李弘说道,“现在长安局势稳定,天子和长公主都很安全,我没必要到栎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