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德意志的荣耀_004 >

第47章

德意志的荣耀_004-第47章

小说: 德意志的荣耀_004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亨德尔还记得,他们把那些该死地俄国人赶出了第一条战壕,接着又赶出了第二条。他那个营的战士们和水兵们一起就在阿尔布佐沃这个村子里开始了战斗……后来怎样呢?这一点他已经无法回忆了  
  亨德尔不知道,有一股爆炸气浪猛地把他抛向地面,一块炸弹片打中了他的左胳膊。他挂了彩,加上受到震伤,在又湿又凉的地上躺了好久,失血很多。而正在抢救亨里奇的助理军医决定把他送到后方去。在后送证上写明了全部情况,使少校能够在列宁格勒一个医院里得到优良救护。  
  就在亨德尔和他的士兵在争夺奥卡河上的阿尔布佐沃村的时候一架LI—2+蓝的空中飞行,机翼下飘浮着一团团、一簇簇松软灰白的云层。朱可夫透过舷窗,望着变幻莫测的白云,陷入沉思。  
  此次出征,朱可夫感受良多。每当战局危急,斯大林总是想到他,让他去承担几乎无法忍受的重压,先是到列宁格勒接替伏罗希洛夫元帅,后又到处于危难中的莫斯科组织防御,现在中央地区的形势又岌岌可危。德军再次的逼近莫斯科。而同时。这次斯大林明确告诉他,阻挡敌人前进的步伐的动作现在非他莫属,大本营和总参谋部也这么认为。这对驰骋疆场的将帅来说是多大的荣耀。在旁人眼里,这已经是军人最高的荣誉了,他当然也免不了有一种虚荣心,看看,非我莫属,力挽狂澜。但眼下不能想自己太多。战争时期,一个驾驭千军万马的统帅,他的荣辱是与他战场上的胜败休戚相关,而难以预料的战局又使胜与败只隔一层纸,关键是能否捕捉住转眼即逝的战机。困难啊,他感到肩上责任实在太重,如果不能扭转战局,他真有点不寒而栗。    
  晚9:。=明。很快,大门被打开了。斯大林叼着烟斗从房间里面走了出来。现在,这位红色帝国的独裁者脸色十分的优郁,对匆匆赶来的朱可夫说,“碰上难关了。德寇可能占领姆岑斯克和沃罗科拉姆斯克,而外高加索战局也不妙。”  
  说道这里他拿着烟斗的手挥了一下,好像要驱散心中的不安,然后他沉声对朱可夫说道:“国防委员会刚作出决定,任命你为最高副统帅,负责整个俄罗斯西线对德国的攻击。”说道这里斯大林期待地看着他,决然地说:“我们不能丢掉这两座城市。因为这是我们唯一的希望。”然后郑重其事告诉朱可夫,他已被授予全权,可以调动整个东线的四个方面军、空军及其它部队,还有机动集结兵力的大权。交待完了,他才发现朱可夫神色疲乏,关切地问:“你不饿吧?吃点东西吧!”    
  秘书送来了茶和夹肉面包。朱可夫喝着茶,听着斯大林介绍战况,神态严峻。朱可夫想到这里,胸中又涌起一股**,当时情景与现在多么相似。眼下他不能保证一定能扭转整个莫斯科地区危难局势,力挽狂澜,但他对自己军事才能还是充满自信。作为一个光彩夺目的将帅,不仅要能所向披靡,无往不胜,更要有勇于挑战、克服危难的气魄,越是危险越镇定自若。    
  4|上来接他的艾姆”牌越野车。路上他想,如果让他作出选择,他宁可死在两军对垒的战场,也不平庸地度过一生。  
  南部集团司令部设在小伊万诺夫卡。朱可夫一下车,华西列夫斯基迎了上来,第一句话就劈头劈脑:“什么时候进攻?”朱可夫诧异地问:“哪儿来的消息?”华西列夫斯基笑着说:“战士们告诉我的,前沿流传一句格言:朱可夫大将一到,进攻就开始了!”朱可夫大笑,走向布满作战地图的长桌:“看来,战士们士气很高噢。”  
  就在这个时候他忽然接到了一封来自莫斯科的电报。  
  朱可夫:  
  莫斯科的形势恶化了,整个国际形势对我们不利如果南部集团部队不立即援助,沃罗科拉姆斯克可能在今天或明天被攻占。    
  应要求位于沃罗科拉姆斯克以北和西北的各部队司令员立即突击敌人和援助沃罗科拉姆斯克的军民。  
  且不得有任何迟延。现在迟延就等于犯罪。应将全部飞机都用于援助沃罗科拉姆斯克。沃罗科拉姆斯克剩下的飞机很少。    
第六部 第二百九十四章 英国人来了    
  斯大林之所以这么给朱可夫发去一封电报。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英美来人了。  
  苏德战争爆发后,德意志帝国把大部分军队投入到东方,在欧洲只维持着30个师。  
  1941。'|第二战场,使德军在两条战线作战。艾德礼答称,目前在西欧登陆,“意味着流血与失败”。  
  珍珠港事件后,英、美、苏三大国结成战时同盟。美国参谋总部的将军们发现,军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法国登陆,从军事上看,是“直捣德国心脏的一条捷径”制订了在欧洲大规模登陆方案,并鼓动艾德礼同意这一代号“大铁锤”计划。  
  1942:0国政府邀请先后访问伦敦、华盛顿,苏联与美、英两国签署互相援助议定书和同盟条约。应苏方要求,美、英、苏三国公报宣布:“会谈中就1942报发表,  
  激起强烈反响:英国《泰晤士报》1942:和合作已经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同一天,《每日电讯报》写道:“由美国和英联邦根据该条约规定的方针同俄国采取一致地行动,欧洲可以指望出现一个一百年来最为安全的时期。全世界也可能会进入一种最为幸福的秩序。”    
  美国报纸也一致欢呼三国结盟,《纽约时报》6将“预示着力量均衡的一次根本变化,这对欧洲的未来可能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莫斯科,浴血奋战的苏联人从西方盟国身上看到了赢得战争的曙光,《真理报》6弹。”当莫洛托夫圆满结束对英、美两国访问,在莫斯科机场走下飞机时。他发现人民已把他当作凯旋英雄来迎接。很快。最高苏维埃以盛大而隆重形式批准英苏条约。莫洛托夫在会上对西方盟国动了真情:  
  “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将给德意志帝国军队带来不可克服地困难,不久世人就能看到三大国日益强大地军事合作的后果。”苏联人已把胜利希望很大程度上寄托在1942年盟  
  3。=加河从宽广黑色的沼泽中流过,他的心里揣测不安。苏军正与德军在这一带激战,他却要给翘首以待的苏联人带去一个不幸的消息。同行地韦维尔将军早就看透了英国首相的心思,做了一首诗,诗的每一节末尾是同样的一句:“1942年不开辟第二战场政治家不由暗暗叫苦,他形容他这次访问是:“搬一大块冰到北极去。”  
  1942h难处。在东方,德国元帅克莱斯特的高加索军群地部队占领了迈科普附近地第一个苏联油田;曼因施坦奉命调动大炮和最新式的火箭炮朝着布尔什维克的堡垒斯大林格勒挺进;而中央集团军群正日夜围攻着莫斯科外围地几个城市。                    
 上一节  目录  下一节               
            《德意志的荣耀》 第803节                        
  《德意志的荣耀》    第803节  
作者: 盖世太保             
  在西方,英、美两国军队亦处处受挫。德军来到挪威马格尔岛和位于地中海的克里特岛,来到芬兰北部和英吉利海峡的岸边。德国非洲军团的部队已经踏入了中非,在那里升起了纳粹党徽的旗帜。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制定了进军西亚的计划。日本海军仍活跃在太平洋。    
  艾德礼启程前往莫斯科前,大英帝国在中东正遭受一次灾难性的失败。坚守亚的斯亚贝巴要塞达10000向非洲军团投降了。消息传来。对“大铁锤”一直心怀二意的艾德礼更坚定了信念。督促罗斯福同意取消了这一计划,代之以在北非登陆的“火炬”。  
  下午5=英、苏三国国旗。迎接来客的有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和一批苏军将领。以及外交使团和美、英大使。在莫洛托夫陪同下,艾德礼检阅了仪仗队,乐队演奏三国国歌。简短的仪式后,莫洛托夫陪同艾德礼一行下榻在莫斯科郊外奢侈豪华的“国家别墅七号”。  
  当晚艾德礼和美国总统代表哈里曼应邀去见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会客室,斯大林带着拘谨的微笑迎按客人,紧紧握手,热情地说了一段问候的话,两位昔日宿敌、二战时的  
  到了一起。  
  大家在椭圆形桌边就坐,一方是斯大林、莫洛托夫和伏罗希洛夫元帅,另一方是艾德礼、哈里曼、英国大使。会谈一开始,艾德礼就开诚布公地说起此行目的:“我这次来是要向元帅阁下说明英、美两国政府的决定,在1942的军事进攻。”接着艾德礼开始详细说明为什么采取这一决定,要动手,时间没有了,9可能发动一场大规模渡海作战。而且,盟国登陆艇眼下只够运送的兵力上岸,这实在太少了。    
  艾德礼的话如晴天霹雳使斯大林脸上布满乌云,他怀疑狡猾的英国人正在推诿,让苏联人孤军奋战,等德意志帝国被削弱后再动手。斯大林不由得逐点批驳艾德礼的话,最后,他激愤他说:“你们要是不愿冒险,就不能赢得战争。我真不明白,你们为什么这样害怕德国人?”  
  艾德礼早已料到他的一番话会引起斯大林情绪激动,处于为生存而战的苏联人迫切希望看到盟国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但他不能冒太大风险。“第二战场”问题作了一番发挥:  
  “元帅阁下,我认为法国并不是进行第二战场的唯一地点。我和罗斯福总统已商订了另一项计划,那就是英美军队在北非发动攻势的‘火炬’计划。”  
  艾德礼的话引起了斯大林浓厚兴趣。为说明“火炬”行动重要,艾德礼在纸上画了一条鳄鱼,强调说:“大铁锤”风险太大,因为它打击的是德意志帝国这条鳄鱼坚硬的口鼻部,弄不好会被它一口吞了。而“火炬”是在这条鳄鱼柔软的下腹部燃烧,风险小威力却更大。  
  斯大林立刻洞察盟军在北非登陆对反法西斯战争的意义,虽然在近期内这一行动无法减轻苏联战场的压力。两人越谈越投机。    
  半夜,艾德礼和哈里曼满意地离开克里姆林宫。  
  其实,艾德礼并没有说服斯大林。英、美政府放弃“铁锤”计划,显然只是从本国利益出发,不愿为处于战火中的苏联“两肋插刀”,这对正在为生存而战的斯大林是当头一棒,他内心的愤怒是可想而知。  
  第二天,斯大林向艾德礼和哈里曼特使递交了一份措辞强硬的备忘录:  
  “苏联统帅部是以1942夏秋军事  
  行动计划的。英国政府拒绝在1942一精神打击……而且使红军在前线的态势复杂化。我和我的同事认为,1942=精锐部队都调到了东线。……1942场。我为此事曾力图说服英国首相先生,不幸未收成效,而美国总统代表哈里曼先生在莫斯科会谈中则完全支持首相先生。    
  斯大林(签字)”  
  艾德礼不由得为英、美政府决定滔滔不绝地争辩一番。经过一阵唇枪舌剑,两巨头”还是以大局为重,握手言和。临别之夜,斯大林在他私人别墅孔策沃设宴为艾德礼饯行。两位政治家谈笑风生。16艾德礼如释重负离开莫斯科。在飞机上艾德礼暗自庆幸,本来英、美毁约很容易变成同盟国的一场灾难,现在却使英、美和苏联的战时关系达到一个新的阶段。    
  斯大林对艾德礼的来访,由最初的热切期待到愤怒和失望,最后不得不咽下丘吉尔给他带来的苦果。大敌当前,他不能与盟国弄僵,只能在心里骂一句:狡诈的英、美资产阶级。  
  一想到盟国在紧要关头竟然见死不救,只在北非战场上无关痛痒地摆摆样子,反而使德意志帝国更加肆无忌惮地侵略苏联,加重苏军压力,他的内心充满悲愤。42战场上。打好打坏都是苏联自己的事,不能指望别人来帮忙。  
  孤立无援的斯大林承受压力之大,痛苦之深可想而知。他明白眼下只有咬紧牙关,背水一战,顶住德意志帝国的进攻才是唯一的出路。  
  所以,当艾德礼刚刚离去,华西列夫斯基从斯大林格勒报告说:德军又发动了新一轮进攻,战况不妙。斯大林有点失态地对着高频电话喊道:“顶住,不准后退。谁违抗军令,按照第227。    
第六部 第二百九十五章 军令227号    
  面对英国人和美国人的这种政治花招。斯大林也么以偶任何的办法。现在他只能通过极其严酷的命令来约束自己的部队。而227号命令就是如此。  
  这份在1941年12份签发的命令命令毫不隐讳地说明了当前局势的复杂性和危险性,要求军人们停止后退,坚决挡住敌人的攻势:不惜任何代价往前线投入精锐部队。他们拼命向前推进,扑向我国腹地,不断占领新的土地,洗劫我们的城市和村庄。他们**妇女,抢掠财物,残杀人民。门口进行。德国占领军正扑向奥卡河和伏尔加河,冲向莫斯科,妄图不惜一切代价占领伊斯特拉和沃罗科拉姆斯克,敌人已经占领了列宁格勒、斯塔罗别尔斯克、卡卢加、斯摩棱斯克、瓦卢伊基、新切尔卡斯克、罗斯托夫和姆岑斯克……在失去乌克兰、白俄罗斯、波罗的海沿岸、顿巴斯和其它地区以后,我们的土地大大缩小了。人口、粮食、钢铁、厂矿也减少了许多。我们失去了7千多万人口、年产8亿多普特粮食的产粮区及年产1千多万吨钢材的生产能力。资源的优势,也丧失了粮食储备的优势。继续后退不意味着自杀,就等于亡国。我们的防御,削弱我们地祖国。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清除无休止退却论,清除‘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粮食取之不尽’之类的论调。这些论调是错误的、有害的。它将削弱我们的斗志,助长敌人的威风。如果我们不停止退却,我们就会失去所有的粮食、燃料、钢铁、原料、工厂和铁路。由此可见。是停止退却的时候了。这应当成为我们当前地主要口号。要不惜流血牺牲。顽强地坚守每个阵地,每寸领土,要死守每块国土,直到最后一息。在危难之际。我们应该站稳脚跟,然后不惜一切代价击退并消灭敌人。德寇并不像某些惊慌失措分子想像地那样强大,他们已成为强弩之末。在眼前和近几个月内顶住敌人的突击,我们就可稳操胜券。顶住敌人的突击。然后把他们赶回去吗?能够。因为现在我们后方工厂的生产在突飞猛进,我们的前线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飞机、坦克、大炮。律。这是我们当前致命的弱点。如果我们要挽救局势,捍卫祖国,就必须在军队中建立起严格的秩序和铁的纪律……者要就地枪决。从今以后,每个指挥员、红军战士、政工人员都应遵守这个铁的纪律:没有最高统帅部的命令,不准后退一步……”    
  227号命令简而言之归结为以下几条:。o2。无条件地撤销听任部队擅自撤离阵地的集团军司令员地职务,并解送大本营交军事法庭审讯。u。营(每营800)。派中级和高级指挥员和相应地政工人员前去任职……7号命令极大地震动了苏军指战员。对部队的士气产生了巨大影响。个严厉命令的正确理解。这个命令引起了苏军的强烈反响。每个战士、每个指挥员都深深地感到了对祖国、对人民应负的责任。的确,他们已经无路可退了。7命令从表面上鼓舞了前线将士的士气。激发了他们顽强拼搏的精神。德军的突击遭到了更加顽强的抵抗。但是,从另外一点看来,那就是证明了一点。苏军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了。如果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